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組織與企業
介紹
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是一個能熟練地創造、獲取和傳遞知識的組織,世界上所有的企業,不論遵循什麼理論進行管理,主要有兩種型別,一類是等級權力控制型,另一類是非等級權力控制型,即學習型企業。企業通過“組織學習”實現員工知識更新和保持企業創新能力,並使組織績效得到提高。
學習型組織的內涵:
(1)學習型組織方法——發現、糾錯、成長。
組織學習普遍存在“學習智障”,是由於個體思維的誤區,沒有找到關鍵的要點,你的遠景是什麼?如何去除其中的限制因素障礙,獲得組織肌體的修復,找到合適的成長環路,這需要個體之間不斷去學習、探索,達到互動的目的。一切心理和機構層面的考量都不是學習的關鍵元素,修復和行動力才是主導。所以,方法只能在動態的過程裡找到,最後成長。發現、糾錯、成長是一個不斷迴圈的過程。也是學習的自然動力。
(2)學習型組織核心——在組織內部建立“組織思維能力”。學會建立組織自我的完善路線圖。
自我學習機制,組織成員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學習成為工作新的形式。
(3)學習型組織精神——學習、思考和創新。
此處學習是團體學習、全員學習,思考是系統、非線性的思考,創新是觀念、制度、方法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更新。
(4)學習型組織的關鍵特徵——系統思考。
只有站在系統的角度認識系統,認識系統的環境,才能避免陷入系統動力的旋渦裡去。
(5)組織學習的基礎——團隊學習。
團隊是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許多組織不乏就是組織現狀、前景的熱烈辯論,但團隊學習依靠的是深度匯談,而不是辯論。深度匯談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匯談的目的是一起思考,得出比個人思考更正確、更好的結論;而辯論是每個人都試圖用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同意的過程。
今天的數字化
特點
學習型組織具有如下九大特點:
1、共同的願景
組織的共同願景,來源於員工個人的願景而又高於個人的願景。它是組織中所有員工願景的景象,是他們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個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著組織共同的目標前進。
2、創造性
企業的工作有兩類,一類是反映性的,一類是創造性的。反映就是上級來檢查了下級反映一下,出了事故反映一下,反映有什麼作用?最多能維持現狀,絕大多數人、絕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反映,而沒有用於創造。企業的發展是創造性的工作。沒有創造企業就會被淘汰。
案例:長虹靠不斷地創造,新產品一個個推出來,佔據了上海市場,令當初小瞧長虹的彩電企業一個個不行了,如今長虹已研製出液晶彩電。金星艱難奮起,能動用的資金只有長虹的一個零頭,金星靠的是平均一個月推出三個新產品獲得一席之地。海爾來到上海,平均一個星期推出兩個新產品。
3、不斷學習
這是學習型組織的特徵。所謂“善於不斷學習”,主要有四點含義:
一是強調“終身學習”。即組織中的成員均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形成組織良好的學習氣氛,促使其成員在工作中不斷學習。
二是強調“全員學習”。即企業組織的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都要全心投入學習,尤其是經營管理決策層,他們是決定企業發展方向和命運的重要階層,因而更需要學習。
三是強調“全過程學習”。即學習必須貫徹於組織系統執行的整個過程之中。約翰.瑞定提出了一種被稱為"第四種模型"的學習型組織理論。他認為,任何企業的執行都包括準備、計劃、推行三個階段,而學習型企業不應該是先學習然後進行準備、計劃、推行,不要把學習和工作分割開,應強調邊學習邊準備、邊學習邊計劃、邊學習邊推行。
四是強調“團隊學習”。即不但重視個人學習和個人智力的開發,更強調組織成員的合作學習和群體智力(組織智力)的開發。在學習型組織中,團隊是最基本的學習單位,團隊本身應理解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組織的所有目標都是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團隊的努力來達到的。
