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售前工程師的成長-一個老員工的經驗之談

售前工程師的成長-一個老員工的經驗之談

在IT圈裡混了十多年,差不多八年的廠家技術管理工作,一直與客戶進行技術溝通;無論是做網路,還是做安全,感觸最多的還是作為售前工程師的時候,因為售前技術工作是介於銷售與技術之間的職位,經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客戶,對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有很好的磨練。在其他行業裡一般是技術工程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售後工程師,就算在IT業內售前的職位也很特殊,既要有與客戶溝通的技巧,也要有技術人員的細緻與執著,實際上是技術型的銷售角色。
售前工程師的任務就是讓客戶接受公司的技術解決方案,在招標的時候,技術標打出最高分。若是純粹的技術比拼,工作就簡單了,大家的產品放在一起測試,誰的好一目瞭然,但是客戶採購IT產品,無論硬體還是軟體都是為客戶業務提供支援服務的,需要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解決方案,說得明白些,就是怎樣解決客戶面臨的問題,客戶一般來說不是IT的專家,有些甚至連具體的需求也說不清楚,需要你的提煉與講解。如何合理地選擇產品組成方案,價格低、功能多、效能好、適合客戶未來的發展,多數是靠售前對技術方案的理解與講解。所以售前技術人員需要有銷售般的溝通能力、技術的表達能力、緊急應對的反應能力……
我在多年的售前技術工作中,有不少的教訓與經驗,拿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我的經驗能成為你做好售前工作的基石。為了好講解,以一些小故事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一、 不要過多炫耀你的技術
技術人員都喜歡“表現”自己,尤其為了讓客戶儘快地信任自己,就往往會把自己的“長項”一股腦地道出來,有時會適得其反。下面是我曾經經歷過的一次事情。
我們給客戶做產品演示。準備得很充分,現場的效果也特別的好,結果時間提早了一些,才下午四點多就結束了,還不到吃飯的時間,一時間好象不知道該做什麼,現場有些尷尬。看到客戶對技術有“興趣”,技術人員頭腦一熱,就說:
“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還有兩種方案。”
“真的嗎?”客戶正好也沒事,一時有了話題。
“要不我現在演示一下另外的方案?”技術人員覺得也可以表現一下。
“太好了,需要什麼準備?”
大家都有興趣,就做吧。剛才的尷尬局面也一掃而光。
然而老天不作美,本來呢,技術上是可行的,但當時在客戶的現場,技術人員有些緊張,事前對這個方案也沒有準備與測試,現場就開始除錯,結果由於忽視了一個小小的設定,第二個方案死活就通不過。技術人員忙了個滿頭大汗,客戶站在一旁也不知所措,幫不上忙,也因為是額外的要求而有些歉意,但又不好開口。
從下午四點一直到晚上快八點了,也沒有測試通過,銷售人員在一旁也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出來圓場:
“這個方案比較複雜,我們帶來的這個產品的版本有些舊,支援上可能有些問題,我們回去升級到最新的版本,應該就沒問題了。今天已經很晚了,要不咱們先吃飯,等下次再來演示?”
“好的,好的”,客戶也“大赦”一般趕緊收場。大家一起吃飯去了。

雖然事情對這次銷售沒有大的影響,後來客戶也沒有再過問,但售前人員的工作是有問題的。打發時間有很多種方法,輕鬆愉快,或許還能有另外的商機;炫耀技術,沒有經過事前的準備,現場難免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結果反而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客戶不是“技術型”的人,否則認真起來就更加得不償失了。“炫耀自己”不是大公司的售前技術人員會犯的“過失”。

二、 不要與客戶爭執技術觀點,即使你是對的
客戶中每人的技術水平相差是很多的,有專家也有非技術的管理人員,所以在對客戶不是很瞭解的時候,不要與客戶爭執技術上的觀點,即使你是正確的,尤其不要反駁已經成為事實的東西,不合理但它存在,存在就是對的。
有一次,客戶反應我們的網路交換機有問題,在做STP(生成樹協議,一個網路判斷是否成環的管理協議)的時候,有時候會宕機,造成整個網路中斷,我們派技術人員到現場溝通、瞭解。
客戶的網路方案有些意思,有15個機房,因為不方便佈線,機房是採用序列的連線,而有些機房會不定時停電,一個停電就造成後邊的幾個機房都不能連通,所以客戶的資訊部主任(他對技術也挺喜歡)出了個方案,把機房環行連線,有機房停電時,從另外的鏈路連通,等於鏈路冗餘的方式,但由於網路環行會產生廣播風暴,所以要開啟STP協議阻止廣播風暴。
方案在理論上是沒問題的,但STP協議的計算需要走的“跳數”太多,加上產品本身不完善,在停電後的STP恢復過程中,STP計算延遲過大,沒有關閉冗餘鏈路,形成環路,形成網路的廣播風暴,網路中斷。
問題的解決也不難,加大延遲就可以。但技術人員到現場後,第一感覺是這種連線是15跳的序列連線,一般網路設計沒有這麼幹的,太不“專業”了。二層交換機級連的級數達到5級以上一般就建議優化了,現在是15個連串,這不是傳輸,對搞交換機技術的來說簡直是“無法容忍”。所以技術人員抱怨網路方案,建議修改。
客戶也很認真,就追問這種方案不合理的理由,雙方都試圖說服對方,結果爭執不下,反而沒人關注宕機的問題,沒有詳細分析,問題也沒有解決,第一次技術溝通沒有進展。
後來的技術人員先找銷售人員瞭解這種方案的由來,就是這個客戶設計的,也是他領導的“得意之作”,說有問題顯然是不合適的。技術人員不在討論拓撲方案,而是把重點就放在分析宕機的原因上,很快解決了問題。

