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函式與Lambdas(一)--- 函式
1、函式宣告
Kotlin 中的函式使用 fun 關鍵字宣告:
fun double(x: Int): Int {
return 2*x
}
2、函式用法
呼叫函式使用傳統的方法:
val result = double(2)
呼叫 成員函式 使用 點 表示法:
Sample().foo() // 建立類 Sample 例項並呼叫 foo
2.1 引數
函式引數使用 Pascal 表示法定義,即 name: type
。引數用逗號隔開。每個引數必須有顯式型別:
fun powerOf(number: Int, exponent: Int) {
……
}
2.2 預設引數
函式引數可以有預設值,當省略相應的引數時使用預設值。與其他語言相比,這可以減少過載數量:
fun read(b: Array<Byte>, off: Int = 0, len: Int = b.size) {
……
}
預設值通過型別後面的 = 及給出的值來定義。
覆蓋方法總是使用與 基類方法相同的預設引數值。 當覆蓋一個帶有預設引數值的方法時,必須從簽名中省略預設引數值:
open class A {
open fun foo(i: Int = 10) { …… }
}
class B : A() {
override fun foo(i: Int) { …… } // 不能有預設值
}
如果一個預設引數在一個無預設值的引數之前,那麼該預設值只能通過使用命名引數呼叫該函式來使用:
fun foo(bar: Int = 0, baz: Int) { /* …… */ }
foo(baz = 1) // 使用預設值 bar = 0
不過如果最後一個 lambda 表示式引數從括號外傳給 函式呼叫,那麼允許預設引數不傳值:
fun foo(bar: Int = 0, baz: Int = 1, qux: () -> Unit) { /* …… */ }
foo(1) { println("hello") } // 使用預設值 baz = 1
foo { println("hello") } // 使用兩個預設值 bar = 0 與 baz = 1
2.3 命名引數
可以在呼叫函式時使用命名的函式引數。當一個函式有大量的引數或預設引數時這會非常方便。
給定以下函式:
fun reformat(str: String,
normalizeCase: Boolean = true,
upperCaseFirstLetter: Boolean = true,
divideByCamelHumps: Boolean = false,
wordSeparator: Char = ' ') {
……
}
我們可以使用預設引數來呼叫它:
reformat(str)
然而,當使用非預設引數呼叫它時,該呼叫看起來就像:
reformat(str, true, true, false, '_')
使用命名引數我們可以使程式碼更具有可讀性:
reformat(str,
normalizeCase = true,
upperCaseFirstLetter = true,
divideByCamelHumps = false,
wordSeparator = '_'
)
並且如果我們不需要所有的引數:
reformat(str, wordSeparator = '_')
當一個函式呼叫混用位置引數與命名引數時,所有位置引數都要放在第一個命名引數之前。例如,允許呼叫 f(1, y = 2)
但不允許 f(x = 1, 2)
。
可以通過使用星號操作符將可變數量引數(vararg) 以命名形式傳入:
fun foo(vararg strings: String) { /* …… */ }
foo(strings = *arrayOf("a", "b", "c"))
foo(strings = "a") // 對於單個值不需要星號
請注意,在呼叫 Java 函式時不能使用命名引數語法,因為 Java 位元組碼並不總是保留函式引數的名稱。
2.4 返回 Unit 的函式
如果一個函式不返回任何有用的值,它的返回型別是 Unit。Unit 是一種只有一個值——Unit 的型別。這個值不需要顯式返回:
fun printHello(name: String?): Unit {
if (name != null)
println("Hello ${name}")
else
println("Hi there!")
