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高中生的IT之路-離開校園

高中生的IT之路-離開校園

        記得那是07年夏季的一天,高考成績出來之後,班主任老師通知大家回學校報考志願。

      那天我剛到學校會議室,我還沒來得及和同學見面就被班主任喊過去了,把志願表遞給我了我,我當時連仔細看那張志願表都沒看,隨手就扔了,和幾個不錯的同學寒暄了幾句,就離開了校園,從此也就徹底的真正的離開了校園。

        為什麼對上大學如此決絕,連想都沒有想的把志願表丟棄了。記得當年我的高考分數是420分,在山東這個人口大省,是不夠本科分數線的,但是上個好的專科學校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選擇根本就早已在大腦裡抹去了,上學無用論早就佔據了我的大腦。

        其一,是我舅舅家的兩個表哥比我大兩三歲,也都是大學畢業,但是他們的工作和待遇和一般的工人差不多,所以在當時十七八歲的我的思想裡,就認為上學無用。還有我的表哥的母親,也是一名人民教師,零幾年的時候在我那個懵懂的年紀看待鄉村教師,就是一名普通農民的一份兼職而已。他們也是我能夠近距離接觸到的知識分子,所以從大腦裡開始認識到這些之後就在那個懵懂的年紀、稚嫩的大腦裡種下了“讀書無用論”種子。

        那個時候年齡太小,根本就不知道知識不只是用來賺錢的。其實知識是在不斷的完善和修正個人的行為更為準確,更為高效,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開拓我們的眼界,修改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其二,從小長期禁錮在山東的一個小縣城的農村裡,從小接觸的就是 農民、廚師、流水線工人、小商販、鄉村醫生,高大上一點的就是 小縣城的政府人員和接觸到的教師。被應試教育體制荼毒了十幾年的一個孩子,並且那個時候的教師基本上和農名也看不出明顯的區別來,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 自然對教師這個偉大的職業並不會有什麼好感;對公務員的工作也沒有什麼嚮往。剩下的就是周邊的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階層,和農民幾乎無異。那個時候的大腦裡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和了解就是這樣,坐井觀天的認為這個社會除了公務員、教師就是 農民、廚師、流水線工人、商販。也同樣認為自己由於年齡太小、身體發育完全才需要上學,等長大後就應該繼續走這些“前輩們”的路線,成為一名為生存而出賣體力的勞動人民。

        如果那個時候,我知道這個社會有 銀行家、科學家、文學作家、歷史學家、大學教授、醫生和律師等更加高大上的職業,那在我的世界中也許會埋下成為一名老師或是作家的夢想,也會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好好學習,甚至會選擇上大學來繼續學習,去接近自己的理想。為什麼會這麼說,從現在回頭來看年少的時候,應該還算是個有計劃、有目標的人。

        記得剛升到初中時,學習成績都不錯,也經常被學校選去參加數學、物理、化學 等比賽。後來認識了一幫貪玩的同學,開始放棄了學習,天天的和他們一起玩。初一開始認識他們,到了初二的上學期,一直引以自豪的資料成績竟然考了四十幾分,那次考試讓我徹底的驚醒了。想到叔伯家的哥哥們外出打工的不容易,我就想 我必須考上高中,我現在還小,不能出去打工幹活。從那以後就開始遠離他們,開始補習課程、認真做作業,後來也順利的考上了高中。所以如果那個時候我如果立志成為一名作家或是科學家,我覺得我很有可能會去選擇繼續讀大學或是繼續復讀,來靠近我的理想。

        但是生活沒有如果,從小根深蒂固的觀念也不會因為年長几歲而猛然改變,上了高中,甚至是高中畢業之後,都沒有發覺“讀書無用論”是錯誤的,以至於在我18歲那年,一眼都沒有看大學志願書,也從未閃現過復讀的念頭,就這樣永遠離開了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