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青少年的七個習慣》讀後感作文3700字
《高效能青少年的七個習慣》讀後感作文3700字:
2019年的更新就從這篇讀後感開始吧,因為這是2019跨年仔細讀過的一本書。已經出版的譯本,把書名譯為《傑出青少年的7個習慣》,我不敢苟同,還是沿用最樸實的翻譯,因為“Highly Effective”並不是“傑出”的意思,這種譁眾取寵的翻譯容易給青少年以壓力,我懷疑一個孩子看到這樣的標題後,會不會願意翻開這本書。我感覺我不是傑出的(Outstanding),還是不要去看這本書了。
其實通讀全書後,你會發現,普普通通的孩子更應該讀這本書,因為這是一本關於從今天開始改變的書。作者像一位真誠的開明的父親,在跟他充滿各種青春問題的孩子們談心。他想談論和解決的問題包括考試、家暴、同伴壓力、排擠、長高、體育運動、日常時間安排、大學申請、對性的迷惑、甚至如何面對情色(Pornography)的誘惑,簡直是如何解決青春期問題的自助寶典。然而,對這一切問題,他都不帶說教的色彩,處處傳遞的是傾聽、同情和理解,然後試圖從習慣的角度告訴你該如何面對和解決。我希望我中學的時候,能讀到這樣一本書,那會減少多少的迷茫和浪費青春。
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本管理學聖經——《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說起,其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是本書作者西恩.柯維的父親。史蒂夫.柯維博士當年潛心研究了自1776年以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發現前150年的論著強調品德(Character Ethic)為成功之本,後50年的著作開始變得膚淺(強調個人魅力才是成功的關鍵),因而寫出了這本管理學鉅著,強調塑造性格的重要性。他也創立了鼎鼎有名的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lineCovey)——一個跨國管理諮詢機構,想必很多公司都請他們做過企業高管培訓。西恩戲稱,爸爸寫作的成功很大部分歸功於他和兄弟姐妹,他們是爸爸諸多心理實驗的小白鼠(Guinea Pig)。
西恩.柯維本科畢業於伯明翰大學,後在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學位,是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全球副總裁。他主要投身於教育領域,“致力於用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力在全球範圍內改變教育的現狀”,他寫出了這本針對青少年的經典——《高效能少年的七個習慣》,並在多所美國高中進行領導力專案和性格塑造專案培訓。他還專門寫了一本《快樂兒童的七個習慣》,向兒童闡述七個習慣。
在解釋為什麼寫這本書時,西恩說:“生活對青少年來說絕不是運動場,而是野蠻叢林,如果我寫的還算不錯,這本書將像指南針一樣幫助你穿過叢林。”
原文如下,So why did I write this book? Iwrote it because life for teens is no playground. It’s a jungle out there. Andif I’ve done my job right, this book can help you navigate through it. 為什麼引用這段原文,是因為我發現,西方的父母喜歡用“Navigate”這個詞,Navigate的本意是導航,其實是強調父母要當好年幼孩子的導航儀,把握好大方向。
言歸正傳,開始談談這本書的內容和閱讀心得。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準備就緒(The Set-up),作者先闡述什麼是習慣。作者引用的一句詩句是“我們先形成習慣,習慣再造就我們。” We first make our habits, then our habits make us.
先看一首詩《我是誰》
我直接把這首無名氏的詩譯為散文體。
我是你不變的夥伴。我是你最好的幫手,也是你最沉重的負擔。
我能推動你向前,也能將你拖向失敗。我完全聽從你的支配。
你要做的事情,一半可以交付給我,我能又快又正確的完成。
我易於管理——你僅僅必須對我有堅定的態度。準確的告訴我,你需要我如何完成某件事,在獲得一些經驗教訓之後,我就能自動完成。
接受我,訓練我,對我堅定,我會把世界放到你的腳下。放任我自行其是,我將毀掉你。
我是誰?