關注客戶的問題點是什麼,對售前技術人員很重要,因為問題解決了,客戶自然會欣賞你。客戶的技術有很多“特色”,爭執其合理性,忽視了主要的工作,是售前技術人員的忌諱。

三、 提煉產品的亮點,展示出你技術上的優勢,是售前技術人員的基本功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是大師的水平,是對技術的真正理解,所謂簡單是能切中要害,深入淺出地表達,所以提煉產品的技術亮點,是與客戶交流的基礎功課。但並非高深的技術一定是複雜的,任何產品都有它“獨特”的技術,關鍵是你條理地表達。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銷售的產品使用起來非常“傻瓜”,好象沒有什麼可說的,客戶認為太簡單而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技術,靠什麼競爭,比價格是很殘酷的。
記得有一次客戶要大批量採購收發器,因為在百兆交換時,光口的價格是電口的幾倍,所以大部分交換機都採購電口的,但是電口只能傳輸100米,需要長距離時,就需要用光纖,就需要這種轉換器。收發器的功能就是完成電訊號與光訊號轉變,收發器是一個物理層的連線裝置,確實相對比較簡單。
客戶也這麼認為,所以客戶就明確表示,既然簡單,沒有技術的門檻,比較價格就行了,誰的便宜就買誰的,開始的招標標準中幾乎只有價格。而我們的產品價格屬於中上水平,銷售與客戶溝通了多次,最後客戶勉強答應讓我們技術交流一次,但笑著說“你們也講不出什麼的”。
售前技術人員瞭解到情況後,針對客戶的傾向做了一次漂亮的交流,扭轉了客戶的看法。整個過程我簡化了,把其中核心的部分說明如下:
“轉換器是通訊裝置中的鏈路轉換裝置,把光型號轉換成電訊號,而我們的產品不是單純的物理層轉換,它工作在物理鏈路層上,是網路七層中的第二層,完成訊號的轉換同時,還完成訊號的整形與快取。這有利於延長訊號傳輸的距離,並兩端速率不匹配時防止丟包。所以我們的收發器採用專用的晶片,採用交換式的架構設計。”
客戶沒想到簡單的收發器中很有這麼多不聽懂的名詞,一時間豎起了耳朵。
“當然,這僅是內部結構設計的差異,在功能上的差別就更多了。”技術人員繼續說。
“收發器作為一個鏈路上的中間裝置,看起來不起眼,但有它之後,對鏈路上裝置的管理是有影響的。原來是兩個交換機直接相連,一端出現故障,比如宕機了,另一端馬上通過鏈路電訊號或光訊號察覺到,通知上層管理,報告鏈路故障,就停止在該鏈路上傳輸。現在中間有個收發器,另一端無法察覺到鏈路的變化,作為收發器就要負責把這個故障狀態通知給另一端的裝置,這就是收發器應具備的‘故障轉移’功能。很多低端的收發器廠家因為設計簡單,是無法實現這種功能的,這就對使用收發器的鏈路監控帶來了盲點。”
“一般收發器都用在長途鏈路上,負擔的都是長途的業務,網路裝置都很昂貴,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千萬,對整個鏈路的管理監控是很重要的,但因為一個小小的收發器,破壞了整個網路的監控系統,實在是得不償失的”
後邊技術人員還繼續分析鏈路自適應的匹配、收發器裝置的管理等等,整整講了兩個小時。
客戶開始只是一個科長與幾個技術人員來聽,後來把處長與總工都請來了,說沒有一個賣收發器的廠家能把收發器說得這樣明白,這麼“簡單”的裝置中還有這麼多“道道”,尤其是對使用中的問題,以前根本沒有想過。後來招標時,九個參加投標的公司中,我們以第二高的價格中了標,客戶完全接受了技術重要的觀念。

