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微信民生銀行之爭影射出第三方支付“困與苦”!

微信民生銀行之爭影射出第三方支付“困與苦”!

銀行的主要業務是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而第三方支付機構主要是負責輔助銀行實現資金轉移支付,也就是結算業務、支付業務、轉賬業務以及銀行卡收單業務等,這就像是動脈和毛細血管的關係一樣。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的利益衝突和客戶群爭奪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如何在競合關係中尋找一個平衡點成為雙方都需要思考的命題。

微信提現服務費的由來

近年來微信調整收費策略,者也可看作其對市場變化的反饋因素之一。

2018年12月,微信宣佈因民生銀行快捷支付手續費收費較高,基於成本壓力,使用者向民生銀行提現或轉賬到民生銀行將在0.1%的服務費基礎上增加0.05%附加費。很多人會問騰訊這麼大的一個網際網路公司怎麼也抗不住“那點成本了”。

根據騰訊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第三季度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長35%至人民幣451.15億元。該項增長主要來自於支付相關服務成本、內容成本以及渠道成本。集團其他業務本季度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長63%至人民幣156.78億元,主要反映支付相關業務及雲業務的擴大。

會算算數的都能一目瞭然,按這個增速下去,這塊業務成本是個燒錢的無底洞。

而且,根據資料顯示,使用者的餘額流向超過9成是流向消費支付、發紅包、購買理財等,而民生銀行卡在微信上綁卡的使用者更是少數,規避這一調整,換張其他家銀行卡提現即可,現在誰手裡沒幾張銀行卡呢。

民生銀行與微信的手續費之爭

追根溯源,微信最近一次提高提現服務費,是由於民生銀行高額的快捷支付通道費。然而,民生銀行卻表示,“我行自與財付通合作快捷支付業務以來,未向該機構及其客戶收取任何提現或者轉賬手續費。”民生銀行這次的文字遊戲頗有誤導使用者之嫌疑,避重就輕,將矛頭直指微信。

作為使用者可能不清楚,銀行對於通道費的掌控權一直以來就是如此,第三方支付機構向銀行繳納的通道費是銀行的一項重要收入。由於使用者都需要繫結銀行卡才能使用第三方支付,故第三方支付平臺對於通道的依賴性強,銀行作為上游閘口,對於費率有較高的議價權,但是近幾年屬於銀行與第三方的‘蜜月期’,第三方通過客戶備付金的籌碼,換取的銀行的較低費率,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同時,其實也間接補貼了使用者,所以,此前使用者基本上在“象牙塔”裡並沒有受到影響。

客戶備付金集中管存的影響:蜜月期結束

但“蜜月期”即將走到盡頭。

2017年1月,央行釋出了《關於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管存的通知》,將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客戶備付金,統一交存至指定賬戶,由央行監管,不得挪用、佔用客戶備付金。

據統計,國內大約有267家支付機構,其吸收客戶備付金合計超過4600億元。

如此龐大的資金,勢必會引起央行的重視,更何況一些支付機構違規佔用客戶備付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或其他高風險投資,這所帶來的資金流動性風險是央行不能忍受的。央行此舉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相關工作部署,並進一步降低了備付金風險,還原了支付機構業務本源,維護了金融穩定和市場秩序。

然而,這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卻並不利好。因為整個支付行業競爭比較激烈,支付費率較為透明,單純的支付費率收入過於單一,這時又失去了備付金利息收入,再提高其他收費也不現實,這讓國內第三方支付從業機構叫苦連天。

銀行“躺賺”的不合理之處

本來收入就比較固定,而且還要靠規模才能獲取收入。現如今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後,銀行對第三方不再客氣,費率轉嫁不可避免。

一位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對支付百科表示,現在根據監管要求,第三方支付的客戶備付金都被集中上繳了,銀行存款指標壓力大了下來,對第三方也就不再讓利,未來支付通道會根據情況去調整,不排除上升可能。

如果如此,像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也難以再補貼使用者,而使用者端未來可能會面臨像民生銀行此次“高費率”所帶來的影響。

銀行們依靠在上游閘口的“躺賺”苦了第三方支付也困擾了使用者,合理嗎?

可以看到銀行在整個市場中所佔有的主導地位,多達5000億的備付金,對於銀行業來說是很可觀的收益,而且整個銀行業負債大約為200萬億,這些都可以看出銀行的實力。文中提到重慶侯維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為四方平臺搭建聚合支付系統,是一套非常穩定安全的系統。由於銀行的經營特許權以及與央行長期的互作關係,使得其成為銀行業的中流砥柱,未來銀行為了收益要上調第三方支付通道費率或許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消費市場使用者都帶來影響。

普惠金融也應該是銀行的責任

2018年11月,在第七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關於下一步如何推動支付產業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四個關係”。第一點就是正確處理銀行與支付機構之間的共同發展關係,打造共生、共贏、共榮模式,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各類機構一個都不能掉隊。

從這裡也就可以看出,央行是鼓勵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未來以合作為主要發展趨勢。銀行的優勢是安全性高,但是離市場較遠。第三方支付機構更多基於小額支付,使用者不會在賬戶裡存放過多資金,這就使得其便捷性相對較好。基於此,銀行與三方支付機構應該相互補充相互依附與支援,更好的服務好使用者。

此外,銀行作為民生金融的基建角色,更應該承擔起中國普惠金融便民、惠民的重要責任。第三方支付機構擅長的就是長尾市場,彌補了傳統銀行長期忽視的碎片化、零星化業務等空地,為小額、便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提供了廣泛應用場景。因此銀行應該瞭解,“穩定的後方費率政策”才能更好的推動支付行業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