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HashMap原始碼解析
5.1、對於HashMap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 Map的建立:HashMap()
- 往Map中新增鍵值對:即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方法
- 獲取Map中的單個物件:即get(Object key)方法
- 刪除Map中的物件:即remove(Object key)方法
- 判斷物件是否存在於Map中:containsKey(Object key)
- 遍歷Map中的物件:即keySet(),在實際中更常用的是增強型的for迴圈去做遍歷
- Map中物件的排序:主要取決於所採取的排序演算法
5.2、構建HashMap
原始碼:
一些屬性:
static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6; // 預設的初始化容量(必須是2的多少次方)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 最大指定容量為2的30次方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 預設的載入因子(用於resize) transient Entry[] table;// Entry陣列(陣列容量必須是2的多少次方,若有必要會擴容resize)--這就是HashMap的底層資料結構 transientint size; // 該map中存放的key-value對個數,該個數決定了陣列的擴容(而非table中的所佔用的桶的個數來決定是否擴容) // 擴容resize的條件:eg.capacity=16,load_factor=0.75,threshold=capacity*load_factor=12,即當該map中存放的key-value對個數size>=12時,就resize) int threshold; final float loadFactor; // 負載因子(用於resize) transientvolatile int modCount;// 標誌位,用於標識併發問題,主要用於迭代的快速失敗(在迭代過程中,如果發生了put(新增而不是更新的時候)、remove操作,該值發生變化,快速失敗)
注意:
- map中存放的key-value對個數size,該個數決定了陣列的擴容(size>=threshold時,擴容),而非table中的所佔用的桶的個數來決定是否擴容
- 標誌位modCount採用volatile實現該變數的執行緒可見性(之後會在"Java併發"章節中去講)
- 陣列中的桶,指的就是table[i]
- threshold預設為0.75,這是綜合時間和空間的利用率來考慮的,通常不要變,如果該值過大,可能會造成連結串列太長,導致get、put等操作緩慢;如果太小,空間利用率不足。
無參構造器(也是當下最常用的構造器)
/** * 初始化一個負載因子、resize條件和Entry陣列 */ public HashMap() { this.loadFactor = DEFAULT_LOAD_FACTOR;// 負載因子:0.75 threshold =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DEFAULT_LOAD_FACTOR);//當該map中存放的key-value對個數size>=12時,就resize table = new Entry[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設定Entry陣列容量為16 init(); }
注意:
- init()為空方法
對於hashmap而言,還有兩個比較常用的構造器,一個雙參,一個單參。
/** * 指定初始容量和負載因子 */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initial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loadFactor<0或者不是一個值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loadFactor); /* * 下邊的邏輯是找一個2的幾次方的數,該數剛剛大於initialCapacity * eg.當指定initialCapacity為17,capacity就是32(2的五次方),而2的四次方(16)正好小於17 */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capacity = capacity<<1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reshold = (int)(capacity * loadFactor); table = new Entry[capacity]; init(); } /** * 指定初始容量 */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呼叫上邊的雙參構造器 }View Code
注意:
- 利用上述兩個構造器構造出的陣列容量不一定是指定的初始化容量,而是一個剛剛大於指定初始化容量的2的幾次方的一個值。
- 在實際使用中,若我們能預判所要儲存的元素的多少,最好使用上述的單參構造器來指定初始容量,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就來擴容時帶來的消耗(這一點與ArrayList一樣)
HashMap的底層資料結構是一個Entry[],Entry是HashMap的一個內部類,原始碼如下:
static class Entry<K, V> implements Map.Entry<K, V> { final K key; // 該Entry的key V value; // 該Entry的value Entry<K, V> next; // 該Entry的下一個Entry(hash衝突時,形成連結串列) final int hash; // 該Entry的hash值 /** * Creates new entry. */ Entry(int h, K k, V v, Entry<K, V> n) { value = v; next = n; key = k; hash = h; } public final K getKey() { return key; } public final V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為Entry設定新的value public final V setValue(V newValue) { V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return oldValue; }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o instanceof Map.Entry)) return false; Map.Entry e = (Map.Entry) o; Object k1 = getKey(); Object k2 = e.getKey(); //在hashmap中可以存放null鍵和null值 if (k1 == k2 || (k1 != null && k1.equals(k2))) { Object v1 = getValue(); Object v2 = e.getValue(); if (v1 == v2 || (v1 != null && v1.equals(v2)))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return (key == null ? 0 : key.hashCode())^(value == null ? 0 : value.hashCode()); } public final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Key() + "=" + getValue(); } }View Code