其實,銷售的任何產品都不“簡單”,但往往因為表面的“傻瓜化”,讓很多技術人員覺得沒有什麼“可說”的,產品簡單的不得了。產品越傻瓜,技術才越複雜,售前技術人員的責任就是把這些技術“閃光點”提煉出來,讓客戶相信你的技術,而不只是產品的批發。若一個售前技術人員不煉好這個基本功,銷售的工作就等於缺了一條腿。
在IT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技術好賣技術,品牌好賣品牌,實在沒有賣服務,服務也也沒有就賣包裝”。但IT業的技術人員還是崇尚技術,真淪落到象賣菜的一樣賣高科技產品,售前人員就沒有用了。其實賣菜也需要賣點提煉,否則你的菜也賣不好,只不過是銷售人員包辦了而已。
一、 守時是個好習慣,遲到永遠是無道理的
守時是個好的個人習慣,有時能體現一個人待人接物的風格。記不得哪個名人說的“不尊重時間,就是在浪費生命”。作為售前技術人員來說,守時還有一些特殊的意義,主要的是在傳遞一個概念,你尊重你的客戶。
但說到嚴重性,也有一些極端的例子。有一次我參加政府部門的一次招標,客戶要求早上9:00到,招標書中註明了9:15以後不準再進入會場。北京的上班高峰經常堵,我怕時間來不及,頭天晚上就放在車上,早上從家裡直接趕過來的。到9:00的時候,投標的11個公司都到了,但一個公司的投標書是另一個同事從公司裡帶來,路上很堵,還在路上。到9:20終於到了,那個銷售滿頭大汗,在門口,被招標監理公司的人員攔住了。
“已經過時間了,不能再進了”
“路上實在是太堵了,就幾分鐘,您就通融一下,為了這個標,我們十幾個人員忙了一個星期,辛苦都在這了,您就給我們一個機會”,銷售都要哭了。
“這個…”門口的工作人員有些為難。
“就幾分鐘,要不…”甲方的一個人員也過來了,旁邊是這次招標的主任。
“這個恐怕不行”,主任也不敢貿然說。
各公司投標的人員都在看著,心理都很替他們惋惜,誤點的是家很有實力的公司,少一個競爭對手,當然很高興,但也殘忍了。
“要不問問大家的意見”,還是主任老練,不願擔責任。
“大家看看,遲到了不足五分鐘,我們也還沒開始,若是大家認為可以,就讓他們進來。”
各公司的人都不說話,該說什麼呢?天知道。
等了幾分鐘,沒人表態,主任看著甲方的領導,領導也沒說話,主任只好硬著頭皮說:
“為了公平,遲到了只能按規定辦,請你們離場吧”
看著那個銷售搬著重重的標書往外走,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並非是時間跟錢掛鉤才重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很重要。有一次,我去拜訪一個客戶,客戶很不好約,找他的人實在太多。一天他答應見我,但是要在早上8點,他們8:30才上班,要知道他們單位在離市區有一定距離的偏遠地方,天知道為何要這麼早。為了準時到,我特地早起,按時到了他的辦公室,但他並沒有到,我只好在門外等著,進大門時,連門衛都驚訝地看了我半天。
8點25分,他出現在門口,看見我很驚訝。
“你幾時到的”
“知道您忙,我特地早些來,您看我先給簡單介紹一下…”我當然不敢有怨言,也不能說我等了很久了。
“哎呀,很是抱歉,我馬上有個會,要不你在我辦公室等我一會兒”,他邊開門邊有些抱歉地跟我商量。
“當然。”
近兩個小時過去了,我幾次真的想走了,這分明是躲著我嗎,只是覺得自己就這麼離開他辦公室有些不禮貌。
“實在抱歉,這個會長了一些,讓你久等了。現在我把其它的事都放下,給你半個小時”,他一進門,徑直到我面前坐下來,看著我。
我有些意外,立即打起精神,半小時總比沒有強,就按半小時的思路,有條理地介紹起產品技術來。他聽得很認真,半個小時過去了,可沒有打斷我的意思。
“王處長,時間到了,主要的內容我都介紹完了,但還有一些我們的技術特點,您看…”我對時間是注意的,半個小時是約定好的。
他看了一下表,笑了:“今天破例,你剛才說的哪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沒了約束,我詳細地介紹起來。

我們談得很不錯,第二次見他,就基本定了我們的方案。後來在一次聊天時說起了那次見面,他笑了:
“其實我沒想到你那天會按時到,以為推一下就免了,有不少人都是這樣就打發的。門衛跟我說你是不到8點就來了,很守時。不過那天的會議確實是臨時通知的,後來給你時間講,你確實很守時,是你對時間的態度,讓我覺得你這人可靠,人可靠,你說的就應該可靠,你的承諾才可信。若買東西前就不守時,買了東西還能指望得到及時的服務嗎!”

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是對自己的,也是對別人的。不管怎麼說,守時都是沒有錯誤的,尊重別人,就是尊重你自己。

二、 與客戶交流的目的不是技術演講,讓客戶開口很重要,要給自己傾聽的機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技術交流就是給客戶講座,按照自己準備的思路給講解明白就行了,其實這只是技術交流的第一個階段---讓客戶瞭解你能做什麼,接下來的第二階段是客戶想做什麼,也就是了解客戶的需求,只有這個環節清楚、明確,第三階段的技術方案才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然而技術人員大多有一個傾向,說得多、聽得少,更別說創造機會讓自己傾聽了。在銷售技巧培訓與人際交流培訓中,如何傾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對於銷售來說,傾聽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客戶究竟有多少錢來做這件事,“沒錢早說話”是銷售人員的經典信條,否則大家都是白忙活。
並非滔滔不絕者才顯得有學問,技術交流是找到雙方關心的關鍵點。一次,我們應邀到一個政府的網路中心技術交流,客戶很熱情,售前工程師演講的很不錯,把我們公司的理念、技術、產品、服務都表達的很到位。讓客戶提問題時,客戶問了有關產品引數的小問題,售前回答得很細緻。交流完,客戶要求我們提供一個技術解決方案。
在回來的技術銷售溝通會上,我問:
“這個方案,客戶有什麼要求嗎?客戶要解決什麼問題?”
“客戶是辦公網路的改造,目前有…”售前把客戶的網路現狀描述了一番。
“網路改造後的建設要達到什麼新的目標嗎?有什麼客戶疑難的問題這次要解決?比如:可能有新的業務模式嗎?支援到什麼業務規模?安全有什麼需求?”
“我問客戶了,客戶只是說按新建設來,具體的…”
“客戶是真沒有想法,還是有想法沒有說出來,是很不一樣的。交流中應該引導客戶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越透徹越好”
“…”售前人員覺得有些委屈。
我們並沒有貿然地做方案,而是讓銷售與客戶單獨溝通了一次,情況還真的有些不同:客戶目前的辦公網上防火牆基本沒有用,所以網路上病毒很多,各種BT下載佔了很多網路頻寬,結果有一天公文下發系統幾乎癱瘓,大領導非常生氣,對中心的幾個領導點名批評,限期拿出解決方案。另外,各部門的伺服器分散管理,維護量很大,一直是該中心的老大難問題。
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在網路設計時增加了網路頻寬控制裝置與防病毒管理系統,並提出資料集中管理的建議。客戶非常高興,在給提交方案的幾家公司中,只有我們的方案替客戶考慮的詳細,所以在網路建設方面全部接受了我們的建議。

