1. 程式人生 > >在世界之外,另一個我存在

在世界之外,另一個我存在

在世界而之外 另一個我存在,也許有點不乖,但是足夠讓人依賴

希望能在世界之外遇見另一個自己

他年少有為  沒有虛度光陰

遇見那個心愛的女孩

勇敢的表白

本來想寫一篇不煽情的部落格  但是今天的自己或許還是不適合

 

那另一個自己不過是未知的陌生人 始終不是你

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真我就是愛、喜悅、和平。任何能丟棄自己不實的身份認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緒以及身體所限制和阻礙的人,都能展現出真我的特質。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並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並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鬆,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在的真我全然無關。我有一副身體,但並非自己的身體。 我有慾望,但我並非自己的慾望。我能知曉我的慾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者。慾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慾望,但我並非自己的慾望。 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並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覆覆,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 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知覺的見證。 《遇見未知的自己》受苦有兩種。一種是無知的,無明的受苦,就是任隨潛意識的操控而受苦,同時在抱怨,抗拒那個痛苦。這樣的受苦不能讓你成長。另外一種受苦是有覺知的受苦,當你感覺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經歷它。讓這個壓抑,隱藏多年的能量爆發出來,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態度,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中去經歷它。這樣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壯成長的契機。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