注:這裡我去掉了兩個空方法。
- Entry是一個節點,在其中還儲存了下一個Entry的引用(用來解決put時的hash衝突問題),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把hashmap看作是"一個連結串列陣列"
- Entry類中的equals()方法會在get(Object key)中使用
5.3、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
原始碼:
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
/** * 向map中新增新Entry * 步驟: * 1)HashMap可以新增null的key,key==null的Entry只會放在table[0]中,但是table[0]不僅僅可以存放key==null的Entry * 1.1、遍歷table[0]中的Entry鏈,若有key==null的值就用新值覆蓋舊值,並返回舊值value, * 1.2、若無,執行addEntry方法,用新的Entry替換掉原來舊的Entry賦值給table[0],而舊的Entry作為新的Entry的next,執行結束後,返回null * 2)新增key!=null的Entry時, * 2.1、先計算key.hashCode()的hash值, * 2.2、然後計算出將要放入的table的下標i, * 2.3、之後遍歷table[i]中的Entry鏈,若有相同key的值就用新值覆蓋舊值,並返回舊值value, * 2.4、若無,執行addEntry方法,用新的Entry替換掉原來舊的Entry賦值給table[i],而舊的Entry作為新的Entry的next,執行結束後,返回null */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key==null******************/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將空key的Entry加入到table[0]中 /******************key!=null******************/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計算key.hashcode()的hash值,hash函式由hashmap自己實現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獲取將要存放的陣列下標 /* * for中的程式碼用於:當hash值相同且key相同的情況下,使用新值覆蓋舊值(其實就是修改功能) */ for (Entry<K, 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注意:for迴圈在第一次執行時就會先判斷條件 Object k; //hash值相同且key相同的情況下,使用新值覆蓋舊值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返回舊值 } }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增加一個新的Entry到table[i] return null;//如果沒有與傳入的key相等的Entry,就返回null }View Code
注意:該方法頭部的註釋寫明瞭整個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的流程,非常重要
putForNullKey(V value)
/** * 增加null的key到table[0] */ private V putForNullKey(V value) { //遍歷第一個陣列元素table[0]中的所有Entry節點 for (Entry<K, V> e = table[0]; e != null; e = e.next) { if (e.key == null) {//用新值覆蓋舊值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0, null, value, 0);//將新節點Entry加入到Entry[]中 return null; }View Code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新增新的Entry到table[bucketIndex]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 這裡可以看出, * 1)新加入的Entry會放入鏈頭,也就是說將來遍歷的時候,最先加入map的反而是最後被遍歷到的 * 2)採用的是Entry替換的方式 * 2.1、當新增第一個Entry1時,table[bucketIndex]==null,也就是說Entry1的下一個Entry為null(鏈尾),之後把table[bucketIndex] = Entry1 * 2.2、當新增第二個Entry2時,table[bucketIndex]==Entry1,也就是說Entry2的下一個Entry為Entry1,之後把table[bucketIndex] = Entry2 * 2.3、當新增第三個Entry3時,table[bucketIndex]==Entry2,也就是說Entry3的下一個Entry為Entry2,之後把table[bucketIndex] = Entry3 */ Entry<K, V> e = table[bucketIndex];//新節點的下一個節點(當第一次在相應的陣列位置放置元素時,table[bucketIndex]==null)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K, V>(hash, key, value, e); if (size++ >= threshold)//key-value對個數大於等於threshold resize(2 * table.length);//擴容 }View Code
注意:該方法頭部的註釋寫明瞭該方法的流程示例,可以自己畫個圖對比著理解
hash(int h)
/** * hash函式,用於計算key.hashCode()的hash值 * Note: null的key的hash為0,放在table[0]. */ static int hash(int h) { //這樣的hash函式應該可以儘量將hash值打散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View Code
