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來看看兩種好玩的方法,擴充套件方法和分部方法

來看看兩種好玩的方法,擴充套件方法和分部方法

  好久沒過來扯淡了,話說這年頭還有偶遇的事情嗎?比如國慶回家的汽車上有個妹子要你qq,要你微信,想著法子跟你聊天,然後睡了一覺,醒來發現

腎不見了?小花絮小花絮,要是腎真沒了,也吹不了牛,敗不了火了,繼續言歸正傳。

一:擴充套件方法

       說到擴充套件方法,我想大家都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也許你的解決方案中有無數個這樣的擴充套件方法,自從有了Linq之後,我們的集合就再也不單純了。

從下面的Linq類中,所有的方法都擴充套件在IEnumerable<T>上,恰恰我們的集合都繼承於IEnumerable介面下面。

然後我們在編碼的時候就來了很多這樣的擴充套件方法。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學挖掘機技術哪家強o(∩_∩)o...?

下面舉一個擴充套件string類的一個Asint()方法,然後看看IL程式碼都幹了些什麼?

 1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1
 2 {
 3     class Program
 4     {
 5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6         {
 7             var s = "123".AsInt();
 8         }
 9     }
10 
11     public
static class StringExtension 12 { 13 public static int AsInt(this string value, int defaultValue = 0) 14 { 15 int result; 16 if (!int.TryParse(value, out result)) 17 { 18 return defaultValue; 19 } 20 return
result; 21 } 22 } 23 }

IL程式碼:

從IL的call指令可以看出,其實擴充套件方法本質上是呼叫靜態類StringExtension中的AsInt方法,所以可以看出其實這也是編譯器為了提高我們的開發

效率而提供的的一個語法糖而已,所以上面的寫法同樣可以寫成這樣,同樣可以看出下面的寫法就麻煩了很多。

1            s = StringExtension.AsInt("123");

那麼下面又來了一個問題,既然可以隨意擴充套件,那麼我能不能擴充套件string類的任何一個方法?比如說ToLower()?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在vs的智慧感

知中顯示出的方法還是string自帶的方法,而不是我擴充套件的方法,這就說明編譯器在用方法的時候還是有優先順序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優先順序的問題,給我們

帶來了一個很大的“版本控制問題”,就比如我剛才擴充套件的Asint()方法,如果後期的CLR版本中在String類中自己增加了Asint()方法的話,那我擴充套件的Asint()

方法從此就會被忘卻於天涯,所以這個問題要留一點心。

二:分部方法

   說起分部方法,你可能會問它有什麼應用場景,畢竟在我們實際的編碼中很少使用到,到是分部類用的不少,所以啦,我必須找點場景出來。

恰好在EF中還真給找到了。

     具體怎麼建一個EF檔案就不說啦,我們就看看EF生成的模板程式碼。

 1 public partial class DataClasses1DataContext : System.Data.Linq.DataContext
 2     {
 3         
 4         private static System.Data.Linq.Mapping.MappingSource mappingSource = new AttributeMappingSource();
 5         
 6     #region 可擴充套件性方法定義
 7     partial void OnCreated();
 8     #endregion
 9         
10         public DataClasses1DataContext() : 
11                 base(global::System.Configuration.ConfigurationManager.ConnectionStrings["testConnectionString"].ConnectionString, mappingSource)
12         {
13             OnCreated();
14         }
15         
16         public DataClasses1DataContext(string connection) : 
17                 base(connection, mappingSource)
18         {
19             OnCreated();
20         }
21         
22         public DataClasses1DataContext(System.Data.IDbConnection connection) : 
23                 base(connection, mappingSource)
24         {
25             OnCreated();
26         }
27         
28         public DataClasses1DataContext(string connection, System.Data.Linq.Mapping.MappingSource mappingSource) : 
29                 base(connection, mappingSource)
30         {
31             OnCreated();
32         }
33         
34         public DataClasses1DataContext(System.Data.IDbConnection connection, System.Data.Linq.Mapping.MappingSource mappingSource) : 
35                 base(connection, mappingSource)
36         {
37             OnCreated();
38         }
39         
40         public System.Data.Linq.Table<Student> Student
41         {
42             get
43             {
44                 return this.GetTable<Student>();
45             }
46         }
47     }