學習型組織通過保持學習的能力,及時剷除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不斷突破組織成長的極限,從而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度。
e-Learning
代表了一種以網際網路為平臺的新型學習模式。充分利用現代電腦技術和網際網路的特性,提供一種可以隨時、隨地、自我計劃管理的一種成本低、效益高的學習機會和資源。e-Learning不同於傳統的電化教學,也不同於電視教學和遠端教育。其中,“E”除了代表電子外,還代表學習者的體驗(experience)、現有學習方法的延伸(extension),以及學習機會的增長(expanded)。e-Learning正是通過共同學習為創造這種知識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因而成了學習型組織終身學習的最佳模式。
1、兼學別樣
組織中的成員不僅要掌握本崗位上的工作技能,而且要學習瞭解其它崗位工作能力。只有這樣,工作才能顧全大局、相互協作、高效,做到組織精簡。
案例:寶鋼電廠與一般電廠一樣,由機、電、爐三部分組成,寶鋼電廠硬是花了三年半時間分批讓這三部分工人都分別學會另外兩種技術,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做三種不同的事情,經考核合格者才可以上崗,通過學習,原有機、電、爐三組,每班只剩下13人,比日本某世界先進水平的電廠還少1人。寶鋼電廠的做法在寶鋼集團也得到了應用,寶鋼成立時,年產量670萬噸,工人4萬多人,年產量882萬噸,提高三分之一,工人減少到1萬人。
2、扁平式結構
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組織結構,上下級之間是決策輸送和資訊反饋的逆轉傳遞,上情下達或下情上達都同樣要經過中間的層層結構傳遞,這導致了諸如資訊損耗大、傳遞成本高、傳遞速度慢等不良後果。另外,企業內部的不同職能部門,往往形成部門職員之間溝通與合作的障礙。這種嚴格定位、分級負責的模式在傳統經濟發展階段由於行業發展的可預測性較強而比較有效。但面對變化多端的現代化市場行情則變得反應遲緩,缺乏靈活機動性。西方經濟學者把傳統企業組織模式的失效歸因於傳統企業組織裡一貫的“邊界”,認為傳統企業之所以存在邊界,其原因在於按照需要把員工、業務流程、及生產進行區分,使各要素各有專攻、各具特色,但是經濟發展的現實是經濟資訊化和全球化根本改變了企業生存的內外環境,要求企業從內部到外部建立合作、協調、高效的機制,改變大規模生產觀念為靈活生產,變分工和等級為合作,調動職工積極性,協調外部經營環境,這就是對企業邊界改革的呼喚。
學習型組織結構是扁平的,即從最上面的決策層到最下面的操作層,中間相隔層次極少。它盡最大可能將決策權向組織結構的下層移動,讓最下層單位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並對產生的結果負責。例如: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管理層次已由9層減少為4層,只有這樣的體制,才能保證上下級的不斷溝通,下層才能直接體會到上層的決策思想和智慧光輝,上層也能親自了解到下層的動態,吸取第一線的營養。只有這樣,企業內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學習、整體互動思考、協調合作的群體,才能產生巨大的、持久的創造力。
3、無邊界行為
無邊界行為是通用電氣公司第8任總裁傑克·韋爾奇提出的。韋爾奇反對通用舊有的“不是土生土長的”(nih)觀念,提倡員工之間、部門之間、地域之間廣泛的相互學習,汲取新思想,他說“你從越多的人中獲取智慧,那麼你得到的智慧就越多,水準被提升得越高”。這種“無邊界”的推廣,使得通用公司將注意力集中在發現更好的方法和思想上,促使公司發展不斷升級。“無邊界”成為通向學習型文化和自我實現的關鍵一步。為了真正達到“無邊界”的理想狀態,韋爾奇堅決執行減少管理層次的決定,加強公司硬體建設;大力提倡全球化思維;創立“聽證會”制度。“聽證會”制度不僅使普通員工參與公司的管理,而且成為領導者和員工相互溝通、學習的場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無邊界行為是企業組織結構的創新。無邊界原理認為,企業組織就像生物有機體一樣,存在各種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雖然生物體的這些隔膜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但是並不妨礙食物、血液、氧氣、化學物質暢通無阻的穿過。