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關於自己訓練計劃的一點感想與安排:

關於自己訓練計劃的一點感想與安排:

update:update:
// 2018.11.26

比賽過後一段時間,想了想決定繼續打,然後開始了一系列康復計劃。大二第一學期的課相對上學期少了很多,於是多出很多訓練時間。自我感覺平時做的比較多的是專題類的東西,期間穿插一點 cfatcodernowcodercf,atcoder,nowcoder 的比賽。這樣子有什麼不足呢,比如比賽,切的都是自己會的題,不會的沒有及時補。比如專題類,切過的有簡單搜尋,簡單 dpdp ,還有 uestcuestcTrainingTraining forfor 系列。切完感覺良好,好像學了很多新東西,但不加以鞏固其實刷題的效果不是很明顯,甚至有種思維僵化的感覺。還有一個不知道是專題還是自己的問題,一些經典的題目都沒有在專題裡面做到過,經典的題目都涵蓋在《訓練指南》裡面

。所以有點迷惑,不知道要在哪裡切題。

賽後一段時間請教了 zkzk ,他是推薦去補 cfcfdiv.1div.1 的,或者 bzojbzoj。眾所周知 cfcf 的以巧妙的思維題居多,或者說是那種硬核的題目比較少,更考驗思維。於是就開始了我的板刷 cfcf 之路。

刷的時候感覺確實是這樣,一些奇妙的思維 oror 構造題,結論題,碼量少但是思考多的,感覺不錯。不過也有不足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刷的場次太少,cfcf 酷愛出 樹狀陣列 還有 的題目,還有一些挺有趣但是有點難的 dpdp,數學和幾何見的非常少,這樣可能導致對某一型別的題目適應性非常強,一眼就能切掉,但是遇見其他的思路就是基本沒有了。

還有昨天做的一場廣西大學的校賽,原題 oror 模板題,切的非常舒服,但是有一道是 KMKM 模板題以為是狀壓 dpdp,(沒見過 KMKM),於是這裡出現了問題。我應該怎樣選擇我的訓練計劃呢?是繼續補 cfcf div.1div.1 嗎?還是要去補那些冷門的模板題。

很神奇,帶著這個疑問去翻了翻以前的國賽總結(其實是閒著沒事),然後發現了 awcawc 師兄的一篇總結,提及到了他們以前 oioi 的訓練模式:

回想高中oi的訓練模式,是先用半年時間,系統學習所有需要學習的知識,期間穿插比賽,以求對每個知識點的考察頻率有個瞭解。然後提升做套題的頻率,進入實戰的狀態。

感覺好像很有道理,然後想到以前 WaterWater_sheepsheep 說過,專題最好是有大塊的時間去切。我想這樣一來我的訓練計劃應該很明顯了。

首先

對於在有課期間(即非寒暑假),碎片化時間是非常多的,那麼顯然跟專題需要的大塊時間相悖,那麼就可以選擇切 cfcfdiv.1div.1(題目不會太水而且能訓練思維,還能稍微學點新東西),在一天晚上題目沒有切出來的時候可以留在第二天上課(無聊時候不玩手機最好就是想題啦),如果想不出來寧願看題解也不要看程式碼,不要看程式碼!不要看程式碼!!!

其次

有大塊時間就是寒假了(暑假要訓練,補訓練的題)oror 時間比較長的節假日。3,4 天應該能切一個專題。專題切完後要鞏固,想想主要是切了什麼型別,有哪些是經典題,整理專題模板。

最後

養成寫 blog 的習慣,某些有趣,或者值得思考的題目要寫成一篇 blog,切完一場 div.1 寫一篇 blog,這樣其實就是一種鞏固,或者說錯題集,方便回憶思考。

今年 17 級打的非常不好,只有兩個人拿到了牌,相比同期 16 的差了很多,RobinRobin 大哥要成為 17 的頂樑柱。我也要加把勁了。之所以寫這個 updateupdate,發現幾個同級大哥沒什麼訓練計劃,(不過 RobinRobin 大哥板刷洛谷就很好,他說洛谷有分類非常不錯,LichLich_NingNing 大哥也刷了非常多的題),或者說沒有發現他們的提交記錄,而且發現總結大都是那種什麼
“我在 xx 方面做的不夠”,“希望明年 xx”,“比賽中基本沒起到什麼作用”
之類的話,相比之前的總結,基本上是沒有營養的,所以心血來潮寫了這麼一個 updateupdate。希望能激勵同級大哥,也能幫助後輩。

總之,做好了計劃,就要每天完成計劃的內容,高效的完成一天的任務,比從早到晚的無腦刷好太多了。

遇到不會的題目一定要問師兄或者大佬,千萬別憋著,他們大概率都是會耐心的給你解答的,沒有馬上回復可能是在訓練或者打機,不會一定要問!一定要問!一定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