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為什麼達芬奇能“藝工結合”,要從“T型設計說起”

為什麼達芬奇能“藝工結合”,要從“T型設計說起”

很高興在律老師的課上能夠觀看有關達芬奇的紀錄片。達芬奇是我的偶像之一,我曾經閱讀過沃爾特·艾薩克森寫的《達芬奇傳》。讀完之後,我領悟到了一個觀點:不同於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被普通人頂禮膜拜的大師,達·芬奇是一個接地氣的天才,他身上的創造力密碼是可以學習和模仿的。書中總結了三個達芬奇的創造祕訣。

第一個是,對萬事萬物具有好奇心。
達·芬奇最與眾不同的一點是他“充滿激情、天真爛漫、時而有點鑽牛角尖的好奇心”。達·芬奇的筆記本里列出了數百個他想要研究的課題,這些課題五花八門,從人為什麼會打哈欠到牛犢的胎盤、人臉的肌肉。他還給自己列了一個任務是“描述啄木鳥的舌頭”。而且,達·芬奇的好奇心不受學科和領域的限制。在筆記本里,達·芬奇會記錄頭髮的捲曲,水和空氣的漩渦,並附上這些形態背後的數學猜想。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第二個祕訣是,細緻入微地觀察。
比如,達·芬奇看到蜻蜓盤旋在水面,就仔細觀察它們的翅膀如何交替運動,看到水流入碗裡就研究渦旋如何形成。達·芬奇在自己的筆記裡提出一個觀察的方法:逐一檢視每個細節,他用看書來打比方,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去看,放眼看一整頁並沒有意義。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第三個祕訣是,盡情異想天開。
就像模糊了藝術和工程的界限那樣,達·芬奇也模糊了現實與幻想的邊界。也正是因為他沒有邊界的想象力,所以達·芬奇才能在他的時代,就畫出一個空中螺旋裝置,並且設計人力飛行器。飛機的出現要等到幾百年後。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瞭解完達芬奇的創造祕訣之後嘛,我們再瞭解一下另一個概念。
設計領域的 “T型設計” 的概念:作為一個設計師,先得學習各種各樣的設計知識,見識過五花八門的案例,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廣闊的眼界,這就是“T”上面寬寬的一橫。
但是當真正開始設計一個方案的時候,設計師就得深入地研究這個領域,對這個領域有一個縱深的理解,這就是“T”下面長長的一豎。
經過這樣積累的設計師,才能夠真正地系統性地創造出好的作品。“T型設計”就是一個現代的將藝術與工程結合的標準框架。

講概念可能不好懂,舉一個小例子。假如要進行一個冰箱的設計,首先這個設計師得學過繪畫、工業設計以及瞭解過人們對於冰箱的期望。這就是“T”的一橫,表示設計技能以及視野。開始設計的時候,最好能夠了解冰箱的工作原理,能夠對內部的構造進行優化。這就是“T”的一豎,表示設計物件專業領域內的知識。瞭解得越多就越能做出越好的設計。
想象一個場景,別的設計師和工程師說,我想把冰箱做成球形的。工程師說,做不到。設計師就只能改方案。但是如果是一個具有“T型能力”的設計師,就會說,我覺得可以這麼改進一下製冷壓縮機……

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在現代”T型設計“的框架誕生之前,達芬奇為何能夠在藝術與工程的結合中做得這麼好呢?

我們將達芬奇的幾個創造祕訣和“T型設計”對照一下。

  1. 好奇心驅使著達芬奇在各種各樣不同的課題和領域中穿梭,這就像是“T型設計”中的那一橫,好奇心使達芬奇有了非常廣闊的視野。
  2. 在文藝復興的年代,科學剛剛開始成為一門體系,那個時候只要是能夠潛心研究,就會一不小心成為一個學科的奠基人和祖師爺。就像伽利略在物理上的貢獻一樣,他也只是更加仔細地觀察了物體的運動,就能夠奠定力學的基礎。而達芬奇細緻入微的觀察就能夠幫助達芬奇在一個領域內獲得那個時代非常了不起的洞見,這就對應著“T型設計”的那一豎。
  3. 那如何將這一橫一豎拼接起來呢?就靠達芬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了。

這麼一看,達芬奇的特質真的就完美的符合了“T型設計”的要求,他能做出這麼多、這麼優質的藝術與工程的創新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人會問“T型設計”真的有這麼神嗎?那個時代好像有很多人的做法都不符合“T型設計”,但是好像也做出了藝術和工程的作品。當然,瞎貓都能碰上死耗子,不符合“T型設計”,當然也有可能有偉大的作品,但是不會成系統,我們可以看到達芬奇的設計眾多,而且稿紙上面各種的設計都是有進行歸類的。

再舉一個非常有名的藝術與工程結合的例子,那就是蘋果。蘋果的產品不用多說,一旦誕生就一定是業界標杆和毋庸置疑的“可以進行大批量製造的最好的產品”。喬布斯曾經說過“Technology is not enough, it should be married with liberal art”。所以蘋果一直被認為站在科技與人文藝術的交叉路口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曾經看過《喬布斯傳》(作者也是沃爾特·艾薩克森)以及《艾維傳》,裡面曾經描述過蘋果的創造流程,設計師們當然是占主導地位,但是所有的設計師不能只懂設計,喬布斯說“我們公司裡,有程式設計師、工程師、作家等等,只不過他們剛好也是設計師”。在此基礎上,設計師們就講各個領域中最符合目前要求的技術拿過來用,拼湊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新產品。這也是一個典型的“T型設計”的案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可以看到達芬奇在藝術與工程上的結合成功主要可以歸功於他自身的特質剛好與“T型設計”模型相符合,這樣他才能在文藝復興時期提出遠超於那個時代的偉大創造。也正是因為時代的侷限,也導致了他大部分的設計沒有能夠順利產出。

附:優秀作業推薦:
音樂畫筆 from趙溶(作業三)
將繪畫與音樂融合就是一個非常值得鼓勵的創新點。並且是以鋼琴為載體,這樣就可以直接用滑鼠進行互動而不用呼叫麥克風許可權,確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規避許可權的方法。

動態siri水波紋 from呂栢霖(作業二)
使用聲音來獲得動態效果,程式設計量大,要把細節做好就更不容易了。作為另一個果粉還是很認同這一個作業的。
總的來說,這個作業在別的作業中可以算是鶴立雞群了。

魔法實驗 from王瑞(作業三)
第二個畫板,將影象轉換成點陣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非常有創意。並且效果也非常不錯,只是有個疑問,彩色圖片是不是也可以使用?
總而言之,很有創意。

實戰之梵高《星空》 from吳晏巨集(作業二)
能夠讓星空動起來實在是一個非常棒的創作,這就是星空該有的樣子,相信如果達芬奇能夠看到他自己的星空動起來也一定會非常的激動。
雖然最後的成果醜萌醜萌的,還有些地方可以細化,但是從無到有才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