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linux+xfce4+lightdm+uefi個人安裝記錄
本文篇幅較長,最好通過文章內容上面的目錄進行檢視,否則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步驟中
前言:
在中文+英文arch-wiki的指導下,大概經過了將近十次的格式化+重灌,終於滿意了,這個過程中也瞭解了linux新的系統服務管理機制:systemd(systemclt),
不說廢話了,開始安裝步驟
折騰日期為:2015-4-28到2015-5-??
arch更新迅速,如果要參考本文,自行留意日期,也可以自己去arch-wiki去看官方教程:arch-wiki-Beginners’guide本文將簡略的說一下步驟,主要說我在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是對大概的linux命令都不熟悉的新手,本文也許不適合你,
你應該先去看arch-wiki,然後再來這裡看
網路配置
安裝arch,是不能沒有網路的,畢竟官方提供的是最小化安裝映象,只有核心linux和官方修改配置的指令碼,其他的都要靠聯網下載安裝
網路配置這一步驟需要進行兩次!
第一次是剛剛啟動安裝映象時,這一次的網路配置生效區域是安裝映象所在的系統,而非你安裝到硬碟上的系統,這個配置將會隨著安裝映象系統的退出而清除!
第二次是使用arch-chroot命令後切換到到真實的,安裝在了硬碟上的系統!這第二次的網路配置,將會寫到你將來要用的系統所在的硬碟分割槽上的配置檔案中,所以只要你以後不再修改,那麼它的生效區域是永久的!
自行理解上文所提到的安裝映象所在的系統和真實系統的區別!這個不好說,說不清
arch官方推薦使用他們自己的netctl來作為網路管理工具,但是經過使用後我還是推薦使用networkmanager來作為管理工具,因為networkmanager不論在命令列還是圖形介面都有簡單的使用方法!
使用netctl
如果你使用netctl那麼將會有無線和有線兩種大的聯網方式,其中又各自細分出了幾種不同的聯網方式,第一次配置安裝映象所在的系統時你只需要選擇其中一種,讓電腦能正常聯網就行了!第二次為真實系統配置時再自行選擇配置幾種。具體配置方法看arch-wiki-Beginners’guide這裡不多說!
按照官方教程會啟用dhcpcd守護程序、這會導致系統系統的DNS每次開機都被dhcpcd替換為自動獲取的DNS配置檔案:/etc/resolv.conf
如果按照官方教程配置netctl後,出現了能ping通域名(如:ping t.cn),但使用pacman -Syy卻無法聯網時那麼你就需要修改/etc/resolv.conf檔案中的DNS:
nameserver 8.8.4.4
nameserver 8.8.8.8
使用networkmanager
安裝:
pacman -S networkmanager #主程式
pacman -S networkmanager-openconnect #支援VPN(也可選networkmanager-openvpn/networkmanager-pptp/networkmanager-vpnc任意一個)
pacman -S rp-pppoe #支援 PPPoE/DSL 連線
pacman -S network-manager-applet xfce4-notifyd #圖形前端
在第一次配置的時候不需要安裝圖形前端!等arch-chroot切換到真實系統後,第二次配置網路時才安裝所有!
檢視是否有多個網路管理(systemctl簡單使用)
#檢視所有已啟動的service
systemctl --type service
檢視是否有netctl相關的守護程序存在,如果有則關閉並禁止自動啟動:
systemctl stop 程序名
systemctl disable 程序名
#比如:
systemctl stop netctl.service
systemctl disable netctl.service
#檢視所有已安裝的service(未必已啟動)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檢視程序狀態
systemctl status 程序名
#顯示詳細程序資訊
systemctl show 程序名
#檢視某程序是否允許開機自啟
systemctl is-enabled 程序名
啟動NetworkManager:
systemctl start NetworkManager.service #立即啟動 NetworkManager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service #開機自動啟用 NetworkManager
#配置安裝映象系統時只需要執行立即啟動的命令
#真實系統最好都執行
同步源:
pacman -Syy
啟動NetworkManager之後才可以執行命令來連線網路!!
