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諾貝爾獎,不屬於沒有骨氣的現代中國人!

諾貝爾獎,不屬於沒有骨氣的現代中國人!

2008年的諾貝爾獎名單公佈,而對中國人來說,諾獎是一顆酸葡萄,一如即往,國人對於諾獎繼續著意淫的態度。學術界唏噓不已,也有大學準備讓日本獲獎者前來演講或贈予名譽教授;一部分人認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對諾貝爾獎不屑一顧;而媒體則抓住其中一位華裔獲獎者大作文章。   如果說諾貝爾文學獎是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而最終沒有獲獎,至少中國作家還曾經奮鬥過。而中國的科學界卻令人遺憾。除了袁隆平,我國現代基礎科學乏善可陳。   我近來正在編寫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這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越來越感到中國古人的偉大。別的不說,單以被稱為亂世的三國時期來說,劉徽玩幾何、方程、測高測遠時,一千四百年後歐洲人才明白怎麼回事;華佗發明全身麻醉劑後,一千年內歐洲人還只會用刀砍嗷嗷叫的病人;張仲景著作臨床醫學專著時,歐洲人恐怕還不知道醫學是怎麼;馬鈞製作翻車到處引水時,其他各地的人估計還趴在地上直接喝水。   而到了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國在科學領域中,除了舞臺上演繹的四大發明,還有什麼拿的出手!   目前中國科學界,年輕的沒經驗,有經驗的要去學外語晉職稱,晉完職稱少不得還要想辦法搞個院士頭銜。等一切完備之後,一部分人老的已經連紙筆都看不清,而剩下的人紛紛成為致富好手,哪有什麼人作研究!   在舉國浮躁的背景下,科學已經沒學科了,在盛世喧天的和諧聲中,文學更沒文化了。   日本上世紀後期向基礎科學投入大量資金,號稱在本世紀前五十年要出30位諾貝爾獎得主,而事實上,8年中6人獲獎。達到目標似乎不難。   美國建國迄今不過二百三十幾年,其科學發展也主要是在南北戰爭以後,至今也不過140年。但美國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一直保持著科技優勢。聯邦政府和大型工業企業以及各種基金會對基礎性研究的支援和鼓勵,使研究碩果累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層出不窮,而諾貝爾獎得主也超過半數。   而我國,雖然宣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然而,由於科學制度不完善及技術領域缺少耐心,在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領導方向下,一方面用沒有自信的不屑去罵著日本與美國,另一方面又向日美的基礎應用科技搖尾乞憐!甘當加工者,甘作楊白勞當長工這種無技術含量的粗活髒活累活,讓洋大爺騎在頭上掙走不屬於中國人的錢。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先後出過2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所大學僅有16個系360位教授。而放眼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多是繫上50,教授上1000。人家的教授是研究上學,而我們的教授大多研究上床!人家的教授研究前人的學問,我們的教授研究古人的褲襠!如此模式,也稱學府?這麼多的教授專家,做了哪些學問?   諾貝爾獎評審過程中,雖然偶爾有失偏頗,但世界科學領域對諾獎的成就是肯定的。諾貝爾科學獎的成就也影響改善著我們的生活,倫琴發現的X射線、拉姆塞和瑞利發現的惰性氣體、愛因託文的心電圖、蘭德斯坦納的血型系統、弗萊明的青黴素、沃森、克里克和威爾金斯的DNA等等。   全世界人民從科技的成果中受益,而令人感到羞愧的是,這些對人類有巨大貢獻的發明中,沒有一箇中國人。如果歷史倒退一千年到兩千年,中國會拿走大部分獎項,然而按照目前中國的實際情況,我敢斷言,五十年內中國人也得不了諾貝爾獎。因為諾貝爾獎,不屬於沒有骨氣不思進取的現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