售前人員的技術交流要肩負瞭解客戶需求的任務,尤其是客戶目前面臨的技術問題,當然讓客戶“如實”相告需要技巧與方法,但在技術交流的過程中讓客戶多開口,問題才能多暴露。技術交流是相互瞭解,不是演講比賽,多獲得有用的資訊是交流的真正目的。


三、 售前工程師不要只注重推廣思路,技術基本功要紮實
在IT公司裡有一種傾向,就是售前工程師只負責做方案、寫標書、客戶交流,而裝置除錯、故障處理、甚至測試都給售後的工程師,尤其是在某些大公司。這種做法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IT企業的產品更新快,新產品較多,工程師的學習壓力大,工作的分工可以緩解學習壓力,售前交流要求工程師要“活”,瞭解同類產品的宣傳特點;售後除錯要求工程師要“穩”,關注每個產品的細節;嚴格意義上講,Cisco公司的CCIE應該是售後工程師,因為它追求的最高考評是故障解決。當然很多公司嚴格區分也有自己的打算,新產品推出之前,總會有各種不完善的地方,行話講是Bug,若一個工程師非常瞭解產品自身的缺陷,尤其可能是重大的問題時,他在與客戶交流時,往往“情緒低落”,因為在客戶接受你的產品前,判斷客戶是否能使用到你有缺陷的地方是不容易的;“無知者無畏”,若售前工程師瞭解的少,可能交流的效果更好些。當然,公司在有把握快速完善自己的產品的基礎上才這樣做的,否則是拿自己的品牌在開玩笑了。
但我個人認為,售前工程師對技術的細節也要注意,尤其是技術概念方面,技術基本功的積累是個人功底的體現,很多“低階”的錯誤會直接影響客戶對你技術的認可。
有一次參加運營商的交流,7個廠家的輪流講,客戶中有技術的高手,CCIE就有兩個。我們的工程師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到我們的交換機的優勢是ASIC的交換技術,能達到“線速度”,也就是滿負荷狀態。客戶突然問:
“你們頻寬的單位是什麼?”
“100M,就是滿頻寬”
“我問的是單位”
“單位?是bps吧,每秒波特”
“波特?”
“啊”,工程師被突然一問,有些緊張,“位元,是位元bit”
“波特與位元有區別嗎?”
“這…”
“他們不一樣嗎?”客戶突然有了興趣,繼續追問。
“一樣…”工程師有些含糊。
“波特與位元還是要弄清楚的啊…”
客戶沒有接著說下去。但工程師已經暈了,兩分種後,結束了交流。

做通訊的人都明白,在兩相調製時,波特與位元的數值是一樣的,平時很少注意,也算是通訊的基本概念。我們不能怪客戶的“刁難”,技術的基本功需要我們要紮實到如數家珍的程度,否則給人的印象會很差,別說是廠家的技術專家了,連工程師的身份也會被“降級”。

四、 學著“靠近”客戶,讓你們交流的更方便
人說談物件的兩個人會變得越來越像,就是有夫妻像,也許相象的人容易交流到一起的緣故吧。
同客戶靠近,有各種方式。就說見你的客戶應該怎麼穿著吧,有時對你的交流會很有幫助。技術人員一般不注意自己的穿著,IBM公司要求的西裝領帶基本成為很多IT公司的統一要求,但我有一些其他是看法。雖然穿著正式是對客戶的尊敬,在你不瞭解情況時,先正式一定是沒錯的,但見客戶也需要考慮場合。
有一次我與銷售人員在週五下午見一個客戶,就近期的工作進行溝通,並試圖多聯絡一下感情。在客戶單位門口,我就發現問題了,一向正式的銷售穿著休閒裝就來了,等到了客戶辦公室,發現客戶也裝得很隨意,有運動服的,有休閒裝的,就我一人西裝領帶,雖然不是第一次見客戶,反而有些拘謹,總覺得很彆扭。
很快就明白了原因,客戶每週下午五點都可以去運動,為了方便穿著也很隨便,當然週末的工作起來也很愉快。快到五點時,客戶就坐不住了,銷售也同他們一起玩,我這身穿著只好先回去了,本來可以與客戶多聯絡一下感情的機會就這樣一閃而過了。

靠近客戶關鍵是與客戶有“共同語言”,除了技術還有一些“共同”的愛好,對相互的交流是很有益處的。有一次,銷售說一個客戶很“格路”,是位總工程師,不容易接近,我就去見了這個客戶,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之後,發現客戶不善言辭,很少開口,這對了解客戶的思路很麻煩,就準備找些輕鬆的話題,正好發現他的桌子上放著一盒圍棋,是上等的“雲子”,就隨口說道:
“李總,您喜歡圍棋?”
“無聊的時候喜歡自己擺擺”,李處長顯然不只是一般的喜歡,我有感覺。
“是啊”,我對圍棋也瞭解一點兒,“前兩天中日圍棋擂臺賽,常昊的那局您看了嗎,我覺得輸得太冤。”
“是冤,尤其是…”李處長來了精神。
我們一直聊到他們下班,後來乾脆下了幾盤。