可以看到在幾乎所有的建構函式中都有這樣的一個OnCreated方法,這個具體的OnCreated的實現,你可以自定義一個分部方法來實現。裡面可以放些你認

為適應你專案需要的東西,比如:日誌,統計啥的。

根據上面EF的例子,我舉個簡簡單單的sample,就是用Log方法來記錄當前登陸該DB的使用者

 1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1
 2 {
 3     class Program
 4     {
 5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6         {
 7             for (int i = 0; i < 10; i++)
 8             {
 9                 var db = new DB();
10             }
11 
12             Console.Read();
13         }
14     }
15 
16     /// <summary>
17     /// 比如這是codesmith生成的程式碼
18     /// </summary>
19     public partial class DB
20     {
21         partial void Log();
22 
23         public DB()
24         {
25             Log();
26         }
27     }
28 
29     /// <summary>
30     /// 自己實現的程式碼
31     /// </summary>
32     public partial class DB
33     {
34         public static int instanceCount = 0;
35 
36         partial void Log()
37         {
38             Console.WriteLine("當前是第{0}個使用者登陸DB", ++instanceCount);
39         }
40 
41         ~DB()
42         {
43             instanceCount--;
44         }
45 
46     }
47 }

再來看看IL:

可以看出在編譯器編譯之後,自動生成的DB和我自定義的DB類已經合二為一了,當然這必須是我們預期的結果,不過這裡有一個小注意的地方,如果這

裡我沒有實現自定義的Log方法,那麼自動生成DB類中的Log方法會何去何從呢?因為它僅僅是定義一個方法的口子,並沒有實現。

 1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1
 2 {
 3     class Program
 4     {
 5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6         {
 7             for (int i = 0; i < 10; i++)
 8             {
 9                 var db = new DB();
10             }
11 
12             Console.Read();
13         }
14     }
15 
16     /// <summary>
17     /// 比如這是codesmith生成的程式碼
18     /// </summary>
19     public partial class DB
20     {
21         partial void Log();
22 
23         public DB()
24         {
25             Log();
26         }
27     }
28 }

從上面的圖中可以看到兩點好玩的地方:

①: 已經沒有了Log方法的IL指令,這就說明如果只定義了方法介面而不實現的話,編譯器會直接忽視它。

②: 根據上一條的意思,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ctor上沒有了log方法,而僅僅是預設呼叫父類的建構函式,所以編譯器真的很智慧。

相關推薦

看看好玩方法擴充套件方法分部方法

  好久沒過來扯淡了,話說這年頭還有偶遇的事情嗎?比如國慶回家的汽車上有個妹子要你qq,要你微信,想著法子跟你聊天,然後睡了一覺,醒來發現 腎不見了?小花絮小花絮,要是腎真沒了,也吹不了牛,敗不了火了,繼續言歸正傳。 一:擴充套件方法        說到擴充套件方法,我想大家都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也許

16.androidpost請求Headers方式JSONObject方式

//首先在AndroidManifest.xml裡寫入網路許可權: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uses-permission>   //第二步寫

python中的面向物件(簡單類的建立以及內建方法私有屬性私有方法的使用)

一、什麼面向物件和麵向過程? 面向物件:--誰來做? 相比較函式,面向物件是更大的封裝,根據職責在一個物件中封裝多個方法 1.在完成某一個需求前,首先確定職責--要做的事(方法) 2.根據職責確定不同的物件,在物件內部封裝不同的方法(多個) 3.最後完成程式碼

eclipse中將專案打包成jar的方法及其問題與解決方法

第一種:利用eclipse中自帶的export功能 第一種方法分兩種情況先來看第一種情況:沒有引用外部jar的專案打包 步驟一:右鍵點選專案選擇匯出(export),選擇java>jar檔案(不是選擇可執行jar檔案) 步驟二:選擇你要匯出的專案以及檔案,指定檔案匯出路徑。連續點選兩個下一步後到第四

執行緒的建立方式:Thread類Runnable介面它們都要複寫run方法

/*執行緒: * 1.如何在自定義的程式碼中,自定義一個執行緒呢? * * 通過對API的查詢,java已提供了對執行緒這類事物的描述。就是Thread類 * * 建立執行緒的第一種方式:繼承Thread類。 * 步驟: * 1.定義類繼承Thread。

GC演算法精解(複製演算法與標記/整理演算法) 目前的主流演算法基於標記清除演算法而

refer to  http://www.cnblogs.com/zuoxiaolong/p/jvm5.html 在說以下兩種演算法前,說說他們的進化源——標記清除  有什麼問題。  第二點尤甚 1、首先,它的缺點就是效率比較低(遞迴與全堆物件遍歷),而且在進行GC的時候