得益於這儀現象的啟發,企業各部門、上下級之間雖然存在邊界“隔膜”,但資訊、資源,構想及能量也應該能夠快捷便利地穿過企業的“隔膜”,像是沒有邊界一樣。雖然企業各部分的職能和界定仍舊存在,仍舊有權高任重的領導,有特殊職能技術的員工,有承上啟下的中層管理者,但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卻可能已遠遠超過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可以看出,無邊界原理其實是以有邊界為基礎,並非對所有邊界的否定,其目標在於討論讓各種邊界更易於滲透擴散,更利於各項工作在組織中順利開展和完成。
根據以上原理,企業必須對現有的一些組織結構邊界進行重新定義。
(1)垂直邊界
舊的垂直邊界主要表現為、由傳統的垂直式組織結構引起的內部等級制度,組織設定為層層機構,各層都界定了不同的地位、權威及權力的上下限,其中的各個職位都有明確定義,位高則權重,位底則權輕是理所當然的事。無邊界組織突破了這種僵化的定義,撇開所擁有的權威與地位,職位讓於能力,以誰提出的建議更有價值為標準,只要利於企業發展的建議都會受到重視和採納、顯然,新的垂直邊界(實際上任何時候都不可以完全拋棄邊界)提高了企業各級間的可滲透性,使企業能聚集所有職工的智慧,從中得到上佳的決策。
(2)水平邊界
舊的水平邊界正如房間的隔牆存在與企業內不同的職能部門,不同產品系列或經營小組之間,由於各職能部門都依據自身的進度表行事,往往與其他部門發生矛盾和衝突,各個部門都不顧企業的整體目標而片面誇大自己的目標,從自身專業或部門的立場來評價公司的政策,難怪“政策的制訂或計劃的編制通常是有利害關係的各方協商的後果,而不是根據公司全盤需要作出的反應。”因此,水平邊界的突破就需要設計能夠穿越部門邊界的工作流程和結構,使資訊和資源工作程序在部門之間順暢流動和快速交接,把被分割的職能重新融入一體。
4、自主管理
按照學習型組織理論現在的企業管理方式有兩類,一類是權力型的,一類是學習型的。權力型的基本管理模式是等級式的,一級級管下來,問題要一級級上報。這種方法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任何問題都是權力大的人在做主,雖然大多是正確的,但不可否認也有下級正確的時候,有許多工作在基層的員工有好的想法和經驗,要充分發揮員工的管理積極性,實行“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使組織成員能邊工作邊學習使工作和學習緊密結合的方法。通過自主管理,可由組織成員自己發現工作中的問題,自己選擇夥伴組成團隊,自己選定改革進取的目標,自己進行現狀調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對策,自己組織實施。自己檢查效果,自己評定總結。團隊成員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能形成共同願景,能以開放求實的心態互相切磋,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進行創新,從而增加組織快速應變、創造未來的能量。日韓企業幾乎都實行自主管理,不定期地召開會議,氣氛很活躍,領導們都坐在後面以示支援。一個聰明的領導不僅要讓員工的手動起來,還要讓他們的腦動起來,給他們以自主管理的機會,肯定他們的工作成果,讓他們體會到人生價值,這樣他們就樂於奉獻,領導也就成功了,企業也就成功了。
當然,實行自主管理,必須擁有高素質的員工,這就需要學習。
5、家庭事業平衡
學習型組織努力使員工豐富的家庭生活與充實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學習型組織對員工承諾支援每位員工充分的自我發展,而員工也以承諾對組織的發展盡心作為回報。這樣,個人與組織的界限將變得模糊,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界限也將逐漸消失,兩者之間的衝突也必將大為減少,從而提高員工家庭生活的質量(滿意的家庭關係、良好的子女教育和健全的天倫之樂),達到家庭與事業之間的平衡。
6、新角色
在學習型組織中,領導者是設計師,僕人和教師。領導者的設計工作是一個對組織要素進行整合的過程,他不只是設計組織的結構和組織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設計組織發展的基本理念;領導者的僕人角色表現在他對實現願景的使命感,他自覺地接受願景的召喚;領導者作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界定真實情況,協助人們對真實情況進行正確、深刻的把握,提高他們對組織系統的瞭解能力,促進每個人的學習。