能讓客戶接受你,就要設法“靠近”客戶,共同語言是讓你與客戶在溝通中相互瞭解,所以要學會“創造”你們之間的共同語言,很多銷售技巧的培訓中說,為了客戶的“愛好”,銷售們在業餘時間拼命地補課,為了是成為客戶愛好的同盟者,售前工程師不同於售後技術人員,是因為售前技術人員需要“愛好廣泛”,這樣與客戶溝通的渠道就多了。
但接近客戶的方式各不相同,不用一味學習別人的“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擅長,仔細觀察你與客戶的共同之處就行了。客戶也是正常的人,有感情、有家庭的“普通”人,所以客戶對“朋友”的選擇也不是等齊劃一的一個要求。
與人交流是最複雜的事情,也是最簡單的事情。
一、 永遠不要與客戶談論價格,作好與銷售的工作配合
價格往往是比較敏感的,很多公司都很重視,為了避免價格上口徑不一致,很多公司乾脆規定:技術人員不準給客戶報價格,有些甚至價格表也不發給技術人員,不知道就談不上出錯了。那麼在跟客戶交流時,遇到價格詢問的時候怎麼辦呢?“標準”的回答是:對不起,我是技術人員,不瞭解具體價格,若您需要我請銷售人員跟您聯絡。
技術人員報價格真有這麼嚴重嗎?我同事小張的一次經歷,值得回味:
那次也是技術的交流,由於是老客戶,對我們的產品很認可,交流完後客戶請小張吃飯聊天,當時銷售沒在,客戶是新來的一個副處長出面,其間不經意地談到了產品的價格,副處長抱怨說:
“你們的產品很不錯,就是價格有些貴,比別的廠家高20%”
“不會吧,我們的價格很好的”,小張不是很瞭解,也隨口一說。
“那個千兆的交換機,你們一臺二萬四,其他品牌還不到兩萬”
“…”小張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麼說。
“我們這裡現在管理也很嚴,經費也緊張,價格貴了我們不好交代啊,你們再不降價,我們也只好選便宜的了”,副處長繼續“訴苦”
小張來的時間不長,害怕是因為自己影響了銷售,一時沒了主意,就隨口而出:“沒問題,我們是國內最好的廠家,絕對有競爭力,要是別人能做的,我們一定也能做”
“那你們一萬八怎麼樣?”副處長很有興趣
“…”小張不敢回答,但好象聽銷售跟代理商的人說過類似的價格,也差不多…
“怎麼樣?若可以我們立刻就籤,我們可以再加二十臺,何況我們是老客戶”
小張沒有聽出弦外之音,只想多幾十臺,總不想放過。
“應該可以吧”,小張有些猶豫,但還是禁不住“誘惑”。
“太好了,小張!爽快!來乾一杯”
“不過價格要銷售來定,你還要與銷售商量”
“你是說小李吧,沒問題!我們熟得很,他還能不給我這個面子?”
“那…”小張後面的話也沒說出來。
那天大家的酒都喝得不少。

事情後來才清楚,銷售小李與處長溝通得很好,價格也談好了,當然包含“相關的費用”。這個副處長是新來的,與處長不是很對付,有意識要表現自己,但對我們公司的價格也沒有把握能降多少,在吃飯時,小張無意中洩露的底牌,起碼他清楚了二萬以內是可能的。
在隨後的“招標”中,副處長明確提出的一萬八的要求,以老客戶的名義要求銷售“照顧”。若純粹是產品銷售,公司“忍痛”也能接受,但答應給處長的“承諾”都沒了著落。銷售小李“四處活動”,也沒有效果,副處長認定是我們公司給他的“承諾”;處長也乾著急,但也沒有“理由”反對,眼看著事情一天拖一天。
後來這個單子做得“很苦”,並且客戶對我們公司也不再“友好”,一個老客戶就這樣丟失了。
商場如戰場,談判可能隨時在進行。技術人員對客戶的情況不是很清楚,價格是利益的代名詞,小張對副處長的想法沒有心理準備,才被“繞”了進去。但若銘記技術人員不要談價格的格言,也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二、 學會對客戶資訊的敏感,使你成為銷售的好夥伴
工程師是負責技術方面的工作,一般對銷售的資訊不是很關心,但作為一線的工作者,售前工程師接觸客戶的機會非常多,而且客戶一般對工程師也比對銷售人員要“坦誠”一些,因為他知道銷售人員的目的就是賣給他產品,而技術人員是幫助他解決問題。所以,售前工程師要注意與銷售的配合,收集更多的客戶資訊。
這方面的例子就太多了,我揀幾個說吧。
有一次客戶選型測試,客戶非常正規,各個廠家都分時間單獨去客戶指定的地點測試,所以對其他廠家的情況都不瞭解,客戶的有關人員也都“封閉”,甚至連廠家的具體是誰與測試型號都有很多不知道。
我們去測試的小夥子複姓歐陽,從前做在測試部工作,對各種儀器很熟悉,也很機靈。在測試過程中,恰巧客戶對儀器使用得並不熟練,因為客戶平時也很少使用這些儀器,歐陽就告訴他很多技巧,兩人溝通得很愉快。測試中,有意無意地聊到其他廠家的測試情況,客戶放鬆了警惕,也就交流起測試的中的心得…
歐陽是個有心的小夥子,把廠家與型號,以及一些新“特點”都記下來,回來時與銷售人員一起分析,發現有個廠家拿出的產品型號我們沒見過,就通過其他渠道去了解才知道這是對手針對我們新推出的“祕密武器”,價格、功能都非常適合客戶的需求。我們趕緊做了產品方案的調整,在隨後的投標中,規避了我們方案的缺陷,併成功地獲得了這個標。

還有一次,工程師回訪客戶,溝通產品的執行情況,客戶很高興,交流完就一起吃飯,飯桌上,客戶抱怨說最近自己特別的忙。
“你們不是才作完季度總結嗎?應該清閒一下了啊”
“本來沒事,可領導讓我做明年的網路安全規劃,總部這邊還好說,情況都熟悉,但下面分部的就太亂了,連個拓撲圖都交不上來,我這些天都快亂套了…”
“安全規劃?你們不是才進了防火牆與IDS嗎?”
“領導說業務安全不夠,尤其是對U盤的到處拷貝,希望有個全面的解決方案”
……
工程師回來後立即與銷售做了溝通,銷售還不瞭解專案的情況,但覺得這個事情有些大,不僅僅是“非法外聯”的管理。通過進一步瞭解,知道客戶這次是全網路的規劃,是大領導親自關注的專案,但還處於前期祕密規劃階段,就策劃了幾次有針對性的客戶交流。因為我們“啟動”的非常早,所以在客戶那裡建立了良好的基礎,客戶對我們的方案也最為深刻。

