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程式設計師眼中的團隊原型思考(3)---- 個體的孤獨和團隊的力量
團隊感想之四:團隊是誰,團隊是誰的?
經常會看到團隊管理者要求每個團隊成員應該從全域性利益出發,有全域性的眼光,團隊不是管理者,而是大家,團隊不是管理者的,而是大家的。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上來看,這個強調是起不到作用的,物理歸屬上明明就是股東的,不是大家的。談團隊是誰的,實際上是談的對團隊的擁有問題,成員對於團隊的擁有問題是不用質疑的,當然是老闆的。
團隊的利益點和個人的利益點不是息息相關的嗎?團隊的效能提高了,個體收益和滿足感也就提高了,這是每個團隊成員都能夠明確的道理,但是為什麼我們的管理者還是這樣強調呢?強調就會起作用嗎?是否是團隊管理者的一廂情願呢?我們需要深思其中的根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
顯然管理者並不是問的這個層次,管理者問團隊是誰的,實際上是想談個體對團隊的認同度和團隊歸屬感,從而提升團隊的凝聚力。
一個團隊自然都有一個共同的vision,不管這個Vision是大還是小,不管這個Vision是個隱形的,還是管理者顯性的明確構建的。例如原始人群獵的共同Vision就是解決飽的問題。但是,每個個體對團隊的觀測角度都是不同的,首先隊員不是股東,所以不會從股東的角度去看,因為隊員不是管理者,所以也不會從全域性的角度去看,並且也不知道怎麼去從全域性的角度去觀測,什麼是全域性?犧牲自我就是全域性?隊員只會從自己的位置和以個體自我為中心去看團隊是否滿足自己的內心需要,根據的自己的感覺去評價團隊的狀態,這種對團隊的感知隨著時間,位置,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團隊的實際願景,並不是管理者能夠構建的,因為團管理者的Vision和在團隊的中個體的Vision是可能完全不一樣的,管理者在宣貫中的Vision可能被分解的不見蹤影:奶粉,漂亮衣服,小轎車,房子,鈔票,權利,身份,跳板...,自我滿足...,所以團隊的Vision必須滿足個體成員的這些基本需求和慾望(希望),人慾即天理,團隊管理者需要從巨集觀上思考,來順應這個天理,滿足個人慾望,讓團隊中每個成員都過上“好日子”,滿足了形而下的才有形而上的。這裡需要有一個交集,如果個體Vision和團隊visoin沒有一個交集,團隊就不成一個團隊了。團隊管理者在組建團隊時候需要尋找跟團隊Vision有交集的隊員,這個就是先上車。
團隊的凝聚力這是跟這個Vision息息相關。團隊的凝聚力是指團隊成員都能夠看見同一幅畫,這幅畫是團隊個體共識,即為團隊將朝什麼方向發展,團隊正在努力完成什麼,隊員在團隊中感受,成員之間的關係方式等等。
凝聚力不是靠“講”來灌輸的,而是從個體感受出來的,不是管理者像上帝造世界一樣是說可以有,就有了。這個感覺是從“執行”的過程中悟出了來的。管理者需要做的是造大環境,讓隊員在“執行”的過程不斷的有所感悟,不斷的達成“共識”,讓團隊的Vision更加集中,更加清晰。
團隊的歸屬感實際上團隊力量給成員自己內心的滿足度。能讓個體感同身受的是與團隊的共同成長,個體貢獻團隊,團隊成就個體。隊員在團隊中越能感覺到我是有用的,隊員自我表現就越充分,於是團隊力量就越強,隊員對團隊力量的依賴感就有越強烈,從而凝聚力也就越強。歸屬感不是實際上的對團隊的擁有程度,所以對個體來講團隊是誰的提法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提問,我要的是依賴而不是擁有。
團隊是誰?就好像問我是誰一樣,很有意義,但是很難認定,這個牽涉到人生哲學的問題,也許只有當個體處於崩潰的邊緣,才會想起我是誰這個問題。但是團隊管理者需要提前考慮團隊是誰的問題,管理者需要弄清楚團隊是誰?團隊是由個體組成,個體由於各種原因和利益加入團隊。一旦個體加入到團隊,就有個溶入的過程,在這個溶入的過程中,個體就會和團隊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和認同感,於是團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團隊優秀就是我優秀,團隊的恥辱就是我的恥辱,這個感覺等同過程一旦完成,個體就自然的壓低了自己的慾望,團隊之慾就是我欲,以求得跟團隊同步。個人慾望與團隊慾望
這個原理常常被用到團隊訓練中,例如如果個體犯了錯誤就懲罰團隊中所有的成員,次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個體在團隊中就無形的融合了,個體慾望無形中就被壓制,忘掉自我。
忘掉自我是團隊組織的最高境界。現實運作中,團隊中的個體只能暫時的忘掉自我,各種狀態的變化常常把個體拉回到個人慾望的漩渦中心,於是就形成了個體在團隊漩渦中心和自我慾望中心間的自我振動,這個自我振動的巨集觀體現就是團隊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