學習型組織有著它不同凡響的作用和意義。它的真諦在於:學習一方面是為了保證企業的生存,使企業組織具備不斷改進的能力,提高企業組織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學習更是為了實現個人與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們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
學習效果
領導作用
學習型組織是從組織領導人的頭腦中開始的。學習型組織需要有頭腦的領導,他要能理解學習型組織,並能夠幫助其他人獲得成功。學習型組織的領導具有三個明顯的作用。
1、設計社會建築
社會建築是組織中看不見的行為和態度。組織設計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培養組織目的、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的治理思想,它將用來指導僱員。有頭腦的領導要確定目標和核心價值觀的基礎。第二個任務是設計支援學習型組織的新政策、戰略和結構,並進行安排。這些結構將促進新的行為。第三個任務是領導並設計有效的學習程式。創造學習程式並且保證它們得到改進和理解需要領導的創造力。
2、創造共同的願景
共同的願景是對組織理想未來的設想。這種設想可以由領導或僱員的討論提出,公司的願景必須得到廣泛的理解並被深深銘刻在組織之中。這個願景體現了組織與其僱員所希望的長期結果,僱員可以自己自由地識別和解決眼前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會幫助實現組織的願景。但是,如果沒有提出協調一致的共同願景,僱員就不會為組織整體提高效益而行動。
3、服務型領導
學習型組織是由那些為他人和組織的願景而奉獻自己的領導建立的。作為靠自己一人建立組織的領導人形象不適合學習型組織。領導應將權力、觀念、資訊分給大家。學習型組織的領導要將自己奉獻給組織。
橫向
學習型組織廢棄了使管理者和工人之間產生距離的縱向結構,同樣也廢棄了使個人與個人、部門與部門相互爭鬥的支付和預算制度。團隊是橫向組織的基本結構。伴隨著生產的全過程,人們一起工作為顧客創造產品。在學習型組織裡,實際上已經排除了老闆,團隊成員負責培訓、安全、安排休假、採購,以及對工作和支付的決策。
部門之間的界限被減少或消除,而且組織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更加模糊。公司之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合作,新興的網路組織和虛擬組織是由若干個公司組成,它們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聯合起來,這些新的結構提供了適應迅速變化著的競爭條件所需的靈活性。
與企業流程再造
企業的流程,從總的反面說,就是企業完成其業務獲得利潤的過程;企業流程的再造,就是對這一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塑造。企業再造的動機無外乎兩條:一是克服企業面臨的現實的和潛在的危機;二是抓住未來的機遇。所以,企業再造的第一步驟就應該是在企業中製造危機感,在高階管理人員中形成再造緊迫感。進一步,這種緊迫感應該從高層擴散到整個企業。再造領導人有兩個任務:制定企業再造的遠景規劃和組建再造團隊(小組)。在再造領導人要進一步營建再造氣氛,再造小組根據制定還的再造遠景規劃對企業現有的流程做分析,尋找流程的主要缺陷,重新設計流程,並經過反覆的“修改—實驗—修改”過程,新的流程最終會達到比較令人滿意的程度。這時可以進入企業再造流程的下一步驟——新流程的實際實施步驟。
這個流程的最後是新的企業再造運動,這正是再造的特性,改革是一個沒有盡頭的努力過程,無論一次改革的成效多麼巨大,如果其影響僅僅是一次改革,那它就算不上企業再造,真正的再造是使企業從此具有不斷自我改革的能力和動力。所以,企業再造流程沒有尾聲,只有再造運動的又一個新階段的來臨,於是,周而復始,企業才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永遠生存下去。一個已經是以流程為中心的新型企業才能真正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
如何成為學習型組織
一、評估組織的學習文化