注意:在我們實際使用hashmap時,最好的情況是將key的hash值打散,使插入的這些Entry儘量落在不同的桶上(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查詢效率),以上這個hash函式應該就是實現了這樣的功能,但是為什麼這樣的hash函式可以將hash值打散,求大神指點!!!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 "按位與"來獲取陣列下標 */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 - 1); }View Code
注意:hashmap始終將自己的桶保持在2的n次方,這是為什麼?indexFor這個方法解釋了這個問題。“這個方法非常巧妙,它通過h & (table.length -1)來得到該物件的儲存位,而HashMap底層陣列的長度總是2的n次方,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優化。當length總是2的n次方時,h& (length-1)運算等價於對length取模,也就是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http://tech.meituan.com/java-hashmap.html
說明:在上述的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到,當為把新的Entry賦值給table[i]後,會判斷map中的key-value對是不是已經大於等於擴容條件值threshold了,若是,則需要呼叫resize函式,對Entry陣列進行擴容,擴為原來二倍。
resize(int newCapacity)
/** * 擴容步驟: * 1)陣列擴容為原來容量(eg.16)的二倍 * 2)將舊陣列中的所有Entry重新計算索引,加入新陣列 * 3)將新陣列的引用賦給舊陣列 * 4)重新計算擴容臨界值threshold */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如果舊的陣列的容量為2的30次方(這種情況,不考慮了,如果真達到這樣的情況,效能下降的就不像話了)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newCapacity==2*oldCapacity transfer(newTable);//將舊陣列中的所有Entry重新計算索引,加入新陣列 table = newTable;//將新陣列賦給就陣列 threshold = (int) (newCapacity * loadFactor);//重新計算threshold }View Code
transfer(Entry[] newTable)
jdk中的實現:
/** * 將所有舊的陣列中的所有Entry移動到新陣列中去 */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 Entry[] src = table;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for (int j = 0; j < src.length; j++) {//遍歷舊陣列 Entry<K, V> e = src[j];//獲得頭節點 if (e != null) { /* * 這樣寫,若同時有其他執行緒還在訪問這個元素,則訪問不到了,這裡這樣寫,是考慮到多執行緒情況下,我們一般不會會用HashMap * (檢視ConcurrentHashMap並未將舊陣列的值置為null) * 這裡將其置為null就方便gc回收 * 當然為了減小以上所說的影響,建議將src[j] = null;放在while迴圈結束後 */ src[j] = null; do { Entry<K, V> next = e.next;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e.next = newTable[i];//把之前已經存在的newTable[i]的元素賦給當前節點的下一個節點 newTable[i] = e;//把當前節點賦給newTable[i] e = next; } while (e != null);//遍歷連結串列 } } }View Code
我的修改:(注意:這是一個錯誤的修改,錯誤的根源在下邊我會給出)
/** * 將所有舊的陣列中的所有Entry移動到新陣列中去 */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 Entry[] src = table; //舊陣列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新陣列容量 for (int j = 0; j < src.length; j++) { Entry<K, V> e = src[j];//獲取舊陣列中的頭節點Entry if (e != null) { src[j] = null;//將舊陣列置空,讓gc回收注意:這個時候table的桶並沒有置空 /* * 根據舊的hash值與新的容量值進行重新定位(注意:並沒有重新計算hash值) * 1、那麼假設之前table[1]中存放的是Entry3,Entry3.next是Entry2,Entry2.next是Entry1,Entry1.next是null * 那麼假設重新計算後的i=3,那麼Entry3-->Entry2-->Entry1依舊會在一起,都放入newTable[3],這樣的話,我們只需要將鏈頭的Entry3賦值給newTable[3]即可 * 2、既然通過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不能把同一個桶下的Entry打散,為什麼還要用呢? * 主要是擴容後,若不用newCapacity去計算下標的話,那麼擴容後,map中的Entry就都集中在了新陣列的前半部分,這樣就不夠散了 */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newTable[i] = e;//將Entry3賦值給newTable[3] } } }View Code
注意:
- 在這個方法中,並沒有重新計算hash值,只是重新計算了下標索引。
- 錯誤根源在於認為同一個桶下的所有Entry的hash值相同,事實上不相同,只是hash&(table.length-1)的結果相同,
所以當table.length發生變化時,同一個桶下各個Entry算出來的index會不同(即Entry3、Entry2、Entry1可能會落在新陣列的不同的桶上)
5.4、get(Object key)
原始碼:
get(Object key)
