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卻仍過不好一生 | 認知突破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卻仍過不好一生 | 認知突破

每個人都有證實偏差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的頭腦中預設立場或當你傾向於得到某個結果時,你就更容易在搜尋證據的途中不知不覺偏離公平。而我們之所以沒有發現,是因為我們更喜歡自我創造的那個自己。

 

認清真實的自己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是由內而外還是建立在他人的反饋之上呢?別人都說的不一定是真的,因為我們會刻意迎合他人的看法而強化自己的形象。從而讓大腦以為我們確實是這樣。想想我們為什麼要依賴別人的評價,或者致力於滿足他人的期待?這種取悅並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無非是為了讓自己對自己更加滿意。當你常常看到真實的自己,並接受自己時,就自然沒有必要活在別人的意念之中了。

 

道理我都懂

 

為什麼懂了這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知理和明理還是有分別的,道理你是知道了,但是你真的懂了嗎?懂不懂的標識就是有沒有踐行它。如果你認為它有理,你願意學習,也就是你真實的看到它的好處,並且這個好處是你需要的,那你又怎麼會不去踐行呢?不去踐行的原因要麼是你並沒有懂,要麼是你並不認為它能給你你想要的,或是結果並沒有那麼吸引你。對一個正確的道理表現出懶惰,就是認知能力不足的體現。

 

沒機會,真的不怪運氣

 

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運氣?我們每個人都有獲得運氣的能力,但是有沒有運氣又依賴於我們自己。機會指的是一定時間內邁向運氣的可能,而我們身邊從來不缺機會。機會一直在那裡,只是你沒有滿足開啟它的條件而已。

 

正確的獲取好人緣

 

勢利天生存在,我們會有傾向的選擇和一些人相處,不跟另一些人相處。想要獲得好人緣。就要想想自己有什麼正面資源或是潛在資源。獲得好人緣的正確方式是擁有更多的正面資源。

 

學習的動力

 

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有一個答案就是他們有清晰的學習目標並懂得行為和目標之間的關聯。我們之所以懶惰,最大的原因是認知能力不足,表現在學習上就是目標不夠清晰,或者並不真正瞭解行為跟目標之間的關聯。持續學習的動力來源就是對於目標的認知。

 

有錢人更有道德

 

雖然道德感在每個人心目中的金錢價值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可以量化的,影響這個量化標準高低的是一個人所受的教育,另一個是本身擁有的財富。為富不仁,難道為窮就仁了?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那些愚弄自己的努力

 

我們努力的成果發朋友圈有問題嗎?發朋友圈這個行為本身就代表你的學習或工作動機有一定的偏差,朋友圈的點贊和評論會導致我們更容易自我感動,且更容易在潛意識裡驅使你將可以在白天做完的事情拖到晚上做。

 

操別人的閒心

 

每個人都只有這麼點時間和注意力,操心別人的事情越多,自己可操心的事情就越少,於是,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有能能力的人,越是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面。越是在能力上已經落後的人們,越是不知道自己該操心的事情是什麼。

 

社交,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或是利益,或是心理上的。或是某種滿足感,這些是錢買不到的。

 

社交的核心,等價交換。而低價值的人總喜歡打人情牌,也是一種想佔便宜的心理。所以,當我們看不清社交的核心時,我們往往是在瞎忙活。所以我們一般交往的都是與自己相符合的人群,想結識更厲害的人,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水平。

 

知恩即報!當你獲得了價值時,你要學會立即報答,而不是等等,因為任何恩情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打上折扣。且時間越長,折扣率越大。

 

人生是經歷,這不是什麼沒有營養的雞湯,我們永遠在不停趕路,試圖從一個目標到另一個目標,但其實我們人生的全部,卻是在路上遇到的那些客觀事物在我們腦海中的思想,記憶和情感。我們的生命裡,一直都只有孤獨的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變的更好,只要你還有慾望的話,因為變得更好在本質上也是為了得到更多。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別看有些人嘴上說不想努力,其實世上沒有人會排斥努力後帶來的好結果。排斥的是伴隨著它的成本。

 

人都是自利的,哪怕看起來是利他的行為也是自利的。一種是消費,一種是投資。自願放棄當前的利益也是自利的一種行為,為了博取更長久的利益。區別就是這是投資,為了未來投資。

 

幸福人人都能擁有。幸福是一個主觀事物。幸福的刺激是通過比較的方式由大腦營造出來的。當然,不幸也是如此。

 

我們的同情心也是自己想要幸福的一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優越感,別人可能會收益,但是首先收益的肯定是我們自己。

 

幸福只源於跟他人和自己的比較之中,如果你想獲得幸福感,不需要自欺欺人,只要擺正自己對幸福的認知即可。我們同他人比較,我們同自己不同的狀態進行比較。

 

你渴望的是什麼?你就已經高估了這件事在你心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