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解構深蘭科技:產業轉型升級中的AI落地力量如何煉成

解構深蘭科技:產業轉型升級中的AI落地力量如何煉成

文 |李永華

來源 | 智慧相對論(ID:aixdlun)

 

人工智慧行業一切皆有可能,黑馬的出現並不會令人意外。

 

今年3月,一張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在網路中熱傳,僅僅兩個月後,榜單之外的一家上海AI企業就躋身“獨角獸”新貴行列——2014年成立的深蘭科技,在“國家隊”中金資本,以及綠地集團的先後注資下,估值很快超過數百億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黑馬們往往還有自己的“調性”,深蘭科技對一般投資機構就有“四無”:無董事席位、無投票權、無對賭、無回購承諾,且投資必須採用深蘭自己制定的NDA(保密協議)、TS(投資意向書)和投資合同。不同於很多創業企業接近IPO時創始團隊持股已經降至20%以下,深蘭科技的陳海波和團隊迄今還控制著深蘭科技將近60%的股份。

 

天使輪和中金參與的投資輪次中,深蘭科技甚至主動要求減半投資,歷次融資中最多的也未超過3億。顯然,這匹黑馬拋棄了行業內普遍的“To VC”潛規則,這與深蘭科技大量產品已經進入市場、可以養活自己,同時創始團隊個人有現金儲備有直接關聯,而作為人工智慧創業大潮中少數的獨角獸玩家,深蘭科技這些“黑馬氣質”與其強人才支撐下的研發、產品實力密不可分。

 

可觸控的落地,才是AI變革世界的開始

 

不論說得如何天花亂墜,只有可觸控的AI,才能產生真正的社會價值。

 

1、走出“理論範”,AI才能“脫虛向實”

 

產業化的AI不是“技術”的光桿司令,與現實結合、強調落地性,才是AI價值的最終來源。深蘭科技的AI,從一開始就避開了許多創業企業都喜歡的、高高在上的“理論範”,而選擇了與現實應用緊密結合。

 

目前,深蘭科技業務涉及自動駕駛與整車、智慧機器人、AI CITY、生物智慧、零售升級、智慧語音、晶片、安防、軍工等領域,都是“實打實”的現實應用。

 

 

例如,深蘭科技推出的自動駕駛+新零售結合產品“芭堤雅自動駕駛商用車”,颳起移動零售風潮,已與九華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與奧利奧,五芳齋等知名品牌合作運營;在新加坡、泰國、阿曼等國家將上線執行的“自動駕駛熊貓公交車”,成為一帶一路形象產品;此外,還有與盧森堡金融大廈落地的蘋果閘機,兜售機器人等產品。

 

在專業的新零售解決方案方面,深蘭科技的大蘭、小蘭、結算臺等智慧零售產品已經在國內外全面落地,北從新疆石河子和哈爾冰雪場,南到海南島綠地酒店,都能看到深蘭科技產品的身影。

 

2、使用者“AI獲得感”成體驗比拼關鍵

 

業內人士感覺AI如火如荼,但普通使用者很少感知到AI的存在,存在“獲得感”不足的現象,這反過來讓社會層面推動力也有所減弱,畢竟,你要讓大家支援AI的發展,必須要有現實的AI體驗感知。

 

這方面,深蘭科技的一些“黑科技”可能恰逢其時。

 

例如,深蘭科技的無人售貨櫃“大蘭”,除了商品精確識別、快速計算等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做到“無媒介支付”,使用者繫結支付寶或微信後,取產品、拿出產品、關上櫃門的常規動作,即實現自動結算。而且,對於那些註冊過的老使用者而言,通過手掌(註冊時錄入)識別即可自動購物與結算,不但無現金支付,現在使用者連手機都不用帶了。

 

這顛覆了“新零售”就是“自助結算”的狹隘觀念,“拿了就走”的使用者“AI獲得感”自然進一步加深。

 

 

3、AI不是風口,而是自帶落地屬性的“基礎設施”

 

都說AI是“風口”行業,但本質上,AI的價值都是由服務的物件領域所體現,不能算作獨立的風口,它擁有與生俱來的“落地”屬性。

 

這個過程中,AI可以服務於傳統領域升級,例如深蘭科技在智慧交通方面利用視覺系統改造城市快速交通系統;在教育方面和建青實驗學校等上海幾所學校合作,提供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監控學生學習情況,用手脈系統作為進出門禁等技術服務。

 

也可以服務於那些本就是真正風口的行業,例如深蘭科技與新零售企業/平臺的合作,與有智慧化需求的汽車企業合作無人駕駛,與外賣/電商合作物流機器人等,新技術疊加本就是風口的領域,創造出更大的業務想象力。

 

產品為因,技術為果,“研發實力”不能顛倒主次

 

既然談到落地與應用,產品與技術的關係中暗含的理念革新,或是深蘭科技能夠異軍突起的優勢所在。

 

1、產品導向還是技術導向,這是個問題

 

多數企業做AI的思維方式,都是有什麼樣的技術,就為它設計什麼樣的產品。其結果,就是不少企業表面上吹噓技術有多厲害、演算法有多先進,但一談到具體應用的成效就沉默起來。

 

或許與深蘭科技從一開始就強調落地的“調性”有關,其與大多數AI公司不同,產品經理把握整個產品的方向,負責技術的演算法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硬體工程師,深蘭科學院科學家等都圍繞如何實現產品服務。

 

先技術、後產品其本質是看菜吃飯;而先產品後技術,是先設定目標,然後再圍繞目標去實現。AI要更好地落地,堅持產品為先會是未來的核心思維方式。

 

2、產品為因、技術為果,AI技術要求更嚴苛

 