/** * 查詢指定key的value值 * 1、若key==null * 遍歷table[0],找出key==null的value,若沒找到,返回null * 2、若key!=null * 1)計算key.hashCode()的hash值 * 2)根據計算出的hash值和陣列容量,呼叫indexFor方法,獲得table的下標i,進而獲得桶table[i] * 3)遍歷該桶中的每一個Entry,找出key相等(==或equals)的Entry,獲取此Entry的value即可 * 4)最後,若沒有找到,返回null即可 */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查詢key==null的value****************/ if (key == null) return getForNullKey(); /****************查詢key!=null的value****************/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獲取key.hashCode()的hash值 for (Entry<K, 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若沒有指定key的Entry,則直接返回null }View Code
注意:檢視程式碼頭部的註釋,表明了get的整個步驟
getForNullKey()
/** * 在table[0]中查詢key==null */ private V getForNullKey() { for (Entry<K, V> e = table[0]; e != null; e = e.next) { if (e.key == null)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找不到的話就返回null }View Code
5.5、remove(Object key)
原始碼:
/** * 刪除指定key的Entry */ public V remove(Object key) { Entry<K, V> e = removeEntryForKey(key); return (e == null ? null : e.value);//返回刪除的節點(e為null的話,表示所給出的key不存在) } /** * 刪除指定key的Entry * 1)若刪除的是頭節點,例如Entry3,只需將Entry2賦值給table[i]即可 * 2)若刪除的是中間節點,例如Entry2,只需將Entry3.next指向Entry2.next(即Entry1)即可 * 3)若刪除的是尾節點,例如Entry1,只需將Entry2.next指向Entry1.next(即null)即可 */ final Entry<K, V> removeEntryForKey(Object key)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hashCode());//計算hash值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按位與計算下標 Entry<K, V> prev = table[i];//獲取桶 Entry<K, V> e = prev; while (e != null) { Entry<K, V> next = e.next;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modCount++; size--;//size-1 if (prev == e)//刪除頭節點,即示例中的Entry3 table[i] = next; else//刪除除了頭節點外的其他節點 prev.next = next; //e.recordRemoval(this); return e; } prev = e; e = next; } return e;//返回刪除的節點(e為null的話,表示所給出的key不存在) }View Code
注:看註釋即可,最好用示例去套一下程式碼。
- 若刪除的key不存在於map中,返回null,不會拋異常。
5.6、containsKey(Object key)
原始碼:
/** * 判斷map是否包含指定可以的Entry */ public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 return getEntry(key) != null; } /** * 判斷map是否包含指定可以的Entry,與get(Object key)基本相同(只是這裡將key==null與key!=null的情況寫在了一起,get(Object key)也可以這樣去做) * 1)計算key.hashCode()的hash值 * 2)根據計算出的hash值和陣列容量,呼叫indexFor方法,獲得table的下標i,進而獲得桶table[i] * 3)遍歷該桶中的每一個Entry,找出key相等(==或equals)的Entry,獲取此Entry,並返回此Entry * 4)最後,若沒有找到,返回null即可 */ final Entry<K, V> getEntry(Object key)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hashCode());//計算hash值 for (Entry<K, 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return null; }View Code
注意:此方法與get(Object key)基本相同,只是只是這裡將key==null與key!=null的情況寫在了一起,get(Object key)也可以這樣去做來減少程式碼
5.7、keySet()
遍歷所有Entry連結串列,獲取每一個Entry的key,在整個過程中,如果發生了增刪操作,丟擲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final Entry<K, V> nextEntry()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Entry<K, V> e = next; if (e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if ((next = e.next) == null) { Entry[] t = table; while (index < t.length && (next = t[index++]) == null) ; } current = e; return e; }View Code
總結:
- HashMap底層就是一個Entry陣列,Entry又包含next,事實上,可以看成是一個"連結串列陣列"
- 擴容:map中存放的key-value對個數size,該個數決定了陣列的擴容(size>=threshold時,擴容),而非table中的所佔用的桶的個數來決定是否擴容
- 擴容過程,不會重新計算hash值,只會重新按位與
- 在實際使用中,若我們能預判所要儲存的元素的多少,最好使用上述的單參構造器來指定初始容量
- HashMap可以插入null的key和value
- remove(Object key):若刪除的key不存在於map中,返回null,不會拋異常。
- HashMap執行緒不安全,若想要執行緒安全,最好使用ConcurrentHashMap
疑問:
在我們實際使用hashmap時,最好的情況是將key的hash值打散,使插入的這些Entry儘量落在不同的桶上(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查詢效率),以下這個hash函式應該就是實現了這樣的功能,但是為什麼這樣的hash函式可以將hash值打散,求大神指點!!!