我們是資訊時代的寵兒,也是這個資訊時代基礎網路的建設者,建設網路就是給客戶提供各種資訊、處理各種資訊,而我們對資訊就應該敏感,尤其是我們的工作夥伴最關心的資訊。作為售前工程師,技術功底好是我們的本份,與銷售緊密地配合,是我們工作有成效的最直接方法。


三、 有抱怨不要當著客戶的面說,好習慣能讓大家都喜歡你
做技術的難免碰到各種不順心的情況,尤其是技術人員大多不注意周圍的環境,張口就說,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你的“形象”,也可能影響公司的形象。
有一次到客戶現場測試,因為要求連入到客戶的實際環境中,所以需要安裝到客戶現有的機櫃中。到了現場,情況卻讓很多人都撓頭。因為客戶房間調整,臨時的機房,機房很小,還堆滿了裝置,衛生也不太好,並且機櫃已經很滿了,留給我們用的是最底下的一層,幾乎貼著地,配線也在下邊,要趴到地上才能看清標識,要把裝置安裝進去,幾乎要跪在地上幹活。
我當時隨口就抱怨了一句:
“這是誰設計的,真是缺…”後邊的話自己也沒在意,該安裝還是要安裝的。
客戶當時也沒有說什麼,就是跟著乾笑了一聲。
測試的效果雙方都很滿意,我們還想推一些其它的裝置,客戶的環境很適合,就提出來也裝上試試,客戶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這次因為臨時有事,是我另外一個同事去安裝的,還是個女工程師。後來我知道,可巧安裝的地方不比我的看到的強,但總算都比較順利。
後來我在與客戶溝通該專案工程負責人的時候,客戶提出要那個女同事來負責,我有些疑惑:
“你們只見過一次面”
“她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很好”
“是嗎?我很驚異”
他看我很想知道,就說:
“你還記得裝置測試時安裝的機櫃嗎,最下面的…”
“記得”
“其實很多公司的工程師來時,看到這種情況都會罵人的,當然這不是他們的錯。”
“我也是。”真有些不好意思,當時是有些情不自禁。
“但是你們的那個小姑娘就沒有說什麼,並且直接就開幹,並且活幹得也利索”。

客戶對那位女同事的好印象是否給專案帶來好運氣,我不好說,但起碼是正面的“幫助”。其實對人的很多看法就在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上,良好的習慣可能會讓你在不經意中事業輝煌,隨口的幾句話也許讓你失去騰飛的機遇。
抱怨只會給雙方帶來不愉快,沒有半點益處,所以與其抱怨,不如先做。改掉遇事先抱怨的習慣,你會覺得你周圍的人都是善良的。


四、 有牢騷回“家”再說
對客戶不能抱怨,對自己產品的牢騷就更要回“家”再說。售前工程師與各種對手PK是常事,但往往最令他們感到不快的就是自己的產品“不爭氣”,所以經常忍不住發牢騷、抱怨,有些人甚至把抱怨自己公司產品的缺點,當作吸引客戶同情自己的方法,好象這樣才對客戶表白,自己是與客戶站在一個立場上的。
我的看法有些不同,廠家建立的是一個品牌,一個連自己產品都不信任,沒有底氣的員工,會給客戶一個值得信任的產品嗎?
有一次我們的一款新產品上市不久,客戶測試時,出現了問題,請一名研發的技術人員小張現場解決。小張的技術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到現場後,很快找到了毛病,但因為需要修改軟體的Bug,重新提供軟體版本,而編譯環境只有在公司才可以,就在現場指揮家裡的人員配合。可能是家裡配合的人員是個新手,小張對配合工作很不滿意,不斷地在電話中催問,抱怨公司的流程太慢,發個軟體臨時版本也這樣麻煩。
客戶看到與公司頻繁地交涉有些不明白,就問:
“你們產品是不是不穩定?”
“我們產品釋出前是經過多道複雜的測試,但你們的環境有些特殊,使用者的併發量比我們想象的要大,我們的緩衝區沒有這麼大,所以才出問題,只要把緩衝區設的大一些就沒有問題了。但研發部門發版本需要審查,嚴格測試,提交的版本不能有bug”。我們趕緊解釋。
“…”客戶沒再說什麼,但好象不十分相信。
後來雖然問題解決了,但客戶還是拒絕採用我們的產品,問其原因時,說道:
“我們認為你們的產品還需要成熟一些,我們再選擇。”