先有產品(也即市場的現實落地需求),再去談技術的滿足,雖然看起來是偏重產品,事實對技術的要求變得更為嚴苛,畢竟,為了滿足預設的目標,在技術上創造條件,比那些有啥技術上啥產品的方式要困難太多。

 

深蘭科技之所以“敢”這麼做,說來說去也是對自身技術能力的充分自信,相信各類落地應用的產品都能被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很好地解決。

 

這其實需要的是深刻的技術底蘊,AI技術能力越底層,滿足千奇百怪產品的實現就越有靈活性。這方面,深蘭科技優勢明顯,不斷探索人工智慧技術的理論深度,例如在生成式對抗網路、AI基因測序、腦機介面等前沿技術方面都有深度研發與預備。

 

3、B2B2C,真正AI“產品經理”並不好當

 

以產品為先,深蘭科技事實上成為合作伙伴的大“產品經理”,對深蘭科技而言,它面對的B2B2C的合作模式,既需要思考客戶的需求,很多時候也需要思考“客戶”的“使用者”。

 

深蘭科技的大蘭、小蘭還有結算臺等智慧產品,既是在為客戶思考零售業務如何開展,也在洞察市場上普通消費者的現實需求。芭堤雅移動零售車、自動駕駛熊貓公交也是如此,滿足使用者零售新需求,成為推動技術演化的原動力。

 

這個過程對深蘭科技而言,既是公司整體能力的體現,更需要與之匹配的產品經理人員能力。這就好比,阿里早期的開疆拓土有馬雲,蘋果的偉大有喬布斯,特斯拉、SpaceX成為科技急先鋒有馬斯克,深蘭科技的AI應用,也是建立在以陳海波為主的產品經理大牛帶領演算法技術大牛這樣的架構之上。

 

喬布斯、馬斯克、馬雲這些人也許並不是最懂技術的,但強大的產品能力使其並不妨礙偉大公司的形成,如今陳海波(本身同樣是創業領頭人)等產品經理也在AI領域走出了類似的道路。

 

懂客戶、懂使用者、懂市場還要懂AI……挑戰很明顯,但做下來了,就轉化成不可逾越的優勢。

 

 

是時候輪到中國向世界輸出AI了

 

產業升級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趨勢,而巨集觀方向最終仍然要在具體的企業身上得到落地。深蘭科技成為獨角獸,與其緊緊跟隨經濟大形勢與大需求密切相關。

 

例如,深蘭科技先後和美菱、星星等製造企業達成合作,為愛馳、上饒客車等提供自動駕駛技術。

 

今年9月,深蘭科技又在常州市成立“機器人工廠”以及“深蘭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深蘭科技表示要將其打造成中國人工智慧晶片研發和成果轉化“高地”,在為本身產品提供技術以外,還將滿足中國成倍增長的晶片需求。與之配套的是,深蘭科技還將打造一支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發、生產隊伍,要“提升地區乃至中國機器人產業核心競爭力”。

 

毫無疑問,這是科技企業利用自身的技術與資源能力,對產業升級進行的現實助力。

 

而目光轉移到國外,中國產業升級的目標本身就是要增強國際的競爭力,佔據產業鏈高階地位。深蘭科技的一系列努力,還直接形成了AI技術的國際勢能。

 

目前,深蘭科技AI產品在國際上已有來自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北歐三國、日本、澳大利亞、南非、韓國等“技術底子並不差”國家的訂單。例如,深蘭科技與世界500強排名87位的日本永旺成立合資公司為其研發掃地機器人,安防監控等裝置,與戴德樑行合作為其客戶提供產品技術。

 

此外,深蘭科技在全球多國建立了由分公司和經銷商組成的銷售網路,且有包括英特爾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在內的超過10家世界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聯合實驗室。

 

9月,深蘭科技與盧森堡國家產業中心LHOFT、盧森堡國家實驗室達成協議,共同建立聯合實驗室,這其中,深蘭科技還是LHOFT繼微軟、亞馬遜、普華永道、德勤等國際巨頭之後又一個全球合作伙伴。與之對應的是,深蘭手脈閘機和兜售機器人(一款可以通過手掌識別與使用者高效互動的裝置)已經落地盧森堡等歐洲地區。

 

而說到底,深蘭科技之所以能在落地應用、技術影響力方面有如此國內、國際的建樹,與其人才實力密不可分。

 

目前,深蘭科技在全球有超過百位全職博士後和博士學術帶頭人,超過200位名校碩士研發人員,深蘭和擁有300多個博士的盧森堡國際實驗室共同組建了自動駕駛、智慧和精密製造、資料和金融安全方面在內的三家聯合實驗室匯聚了來自德國、瑞典、法國、美國等40多位博士和博士後。

 

這其中,有從業超過20年、深蘭科技深度學習科學家、曾經獨立開發了人工智慧博弈軟體框架、問題求解框架、Prolog邏輯語言編譯器和執行環境以及相應的規則系統框架的方林博士;也有師從桂衛華院士的全棧開發工程師,TUV認證功能安全工程師FSE,牽頭帶領團隊先後完成某10米客車智慧駕駛專案,牽頭開發深蘭高實時性智慧駕駛框架DBAC的深蘭熊貓公交智慧客車和熊貓掃地機的產品研發負責人的趙旭博士;也有十四年開發和管理經驗、軟體技術科學家、曾任微軟Windows系統開發、Facebook核心工具Phabricator的開發和開源負責人以及Nearby Friends專案負責人的葛俊等“大牛”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深蘭科技可以以黑馬姿態殺出,一舉跨越獨角獸門檻了。在人才團隊、技術實力、產品理念的支撐下,深蘭科技的未來可期,AI領域的其他玩家們或也找到了可借鑑的新晉案例。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完】

智慧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慧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演算法、人機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