static int hash(int h) { //這樣的hash函式應該可以儘量將hash值打散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jdk1.8對hashmap進行了改造,1.7中的hashmap最大的問題就是當連結串列比較長時,查詢效率急劇下降;所以在1.8中,當連結串列長度>=8是,連結串列轉為紅黑樹,提高查詢效率。
相關推薦
第五章 HashMap原始碼解析
5.1、對於HashMap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Map的建立:HashMap() 往Map中新增鍵值對:即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方法 獲取Map中的單個物件:即get(Object key)方法 刪除Map中的物件:即remove(Object key)方法 判斷
第三章 CopyOnWriteArrayList原始碼解析
注:在看這篇文章之前,如果對ArrayList底層不清楚的話,建議先去看看ArrayList原始碼解析。 1、對於CopyOnWriteArrayList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建立:CopyOnWriteArrayList() 新增元素:即add(E)方法 獲取單個物件:即get(int)方法
Java入門 第一季第五章 編程練習解析
使用 接收 family 程序 基本 快捷 ng- 導入 ear 這是我學習慕課網Java課程的筆記。原視頻鏈接為:http://www.imooc.com/learn/85 5-1 基本寫法 自己主動補全快捷鍵:alt + /
Tensorflow 實戰Google深度學習框架 第五章 5.2.1Minister數字識別 原始碼
1 import os 2 import tab 3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4 5 print "tensorflow 5.2 " 6 7 from tensorflow.examples.tutorials.mnist import input
Spring Cloud原始碼分析之Eureka篇第五章:更新服務列表
在上一章《Spring Cloud原始碼分析之Eureka篇第四章:服務註冊是如何發起的 》,我們知道了作為Eureka Client的應用啟動時,在com.netflix.discovery.DiscoveryClient類的initScheduledTask
第五章 PX4-Pixhawk-GPS解析
第五章 PX4-GPS解析在上一章節我們對感測器MPU6000做了一個解析,MPU6000所支援的協議是SPI。這一章節我們來解析GPS,GPS使用的是串列埠通訊。這裡我們著重講解UBLOX的解析過程,並且會附帶串列埠的解析說明。這一章節完了之後大家有興趣可以嘗試RTK的資料
尚學堂java 答案解析 第五章
本答案為本人個人編輯,僅供參考,如果讀者發現,請私信本人或在下方評論,提醒本人修改 一.選擇題 1.AB 解析:A可以被所有類訪問,B可以被當前包的所有類訪問,也可以被所有子類訪問 2.A 解析:所有子類會先用super()方法呼叫父類構造方法,再呼叫自己的構造方法
第十一章 AtomicInteger原始碼解析
1、原子類 可以實現一些原子操作 基於CAS 下面就以AtomicInteger為例。 2、AtomicInteger 在沒有AtomicInteger之前,對於一個Integer的執行緒安全操作,是需要使用同步鎖來實現的,當然現在也可以通過ReentrantLock來實現,但是最好最方
第五章 SpringMVC之ViewResolver和View解析
過完年了,本來是想在年前將SpringMVC系列寫完的,只是在接近年末的時候沒有了一種學習心態,這兩天看了一下ViewResolver原始碼,就想盡快將這篇部落格寫出,也好完結SpringMVC的系列部落格並開始下面的學習。 自己寫的
第五章作業-陣列-計算機17級(帶詳細解析)
解析在下面 解析: p2-1: 可以省略行,但不能省略列,因為總的元素個數已知,如果只知道行數,並無法確定第二維中每一維有多少元素.但如果知道列數,即已知第二維每一維有多少元素,則,
構建之法 第五章 團隊和流程