客戶對產品的不信任感,顯然來自現場的問題修改,其實升級一下版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研發人員的抱怨,讓客戶感覺我們把他這裡當作了實驗場,有多少人願意做實驗者呢。
有事回“家”說,是我們對工程師經常教育的,也是對銷售經常說的,自己人的問題總是好解決嗎。客戶看到的是廠家的支援,是廠家的品牌,廠家技術實力,重要的不是產品不出問題,是出了問題廠家的解決能力。
一、 與專家PK,需要提前做好功課
作為售前技術人員,不僅要能講出自己產品的優點,而且要說服客戶選擇你的產品,要說服別人,就要讓別人信服你說的,在客戶裡面的技術高手很多,尤其是那些技術“專家”,雖然對你的產品技術不瞭解,但對產品的使用需求、技術標準可能遠超過你的水平,尤其對他自己的業務很熟悉,你的產品是否符合他的使用需求,他的發言權一定比你大;並且客戶在他本行業是技術大拿,讓“專家”認可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與客戶專家溝通時,一定要提前多做些“功課”,要把自己先打扮得成一個“專家”。
記得我們剛推國內的網路交換機的時候,國內的廠家很少,很多客戶只認國外的品牌,認為國內廠商還處於“照抄”的階段。我碰到一個運營商的嚴總工,技術方面非常牛,是通訊行業的“老前輩”,對交換機也十分了解,有過N個大牌廠家與他單獨技術溝通,要說服他採用國內品牌,讓他信任國內品牌有些難度,技術我先做了一些準備。當時交換的VLAN(虛擬區域網)技術剛興起,客戶也很有興趣。嚴總有個特點,喜歡談論技術實現細節,我就試著按這個思路開始談…
“有VLAN時交換原理有些不一樣,主要是交換晶片內實現的機理不同。普通的交換機內部有一個FDB(資料轉發表)表,用來維持資料的轉發,交換機是根據目的MAC(網絡卡實體地址)來查詢資料出口,然後從該埠把包轉發出去,若表中沒有,則發廣播查詢,所以正常的FDB表有兩列,一是MAC,二是埠號,交換晶片動態維護這張表,也就是我們說的MAC地址學習”
嚴總看我說的是晶片,不是交換機,有些興趣,因為說硬體技術的人少,說晶片的更少些。
“有了VLAN以後,轉發時還要核對VLAN資訊,若不是一個VLAN的就丟棄,所以FDB表中增加了一列VLAN ID(VLAN的標識號)。基於埠VLAN這樣實現很方便,但有些廠家對基於MAC的VLAN也採取不同的方式。”
“原理都差不多,你們的產品有特點嗎”,顯然有廠家給嚴總介紹過一些。
“按照802.1q的說法,一個埠有多於兩個ID的包通過,需要進出的包都有ID標記,但不同的廠家對VLAN ID處理是不同的,資料包進入交換機時若沒帶ID,交換機該怎麼加,加哪個,有些廠家稱為預設VLAN,可以配置,有些則需要與埠的VLAN ID相同;所以有的廠家的交換機可以實現不過三層的多個VLAN 共享伺服器的方案,但有些交換機就不行。另外,對於一個帶有ID的資料包,在經過的交換機不‘知道’這個ID時,不同廠家的處理方式也不相同…”
“…”嚴總是對技術有興趣,複雜的問題顯然很吸引他。
我看時機成熟了,就從VLAN的實現機制,尤其是各廠家的差異往下說,說到VLAN的互通標準802.1q,說到思科公司ISL,最後說道在當時來說還比較超前的VLAN巢狀技術,也就是運營商說的PVLAN技術,這可以解決運營商在都會網路中的很多“隧道”需求,與MPLS有同樣的功效,但成本顯然不是一個級別……
“還沒有一個廠家的人跟我把VLAN技術說得這樣明白,看來你們的產品不是單純的‘拿來主義’,你們有自己的思路,更靠近我們國內客戶的應用。”嚴總畢竟是領導,他的轉變是有意義的。
接下來,我把VLAN技術在網路邊緣的應用,也就是邊緣交換機的埠隔離應用提出來,這個產品很適合運營商網路,只是從前沒有我們說的機會,他很快就接受了我們的方案。

專家都有一定的威懾性,所以很多工程師在與專家溝通時都有些懼怕的心理,在交流前做好準備功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實道理很簡單,客戶的技術再好,是在客戶業務的領域,對於你的產品,客戶肯定是“外行”,雖然很多廠家的講解讓客戶也成為“專家”,也應該是表面的一些技術說法而已;你是廠家的代表,後邊有研發的團隊做後臺,產品是自己人員設計的,還有人比他們更熟悉這個產品的技術嗎,所以你花些時間去學習,不用細到具體實現,一些概念就足夠了(看你的興趣),這就足可以讓你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了。專家對專家,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
另外,在與專家PK時,一定注意你的技術是有理論依據的,技術整體脈絡是清晰的,說起來很有條理,這樣才能體現對該產品技術的真正理解。能從具體的技術上升到理論,再從理論指導實踐的,才稱為專家,既然客戶是專家,他一定是習慣這種思維的。只說具體產品,沒有理論分析,是缺乏與專家對話的通道的。

二、 有問題不都是壞事,也許比沒有問題還有機會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資訊行業充滿了夢想,有夢想就不怕風雨。
豐田公司的汽車曾有這樣一句廣告語:“豐田汽車在世界各地維修店的工作人員工作很清閒。”意思是說他產品質量好得沒有故障。作為銷售人員都希望自己賣給客戶的產品是質量最棒的,價格是最低的,這樣才是客戶最需要的。
作為一名售前工程師,也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這樣,但IT行業的技術創新速度之快,這樣的想法一般都是想想而已。連統治桌面作業系統的微軟不也有句笑話:“最有效的故障處理辦法就是你按一下Reset鍵”。
其實與客戶接觸多了,客戶也理解IT業的這種風格,尤其是有持續購買你產品需求的客戶,允許你產品有成熟期,但原則是不能耽誤他的業務持續。
有一次我們新推出高密度的網路接入裝置,客戶測試後感覺不錯,就給了我們幾個點,但一再強調必須我們的工程師24小時內隨叫隨到,三個月後給他們報告。我看出客戶的擔心,就問:
“是不是對我們的產品不放心,怕影響業務?”
客戶笑了,說道:
“你們產品的功能與價格都是我們所需要的,但現在就選擇你們,你們的產品還不是很成熟。就象人的工作經驗一樣,誰都是從零開始,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就有經驗的,產品的穩定也需要時間,更需要實際環境的鍛鍊。我們給你們機會,也是給我們自己選擇的機會,等你們的產品過了穩定期,也許就是我們的好選擇。”
產品的實驗室中測試與大規模的實際使用是差異很大的,這一點我清楚。我們公司也很重視,我們派幾個工程師在客戶機房24小時“值班”,調專門的研發人員準備好問題分析的環境,隨時應付突發的問題,並制定了各種應急備用方案,保證對業務的影響最小。近三個月左右,經過了幾次週期性的調整,產品“適應”了環境,業務開始穩定……
第二年的招標會上,因為我們的產品有了實際的“工作經驗”,對手失去了“優勢”,所以我們收穫豐厚。事後那個客戶跟我說:
“連我們的領導當時都作好了客戶投訴捱罵的準備,但你們比我預期的要好很多,尤其是問題出現後處理的及時程度上,我們的使用者沒有大的感覺,我們領導也說,‘比想象的好’。其實外國產品也一樣走過同樣過程,只不過是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裡做的,我們看不見罷了,我們不給你們機會,你們產品成熟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沒有選擇的選擇國外的高價格產品,我們的損失也很大,所以我們是雙贏的,當然你們的產品也真爭氣”。