命令列的使用方法:
# wifi操作舉例:
nmcli dev wifi connect <name> password <password> #連線到 WiFi 網路
nmcli dev wifi connect <name> password <password> iface wlan1 [profile name] #通過介面 wlan1 連線到 WiFi 網路:
nmcli dev disconnect iface eth0 #斷開 WiFi 連線:
nmcli con up uuid <uuid> #通過一個已斷開連線的介面重新連線:
nmcli con show #獲得一份 UUID 列表:
nmcli dev #檢視網路裝置及其狀態:
nmcli r wifi off #關閉 WiFi:
# 其他操作如有線網可以使用幫助命令檢視:
nmcli help
#OBJECT和COMMAND可以用全稱也可以用簡稱,最少可以只用一個字母,建議用頭三個字母。
#OBJECT裡面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就是connection和device,這裡需要簡單區分一下connection和device。
#device叫網路介面,是物理裝置
#connection是連線,偏重於邏輯設定
圖形介面使用方法:
這個就沒必要說了,等安裝好xfce桌面環境後選單和麵板專案裡都有
具體的安裝步驟
u盤啟動
#linux下
#首先確定好u盤的裝置名(不是分割槽),我的是/dev/sdb
lsblk #檢視所有連線到系統的裝置和分割槽狀況
dd if=你arch映象的絕對路徑 of=/dev/sdb #將映象寫入u盤
#windows下自己百度吧
做好啟動盤後以UEFI方式啟動u盤即可
對硬碟分割槽
使用parted工具,我的硬碟的/dev/sda
parted /dev/sda print #檢視sda磁碟的分割槽表型別
parted /dev/sda #開始分割槽
#具體分割槽步驟不再贅述
格式化分割槽為linux可用分割槽
我的硬碟分割槽情況:
sda1:efi(esp)分割槽
sda11:/根分割槽
sda8:/boot
sda10:/home
sda9:/swap
mkfs.vfat -F32 /dev/sda1 #格式化efi分割槽為fat32(如果是linux+windows雙系統則不格式化此分割槽)
mkfs.ext4 /dev/sda11 #格式化根分割槽,下同
mkfs.ext4 /dev/sda8
mkfs.ext4 /dev/sda10
mkswap /dev/sda9 #格式化swap分割槽
swapon /dev/sda9 #啟用swap分割槽
掛載分割槽
注意: 不要在這裡掛載 swap
必須先掛載 / (root) 分割槽,其它目錄都要在 / 分割槽中建立然後再掛載。在安裝環境中用 /mnt 目錄掛載根分割槽:
mount /dev/sda11 /mnt
接著掛載其他分割槽:
mkdir /mnt/home
mount /dev/sda10 /mnt/home
mkdir /mnt/boot
mount /dev/sda8 /mnt/boot
#在掛載好的/boot分割槽中建立efi資料夾並掛載efi分割槽
mkdir /mnt/boot/efi
mount /dev/sda1 /mnt/boot/efi
選擇映象源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安裝基本系統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i”選項是是否選擇包的意思,去掉則自動全部安裝
生成 fstab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可以用 -L 代替 -U,及lable和uuid
nano /mnt/etc/fstab #檢視是否正確
Chroot 並開始配置新系統
arch-chroot /mnt /bin/bash
執行上面的命令後就會從安裝映象所在的系統切換到硬碟中的新系統(真實系統)
Locale本地
nano /etc/locale.gen #反註釋需要的本地化型別
例如:
en_US.UTF-8 UTF-8 #英文
zh_CN.UTF-8 UTF-8 #中文
#接著執行locale-gen以生成locale訊息
locale-gen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建立 locale.conf 並提交您的本地化選項
locale.gen檔案中反註釋的本地化選項為本系統所有的可選選項
執行locale-gen命令是提交併初始化
而locale.conf檔案中的配置才是你真正為系統選中的選項
時區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中國時區
硬體時間
hwclock --systohc --utc #將硬體時間設定為 UTC
hwclock --systohc --localtime #將硬體時間設定為 localtime
#命令自動生成 /etc/adjtime
Hostname主機名
echo myhostname > /etc/hostname
nano /etc/hosts #修改hosts新增你的主機名
為硬碟中的系統配置網路
這次的配置將會永久生效不會因為關機重啟而失效
具體步驟看文章開始位置:networkmanager的安裝和使用
設定 Root 密碼
passwd
安裝並配置 GRUB
pacman -S dosfstools efibootmgr grub os-prober #安裝需要的包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efi --bootloader-id=arch_grub --recheck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這一步:grub-mkconfig,可能會出錯,不過不用管
如果你想手動編輯grub.cfg或瞭解更多的關於grub安裝和配置的方法
可以去看:arch-wiki-GRUB
解除安裝分割槽並重啟系統
exit
umont -R /mnt
reboot
你應該重啟到你安裝的arch系統中,而不是u盤裡的系統!