我是習慣。
讀完這首詩,是不是有後背發涼的感覺,習慣如影隨形,一半魔鬼一半天使。
再引用蘇格蘭作家Samuel Smile的一段話: “Sow a thought, reap an action; sow an action, reap a habit; sow a habit, reap a character; sow a character, reap a destiny.” 比較簡潔的中文翻譯是:種下思想,收穫行動;種下行動,收穫習慣;種下習慣,收穫性格;種下性格,收穫命運。簡而言之,習慣決定命運。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想到8年前我還在國企做翻譯的時候,曾經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我人生的自省和自我意識完全覺醒彷彿是從那個時候才真正開始。時至今日,能寫一篇這樣的文章,應該是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帶我來到了這裡。
習慣既然如此重要,那麼習慣從何而來。習慣來源於行為,而行為來源於我們對自己、對周圍事物的看法甚至是對世界的看法(Perception)。用另一個詞表達或許更準確,那就是“思維定式”(Paradigm)。我們每個人的思維定式由成長背景、生活經驗和個人選擇共同打造,就像每個人都帶著一副透鏡(lens)。我們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對世界都有各種思維定式,而這些思維定式很可能是不準確不完整甚至是亂七八糟的。在人生某個領悟或頓悟的時刻,我們會砸碎舊的眼鏡,看到世界更加真實的樣子,或者終於學會換個角度看世界,這就是思維轉換(Paradigm Shift)。孩子的成長更加需要這樣的思維轉換。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如果想知道自己世界觀思維定勢,可以問問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有人說工作最重要,那多半是以工作為中心的工作狂,有人說朋友最重要,那多半會在無效社交上浪費過多時間和精力;有人說金錢最重要,那多半會因為金錢忽略健康甚至名譽。什麼樣的思維定勢才能帶來最有效能最有力量的人生呢?作者的答案是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因為原則才是亙古不表屢試不爽的核心,就像地球引力一樣。誠實、勤奮、堅韌、尊重等等品格,才是生活的原作。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只要探究一番背後的原則,自然豁然開朗。
七個習慣就是從品格出發,進而塑造品格(Character)。為了讓青少年們理解七個習慣的重要性,作者經常從對立面出發,把相反的習慣描述出來,讓人忍俊不禁。
這些習慣,一個是建立在另一個之上,習慣一、二、三是自我完善,是向“個人銀行賬戶”裡存款,是贏得內心的個人戰爭的勝利,因為所有的改變都是由內之外(Inside out)。習慣四、五、六是公眾生活的勝利,是教我們處理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而習慣七是圍繞著所有的習慣,提供滋養和更新,可以理解為充電。
為何一切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我被作者引用的小詩感動。這首詩出自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塊並不起眼的墓碑,曾寧無數慕名去拜謁的名人政客感概萬千。
這些習慣,一個是建立在另一個之上,習慣一、二、三是自我完善,是向“個人銀行賬戶”裡存款,是贏得內心的個人戰爭的勝利,因為所有的改變都是由內之外(Inside out)。習慣四、五、六是公眾生活的勝利,是教我們處理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而習慣七是圍繞著所有的習慣,提供滋養和更新,可以理解為充電。
為何一切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我被作者引用的小詩感動。這首詩出自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塊並不起眼的墓碑,曾寧無數慕名去拜謁的名人政客感概萬千。
墓碑上的文字可譯為: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未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增長了智慧,意識到世界不會因我而改變。
於是我縮短了一些目光,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但是國家也巋然不動。
當我進入暮年,我殘存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我的家庭。但遺憾的是,他們都不想被我改變。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我突然意識到(可能是第一次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榜樣,我可能影響了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了一些貢獻。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
多麼痛的領悟,多麼徹底的自省,既真誠又明智。 此處我想提醒的是中文譯本對這首詩的翻譯很糟糕,完全失去了原詩的幽默和真誠。我還想到的是,作為媽媽,真的是自己改變一點點,比如說學會不吼不叫正向教養,就能正向改變孩子,每個家庭都養育了更面向未來的孩子,國家的未來也就有改變的希望。記得有一位韓國媽媽的書叫《好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100的改變》,標題就挺符合這首詩的寓意。
接下來,對於七個習慣,我不會一個個論述,那也許會像劇透,減少了你閱讀的樂趣。只想提一提打動我的一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