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eetCode總結,分治法總結

LeetCode總結,分治法總結

分治演算法

一、基本概念

在電腦科學中,分治法是一種很重要的演算法。字面上的解釋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分成兩個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問題,再把子問題分成更小的子問題……直到最後子問題可以簡單的直接求解,原問題的解即子問題的解的合併。這個技巧是很多高效演算法的基礎,如排序演算法(快速排序,歸併排序),傅立葉變換(快速傅立葉變換)……

任何一個可以用計算機求解的問題所需的計算時間都與其規模有關。問題的規模越小,越容易直接求解,解題所需的計算時間也越少。例如,對於n個元素的排序問題,當n=1時,不需任何計算。n=2時,只要作一次比較即可排好序。n=3時只要作3次比較即可,…。而當n較大時,問題就不那麼容易處理了。要想直接解決一個規模較大的問題,有時是相當困難的。


--------------------------------------------------------------------------------

二、基本思想及策略

分治法的設計思想是:將一個難以直接解決的大問題,分割成一些規模較小的相同問題,以便各個擊破,分而治之。

分治策略是:對於一個規模為n的問題,若該問題可以容易地解決(比如說規模n較小)則直接解決,否則將其分解為k個規模較小的子問題,這些子問題互相獨立且與原問題形式相同,遞迴地解這些子問題,然後將各子問題的解合併得到原問題的解。這種演算法設計策略叫做分治法。

如果原問題可分割成k個子問題,1<k≤n,且這些子問題都可解並可利用這些子問題的解求出原問題的解,那麼這種分治法就是可行的。由分治法產生的子問題往往是原問題的較小模式,這就為使用遞迴技術提供了方便。在這種情況下,反覆應用分治手段,可以使子問題與原問題型別一致而其規模卻不斷縮小,最終使子問題縮小到很容易直接求出其解。這自然導致遞迴過程的產生。分治與遞迴像一對孿生兄弟,經常同時應用在演算法設計之中,並由此產生許多高效演算法。


--------------------------------------------------------------------------------

三、分治法適用的情況

分治法所能解決的問題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 該問題的規模縮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決
2) 該問題可以分解為若干個規模較小的相同問題,即該問題具有最優子結構性質。
3) 利用該問題分解出的子問題的解可以合併為該問題的解;

4) 該問題所分解出的各個子問題是相互獨立的,即子問題之間不包含公共的子子問題。

第一條特徵是絕大多數問題都可以滿足的,因為問題的計算複雜性一般是隨著問題規模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條特徵是應用分治法的前提它也是大多數問題可以滿足的,此特徵反映了遞迴思想的應用;、
第三條特徵是關鍵,能否利用分治法完全取決於問題是否具有第三條特徵,如果具備了第一條和第二條特徵,而不具備第三條特徵,則可以考慮用貪心法或動態規劃法。
第四條特徵涉及到分治法的效率,如果各子問題是不獨立的則分治法要做許多不必要的工作,重複地解公共的子問題,此時雖然可用分治法,但一般用動態規劃法較好。


--------------------------------------------------------------------------------

四、分治法的基本步驟

分治法在每一層遞迴上都有三個步驟:
step1 分解:將原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規模較小,相互獨立,與原問題形式相同的子問題;
step2 解決:若子問題規模較小而容易被解決則直接解,否則遞迴地解各個子問題
step3 合併:將各個子問題的解合併為原問題的解。

它的一般的演算法設計模式如下:
Divide-and-Conquer(P)
1. if |P|≤n0
2. then return(ADHOC(P))
3. 將P分解為較小的子問題 P1 ,P2 ,...,Pk
4. for i←1 to k
5. do yi ← Divide-and-Conquer(Pi) △ 遞迴解決Pi
6. T ← MERGE(y1,y2,...,yk) △ 合併子問題
7. return(T)

其中|P|表示問題P的規模;n0為一閾值,表示當問題P的規模不超過n0時,問題已容易直接解出,不必再繼續分解。ADHOC(P)是該分治法中的基本子演算法,用於直接解小規模的問題P。因此,當P的規模不超過n0時直接用演算法ADHOC(P)求解。演算法MERGE(y1,y2,...,yk)是該分治法中的合併子演算法,用於將P的子問題P1 ,P2 ,...,Pk的相應的解y1,y2,...,yk合併為P的解。