客戶能理解是最好的,但作為廠家的技術人員,有時也需要我們自己有不怕“丟失”客戶的勇氣與心胸,有面對失敗的勇氣。
有一次客戶測試選型我們的安全閘道器裝置,客戶用了一個自己的測試工具,模擬的攻擊方式比較少見,我們的裝置上去,十個攻擊只發現了三個,還有兩個“放”了過去。客戶與我們關係不錯,也禁不住對我們好一頓臭罵。
我們回來與研發人員一起分析,找到了問題所在,雖然丟了這一單,但隨後的類似測試中,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產品在不斷的磨練中走向成熟。

作為一個售前的工程師,遇到產品本身的技術問題是經常的,這既是IT行業技術更新快的必然,也是我們每一個售前工程師要面臨的挑戰,也正是因為這樣,售前工程師的工作才如此關鍵。人常說:對於一個銷售人員來說,做人比賣東西更重要。而對於售前工程師來說:不僅要學會做人,還要學會理解技術。人是有感情的,重要的是用時間去相互溝通;技術是“唯物”的,重要的是在內心的堅定與執著。

三、 幫助你的同伴,你會覺得工作很愉快
售前工程師是銷售團隊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當然是銷售人員了,整個團隊的目標一致工作才有效率,這一點大家都能接受,但作為一個團隊,工作習慣與方式一致也很重要。瞭解你同伴的習慣,一起工作才會“心領神會”。
我曾經碰到過一名銷售,姓霍,平常也很隨和,業績也不錯,但很多工程師都反映說很難與他共事,共同的說法是:白天很少能見到他,晚上幾乎是天天與客戶在一起,經常深更半夜給你電話,通知你明天交流、測試、準備資料,工作來得急,要得快……雖然是工作的搭檔,卻好象是地球另一半的“地下工作者”。
IT業是個充滿夢想的高科技行業,機會多,競爭也十分殘酷,每個銷售人員可以說各有自己的“怪招”。小霍的幾個主要客戶都喜歡打遊戲,當然上班時間是不行的,所以經常“加班”到深夜,小霍也來了個“戰場親兄弟”,經常與客戶切磋打技藝,與客戶稱兄道弟。
瞭解了情況後,我們找了一位酷愛玩遊戲的工程師與小霍搭檔,就聽不到對小霍的抱怨了。過來幾個月,我見到小霍,他高興地跟我說:
“你介紹的哪個工程師太神了,現在客戶對他比對我都好,什麼都聽他的。現在他對客戶的思路比我都熟悉,經常是我還沒說,他就已經準備好了,配合默契…”

銷售人員也有他自己的“難處”,工程師不僅要解決銷售過程中技術方面的問題,而且要與銷售良好地配合,要配合好,就要了解銷售人員的特點與具體的需要。
當然,銷售人員與人溝通的能力一般都比較強,對技術人員的幫助更大,尤其是在與人交往方面。我們都知道,技術交流能力對一名售前工程師來說是很重要的,如何提高交流的效果,需要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而很多非技術的因素往往是我們技術人員忽視的、不願改進的。
有一名四川籍的工程師,新從研發轉過來,在西安做售前工作,由於他有濃厚的口音,鼻音也很重,說起話來當地的客戶聽起來很費勁,很多銷售都不願帶他見客戶。他技術很不錯,脾氣卻很犟,總覺得說話是小事情,技術好就可以解決問題,別人聽不懂是因為沒認真聽…
我找到一名老銷售人員,問問他有什麼辦法,老銷售很爽快:
“交給我吧,我帶他出去幾次就行了。”

這位老銷售安排他與代理商做技術交流的時候,有意讓代理商裡廣東籍的工程師用生硬的普通話問他一些問題,工程師解釋了半天,人家就一句話:“你說的我一句沒聽懂。”,工程師當時急得滿頭大汗,活這麼大,頭次感覺要說明白一件事會這麼難。
銷售最後上來解圍,當起了“翻譯”,總算把問題解釋清楚了。
回來路上銷售跟他說:
“你總不能總讓我做兼職翻譯吧,多練習一下普通話,需要的話我可以教你”
“…”
工程師也感覺到問題的確很嚴重,每天開始對著新聞聯播練習起來,並注意說話時減慢速度,很快說話雖不是很標準,但起碼聽起來好多了。半年以後,那個老銷售給我打電話:
“那小夥子很不錯,現在是我們區域的王牌工程師啦”

我們一直在說,瞭解客戶的需求,從客戶的角度著想,才能做出真正符合客戶需要的方案。那麼與你一起工作的搭檔,你還不應該多花些時間去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