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觀《達芬奇的人生密碼》有感

觀《達芬奇的人生密碼》有感

觀《達芬奇的人生密碼》有感

你們說達芬奇是不是個精神分裂加妄想症的神經病患者?這就是我在看完這個視訊的唯一感想。他自大狂妄,而又不切實際…
這樣一個瘋子為什麼能夠得到百度百科這樣的評價?:
“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發明家、 醫學家、 生物學家 、 地理學家 、音樂家、大哲學家、詩人、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儲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多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他。憑什麼?這是一個問題。
我看完了這個紀錄片之後的唯一感想,並不是達芬奇的智商有多高,甚至高到可能是全世界有史以來的最高几人之一,而是他好像一直在觀察,一直在想象。他從小開始思考,他看到了山會思考,會懷疑山的顏色,是不是綠色的。他看到了水會思考,會推演水流動的方式,他看到了鳥會思考,會想鳥兒為什麼可以飛。他在思考著他所好奇的一切,不停的在想象。
對,在我看來,他就是個有著好奇心,又有著想象力的瘋子。只有瘋子,才能有這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和執行力。也只有瘋子才能有著想要打破常規的慾望和勇氣。
行吧,客套話也就這麼多了,多年不寫議論文的我寫起來也是有一點手生的。那麼看完了這個紀錄片,我們到底能夠收穫什麼呢?
我們大多數人,有每天努力學習的,有每天學一會就要玩一會的,有乾脆就一直在玩的,有每天實習去尋求社會經驗的。這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人能判斷對與錯。但是,我們每天有在思考嗎?我們現在還存留著多少好奇心,多少想象力,多少創造力呢?我不知道,也想不到。
還記得小時候看到月亮會想著,為什麼它一會兒大一會兒小。到了初中也會像我該怎麼才能穿越時空?到了現在呢,我們學的多了懂的多了,思考的卻少了。然後一切都好像少了那麼一絲靈氣,整個人看起來也變得腐朽而又迂腐。我發現我自己每天無所事事的時候也就只會,發出一些無聊啊的感嘆,然後繼續無聊。
我們的現在真的少了思考!
就比如我需要去寫這個論文的真正目的,包括老師要我們去看這個影片的真正目的。如何才能夠定位好藝術和技術的關係?如何才能藝工交融呢?
好了這是一個問題,值得我們去認真去想一想。
我們之前的無數直系學長,我們的很多的領導和老師可能都在找著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就有了現在的教學大綱的出現。如果你覺得合適那麼可能就欣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然後學習。當然有可能覺得這樣的決定很傻吊,然後繼續學習或者乾脆去不學了。可是我們到底有沒有思考過,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藝工交融?
我挺喜歡繪畫的,而且覺得自己有點小天賦,上手就畫,畫的還挺像。但是我沒法堅持。我甚至也覺得程式設計挺有意思。律老師的想法挺好的,為什麼不用程式設計去畫畫呢?但是我覺得真正的互動,真正的畫畫,真的藝術程式設計並不是拘於畫畫。互動當然分為兩方面,技術和藝術。這兩點都是為了使用者有好的互動體驗。 達芬奇會畫畫,但是繪畫對於達芬奇來說永遠都是工具,用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工具。當他有了靈感沒有什麼比畫畫更容易表達想法。幾何也是工具,工程學也是工具。一切都是實現自己想法的工具。那麼這所有的關係就很明瞭了。一切服務於思考。
那麼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什麼是藝工交融呢。其實幹嘛要交融,我甚至覺得分的越清才越容易交融。因為本就沒有交融的技術,有的只是人的想法

,這是我到現在對於這一問題的看法。
無論是數學,是程式設計,抑或是演算法,繪畫,互動設計。這些都是工具,服務於我們思考的工具。就像畫畫時為什麼沒有人要求讓鉛筆和畫筆交融呢?更沒有人會認為把左手和右手和眼睛和鼻子交融起來。噗,那會是個什麼玩意。同樣也沒有拿左手去看書的道理。
所以問題就簡單了,藝工結合不是說一個人要既會藝術又會藝術。事實上,你只會技術,或者只會技術,這些對於藝工交融沒有任何的阻礙。因為它們永遠只是工具,只是在需要自己表達某種想法的時候去選擇的一種工具。
那麼究竟如何為交融呢?我認為是人本身的思考。為什麼是這樣的答案?這個問題需要你來回答,如果你需要。

推薦論文:

1603 孫夢迪

https://blog.csdn.net/qq_40974751/article/details/85210957

1602 邵尚尚
https://blog.csdn.net/qq_38694695/article/details/85345610

1602 周際翔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64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