進一步配置硬碟中的新系統
再次安裝GRUB
如果你在安裝系統時,在執行grub-mkconfig自動生成grub.conf檔案時出現了錯誤
或者你的多系統,但第一次安裝GRUB時只有arch系統的啟動項
那麼就在這裡從新安裝一邊grub就行了
具體方法同上面第一次安裝GRUB
新增日常使用的賬戶
新增一個名為:zhangsan的使用者,並設定使用者密碼
useradd -m -g users -G audio,video,floppy,network,rfkill,scanner,storage,optical,power,wheel,uucp -s /bin/bash zhangsan
passwd zhangsan
選項含義:
-m:建立使用者目錄,本例中會建立/home/zhangsan資料夾
-g:設定使用者的主組為users,也就是將使用者新增到users組中,你可以先為自己建立一個組:
groupadd zhangsan
然後再執行新增使用者的命令,users是預設已存在的組,如果你直接把users修改為zhangsan,而不新建zhangsan組,會提示組zhangsan不存在
-G:設定使用者的附屬組,也就是將使用者新增到其他組,但這些組是附屬組,如果不新增使用者到相應的附屬組,則使用者沒有附屬組相應的許可權
-s:設定使用者的登入shell
注意:設定登入shell時,官方教程是這樣的:
-s /usr/bin/bash
但是經過測試,設定為/usr/bin/bash是無法登入的!
害我搞了很久。。
安裝xorg圖形框架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twm xorg-xclock xterm xorg-xinit
xorg-xinit包提供了startx和xinti命令,startx和xinti命令的配置檔案為:
/etc/X11/xinit/xinitrc
可以在此配置檔案的末尾加上啟動桌面環境或視窗管理器的命令,比如啟動xfce4桌面環境:
exec startxfce4
不過本文並沒有採用startx的方式直接啟動桌面環境,而是通過顯示管理器(登入管理器)來啟動桌面環境xfce4,具體後文再說。
具體的Xorg圖形介面可以通過 /etc/X11/xorg.conf 或 /etc/xorg.conf 和位於 /etc/X11/xorg.conf.d/ 的配置檔案進行配置。
Arch 在 /etc/X11/xorg.conf.d 提供了預設的配置檔案。
大部分系統不需要任何配置就能正常使用。
使用者可以建立自己的配置檔案,需要以 XX- 開頭(XX 是數字)並以.conf 結尾(例如 10 在 20 之前讀取)。
筆記本安裝觸控板驅動
pacman -S xf86-input-synaptics
其配置檔案為:/etc/X11/xorg.conf.d 目錄下 10-synaptics.conf 檔案
安裝顯示卡驅動
可以使用命令檢視你的電腦的顯示卡資訊:
lspci | grep VGA
然後檢視官方源中有哪些開源驅動:
pacman -Ss xf86-video
這樣是檢視官方元中有哪些nvidia驅動:
pacman -Ss nvidia
我的筆記本是雙顯示卡:intel+nvidia
安裝intel顯示卡開源驅動
pacman -S xf86-video-intel libva-intel-driver
這樣就行了,intel挺簡單,但也意味著不如nvidia強大
開源和閉源驅動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安裝!!!
安裝nvidia顯示卡開源驅動
pacman -S xf86-video-nouveau
安裝nvidia顯示卡閉源驅動
pacman -S nvidia
雙顯示卡切換
最好等安裝完X框架和桌面環境後再來配置這個!
安裝bumblebee,bbswtich等:
pacman -S bumblebee bbswitch mesa xf86-video-intel nvidia ib32-nvidia-utils lib32-mesa-libgl
新增相關使用者到 bumblebee 組:
gpasswd -a user bumblebee
#其中 user 是要新增的使用者登入名
啟動bumblebee服務(守護程序)
systemctl enable bumblebeed.service
重啟,以使組變更生效
測試 Bumblebee 是否支援你的 Optimus 系統
optirun glxgears -info
#或者:
optirun glxspheres64
#或者
optirun glxspheres32
#這三個只要任意一個能成功執行無報錯中斷即可證明bumblebee已經可以正常運行了
Bumblebee用法:
optirun [options] application [application-parameters]
#例如,用 Optimus 啟動Windows程式:
optirun wine application.exe
#另外,用 Optimus 開啟NVIDIA設定面板:
optirun -b none nvidia-settings -c :8
Bumblebee和optirun的關係
Bumblebee是管理獨顯的服務並不是命令,所以你不能直接執行“Bumblebee”來啟動,並且上一步中它已經以服務方式啟動了!
