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公司---讀《重新定義公司》有感
Google(現在也叫做Alphabet),一個在IT行業令人聞風喪膽而又充滿神祕感的公司。在這個公司成立了十幾年之際,兩位高管(或者叫做前高管)合作寫了一本書,翻譯過來的中文名叫做《重新定義公司》。在這本書中,兩位作者詳細地向世人介紹了Google這家公司是如何運營的,它到底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最近,我詳細地閱讀了這本書,並做了筆記。本文是我的學習隨筆,供大家學習參考。
關於作者
本書的作者是谷歌前CEO(貌似也是首位CEO)埃裡克·施密特和前高階副總裁兼產品團隊的的管理人喬納森·羅森伯格。有關作者的具體介紹,我就直接上圖吧。
關於內容
包括前言和結語在內,本書一共有八章內容。以下是各個章節的主要觀點:
在“前言”中,作者提出瞭如下觀點:
第一,有三股強大的科技狂潮彙集在一起,從而讓幾乎所有行業的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網際網路讓資訊免費、源源不斷、無處不在;2)移動裝置和網路讓全球範圍內的資源共享及持續通訊成為可能;3)雲端計算讓人人都能以低廉的價格現付現購地使用強大的計算功能、無限的記憶體空間、精密的工具和各種應用程式。
第二,“創意精英”是網際網路時代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所謂“創意精英”,不僅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懂得如何使用專業工具,還需要具備充足的實踐經驗。也就是說,“創意精英”集商業頭腦、專業知識、創造力以及實踐經驗於一身。
第三,當今,提高產品研發速度及產品質量已經成為企業最注重的目標。
在“第一章 文化:相信自己的口號”中,作者提出瞭如下觀點:
第一,在我們新加入一家企業時,這家企業的文化是我們最應該重視的因素。企業文化的力量在於:它讓公司每個成員不斷進步,也會讓整個企業變得更大更強。最理想的企業文化會讓員工無論在家或辦公室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去做。
第二,在新型的網際網路公司中,團隊的大小應該遵循“兩個比薩”原則:團隊人數不能多到兩個比薩還吃不飽。
第三,對於一個組織來說,要想保持超強的戰鬥力,需要遵循的原則是:找出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組織就以此人為中心。
在“第二章 戰略:你的計劃是錯誤的”中,作者提出瞭如下觀點:
第一,將技術洞見作為產品的基礎,是Google一直以來秉承的一條重要原則。所謂的技術洞見,是指用創新方式應用科技或設計,以達到生產成本的顯著降低或產品功能和可用性的大幅提升。
第二,尋找技術洞見的途徑之一,是將這些可用的科技及資料資料集中起來,為某個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尋找技術洞見的途徑之二,是找到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後想辦法對這個解決方案加以擴充套件。
第三,網際網路時代的領導者,都是那些懂得如何創造平臺並快速發展平臺的人。所謂平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套能夠吸引供應商及使用者群,從而形成多邊市場的產品或服務。平臺擁有一個重要的優勢:隨著平臺的不斷擴張和不斷升值,越來越多的資金會湧進來,有助於平臺支援的產品和服務的升級。
第四,在20世紀,單一而封閉的網路是主流,而21世紀的企業卻靠全球開放網路制勝。同時,開放的平臺更容易實現快速擴張。
第五,許多大型企業的成功都從以下幾點入手:1)使用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2)利用這個解決方式快速成長與擴張;3)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以產品為基礎的。
在“第三章 人才:招聘是你最重要的工作”中,作者提出瞭如下觀點:
第一,對於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招聘人才。激情、智慧以及學習型思維模式都是招聘中不可或缺的參考條件。
第二,最優秀的人才通常是那些職業生涯處在上升階段的人,因為如果順著他們的職業趨勢往前推,你會發現他們非常有潛力獲得成長和成功。
第三,想要鼓勵員工嘗試新的角色,可以通過輪崗制來實現,但如果不在具體實施上多加註意,則可能事與願違。
在“第四章 決策:共識的真正含義”中,作者提出瞭如下觀點:
第一,制定決策的方式、時機和實施決策的具體方法,與決策本身同樣重要。資料成為制定決策的主要依據;最瞭解資料的人,是那些工作在第一線的員工,而往往不是管理層。
第二,尋找解決方法是決策的最終目的,而最好的決策應該是正確的決策,而不是竭力爭取大家一致同意而找出的最低標準,也未必是領導人自己的決策。
第三,採取行動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在決心採取行動之前,應該儘可能長時間地靜觀其變;不要成為緊迫感的奴隸,在最後一刻來臨之前,都要保持靈活變通。
