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對經濟的一些認識

對經濟的一些認識

經濟學分為微觀和巨集觀經濟學。

微觀:供給與需求、彈性;消費者選擇理論;廠商選擇理論;市場結構中競爭市場的壟斷和寡頭;生產要素理論中勞動、土地和資本;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帕累托最優);比較優勢和貿易保護主義;博弈論;
巨集觀:國民收入,消費與投資,通貨膨脹與失業,貨幣與銀行,財政政策,金融市場,經濟週期與經濟增長,匯率與國際收支

一.微觀經濟學以價格為研究內容,價格決定社會的資源配置。巨集觀經濟學以國民經濟為研究目標。

1.供給與需求:需求法則是價格與需求量成反比。供給法則是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需求的價格彈性:價格變動1%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該值大於1為富於彈性,小於1為需求缺乏彈性。可替代性越強,彈性越大。需求的收入彈性。需求量對收入水平變化的反應程度。需求交叉彈性是一種產品價格變化對另一種相關產品需求量變化的影響程度。交叉彈性為正為替代產品。交叉彈性為負是互補產品。供給價格彈性是價格變動1%所引起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均衡價格,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
2.消費者選擇理論:效用:商品或服務得到的滿足感。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額外增加一個單位的商品得到的滿足感減少。消費者偏好。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總效用不變,額外增加一個商品X的,必須放棄的商品Y的數量減少。預算約束線:用全部預算購買一定數量商品的組合。無差異曲線:給消費者相同效用的商品不同組合曲線。消費者均衡點: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約束線相切的店。恩格爾曲線:收入和商品X的消費量的曲線。恩格爾係數:吃在支出中的比重,值越大越貧窮。吉芬商品:價格上漲,需求增加的商品。價格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比例稅和定額稅。連帶外部效應。消費者剩餘:願意支付和實際支付的數量差額。
3.廠商選擇理論: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裝置,原材料),企業家才能。生產函式:生產要素的投入量與最大產量的關係。勞動密集型,資本技術密集型。短期和長期生產函式。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邊際產量大於零,總量增加。邊際生產力或者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等產量曲線:生產同等數量的產品,需要的資本和勞動的組合。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企業預算線或等成本線。生產者均衡:成本既定時產量最大化或者產量既定時成本最小化,需要兩種要素的邊際產量之比等於價格之比。生成擴充套件線。規模報酬:生產要素同比例變動時,對產量變動的比例的影響,可能是遞增、不變、遞減。總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成本函式:一定產量與最低成本的關係。生產成本=顯性成本+隱性成本。機會成本與經濟成本。會計利潤,正常利潤和經濟利潤。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
4.市場結構理論: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各種市場的特徵,行業需求曲線,行業供給曲線,廠商需求曲線,廠商的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利潤最大化條件,短期均衡,廠商短期供給曲線,長期均衡。壟斷市場的價格歧視。卡特爾:價格,數量,銷售條件,技術。
5.生產要素理論:要素的邊際收益(增加一單位要素引起產出增加帶來廠商收益的增量)。要素的邊際成本。生產要素的規模效應和替代效應。替代效應是要素價格變動時,導致邊際成本變化,產量改變,從而改變要素的投入量,比如工資下降。買方壟斷。賣方壟斷。
勞動供給與工資。勞動的供給曲線。資本供給與利息。資本存量。銀行利息率與資本收益率。資本租金率。跨期選擇中的替代、收入和價格效應。自然資源與租金。
6.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區域性和一般均衡。庇古的福利經濟學。最優的帕累託狀態。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定律。效率與公平。洛倫茲曲線。基尼係數。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二.巨集觀經濟學以國民經濟活動為研究物件,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緊縮,巨集觀經濟政策等問題。
基本概念:多部門經濟收入流量迴圈模型。名義和實際GDP。經濟增長與失業的奧肯定律:經濟增長高於2.25%時,GDP增加一個點,失業率下降0.5個點。通貨膨脹與經濟週期。通貨膨脹與
失業的菲利普斯曲線。總需求: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淨出口。總供給:消費,儲蓄,稅收,進口。凱恩斯的通論發表標誌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的形成。
1.國民收入核算體系。GDP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領土內一年內全部最終產品,包括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GNP以本國居民統計。有支出法,收入法,部門法三種計算方式。支出法包含消費品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支出,淨出口支出四個方面。
國內生產淨值NDP是GDP扣除資本折舊。國民收入NI是NDP-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助。個人收入PI。名義GDP是按當年價格計算。實際GDP是按基年不變價格計算。人均GDP。
2.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凱恩斯創立。已需求為中心,考察商品、貨幣、勞動和國際市場。均衡國民收入。消費函式。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儲蓄函式。乘數原理:乘數是收入增量與引起收入增加的自發支出增量的比率。乘數效應。政府購買支出乘數。稅收乘數。政府轉移支付乘數。平衡預算乘數。對外貿易乘數。is-lm模型:投資儲蓄-貨幣需求與供給,是物品和貨幣市場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率的關係。投資函式是投資與利息率的關係。資本邊際效率與重置資本價格,資本邊際效率遞減。擴張性財政政策:政府增加支出,減少稅收。緊縮性財政政策。凱恩斯陷阱。均衡利率與M1,M2,M3,貨幣與有價證券.經濟蕭條的原因在與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費需求不足(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和投資需求(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靈活偏好規律)不足引起。財政政策: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對商品勞務的購買支出,政府轉移支付)和政府收入(改變稅率,調節稅率結構).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法定準備金。財政政策擠出效應。
3.總需求和總供給模型。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需求,國外需求等對產品與勞務總的需求量。庇古財產效應,凱恩斯利率效應,匯率效應。經濟蕭條,過熱,滯脹,長期膨脹下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係。
4.經濟增長理論。源泉是勞動,資本和技術。三個主要因素有知識存量的增長,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經濟結構的轉變。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模型。
5.經濟週期理論。擴張階段和收縮階段。也可以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基欽週期,短週期,3-4年。中週期,朱格拉週期,9-10年。長週期,康德拉季耶夫週期,50-60年。乘數-加速原理週期論。
6.通貨膨脹與失業理論。通脹:物價和生產要素的價格普遍上升。物價指數:消費品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GDP折算數。通脹程度:溫和10,加速100,惡性100以上。平衡和非平衡的。根據通脹原因:古典通脹理論(貨幣超發),需求拉動,成本供給推動,混合推動,結構性通脹。預期和非預期的通貨膨脹。充分就業與自然失業。失業率與自然失業率。菲利普斯曲線:失業與通脹的關係。
7.開放條件下的巨集觀經濟均衡。國際收支平衡表:經常專案,資本專案和官方儲備專案。匯率:固定和浮動匯率。
資本賬號與國際收支平衡,BP曲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8.巨集觀經濟政策。目標:充分就業(4-5%的自然失業率),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財政政策:收入包括稅收和公債。短期債一年內,中期債1-5年,長期債5-40年。支出包括行政支出,國防軍費,公共工程,商品勞務購買,福利支出,政府轉移支付。凱恩斯的公債哲學和赤字預算。擴張性和緊縮性的補償性財政政策。貨幣分類:通貨(現金),存款貨幣,準貨幣,貨幣替代物。M1,M2.中央銀行職能:發行貨幣,接收商業銀行存款和貸款,保管國家外匯和黃金儲備,發行國債和其他貨幣政策,監管金融市場活動。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即吸收存款,資產業務即放款和投資(放款包括票據貼現和抵押貸款),中間業務(轉賬結算收取手續費)。央行與商業銀行:準備金,再貼現。存款創造的乘數是法定準備金率的倒數。超額準備金。現金漏出率。基礎貨幣與M1.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法定準備金率,視窗指導。