要建立學習型組織首需評估組織本身的學習文化,良好的學習文化是建構學習型組織的基本要素。柯萊恩與桑德斯提出三十六個要項,作為評估組織學習文化的依據,其中有六項要點極具意義,分別為:在組織中有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計劃鼓舞成員彼此分享學習成果,組織能為解決問題與學習而計劃,組織的每一個層級中學習是被期望且受鼓舞的,人們對於組織懷有遠景並且能去適應工作形態,組織能夠鼓舞成員並提供資源促使成員成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瞭解自己與他們的學習形態籍以促進溝通和組織的學習。
二、增進組織的積極性
當我們用高壓與逼近的方式來經營組織時,通常所帶來的往往是成員的反抗。相反的我們若以溫暖與和藹的態度去對待成員,則組織將會展現出其開放性與協調性。
三、在工作場所能安然地思考
安全是人類基本的需求,同時亦為個人與組織在每個成長與發展階段中所不可或缺。創造安全的學習環境需具備三項必要備件:共識的結構:組織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體制,有良好的規範,促使成員能展開具影響力的行動。教育:促進成員接受教育,並且支援他們的問題。教育乃意味著幫助成員成功,而非幫他們做事。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解決問題當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四、獎勵冒險
每一項新的危機都是學習的機會,可促使組織獲得更多的成功。適當的危機是進步與成功的原料。在組織中建立冒險的文化,是組織繼續生存與發展的要素之一。
五、協助成員成為彼此的學習資源
組織中的成員彼此構成了相互學習的最大資源,在組織中倘若能善加運用之,則往往在提升組織效能上,可發揮出極大的效用。在這方面可先經由成員的自我評價,以深入反思其本身的各項能力與專長,再經由小組資源目錄的建立,以幫助成員瞭解彼此的才能,並據而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目的。
六、運用學習能力到工作上
在工作場所中,成功的學習具有三種特質:學習須與工作相結合;學習須具有啟發性;學習亦即發現。
七、描繪組織的遠景
在組織中需能清楚的描繪出其未來的發展遠景,以作為成員共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而組織的遠景需凝聚群策與群力由成員共同建立。
八、將組織的遠景溶入生活
學習型組織深受行動理論的影響,強調將組織的遠景轉化為行動,並進一步深入整個生活中。
九、連結系統
學習型組織強調思考,柯萊恩與桑德斯認為組織可朝歷史記憶、目標、規則、繼續進步、反饋、組織中的人員行為等六個方向建立其系統理論。
十、明示組織未來努力的方向
將上述所有的步驟放在一起徹底實行,並接受任何挑戰的機會。同時對於組織未來的發展有明確的方向。
過去—>現在—>未來
新的需求
逆勢而為將對業務產生嚴重影響
需要實現
協作式招聘:縮短招聘週期,並加快招聘速度
社交入職:讓新員工更快融入企業,為企業創造價值
社交學習:藉助混合式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人力資源簡化:轉變戰略並簡化流程
協作式績效管理:協調績效目標與績效獎勵
員工敬業度:保持員工敬業度,並與專家協作
將“網路”融入“學習型企業”
利用 P2P 網路,提高員工敬業度
縮短員工上手時間
支援持續學習 指導、輔導和培養管理人員
提升敬業度,加強員工聯絡和溝通,提高積極性
戰略演化
--------------------------------------------------------------------------------------------------------------------------------------------------------------------------------------------------------------------------------------
如有想了解更多軟體研發 , 系統 IT整合 , 企業資訊化,專案管理,企業管理 等資訊,請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
作者:Petter Liu
出處:http://www.cnblogs.com/wintersun/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宣告,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線,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該文章也同時釋出在我的獨立部落格中-Petter Liu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