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 下c 編譯和除錯

linux 下c 編譯和除錯

警告資訊: 

 -Wall : 顯示所有常用的編譯警告資訊。
-W    : 顯示更多的常用編譯警告,如:變數未使用、一些邏輯錯誤。
-Wconversion : 警告隱式型別轉換。
-Wshadow : 警告影子變數(在程式碼塊中再次宣告已宣告的變數)
-Wcast-qual :警告指標修改了變數的修飾符。如:指標修改const變數。
-Wwrite-strings : 警告修改const字串。
-Wtraditional : 警告ANSI編譯器與傳統C編譯器有不同的解釋。
-Werror : 即使只有警告資訊,也不編譯。(gcc預設:若只有警告資訊,則進行編譯,若有錯誤資訊,則不編譯)
建議用此引數,因為用此引數可以提示所有的錯誤和警告資訊,有利於提高你程式的質量。

以hello.c為例子,可以設定選項生成hello.i, hello.s, hello.o以及最終的hello檔案:

hello.c : 最初的原始碼檔案;
hello.i : 經過編譯預處理的原始碼;
hello.s : 彙編處理後的彙編程式碼;
hello.o : 編譯後的目標檔案,即含有最終編譯出的機器碼,但它裡面所引用的其他檔案中函式的記憶體位置尚未定義。

$ gcc -Wall -c -save-temps hello.c  : 生成hello.i, hello.s, hello.o
注意-Wall 選項的使用場合:僅在涉及到編譯(即會生成.o檔案時,用-Wall)

還有下面介紹一下makefile檔案的書寫:

假設我們有下面這樣的一個程式,原始碼如下:

/* main.c */

#include "mytool1.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mytool1_print("hello");


}

/* mytool1.h */

#ifndef _MYTOOL_1_H

#define _MYTOOL_1_H

void mytool1_print(char *print_str);

#endif

/* mytool1.c */

#include "mytool1.h"

void mytool1_print(char *print_str)

{

printf("This is mytool1 print %s ",print_str);

}

/

當然由於這個程式很短,我們可以這樣來編譯:

gcc -c main.c

gcc -c mytool1.c

gcc -o main main.o mytool1.o
 

 這樣的話我們也可以產生main程式,而且也不是很麻煩。但是如果我們考慮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修改了其中的一個檔案(比如說mytool1.c)那麼我們難道還要重新輸入上面的命令?也許你會說,這個很容易解決啊,我寫一個 SHELL指令碼,讓它幫我去完成不就可以了。是的對於這個程式來說,是可以起到作用的。但是當我們把事情想的更復雜一點,如果我們的程式有幾百個源程式的時候,難道也要編譯器重新一個一個的去編譯?

為此,聰明的程式設計師們想出了一個很好的工具來做這件事情,這就是make。我們只要執行以下make,就可以把上面的問題解決掉。在我們執行make之前,我們要先編寫一個非常重要的檔案。--Makefile。對於上面的那個程式來說,可能的一個Makefile的檔案是:

# 這是上面那個程式的Makefile檔案:


main:main.o mytool1.o

gcc -o main main.o mytool1.o

main.o:main.c mytool1.h

gcc -c main.c

mytool1.o:mytool1.c mytool1.h

gcc -c mytool1.c


有了這個Makefile檔案,不論我們什麼時候修改了源程式當中的什麼檔案,我們只要執行make命令,我們的編譯器都只會去編譯和我們修改的檔案有關的檔案,其它的檔案它連理都不想去理的。

下面我們學習Makefile是如何編寫的。

在Makefile中也#開始的行都是註釋行.Makefile中最重要的是描述檔案的依賴關係的說明。一般的格式是:

target:components

TAB rule

第一行表示的是依賴關係。第二行是規則。

比如說我們上面的那個Makefile檔案的第二行。

main:main.o mytool1.o mytool2.o

表示我們的目標(target)main的依賴物件(components)是main.o mytool1.omytool2.o 當倚賴的物件在目標修改後修改的話,就要去執行規則一行所指定的命令。就象我們的上面那個Makefile第三行所說的一樣要執行 gcc-o main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注意規則一行中的TAB表示那裡是一個TAB鍵

Makefile有三個非常有用的變數。分別是[email protected],$^,$<代表的意義分別是:

[email protected]目標檔案,$^--所有的依賴檔案,$<--第一個依賴檔案。

如果我們使用上面三個變數,那麼我們可以簡化我們的Makefile檔案為:

# 這是簡化後的Makefile

main:main.o mytool1.o mytool2.o

gcc -o [email protected] $^

main.o:main.c mytool1.h mytool2.h

gcc -c $<

mytool1.o:mytool1.c mytool1.h

gcc -c $<

mytool2.o:mytool2.c mytool2.h

gcc -c $<

經過簡化後,我們的Makefile是簡單了一點,不過人們有時候還想簡單一點。這裡我們學習一個Makefile的預設規則

.c.o:

gcc -c $<

這個規則表示所有的 .o檔案都是依賴與相應的.c檔案的。例如mytool.o依賴於mytool.c這樣Makefile還可以變為:

# 這是再一次簡化後的Makefile

main:main.o mytool1.o mytool2.o

gcc -o [email protected] $^

.c.o:

gcc -c $<

好了,我們的Makefile 也差不多了,如果想知道更多的關於Makefile的規則,可以檢視相應的文件。

這種模式是把函式放在單獨的檔案裡。這樣當你修改其中一個檔案的話,編譯程式只是再重新編譯修改和相關的檔案,不用都重新編譯。
好,寫的有點多,用心慢慢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gdb除錯程式的有關概念和使用方法:

一般來說,GDB主要幫忙你完成下面四個方面的功能:

1、啟動你的程式,可以按照你的自定義的要求隨心所欲的執行程式。

2、可讓被除錯的程式在你所指定的調置的斷點處停住。(斷點可以是條件表示式)

3、當程式被停住時,可以檢查此時你的程式中所發生的事。

4、動態的改變你程

好了,下面做一下簡單總結,用gdb除錯c程式,直接鍵入gdb,你會直接進入gdb介面:


你可以用 help命令檢視幫助,gdb命令很多,是分類的你可以 help<class> 如:help breakpoints 檢視breakpoints的相關命令。進入gdb後 用 file命令載入你要除錯的可執行程式。

你可以用break命令設定斷點,然後用run 命令執行程式 ,當程式執行到斷點處就會停止執行,你可以用next命令來next表示單步跟蹤如果有函式,它不進入函式。直接執行下一步。

用step也表示單步跟蹤,如果有函式,它進入函式,執行完後再接著執行下一步;
但你厭倦了一個for迴圈的跟蹤,你可以用until來跳出整個迴圈體。

你可以用 info breakpoints  檢視斷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