三.雜記

1.經濟是把蛋糕做大,金融是互相對抗,決定怎麼分配蛋糕。
2.從生產,儲蓄,投資,消費的過程是正反饋,像打獵有兔子,儲蓄是原動力。而投資房地產,像投資股市一樣,跳過了生產,儲蓄的過程,會造成房價上漲,周圍成本上漲,壓縮實體企業利潤,開始泡沫,最終破滅。
3.貨幣進化史:從各種比如貝殼,牛,素絹等實物貨幣,到金子,銅錢,到歐洲的金比,中國的銀元,到錢莊的銀票,紙幣,各個銀行的貨幣,再到中央銀行的統一貨幣,到二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金本位,美元取代英鎊,再到1971年瓦解,以美國國債為兌換物,靠美國政府的信用,不會賴賬,但是美元增發,信用透支。
4.中國貿易順差,出口產品,企業賺得美元,央行收美元,在境內供給企業相應的人民幣使用,這部分人民幣就是外匯佔款,為了和美元掛鉤,保持匯率穩定。美聯儲價值,美元升值,資本出逃,外匯佔款減少,央行投放基礎貨幣減少,貨幣供給收縮,通縮風險。
5.英美競爭,美國崛起策略,高關稅,高工資,建立國內市場,發展高科技。
美國是內需型,歐洲是外向貿易型,嚴重依賴匯率。

6.建國後經濟發展.49-78農業為輕工業提供原材料,提供城市人口糧食需求,重工業的原始資本積累。人民公社壓制農產品價格,
49-57蘇聯援華專案,實現工業化。
58-65年代,商品本位制控制貨幣供應量,高價商品回籠貨幣。
66-78文革。
79-08 兩級火箭,一是95年前農業發展,農村資本積累,農村工業化的鄉鎮企業生產力提高。90年代末火車頭失去的通貨緊縮。二是加入wto到2010年,經濟全球化,引入外資,出口銷往全球市場,中國製造。現在沒有新的火車頭,只能4萬億投鐵公基專案,刺激房地產,發展經濟。最後導致消費領域通縮,利潤下降。印鈔票導致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冰火兩重天。第三級火箭只能出現在農村,食品工業,資訊化,水利等基礎設施,城鎮化,農產品賣不出去。農產品集約化,去掉中間商,物流環節,利潤給農民,整合流通環節。以色列的滴灌技術。沒有農民收入提供,生產力提高,提高內需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