// `return Unit` 或者 `return` 是可選的
}
Unit 返回型別宣告也是可選的。上面的程式碼等同於:
fun printHello(name: String?) {
……
}
2.4 單表示式函式
當函式返回單個表示式時,可以省略花括號並且在 = 符號之後指定程式碼體即可:
fun double(x: Int): Int = x * 2
當返回值型別可由編譯器推斷時,顯式宣告返回型別是可選的:
fun double(x: Int) = x * 2
2.5 顯式返回型別
具有塊程式碼體的函式必須始終顯式指定返回型別,除非他們旨在返回 Unit,在這種情況下它是可選的。 Kotlin 不推斷具有塊程式碼體的函式的返回型別,因為這樣的函式在程式碼體中可能有複雜的控制流,並且返回型別對於讀者(有時甚至對於編譯器)是不明顯的。
2.6 可變數量的引數(Varargs)
函式的引數(通常是最後一個)可以用 vararg 修飾符標記:
fun <T> asList(vararg ts: T): List<T> {
val result = ArrayList<T>()
for (t in ts) // ts is an Array
result.add(t)
return result
}
允許將可變數量的引數傳遞給函式:
val list = asList(1, 2, 3)
在函式內部,型別 T 的 vararg 引數的可見方式是作為 T 陣列,即上例中的 ts 變數具有型別 Array <out T>
。
只有一個引數可以標註為 vararg
。如果 vararg
引數不是列表中的最後一個引數, 可以使用命名引數語法傳遞其後的引數的值,或者,如果引數具有函式型別,則通過在括號外部傳一個 lambda
。
當我們呼叫 vararg
-函式時,我們可以一個接一個地傳參,例如 asList(1, 2, 3)
,或者,如果我們已經有一個數組並希望將其內容傳給該函式,我們使用伸展(spread
)操作符(在陣列前面加 *):
val a = arrayOf(1, 2, 3)
val list = asList(-1, 0, *a, 4)
2.7 中綴表示法
函式還可以用中綴表示法呼叫,當
- 他們是成員函式或擴充套件函式;
- 他們只有一個引數;
- 他們用 infix 關鍵字標註。
// 給 Int 定義擴充套件
infix fun Int.shl(x: Int): Int {
……
}
// 用中綴表示法呼叫擴充套件函式
1 shl 2
// 等同於這樣
1.shl(2)
3 、函式作用域
在 Kotlin 中函式可以在檔案頂層宣告,這意味著你不需要像一些語言如 Java、C# 或 Scala
那樣建立一個類來儲存一個函式。此外除了頂層函式,Kotlin 中函式也可以宣告在區域性作用域、作為成員函式以及擴充套件函式。
3.1 區域性函式
Kotlin 支援區域性函式,即一個函式在另一個函式內部:
fun dfs(graph: Graph) {
fun dfs(current: Vertex, visited: Set<Vertex>) {
if (!visited.add(current)) return
for (v in current.neighbors)
dfs(v, visited)
}
dfs(graph.vertices[0], HashSet())
}
區域性函式可以訪問外部函式(即閉包)的區域性變數,所以在上例中,visited 可以是區域性變數:
fun dfs(graph: Graph) {
val visited = HashSet<Vertex>()
fun dfs(current: Vertex) {
if (!visited.add(current)) return
for (v in current.neighbors)
dfs(v)
}
dfs(graph.vertices[0])
}
3.2 成員函式
成員函式是在類或物件內部定義的函式:
class Sample() {
fun foo() { print("Foo") }
}
成員函式以點表示法呼叫:
Sample().foo() // 建立類 Sample 例項並呼叫 foo
關於類和覆蓋成員的更多資訊參見類和繼承。
4、 泛型函式
函式可以有泛型引數,通過在函式名前使用尖括號指定:
fun <T> singletonList(item: T): List<T> {
// ……
}
關於泛型函式的更多資訊參見泛型。
5、行內函數
行內函數 下一章節講
6、擴充套件函式
7、高階函式和 Lambda 表示式
高階函式和 Lambda 表示式在其自有章節講述。
8、尾遞迴函式
Kotlin 支援一種稱為尾遞迴的函數語言程式設計風格。 這允許一些通常用迴圈寫的演算法改用遞迴函式來寫,而無堆疊溢位的風險。 當一個函式用 tailrec 修飾符標記並滿足所需的形式時,編譯器會優化該遞迴,留下一個快速而高效的基於迴圈的版本:
tailrec fun findFixPoint(x: Double = 1.0): Double
= if (x == Math.cos(x)) x else findFixPoint(Math.cos(x))
這段程式碼計算餘弦的不動點(fixpoint of cosine),這是一個數學常數。 它只是重複地從 1.0 開始呼叫 Math.cos,直到結果不再改變,產生0.7390851332151607的結果。最終程式碼相當於這種更傳統風格的程式碼:
private fun findFixPoint(): Double {
var x = 1.0
while (true) {
val y = Math.cos(x)
if (x == y) return y
x = y
}
}
要符合 tailrec 修飾符的條件的話,函式必須將其自身呼叫作為它執行的最後一個操作。在遞迴呼叫後有更多程式碼時,不能使用尾遞迴,並且不能用在 try/catch/finally 塊中。目前尾部遞迴只在 JVM 後端中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