--------------------------------------------------------------------------------

五、分治法的複雜性分析

一個分治法將規模為n的問題分成k個規模為n/m的子問題去解。設分解閥值n0=1,且adhoc解規模為1的問題耗費1個單位時間。再設將原問題分解為k個子問題以及用merge將k個子問題的解合併為原問題的解需用f(n)個單位時間。用T(n)表示該分治法解規模為|P|=n的問題所需的計算時間,則有:T(n)= k T(n/m)+f(n)

通過迭代法求得方程的解:
遞迴方程及其解只給出n等於m的方冪時T(n)的值,但是如果認為T(n)足夠平滑,那麼由n等於m的方冪時T(n)的值可以估計T(n)的增長速度。通常假定T(n)是單調上升的,從而當 mi≤n<mi+1時,T(mi)≤T(n)<T(mi+1)。

--------------------------------------------------------------------------------

六、可使用分治法求解的一些經典問題

(1)二分搜尋
(2)大整數乘法
(3)Strassen矩陣乘法
(4)棋盤覆蓋
(5)合併排序
(6)快速排序

(7)線性時間選擇
(8)最接近點對問題
(9)迴圈賽日程表
(10)漢諾塔

--------------------------------------------------------------------------------

七、依據分治法設計程式時的思維過程

實際上就是類似於數學歸納法,找到解決本問題的求解方程公式,然後根據方程公式設計遞迴程式
1、一定是先找到最小問題規模時的求解方法
2、然後考慮隨著問題規模增大時的求解方法
3、找到求解的遞迴函式式後(各種規模或因子),設計遞迴程式即可。

八,典型分治法案例解析

1,快速排序

快排是C.R.A.Hoare於1962年提出的一種劃分交換排序。它採用了一種分治的策略,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1).先從數列末尾取出一個數作為基準元。
2).分割槽過程,將比這個數大的數全放到它的右邊,小於或等於它的數全放到它的左邊。
3).再對左右區間重複第二步,直到各區間只有一個數。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手動快速默寫快排:先劃界,再分治....  
  2. int quickPartion(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3. {  
  4.     int pos = rand() % (high - low + 1) + low;  
  5.     swap(arr, pos, high);//將末尾的元素隨機化,防止極端情況  
  6.     int key = arr[high];//總是將末尾元素選為關鍵化界元
  7.     int i = low - 1;//總是記錄比key小的元素最前面的位置
  8.     for (int j = low; j <= high - 1; j++)  
  9.     {  
  10.         if (arr[j] <= key)  
  11.             swap(arr, ++i, j);  
  12.     }  
  13.     swap(arr, ++i, high);  
  14.     return i;//返回“中間位置”
  15. }  
  16.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17. {  
  18.     if (low < high)  
  19.     {  
  20.         int mid = quickPartion(arr, low, high);  
  21.         QuickSort(arr, low, mid - 1);  
  22.         QuickSort(arr, mid + 1, high);  
  23.     }  
  24. }  

2,歸併排序
歸併排序是把序列遞迴地分成短序列,遞迴出口是短序列只有1個元素(認為直接有序)或者2個序列(1次比較和交換),然後把各個有序的段序列合併成一個有序的長序列,不斷合併直到原序列全部排好序。可以發現,在1個或2個元素時,1個元素不會交換,2個元素如果大小相等也沒有人故意交換,這不會破壞穩定性。那麼,在短的有序序列合併的過程中,穩定是是否受到破壞?沒有,合併過程中我們可以保證如果兩個當前元素相等時,我們把處在前面的序列的元素儲存在結果序列的前面,這樣就保證了穩定性。所以,歸併排序也是穩定的排序演算法。