第四,會議的準則有:1)會議應該有一位決策者或主持;2)決策者應該親力親為;3)即使是在資訊共享或頭腦風暴這種不必制定決策的會議上,也應該明確指定會議的主人;4)會議應該很容易取消;5)會議規模應以便於管理為宜;6)只出席必要的會議;7)守時很重要;8)開會時就認真開會(不要玩手機或玩電腦)。
在“第五章 溝通:當最牛的路由器”中,作者提出瞭如下觀點:
第一,談話仍然是最主要且最有價值的溝通方式,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工作節奏的加快,談話卻漸漸成為了最少用的溝通方式之一。作為領導者,必須要習慣於苦口婆心、誨人不倦。
第二,無論職務如何,都應該對企業、行業、消費者、合作伙伴以及不同文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第三,電子郵件常識:1)迅速回復;2)在寫電子郵件的時候,每個字都很重要,冗長的堆砌則是多餘的;3)經常清理收件箱;4)先處理後收到的郵件;5)不要忘了,你是臺路由器;6)在你使用密件抄送功能時,問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7)不要拿郵件洩憤;8)要方便跟蹤進度;9)幫助未來的你更方便地搜尋資訊。
第四,企業之間複雜的合作關係與國家之間的務實外交有相似之處,國家之間難免有一長串的矛盾,但從雙方的共同利益來看,拋開恩怨、並肩合作才是王道。要營造成功的合作關係,必須認識到彼此之間的不同,還應承認和接受這些不同是無法根除的。
第五,混亂才是網際網路時代中企業的常態。當處於混亂之中的時候,要想把事情做成,唯一的途徑就是靠建立關係。
在“第六章 創新:締造原始的混沌”中,作者提出瞭如下觀點:
第一,創新不只是創造新奇實用的想法,還包括實踐,而適宜創新的環境是創新的先決條件。
第二,所有的公司不僅要先營造一個讓各種創意因素以新奇的方式自由碰撞的環境,還要提供時間和自由,讓小部分創意進化和生存,並讓餘下的大部分凋零和消亡。
第三,“第一追隨者”原則:在發起一個行動時,吸引第一個追隨者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第四,賭注下得越大,成功的概率往往也越大,因為企業無法負擔失敗的損失;較大的問題通常也較容易解決,因為挑戰越大,越能吸引頂尖人才。挑戰能磨鍊技能、拓寬業內人脈,還能提高聲譽。
第五,70/20/10原則確保核心業務佔有大部分資源,蓬勃發展中的新興業務可享受一定的投資,而異想天開的瘋狂構想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援。
第六,管理者的任務不是規避風險或防止失敗,而是打造一個不會因風險和無可避免的失誤而垮臺的環境。一旦發現專案沒有什麼前途,就應該以最快的速度喊停,以免浪費更多的資源,產生更多機會成本。
在“結語 想想無止境”中,作者提出瞭如下觀點:
第一,對於正在經營的企業而言,遇到難題是不可避免的;人們往往不會觸及這些難題,要麼是因為沒有好的解決方案,要麼就是因為觸及這些難題讓人不安。
第二,幾乎所有大的難題都可以歸結為資訊問題,也就是說,只要有足夠的資料、具備足夠的資料處理能力,人類所面臨的幾乎所有問題都有解決辦法。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從本文的主要內容中,不難看出,在大資料及智慧時代,我們需要的公司有如下六個特點:
第一,有獨具特色的、與自身業務相匹配的企業文化。公司裡面的每個人都認可這種企業文化,都能夠在公司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第二,有清晰合理的戰略及與之配套的行動方針。在良好的戰略願景的指導下,員工才能夠知曉自己努力的方向,才能夠有一種幹大事的成就感。
第三,尊重人才,真正將員工視為公司的財富。只有將每一個員工的潛力激發出來,公司才能夠得到持續的發展。
第四,有開放透明的環境,讓每一個員工參與到公司的發展中來。公司的每一項重大決定,並不完完全全是領導說了算,底層員工要具備一定的發言權。
第五,有順暢的溝通條件,能夠聽到每一位員工的心聲。員工有了任何與工作相關或無關的想法,都要能夠有一雙耳朵來傾聽,都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和採納。
第六,有鼓勵創新的環境,能夠接受失敗,併為每一個員工提供實現他們想法的相關資源(如人力、資金等)。如果創新的想法經過實踐之後失敗了,也不要懲罰員工,而是讓他們繼續參與下一次創新。
結束語
讀了《重新定義公司》一書之後,我回憶了一下自己所實習或工作過的公司,沒有一家是按照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做的。恰恰相反,大多數公司都是背道而馳。這也難怪人家Google引領潮流,而大多數公司都只是跟隨了。
加入一家重視人才、重視創新,且具備優秀的企業文化的公司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希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和明天,在我們的周圍能夠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像Google這樣的公司。如此,則不枉大家努力奮鬥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