ini 之前 組織 第五章 團隊 mod 交互 然而 逆轉 典型的團隊開發模式和流程,完全是新的內容;涉及到更多的術語和有意思的策略性東西 1.團隊模式【我比較認可的】 主治醫師模式 由首席程序員(相當於首席醫生)負責整個工程,周圍人員各司其職,配合支持中心人物的工作;
Java 線程第三版 第五章 極簡同步技巧 讀書筆記
prev ear ont java else 停止 第三版 不同的 結合 一、能避免同步嗎? 取得鎖會由於下面原因導致成本非常高: 取得由競爭的鎖須要在虛擬機的層面上執行很多其它的程序代碼。 要取得有競爭鎖的線程總是必須等到鎖被釋放後。 1. 寄
讀《構建之法》第五章
交付 瀑布模型 pro 集體 成員 統一 工作 變形 流程 第五章說的是團隊和流程, 什麽是團隊? 團隊有一致的集體目標,團隊要一起完成這目標,一個團隊的成員不一定要同時工作,例如接力賽跑。 團隊成員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賴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軟件團隊有許多
紫書第五章訓練2 F - Compound Words
每次 bre main sed color ons div img insert F - Compound Words You are to find all the two-word compound words in a dictionary. A two-word c
紫書第五章訓練 uva 10763 Foreign Exchange by crq
evo pan hang n) 情況 sed 是否 for ear You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CORE -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Revolver Enthusiasts) coordinates
《構建之法》第五章讀書筆記
收集數據 效率 衡量 配置 測試 人在 模式 輸出 發現 第5章 團隊和流程 一、非團隊和團隊 團隊的共同特點: 1、團隊有一致的集體目標,團隊要一起完成這目標。一個團隊的成員不一定要同時工作,例如接力跑。 2、團隊成員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賴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二、軟件
第五章 團隊和流程隨筆
步驟 但是 位置 產品 地理位置 開始 如果 軟件 流程 軟件團隊的模式: 主治醫師模式、明星模式、社區模式、業余劇團模式、秘密團隊、特工團隊、交響樂團模式、爵士樂模式、功能團隊模式、官僚模式。 瀑布模型的特點: 強調階段的順序性和依賴性,即下一個階段的開始必須以上一個階段
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 第三章大略和第五章大略
$0 一個 編譯 存儲器 系統 32位 做了 ++i 擴展 這2章總結的很少,主要是覺得沒那麽重要。 1.2個操作數的指令,第二個操作數通常是目的操作數:movb a b,move a to b,而add a b,b+=a,指令分為指令類,如mov類:movb,movw,m
讀構建之法 第五章:團隊和流程
min 這樣的 程序員 希望 成員 eat 貢獻 核心 不能 團隊有一致的集體目標,團隊要一起完成這目標。一個團隊的成員不一定要同時工作,例如接力賽跑。 團隊成員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賴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軟件團隊有各種形式,適用於不同的人員和需求。基於直覺形成的團隊模式未
《Java並發編程實戰》第五章 同步容器類 讀書筆記
blank sortedset 方法 width lists 讀書 run 生產者消費者模式 ear 一、同步容器類 1. 同步容器類的問題 線程容器類都是線程安全的。可是當在其上進行符合操作則須要而外加鎖保護其安全性。 常見符合操作包括: . 叠代 . 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