核心函式: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分治法的合併函式  
  2. //arr[low...mid]與arr[mid+1...high]相合並
  3. void Merge(int *arr, int low, int mid, int high)  
  4. {  
  5.     int leftlen = mid - low + 1;//arr[low...mid]的長度
  6.     int rightlen = high - mid;//arr[mid+1...high]的長度
  7.     int *L = newint[leftlen + 1];//每次歸併時都在動態申請記憶體,這裡可以優化
  8.     int *R = newint[rightlen + 1];  
  9.     L[leftlen] = INT_MAX;//末尾均是哨兵元素    
  10.     R[rightlen] = INT_MAX;  
  11.     //賦值,準備有序放入arr[low.....high]
  12.     int i = 0;  
  13.     for (; i < leftlen; i++)  
  14.         L[i] = arr[low + i];  
  15.     int j = 0;  
  16.     for (; j < rightlen; j++)  
  17.         R[j] = arr[mid + j + 1];  
  18.     //有序放入arr[low.....high]
  19.     i = 0; j = 0;  
  20.     for (int k = low; k <= high; k++)  
  21.     {  
  22.         if (L[i] <= R[j])//誰更小,誰就放入arr[k]中
  23.             arr[k] = L[i++];  
  24.         else
  25.             arr[k] = R[j++];  
  26.     }  
  27.     delete[] L; L = NULL;  
  28.     delete[] R; R = NULL;  
  29. }  
  30. //合併排序法(分治法)  
  31. void Merge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32. {  
  33.     if (low < high)  
  34.     {  
  35.         int mid = (low + high) / 2;  
  36.         MergeSort(arr, low, mid);  
  37.         MergeSort(arr, mid + 1, high);  
  38.         Merge(arr, low, mid, high);  
  39.     }  
  40. }  

九,Leetcode例項

題目:

在一個未排序的陣列中找到第k大的元素,注意此言的第k大就是排序後的第k大的數,
注意:給定k總是安全有效的。

分析:

總是將要劃界的陣列段末尾的元素為劃界元,將比其小的數交換至前,比其大的數交換至後,最後將劃界元放在“中間位置”(左邊小,右邊大)。劃界將陣列分解成兩個子陣列(可能為空)。

設陣列下表從low開始,至high結束。
1、 總是取要劃界的陣列末尾元素為劃界元x,開始劃界:

a) 用j從low遍歷到high-1(最後一個暫不處理),i=low-1,如果nums[j]比x小就將nums[++i]與nums[j]交換位置

b) 遍歷完後再次將nums[i+1]與nums[high]交換位置(處理最後一個元素);

c) 返回劃界元的位置i+1,下文稱其為midpos

這時的midpos位置的元素,此時就是整個陣列中第N-midpos大的元素,我們所要做的就像二分法一樣找到K=N-midpos的“中間位置”,即midpos=N-K

2、 如果midpos==n-k,那麼返回該值,這就是第k大的數。
3、 如果midpos>n-k,那麼第k大的數在左半陣列
4、 如果midpos<n-k,那麼第k大的數在右半陣列

//思路首先:  
//快排劃界,如果劃界過程中當前劃界元的中間位置就是k則找到了  
//time,o(n*lg(k)),space,o(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對陣列vec,low到high的元素進行劃界,並獲取vec[high]的“中間位置”  
    int quickPartion(vector<int> &vec, int low,int high)  
    {    
        int x = vec[high];  
        int i = low - 1;  
        for (int j = low; j <= high - 1; j++)  
        {  
            if (vec[j] <= x)//小於x的劃到左邊  
                swap(vec,++i,j);  
        }  
        swap(vec,++i,high);//找到劃界元的位置  
        return i;//返回位置  
    }   
    //交換陣列元素i和j的位置  
    void swap(vector<int>& nums, int i, int j){    
        int temp = nums[i];    
        nums[i]=nums[j];    
        nums[j]=temp;    
    }   
    int getQuickSortK(vector<int> &vec, int low,int high, int k)    
    {    
        if(low >= high) return vec[low];  
        int  midpos = quickPartion(vec, low,high);   //對原陣列vec[low]到vec[high]的元素進行劃界    
        if (midpos == vec.size() - k)      //如果midpos==n-k,那麼返回該值,這就是第k大的數    
            return vec[midpos];  
        else if (midpos < vec.size() - k)  //如果midpos<n-k,那麼第k大的數在右半陣列   
            return getQuickSortK(vec, midpos+1, high, k);  
        else                               //如果midpos>n-k,那麼第k大的數在左半陣列   
            return getQuickSortK(vec, low, midpos-1, k);  
    }   
    int findKthLargest(vector<int>& nums, int k) {  
        return getQuickSortK(nums,0,nums.size()-1,k);  
    }  
};  


注:本博文為EbowTang原創,後續可能繼續更新本文。如果轉載,請務必複製本條資訊!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ebowtang/article/details/51638278

原作者部落格:http://blog.csdn.net/ebowtang

本部落格LeetCode題解索引:http://blog.csdn.net/ebowtang/article/details/5066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