Bumblebee包中提供了optirun命令,optirun可以看作是Bumblebee這個服務對使用者放出的介面!
使用者通過optirun 程式
來啟動程式時可以讓Bumblebee使用獨顯為啟動的程式進行3D渲染!
其他不是通過optirum啟動的程式則不使用獨顯!
Bumblebee和bbswtich的關係和使用
Bumblebee它的作用只是試圖模擬 Optimus 技術的行為:當需要的時候,使用獨立顯示卡進行渲染,不使用的時候讓獨顯空閒,但不會禁用獨顯
這時就需要bbswtich了,bbswitch相當與是一種的電源管理,其目的是為了當bumblebee不再使用NVIDIA顯示卡時自動關閉NVIDIA顯示卡
如果已安裝 bbswitch ,Bumblebee 守護程序啟動時會自動檢測到,不需要特別設定。
也可以這樣做來確保系統載入bbswtich
在/etc/modules-load.d下新建bbswitch.conf,並修改為如下內容,這樣每次啟動都會載入bbswitch模組了:
bbswitch
但是僅僅是載入是不夠的,因為bbswitch的預設行為是保持顯示卡的開啟狀態, bumblebeed 啟動時又並不禁用顯示卡,這就會導致開機後獨顯是開啟狀態,所以,在/etc/modprobe.d/下新建bbswitch.conf,並修改為如下內容:
#這是bbswitch載入的引數,我們讓其預設關閉獨顯
options bbswitch load_state=0 unload_state=1
另外,有時候有時候即便載入了我們配置如上的bbswitch,但是bbswitch卻不能自動關閉顯示卡,是因為有些模組正在佔用著獨顯,因此要禁掉一些模組
再在/etc/modprobe.d/下新建nouveau_blacklist.conf,並修改為如下內容:
blacklist nouveau
還有,bbswitch(系統)會在關機時關閉NVIDIA顯示卡,這可能可能會在下一次啟動時初始化DVIDIA顯示卡異常或是在雙系統的windows下識別不到nvidia顯示卡
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NVIDIA顯示卡總是在關機時被設定為啟用狀態:
個人建議arch最好使用第一種
第一種:新增如下systemd 服務:
#首先在系統服務庫中建立nvidia-enable.service服務
nano /usr/lib/systemd/system/nvidia-enable.service
#內容如下:
[Unit]
Description=Enable NVIDIA card
DefaultDependencies=no
[Service]
Type=oneshot
ExecStart=/bin/sh -c 'echo ON > /proc/acpi/bbswitch'
[Install]
WantedBy=shutdown.target
#然後將服務設定為自動啟動
systemctl enable nvidia-enable.service
第二種:使用關機指令碼
在/usr/lib/systemd/system-shutdown/下新建nvidia_card_enable.sh,
並修改為以下內容,記得加執行許可權:
#!/bin/bash
case "$1" in
reboot)
echo "Enabling NVIDIA GPU"
echo ON > /proc/acpi/bbswitch
;;
*)
esac
禁用獨顯nvidia
從上一步中可以瞭解到bumblebe的作用的控制獨顯的何時、給哪個應用渲染的功能,它並不控制獨顯的關閉和啟用
而負責獨顯的關閉和啟用的是:bbswtich
所以,如果你不需要使用獨顯的3D功能,那麼你可以單獨只安裝一個bbswtich來控制獨顯即可,不要安裝bumblebe等其他包
具體如何配置bbswitch,你可以從上一步中提取關於bbswtich的配置步驟,照著做就行了
測試Xorg是否正常啟動
安裝玩xorg框架和顯示卡驅動後可以使用startx命令來測試圖形框架是否可以正常啟動
只有圖形框架正常後才能正常啟動桌面環境xfce4和登入管理器lightdm
首先重啟,然後登入到tty命令列模式
執行startx命令
如果出現了畫面:幾個x終端還有x時鐘和滑鼠,那麼就是安裝成功了,可以接著安裝桌面環境xfce4和登入管理器lightdm
安裝xfce4桌面環境
pacman -S xfce4 xfce4-goodies
安裝LightDM登入管理器(顯示管理器)
詳細安裝和配置看arch-wiki-lighdm
我沒有通過startx的方式啟動桌面環境,而是使用了登入管理器lightdm
安裝:
pacman -S lightdm lightdm-gtk-greeter
其配置檔案為:
/etc/lightdm/lightdm.conf
安裝好之後測試啟動:
systemctl start lightdm.service
如果正常就會看到熟悉的登入介面了,不過不要登入,現在只是測試lightdm是否可以正常啟動
點選畫面上的關機小圖示,彈出關機對話,選擇登出!
