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一個計算前100位斐波那契數的函式。
//編寫一個計算前100位斐波那契數的函式。根據定義,斐波那契序列的前兩位數字是0和1,隨後的每個數字是前兩個數字的和。例如,前10位斐波那契數為:0,1,1,2,3,5,8,13,21,34。 public class Test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ouble[] a=new double[100]; a[0]=0; a[1]=1; System.out.print(a[0]+"\t"+a[1]+"\t"); for(int i=2;i<100;i++){ a[i]=a[i-1]+a[i-2]; System.out.print(a[i]+"\t"); if((i+1)%3==0) System.out.println(); } } }
相關推薦
編寫一個計算前100位斐波那契數的函式。
//編寫一個計算前100位斐波那契數的函式。根據定義,斐波那契序列的前兩位數字是0和1,隨後的每個數字是前兩個數字的和。例如,前10位斐波那契數為:0,1,1,2,3,5,8,13,21,34。 public class Test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計算第n個斐波那契數
斐波那契數列 n>1,F(n)=F(n-1)+F(n-2); F(0)=0; F(1)=1; 求第n個斐波那契數 遞迴法 利用已知的斐波那契數的遞推公式即可 public class Fibonacci { public static i
HDU 1568 Fibonacci【求斐波那契數的前4位/遞推式】
urn content new targe 接下來 bsp hide 斐波那契 href Fibonacci Time Limit: 1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32768/32768 K (Java/Other
java--Fibonacc由數字1、1、2、3...組成的,從第三個數字起每一個數字為前兩個數字的和。建立一個方法,接受一個整數引數,顯示從第一個元素開始總共由該引數指定的個數所構成的所有斐波那契數
題目完整描述:一個斐波那契數列是由數字1、1、2、3、5、8、13、21、34等等組成的,其中每一個數字(從第三個數字起)都是前兩個數字的和。建立一個方法,接受一個整數引數,並顯示從第一個元素開始總共由該引數指定的個數所構成的所有斐波那契數字。例如,如果執行 java Fibonacci 5(Fib
問題 : 來簡單地數個數(大數模擬計算斐波那契數+區間數數)
sample 一個 輸入數據 輸出 一個數 兩個 turn led ycm 題目描述 這是一個斐波那契數列: f1 = 1 f2 = 2 fn = fn-1 + fn-2 (n>=3) 蔡老板想知道,給你兩個數 a、b,你能否求出在區間[a,b]裏有多少個斐波那
自定義一個迭代器實現斐波那契數列
class Fibit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n): #初始化引數 self.n = n #生成數列的前n個數 #當前數列中的第幾個數 self.cur
遞迴演算法計算斐波那契數
寫遞迴要確定兩個:遞迴的終止條件;遞迴表示式。 class Program { //遞迴演算法就是自己呼叫自己 /// <summary>
為什麼用 遞迴 計算“階乘”和“斐波那契數列”是不合適的?
我們看到的參考書中,當講到遞迴時基本上都是使用“階乘”和“斐波那契數列”來舉例子,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遞迴,但卻導致我們在平時編寫類似程式時,總是使用遞迴來實現。那麼在實際專案中,使用遞迴來實現這兩個程式到底是否合適?答案是否定的。 《C和指
求斐波那契數的python語言實現---遞歸和叠代
put bsp print span return spa number n-2 遞歸實現 叠代實現如下: def fab(n): n1 = 1 n2 = 1 if n<1: print
SICP 1.2.2 樹形遞歸 (斐波那契數)
mce oid nbsp dig efi del 叠代 reat public (define (fib n) (cond ((= n 0) 0) ((= n 1) 1) (else (+ (fib (- n 1))
php 兩種方式實現求 斐波那契數
機器 XP 方式 一個 urn 性能 耗時 exec [1] 使用遞歸方式。 //使用遞歸方式求斐波那契數 public function fb($n){ // if( $n <=2){ return 1;
Python腳本得出斐波那契數
cep NPU 得出 except str end eas while循環 需要 首先定義函數,然後在while循環中調用函數,得到自己需要的結果def getfib(num): fib=[1,1] for i in range(num+1):
HDU 1021(斐波那契數與因子3 **)
判斷 pla 斐波那契 因子 show hid 分享 close one 題意是說在給定的一種滿足每一項等於前兩項之和的數列中,判斷第 n 項的數字是否為 3 的倍數。 斐波那契數在到第四十多位的時候就會超出 int 存儲範圍,但是題目問的是是否為 3 的倍數,也就是模
實現求第n個斐波那契數
斐波那契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這個數列從第3項開始,每一項都等於前兩項之和 求第n個斐
C語言----斐波那契數的n種實現方法
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第1,2兩個數為1,1。從第三個數開始,該數是其前面兩個數之和。 1.使用簡單程式碼實現 (1)每次迴圈只輸出後一位數 思想:前兩個數為1,1。先定義前兩個變數a,b。第三個數為前兩兩個數之和,定義第三個變數c,c=a+b;現在有三個數,為了避免冗餘,把
求第n個斐波那契數(分別用遞迴和非遞迴兩種方法求解)
斐波那契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這個數列從第3項開始,每一項都等於前兩項之和。 這裡分別用遞迴和非遞迴的方法實現: 遞迴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l
用遞迴求斐波那契數
斐波那契數是第一個數和第二個數都為1,從第三個數開始,後面的是是前面相鄰兩個數的和。定義的函式如下所示: int fib(int m) { if (m == 1 || m == 2)  
Java實現斐波那契數高效演算法
前段時間去面試,被問到了斐波那契數演算法,在此回顧總結一下。 1、什麼是斐波那契數演算法 斐波那契數,亦稱之為斐波那契數列(義大利語: Successione di Fibonacci),又稱黃金分割數列、費波那西數列、費波拿契數、費氏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1、1、2、3、5、8、1
遞迴和非遞迴分別實現求第n個斐波那契數。
//非遞迴 int main() { int a = 0; int b = 1; int c = 0; int i = 0; int n = 0; printf("請輸入數字n(n>2)求第n個斐波那契數:"); scanf("%d",&n); for(i =
非遞迴求斐波那契數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t fib(int n) { int a = 1; int b = 1; int c = 0; if (n <= 2)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