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你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

你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

今天推薦的書,是《浪潮之巔》的作者、矽谷投資人吳軍的認知升級類著作——《見識》。

640?wx_fmt=jpeg

這本書是從吳軍在得到的專欄“矽谷來信”演進過來的,以“如何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發展的命脈,如何在事業上更有成就”為主線,串起了一系列的文章。

正如書名“見識”一樣,這本書本身也充滿見識,大大有利於我們增長見識,改變自己的未來。

遺憾的是,這樣的書,覆蓋面非常廣泛,很難以摘要精讀的形式來介紹,因此,我今天換一種方式來推薦。接下來我結合書的內容和自己閱讀時的體會,依據下面的結構來聊這本書:

  • 什麼是命?

  • 什麼是見識?

  • 見識如何決定我們的人生軌跡?

  • 改變見識的關鍵點

  • 如何增加見識?

1. 什麼是命?

吳軍在序言中寫道:

那什麼是命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對我來講,它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環境的因素和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

。人生軌跡走不出這兩條線,個人的努力、運氣等不過是讓我們在這兩條線之間微調而已。

環境很難控制和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是第二個因素。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們卻決定了人的一生

所以,要改命,就是兩點:

  • 選擇環境

  • 改變自己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

而這裡面,更重要的,又是我們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因為只有這個改變了,我們才可能看到機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環境。

2. 什麼是見識?

其實在看《見識》這本書時,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麼是見識?

查了下《現代漢語詞典》,裡面的解釋有 2 個:

  1. 接觸事物,擴大見聞。舉例是“到各處走走,見識也是好的”。

  2. 見聞;知識。舉例是“長見識,見識廣”。

通讀《見識》之後,我理解,所謂見識,是見與識,即你看到、看見、接觸了什麼事情以及你對它們的理解和看法。只有“見”沒什麼意義,形成“識”,這些見聞、知識、經歷,才會真的內化為你的一部分。

而要由見到識,關鍵的還是吳軍所說的“命”: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

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是慢慢形成的,是可以習得的。

3. 見識如何決定我們的人生軌跡?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於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人最終能走多遠,取決於他們的見識。

吳軍20多年前在國內做語音識別,做得很不錯。後來去日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對比當時國內和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語音識別水平,卻有“望洋興嘆”之感。於是他放棄了很多已經得到和即將得到的利益,在29歲時跑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註明的語言與語音處理實驗室讀博士、做研究,最終成了知名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搜尋專家。這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見識”的變化。

巴菲特有一個很特別的見識——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怎麼理解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呢?

今天我們很多人看到別人炒股、炒幣掙錢快,心裡就癢癢,就也去嘗試,而又不願意花功夫學習瞭解,這就是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失敗的可能性要遠遠高於成功的可能性。我們不能把成功建立在類似這樣的撞大運上。這就是一種見識。

缺乏見識,還會錯誤的解讀某些事情,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比如很多人看到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輟學創業並且獲得了巨大成功,就認為輟學就可以創業成功,然後就擼起膀子輟學創業去了,結果死的很慘。其實他們根本沒有了解到,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在輟學之前已經拿得到了非常不錯的訂單或者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4. 改變見識的關鍵點

見識會限制我們的成長與成功,很多人都想改變見識,讓自己成長得更快,最終獲得成功。然而實際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見識的人是少數。

這是因為,大部分人面對事情的反應被錯誤的模式決定了。

吳軍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人的反應模式:如果有人在大街上扇了我們一個耳光,我們會做何反應呢?

所有的反應概括起來無外乎三種:第一種,一巴掌扇回去;第二種,認慫,捂著臉走開;第三種,先冷靜分析,也許是我們真該被扇,那就接受教訓,也許對方真的就是個混蛋,我們或許該叫警察來管他,當然也可能有人日後找機會整治他,讓他記住教訓。

大部分人會扇回去或者認慫,因為它們很容易。最困難的就是第三種方式,冷靜分析,根據不同的情況找出恰當的應對方法,讓自己從中獲得利於成長的經驗和見識。

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麻煩和難題,就是現實不斷地在扇我們巴掌。我們的反應方式,決定了我們能否增長見識,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

所以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習型心態,把生活給我們的巴掌,當成刻意練習增長見識的機會,從中汲取力量。惟其如此,我們的見識才能改變,我們才能成長。

5. 如何增加見識?

有 3 種常見的方式可以增加見識:

  1. 經歷有意義的人和事

  2. 閱讀

  3. 向有智慧的人學習

談一場戀愛、建立一家公司、旅遊、到Google工作兩年、參加一個關於AI的高峰論壇……這些都是有意義的人和事。經歷這些人和事,思考它們帶給我們的改變和意義,可以增加見識。

閱讀是最便捷的增廣見識的途徑。比如讀吳軍的《見識》,就讓我長了不少見識,像五級工程師、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做好最後的1%能決定你的人生高度、Google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將有用的內容傳遞給終端使用者等等,都是我不曾想到的或沒有真正理解的。

閱讀帶給我們的是間接知識和經驗,要想讓它們變成自己見識,最重要的是,把我們看到的東西和我們自己聯絡起來,比如用看到的觀點解釋我們生活中看到的現象,或者用我們身邊的事例來說明或反駁書中的觀點。簡單講,書裡講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如何和我們發生連線,它們怎樣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巴菲特的午餐時間今年拍賣到了330.0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19萬元)。為什麼有人願意花這麼多錢和巴菲特吃一頓飯?很重要的原因來自於巴菲特的智慧。“共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智慧的人會傳遞給我們無與倫比的見識。

不過,不管哪種增長見識的方式,都需要我們有開放型、成長型的心態。否則,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對《見識》一書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下手購買:

見識 吳軍 首部認知升級類著作

作者:吳軍

噹噹 廣告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