登出之後就回到之前的tty命令列模式了,可以看到相關的啟動資訊
一切正常,所以設定lightdm為開機自動啟動,這樣以後開機就不會出現tty命令列介面了,而是直接進入登入介面:
systemctl enable lightdm.service
之後你可以重啟進入xfce4圖形介面,然後在圖形介面中使用終端來繼續以下配置步驟,也可以不重啟,直接繼續
安裝alsa-utils配置聲音
arch系統預設已經安裝了alsa-libs支援庫,可以支援xfce4中的混音器來控制系統的音量或者靜音
但是系統每次關機重啟之後,預設的都是靜音,你之前調的音量全部消失,解決方法:
安裝alsa-utils:
pacman -S alsa-utils
編輯下alsa的服務(服務指令碼有問題,不能由systemctl管理)
nano /lib/systemd/system/alsa-state.service
檢視是否有”[Install]”(包含此欄位)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有的話就不用繼續編輯了,沒有的話在末尾加上上述欄位,儲存
然後啟動服務,並允許其開機自啟動:
systemctl start alsa-state.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alsa-state.service
上圖是我的設定,Internal Mic最好設定為靜音
安裝中文字型
pacman -S wqy-microhei ttf-dejavu
讓系統使用中文
全域性性的漢化
不推薦全域性漢化,這樣可能會導致tty中無法漢化而出現亂碼口口口
但我使用的是這種方式
echo LANG=zh_CN.UTF-8>/etc/locale.conf
單獨在圖形介面啟用中文locale
在使用者各自的家目錄下的~/.bashrc、~/.profile、~/.xinitrc或~/.xprofile中設定自己的使用者環境,若檔案不存在可以新建
.bashrc: 每次終端時讀取並運用裡面的設定
.profile:每次啟動系統的讀取並運用裡面的配置
.xinitrc: 每次startx啟動X介面時讀取並運用裡面的設定
.xprofile: 每次使用lightdm等圖形登入管理器時讀取並運用裡面的設定
從上面所說的檔案中你認為合適的檔案,然後將下面的命令新增到檔案末尾即可
export LANG=zh_CN.UTF-8
export LANGUAGE=zh_CN:en_US
結合本文,如果你不用全域性性的漢化,而用這第二種方式的話,我個人推薦你在~/.xprofile檔案中新增
安裝fcitx輸入法
pacman -S fcitx fcitx-im fcitx-cloudpinyin fcitx-configtool fcitx-googlepinyin fcitx-qt5
安裝之後配置變數以確保系統使用fcitx、或者自行禁用其他輸入法自動啟動、如:ibus
將下面的命令複製到下面說的三種情況中的檔案的末尾:
1:如果你使用顯示管理器(如lightdm,gdm)進入桌面環境則使用家目錄下的.xprofile檔案,即:~/.xprofile
2:如果你使用startx命令進入桌面環境則使用家目錄下的.xinitrc檔案,即:~/.xinitrc
3:這種方法不推薦:使用/etc/profile檔案,新增到此檔案即意味著是系統級變數(上面兩種情況是使用者變數,不會影響到其他使用者),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失敗,導致部分應用無法啟動fcitx,如gnome3.18中的gnome-terminal等
這三種情況任選其一,也可全部都配置上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QT_IM_MODULE=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重啟後就可以使用fcitx+谷歌輸入法了,不過你也可以不現在重啟接著往下配置
如果啟動xfce4桌面環境後顯示不正常
具體表現為:
視窗沒有關閉按鈕什麼的框架
視窗無法移動
沒有桌面背景(一片黑色)
在桌面上點選右鍵滑鼠無反映
那麼,解決方法是:
xfwm4 --daemon
xfwm4 --replace
安裝視訊播放器mplayer+gnomeMplayer前端
pacman -S mplayer #主程式
pacman -S gnome-mplayer #gnome圖形前端
pacman -S gecko-mediaplayer #控制firefox和chromium的影音播放(依賴gnome-mplayer)
全域性配置:
/etc/mplayer/example.conf 配置模板
/etc/mplayer/input.conf 按鍵配置
/etc/mplayer/mplayer.conf 配置檔案(沒有的話自己新建)
