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汽車行業面臨大革新,供應商們該何去何從?
去年,禁售內燃機及引發汽車業裂變的技術對汽車供應商產生了重大影響,2018 年這些趨勢造成的震盪波將繼續衝擊整個汽車行業供應鏈。去年 2 月,挪威成為第一個禁售內燃機(ICE)的國家,並打算到 2025年只允許銷售電動汽車。自挪威之後,印度、法國和英國也在去年紛紛宣佈了類似決定,這迫使全球範圍開始加速零排放汽車或電池電動汽車(BEV)的發展腳步。
汽車製造商面臨著把汽車動力從內燃機完全轉變為電力的巨大壓力,為此證券分析師們紛紛下調對深度參與內燃機生態系統的供應商的長期展望,就算是全球最優秀的供應商也概莫能外。雖然這種轉變並不會一夜之間發生,但在分析師看來這會給許多供應商的收益曲線帶來巨大風險。
因此,考慮到汽車製造業飛速變化的發展格局,以下是預測影響
一、中國宣佈到 2030 年禁售內燃機(ICE),德國將緊隨其後
去年9 月初,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天津舉行的汽車製造商論壇上表示,政府將禁止生產和銷售化石燃料汽車,這項禁令將於 2030年開始實施。北汽集團(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董事長就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在 2020年前停止在北京銷售傳統的燃油汽車,2025 年前停止在全國範圍內生產和銷售傳統的燃油汽車。繼中國之後,德國也將很快釋出自己的內燃機禁售令,德國正努力朝著電氣化方向轉變,以保持其技術領先地位,保護德國汽車業。
二、更多汽車供應商將分拆
技術進步為實施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創造了越來越多的機會,供應商將繼續對其產品組合的重點進行調整,減少部分傳統機械產品,擴大電子及電氣產品範圍,為迎接未來做好準備。德爾福、大陸集團和奧托立夫等供應商已領頭完成了分拆或宣佈分拆,其他供應商將追隨他們的腳步,供應商分拆所面臨的挑戰也正是推動他們分拆的因素之一,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像法雷奧這樣的公司進行分拆包括傳統機械產品以及新的電氣、電子及軟體相關產品。
三、以新科技公司為首的超級兼併將繼續
隨著聯網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消費電子、工業電子巨頭和半導體行業的新進入者都認為汽車行業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增長市場。LG、松下、三星、東芝、三菱和日立等公司帶來了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行業批量生產鋰離子電池方面的專業知識,為汽車行業的競爭者提供了競爭所需的關鍵規模。
到2030 年,僅這一市場就有可能增長到超過1000億美元,預計今年會有部分科技公司將對傳統供應商進行大規模的收購,如三星傳聞有意收購義大利的 Magneti Marelli 電池公司。
四、私募股權公司將漸漸主導汽車中端市場的併購活動
技術進步為大型供應商推出新產品和採用新商業模式創造了越來越多的機會,而缺乏全球影響力和規模的中小型供應商將在快節奏發展的環境中持續處於不利地位,他們需要增加投資並進行重大業務轉型才能跟上行業發展的腳步。這些中端市場的公司缺乏實現所有必要戰略轉變來保持競爭力所需要的資源。
例如,面對內燃機禁令和向電動汽車的轉變,這種業務轉型需要大量的投資,並需要在未來幾年內開發出新的核心競爭力和新產品。面臨這一局面,願意直面這些挑戰的投資者不會是戰略投資者,而越來越多的是像私募股權公司這樣的金融投資者。這種下級供應商環境的改變將對原始裝置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產生重大影響,每退出一家供應商,供應鏈、預測和產量規劃面臨的挑戰就更嚴峻。
五、在汽車供應商領域,激進投資者的活動將會增加
一些主要供應商在瞭解了這些不利因素和未來面臨的競爭挑戰後,已經著手實施戰略拆分,主動解決投資者關注的問題。尚未進行戰略轉變的其他供應商(包括全球前100家汽車供應商)可能將面臨激進投資者施加的更大壓力,因為激進投資者正在尋找能充分發揮價值和提高股票估值的企業。
總之,顯而易見,2018年汽車業供應鏈將面臨比過去 50 年更加嚴峻的挑戰和變化。未來,IATF(國際汽車工作組)和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等新的質量標準以及推動企業數字化(工業4.0)的競爭力會使得中小型汽車供應商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加劇。因此,選擇一家一流的企業質量管理系統(QMS)的公司尤為重要。而QAD作為全球領先的製造業解決方案和服務供應商,提供的質量管理系統(QMS)能在很大程度上支援IATF標準中的諸多變更,幫助汽車供應商有效應對風險,成功通過行業認證。不論未來是燃油汽車的時代還是電動汽車主導,全球汽車供應商們將在QAD的幫助下最大可能的規避風險,積極應對行業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