Django—Form保留用戶提交數據的方法

var def -c port 1.0 rfi 信息 .class oct 用戶在網頁上進行表單填寫時,有可能出現某項填寫錯誤。一般情況下,用戶在未發覺錯誤的情況下點擊提交,則此表單的內容會清空,用戶不得不再重新填寫,這樣的用戶體驗是及其糟糕的。 在此,我們有2種方法將用戶

【轉載】form表單的提交方式submitbutton的用法

按鈕 type ssid login false tex .get ons 轉載 1.當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為空的時候,需要判斷。這時候就用到了校驗用戶名和密碼,這個需要在jsp的前端頁面寫;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submit提交。一種是用button提交。方法一:在jsp的前端

java的同步方式 Synchronized與ReentrantLock的區別

性能 避免 字節碼 數據 獲取對象 通過 finall 內核 構造函數 java在編寫多線程程序時,為了保證線程安全,需要對數據同步,經常用到兩種同步方式就是Synchronized和重入鎖ReentrantLock。 相似點: 這兩種同步方式有很多相似之

java實現二分查詢演算法方式實現非遞迴遞迴

java實現二分查詢演算法 1、概念 2、前提 3、思想 4、過程 4、複雜度 5、實現方式 1. 非遞迴方式 2. 遞迴方式

python 爬蟲時l情況下設定ip代理proxy的方法(requests,selenium(chrome,phantomjs)

requests庫時,設定代理的方法: import requests proxy = '127.0.0.1:9743' proxies = { 'http': 'http://' + proxy, 'https': 'https://' + proxy, } try:

javascript基礎--陣列(基礎迭代器擴充套件陣列的方方法

一、陣列的基礎: 增:          頭部增加:arr.unshift(3,4,5)      arr=[3,4,5]   原arr改變 ,一次可以增多個,括號裡可寫增加的內容;如 arr

C#常量型別readonly(執行時常量)與const(編譯時常量)

C#中有兩種常量型別,分別為readonly(執行時常量)與const(編譯時常量),本文將就這兩種型別的不同特性進行比較並說明各自的適用場景。 工作原理 readonly為執行時常量,程式執行時進行賦值,賦值完成後便無法更改,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只讀變數

看看這些大資料術語現在你能看懂幾個?

導讀:大資料與資料科學已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詞彙,各行各業正在積極運用且開發大資料的價值,這些巨量資料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身處於“大資料時代”的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這些與大資料相關的術語。   大資料(Big Data)與資料科學(Data Science)已成為大眾耳

表單提交的方式submitonsubmit(當滿足條件之後才提交)

在form標籤設定onsubmit屬性,當return true之後才提交: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

form表單的提交方式submitbutton的用法

1.當輸入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為空的時候,需要判斷。這時候就用到了校驗使用者名稱和密碼,這個需要在jsp的前端頁面寫;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submit提交。一種是用button提交。 方法一: 在jsp的前端頁面的頭部插入一個js方法:  function checkUser(

ActiveMQ的訊息模式主題、佇列

  1、開發的模式流程如下: 2、佇列模式Queue 如果生產者產生了100條訊息,那麼兩個消費同時在的話,會分工合作來接收這100條訊息。就是每個消費者接收到50條來處理。 3、主題模式topic 如果生產者產生了100條訊息,消費者在還沒有訂閱這個主題之前,是

Windows中多字元與寬字元的轉換方法

在Windows中經常需要用到多字元與寬字元的轉換方法,所以多字元(MultiChar)也就是ANSI編碼的方式,而寬字元(WideChar)也就是Unicode編碼的方式。 首先是兩種傳統的轉換方法,分別是MutiByteToWideChar和WideCharToM

PyCharm 無法識別PyQt5的解決辦法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pyqt5'

PyCharm不識別PyQt5的問題如圖所示,引用PyQt5的時候顯示錯誤“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pyqt5'”首先確定已經安裝了PyQt5是成功的Python\Python36\Lib\site-packages這個

html中標籤a中href屬性值的特殊情況空格井號

<a href =" "></a> 預設開啟的還是當前頁面,會重新整理一下重新開啟,會回到頁面頂部。效果相當於F5後重新載入了頁面。 <a href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