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為什麼你參加了那麼多培訓,卻依然表現平平?

為什麼你參加了那麼多培訓,卻依然表現平平?

為什麼你參加了那麼多培訓,卻依然表現平平?


              轉載:http://kb.cnblogs.com/page/578502/

  有個剛畢業的小夥伴想提升英文能力,問我有沒有相關的培訓,於是有了下面這段對話:

“你覺得提升英語最重要的是什麼? ”

“多練習。”

“你的客戶、使用者大都是老外,你團隊裡面所有人都能講英文,你有很多機會練呢。”

“我現在英文不夠好,還不能和他們溝通。”

“那如何才能讓你的英文夠好呢?”

“多練習。”

  不難看出,這個對話是死迴圈,很容易回到溝通的原點。那麼究竟是先練好才能溝通,還是先溝通才能練好呢?

  與之類似的場景很多:

我想參加個培訓來提升溝通能力;

我想參加培訓學習利益相關者管理;

我想通過培訓提升影響力。

  在很多人眼裡,培訓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似乎只要參加了相關培訓,他們就可以瞬間滿血,掃除橫在職業道路上的一切妖魔鬼怪。“要想成功,必先自宮。”武俠小說裡往往給你省略了自宮後勤學苦練的過程,但這個過程卻是至關重要,如果不經歷這個過程,你仍然成不了高手,頂多是個太監。開個玩笑,回到我們想聊的主題。

  其實,你是患了“松鼠症”

  其實我並不是想否定培訓的作用,我自己每年也都會計劃兩到三個培訓。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如此之多,渠道如此之廣,以前必須拿出固定時間甚至出差才能參加到的培訓,現在在網際網路上就能輕鬆找到,選擇項很多,形式也多樣,費用也比線下培訓低,還能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這對於上進又想不斷提升的自己的人來說,無疑這是個令人欣喜的時代。

  但是,內容多了,就有人想一下吃成個胖子,今天學習這個,明天學習那個,微信裡關注了數不清的公眾號,手機裡存放著一長串來不及看的視訊,時間長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並沒有進步多少。

  這種行為被稱為“松鼠症”,每天不停的囤積,堅信某天會用到。但實際上,讓你上癮的只是囤積時的安全感,這些沒能被你消化的東西並不會給你帶來改變。

  那麼如何看待培訓,又如何才能從培訓中受益呢?

  1. 走出迷霧,摒棄對培訓不切實際的幻想

  前幾天搬家,趁這個機會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知識庫存”,我有兩個堆得滿滿的書架,其中有的書被我標記了多處,但那些註解現在看來已經很陌生,有的書還嶄新,我還沒有機會翻閱過;還有一些參加培訓時的資料,列印的課件、案例還有練習,我都儲存的非常完好,這些材料能把我帶回到培訓時的場景,卻無法讓我重溫當時所學的內容。

  這還不算購買的電子書籍、訂閱的專欄和收藏的文章。

  整體回顧下來,感覺這個知識庫好大、好全也好亂。

  而當我真正去回憶一下這些內容給我帶來的改變時,又覺得價值單薄的可憐,這些東西只能讓我知道自己擁有過那樣一本書、經歷過一個培訓,僅此而已,而我卻曾經花了很多的金錢去買買買,大量的時間去追追追,接下來便是用更長的時間去遺忘。

  當我們不滿意自己的現狀,或是羨慕他人的某個技能時,我們會擔心於自己的落後。所以本能的,我們會去追趕,結果就是我們的知識庫不斷變大,而掌握的知識並沒有增加,我們也並沒有因此變得強大。

  所以,買過書或者上過課的人就會從一個疑惑進入到另外一個疑惑:

我上了時間管理的課,但我的時間管理仍然很糟糕;

我參加過很多溝通管理的培訓,但在溝通管理上依然乏力;

我從初中就開始學習英語了,但現在見了老外還開不了口;

……

  2. 在儀式感中開始學習,做好剩下的80%

  我一直非常認可儀式感對於做成一件事的重要性,儀式能給你帶來一種敬畏感,讓你從心理上進入那種狀態,就像古代大的活動前國君或者有身份的人為表嚴肅和敬意,都要沐浴齋戒一樣,培訓對於想學習技能的我們,就代表著那種儀式感。一旦參加培訓,我就宣告了我想學習這個能力。

  當然參加培訓除了能帶來儀式感之外,的確能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技巧、知識和經驗,但培訓僅僅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是漫長學習道路的一小步,在我看來最多佔百分之二十的權重,最為關鍵的是培訓之後你該做什麼,你又是怎麼做的?這是剩下的百分之八十。

  3.對知識庫進行整理,化身外之物為身內之物

  在意識到自己為什麼從“知識庫”中收效甚微之後,我把那些資料按照內容重要程度,佔空大小以及格式型別做了分類整理,最重要的、佔空間最大的放到最顯眼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每天都會花一段時間去整理、消化、回顧,有的變成在電子版中隨時檢索查閱,有的變成在行動計劃中實際操練。

  在知識庫慢慢縮小的同時,我平時在工作的時候頭腦中也會冷不丁的出現一個和所學工具相關的套路,我知道這個時候知識才真正在發揮作用。

  不僅如此,我還有了另外一個體會,扔東西確實能帶來幸福感,因為扔掉了物理的東西,留下了消化的東西,身外之物變成了身內之物,連活動的空間都寬敞了。

  4. 學習沒有捷徑,不僅要“培”還要“訓”

  之前有位同事寫過一篇文章《然而培訓並沒有用》,裡面提到:

一個真正有用的培訓,我們需要培(講課),需要訓(練習),還得是大量的。

  而這大量的練習大多發生在培訓之後,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百分之八十的權重。

  同事小波,他就是這方面的達人。

  他參加過幾百塊的段子訓練營,幾千塊的視覺引導工作坊,幾萬塊的華爾街英語,前幾天還報了一個三萬多的培訓師培訓,對他來講,培訓是一扇窗戶,把他帶進一個領域,而培訓結束後,他的學習過程才剛剛開始。

  他的心得是:

學習沒有捷徑,必須進行大量重複的練習。

  所以,他手繪課結束後,還堅持手繪,一天一到兩頁紙,幽默課完了之後也在不斷練習幽默,每天都會編段子,講段子,思考段子。

  不僅如此,他把所有的知識變成能分享的文章,在公眾號,簡書上面釋出,每一次嘗試,都是對技能的強化,多次的嘗試,他已經有了好幾個領域的積累。

  他把知識外化成了能力,優秀從來不是突破,而是循序漸變的過程。

  再回到最初那個討論,如果你真的想學習英文,我建議你不遺餘力的尋找機會,不要怕丟臉也不要擔心自己現在的水平,如果你真的想參加一個培訓,不要過多猶豫,直接去報吧,但你要非常清楚,進步最為關鍵的是培訓後的那八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