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蘑菇街期權夢碎,有人掏六位數後賠本,老板稱不對財富自由負責

蘑菇街期權夢碎,有人掏六位數後賠本,老板稱不對財富自由負責

董事長 夢想 業務 想法 alt 事件 自身 價格計算 收益

苦熬多年等待公司上市,手握期權一夜暴富,是眾多創業公司員工的夢想。現實的情況往往並不盡如人意,近日,剛剛在美股上市的電商平臺蘑菇街的員工就遭遇了夢碎時刻。

12月6日,蘑菇街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隨後有員工爆料稱,手中的期權被嚴重稀釋,原來的1股變成了上市後的1/25,導致元老級別員工手中的期權實際價值甚至不如互聯網巨頭公司一年發的獎金多。而這些期權,是員工用打了折的工資換來的,甚至有人花了小六位數的錢購買。

24日,蘑菇街創始人陳琪回應稱,解釋關於期權被稀釋25倍一事。他表示,全部股東都存在稀釋情況,包括投資人和創始人,不存在只有員工期權被稀釋的問題。陳琪還表態稱,自己只對客戶、股東利益、員工成長負責,沒義務對任何人財富自由的期望負責。

技術分享圖片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期權,是創業公司用以吸引人才、激勵員工的重要手段之一。

簡而言之,公司向員工發放期權,允許其未來以某指定價格將行權,即將期權置換為公司股權。如果公司成功上市,員工將手中期權轉換為股權,在禁售期滿後將其售出,賺得收益。由於期權定價主要基於發放期權時該公司的估值,而大部分創業公司在經歷數輪融資上市後,估值通常要翻上幾番,甚至更多,所以期權轉股權後賣出的差價,完全有可能讓普通打工仔一夜實現財務自由。

2014年9月19日,阿裏巴巴登陸紐交所,發行價68美元,開盤大漲逾36%報92.7美元,當天報收93.89美元,總市值高達2314億美元,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上市公司。

以此計算,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成為世界首富;馬雲身家達到219億美元,遠超當時排在第二名的李彥宏50多億美元,成為中國首富;28位合夥人和聯合創始人成為億萬富翁。

技術分享圖片

除此之外還有萬余名千萬富翁誕生於阿裏上市之日。雖然招股書中沒有指出具體持股員工數,但當時有機構和媒體計算,2007年阿裏B2B業務上市,4900名員工持股,約占當年集團7000多員工總數的70%。7年後,阿裏員工增加了15000余人,以50%的員工持股計算,阿裏持股員工約為11000多人,上市後每人平均可套現將近42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91萬元。

同樣的暴富美夢還發生在小米的員工身上。據小米招股書顯示,有5499名員工能夠獲得期權激勵,這些員工平均每人能得到32831股作為激勵。如果按照小米當前約2600億元人民幣的市值計算,相當於價值400多萬元,目前據解禁不到15天。此前還有人計算過,小米前100號員工未來可能是億萬富翁,前1000號員工也許躋身千萬富翁行列。

不是稀釋比例高,是市值太低

資本市場不是每個故事都擁有這般美好的結局。

就在蘑菇街上市的當天,有人在匿名平臺上控訴期權稀釋之事。此人自稱是蘑菇街的老員工,在蘑菇街B輪融資前入職,當時公司只有百余號人。根據該員工的說法,早期蘑菇街期權數量不少,盡管工資打了折扣,但是能用低價持有公司一定數量的期權,和公司感受升值還是非常有幹勁的。很多和他一樣的想法的員工,甚至放棄了入職BAT的機會,包括該爆料人在內的不少員工甚至花了十余萬元購買公司期權。

然而公司上市之後確發現期權被大幅度稀釋,1股期權等於公司1/25股權。據上述爆料人稱,2016年蘑菇街發期權,大部分人拿到的是5000到20000股,換算為200~800股股票,以12月24日收盤18.1美元每股的價格計算,相當於3620美元到14480美元。

也就是說,在蘑菇街工作兩年的員工最多只能拿到價值不到10萬元人民幣的蘑菇街股票,還要等到禁售期後才能售出,屆時扣除稅費,到手的錢幾乎所剩無幾。更不要說有些人拿到手的期權行權條件頗為苛刻,可能要若幹年後才能換成真金白銀。有網友吐槽,這還不如互聯網巨頭們年終發的獎金多。

但從招股書來看,蘑菇街事件的核心並不在於ADR轉化為股票時的比例。根據蘑菇街的招股書,換算成ADR之前,公司總股本約為26億,按照14億美元的市值計算,每股0.56美元,如果股票價格過低,就會導致交易成本過高,所以必須要將一定數量的股票合為1股。觀察過往上市公司的數據可以發現,優酷上市時轉化比例是18:1,獵豹是15:1,愛奇藝是7:1,小米之所以是1:10,是因為小米實在香港上市,需要設置以港元合理定價的估價。

技術分享圖片

問題的關鍵在於,蘑菇街的員工此前並不知道自己所持期權在公司總股本中所占比例,自然也就無法估算自己的期權價值幾何,這與最終這些期權轉股比例並無關系。蘑菇街創始人陳琪在朋友圈的回應中以自身為例,他是淘寶第51號員工,如果阿裏的市值和蘑菇街一樣,陳琪當年到手的期權大約30萬元人民幣。

陳琪的一番話顯然在暗示員工不要太在意此時期權價值多少,一起將公司做大做強,靠市值帶動股票增長,那麽手裏的期權自然能夠升值。

這也意味著可能出現的另一種結果,如果公司市值下降,股票下跌,這些期權會越來越不值錢,一旦股票價格低於期權行權價格,那麽員工反而還要賠錢。

新浪上市時就曾面臨類似窘境。2000年5月,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大部分員工期權的行權價定為7.33美元,然而隨後的互聯網泡沫崩盤使得新浪股價在約兩年的時間內徘徊在10美元每股之下,甚至在期間近一年的時間內股價只有一元多美元。

此時正值新浪禁售期結束,時任新浪CEO的王誌東深受其害。1999年8月,王誌東就任新浪總裁兼CEO後,獲得1美元執行價的43萬股股票期權。新浪上市後王誌東向公司借得43萬美元將這批期權執行,並在2000年10月禁售期滿後將購入的股票全部售出,估計獲利340萬美元。1999年10月,王誌東再次獲得100萬股7.33美元執行價、十年有效、可即刻執行的股票期權,王誌東在2000年10月之前將這批期權執行,但此時,新浪股價已經低於7.33美元的行權價。

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當時在新浪網任職CFO的曹國偉認為,國內員工的期權在操作和管理上成本非常大,還不如直接發獎金來得方便。曹國偉說:“現在大家對期權激勵的認識已經比較現實,期權本身不是靈丹妙藥,有時候還真得靠運氣。”

蘑菇街期權夢碎,有人掏六位數後賠本,老板稱不對財富自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