# /etc/mplayer/mplayer.conf全域性配置通用範例
# 應用於所有檔案型別的預設設定
[default]
# 使用X11輸出影像
vo=xv
# 使用alsa輸出音訊
ao=alsa
# ao=oss # 使用OSS
# 使用6聲道
channels = 6
# 字幕佔據3%螢幕空間
subfont-text-scale = 3
# 從不使用字型配置
nofontconfig = 1
# 當影象不適合螢幕長寬比時新增黑邊
# 寬屏使用者
vf-add=expand=::::1:16/9:16
# 非寬屏使用者
#vf-add=expand=::::1:4/3:16
#profile for up-mixing two channels audio to six channels
# use -profile 2chto6ch to activate
[2chto6ch]
af-add=pan=6:1:0:.4:0:.6:2:0:1:0:.4:.6:2
#profile to down-mixing six channels audio to two channels
# use -profile 6chto2ch to activate
[6chto2ch]
af-add=pan=2:0.7:0:0:0.7:0.5:0:0:0.5:0.6:0.6:0:0
# 播放mp4和flv可能出現無影象
[extension.mp4]
demuxer=mov
# 播放時禁用屏保
heartbeat-cmd="xscreensaver-command -deactivate &" # stop xscreensaver
stop-xscreensaver="yes" # stop gnome-screensaver
使用者配置:
~/.mplayer/config
其實gnome-mplayer前端也有配置
啟用回收站和自動掛載
arch預設沒有回收站機制,u盤也不會自動掛載,windows盤也不會自動掛載,都需要手動mount,解決方法:
pacman -S gvfs
會自動安裝所需依賴,安裝好之後,登出重啟生效
時間同步
按照arch官方的wiki安裝好系統後時間不對
官方不提倡使用軟體同步系統時間,但是沒辦法,只有同步時間最方便,方法:
pacman -S ntp
systemctl start ntpd.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ntpd.service
等待幾分鐘之後系統時間就同步正確了
然後將本機硬體時間設定為同步好的系統時間
hwclock --systohc --localtime
安裝pidgin-lwqq
pacman -S pidgin pidgin-lwqq
裝好之後直接就能用了,不過裡面有很多設定項,有些功能需要自己調整才能正常使用,具體看:github-pidgin-lwqq簡單教程
上面的連結是使用教程,不用按著上面的安裝方法自己下載原始碼同步什麼的,只需要用這個章節的命令從官方源安裝就行了
bash命令補全
更快的命令補全操作
加入下面這句話到readline預設的初始化檔案(~/.inputrc或者/etc/inputrc中):
set show-all-if-ambiguous on
在終端正常的補全是按兩下tab鍵才會發生,上面的命令是將其改成按一次tab鍵就啟用補全
高階的自動命令補全(方法一)
pacman -S bash-completion
高階的自動命令補全(方法二)
你可以加入以下內容到~/.bashrc檔案中以實現補全功能:
complete -cf your_command
#比如:
complete -cf sudo
complete -cf man
正常的sudo後的命令不會自動補全
我用的是方法一,簡單,方便
安裝壓縮檔案管理器
也就是歸檔管理器:可以用file-roller
sudo pacman -S file-roller
或者用xarchiver
sudo pacman -S xarchiver
個人推薦file-roller,不少發行辦都內建了這個管理器
ftp:
sudo pacman -S filezilla
安裝辦公軟體libreoffice:
sudo pacman -S libreoffice-still libreoffice-still-zh-CN libreoffice-still-en-GB
安裝音樂播放器rhythmbox
sudo pacman -S rhythmbox
安裝wine+QQ
安裝主程式包,q4wine是圖形選單
sudo pacman -S wine winetricks wine-mono wine_gecko q4wine
安裝缺少的32位包
使用regedit可能報錯,則安裝這個:
sudo pacman -S lib32-ncurses
安裝flash可能報錯,則安裝這個:
sudo pacman -S lib32-mpg123 lib32-lc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