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coinmarketcap前20之cardano卡爾達諾(ADA艾達幣)

coinmarketcap前20之cardano卡爾達諾(ADA艾達幣)

1、

在開始講述cardano前,我先說說自己在coinmarketcap前20系列的“學習方法”。

最初,我把前20做了一個簡單表格,不做任何功課的基礎上,記錄自己對它們的簡要認識。

然後,我開始逐個瞭解它們。

我是每次準備日更時,才開始選擇今天研究哪個專案。如何選擇即將要了解的專案呢?看心情,大致規律是,看著哪個名字眼熟但專案功能又陌生,就先了解哪個。

定了當天專案後,就開始Google專案名稱關鍵詞。開啟多篇文章,快速掃讀。掃讀的過程中,我會把重要的資訊點順手摘錄。

大致上掃讀十幾篇就差不離能瞭解該專案了。即便你想讀很多篇,也不太現實;很多專案的中文版的優質解讀文章,數量有限;掃讀十幾篇後就會顯著發現,更多文章都是互相摘錄,和之前的文章相似度極高。我側重於偏功能、技術實現類的文章。

掃讀完畢,簡單梳理下頭腦中形成的初步印象,然後開始文字整理&輸出,用來形成自己對該專案的認識。

2、

Charles Hoskinson 這名字太耳熟了。畢竟2017年7月12日那場音訊直播,我聽過N遍。他最初是比特幣的佈道者,把很多比特幣送了出去,後來和BM建立位元股專案,還邀請笑來參與投資;位元股專案上和BM鬧掰後,就去和V神做了ETH專案。看來後面離開ETH,在2015年開始了Cardano,似乎可以進一步挖一下ETH在2015年那個時期的開發進展與市場共識。

image

這裡要提一嘴,coinmarketcap 前20中還有1個專案的創始人,是Ripple曾經的合夥人。一個有意思、可以仔細琢磨的細節。

3、

從專案定位來說:技術改良派,比特幣和以太坊補丁,和其它幾大公鏈爭當“區塊鏈3.0”。

改良派這個說法,倒是概括的非常準。

但以上標籤,不知是專案方驅動,還是社群自發形成的認識……直白講,“補丁”這個標籤,從營銷角度,很失敗。不過從持幣和交易資料上來說,主要支持者在日本,國人持幣較少。故而中文內容在這方面不太考究也能理解。

4、

Charles Hoskinson 作為區塊鏈行業非常早期的前輩,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一個專案,有著怎樣的出發點呢?

首先,我們看看Charles對於區塊鏈的三代是如何劃分的,以及每一代解決了什麼難題:

Charles 認為第一代加密幣是比特幣。比特幣要解決的問題是當兩個人發生交易時,需要向一箇中心化組織進行驗證的問題。

但是問題是,交易從來都不是隻有一個人向另一個轉賬這麼簡單,背後往往會有一個故事。比如說,一個人可能會要求另一個人幫他做一件事,之後他才會向這個人支付一筆金錢。而這就是合約。

所以第二代加密幣以太坊出現了。以太坊將圖靈完備程式語言引入到區塊鏈當中,使得我們可以通過程式語言來實現我們需要做的合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智慧合約。

但我們能留意到,比特幣、以太坊這些區塊鏈,它們並不能規模化(Scalable)。以及,目前的加密幣,它們往往還會因為意見的分歧而出現分叉,比如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又或者以太坊與以太坊經典(Ethereum Classic)。並且,它們還有可持續發展性的問題,當 ICO、風投的錢用完了,那誰還會來發展這個區塊鏈?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經意識到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一大脈絡,就是突破效能,實現大規模商用。Charles在區塊鏈核心問題上,是如何理解的呢?

目前的加密幣都有可規模化性(Scalability)、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可持續發展性(Sustainability)的問題。

當然,上面3個專有名詞無需記憶,知道意思就行了。且從優先順序上來說,這三個要素,越靠前越重要。用我自己的語言,解釋下這3個名詞吧:

可規模化性(Scalability):突破效能,實現大規模商用。

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連線各區塊鏈網路,打破孤島,實現“互聯”。——這方面mixin白皮書講的很好,還有一個視訊。

可持續發展性(Sustainability):特指經濟模型,解決錢燒完了從哪兒來錢這個問題。——這方面我倒是對PRESSone的設計和做法充滿期待。

後2個特性,我比較少見人提起。目前,絕大部分專案共同的大魔王,就是可規模化性(Scalability)了。且看Charles Hoskinson又是如何拆解這個問題的。

可規模化性(Scalability),主要受三個因素的影響:TPS、網路頻寬以及資料量。

TPS這個概念大家都不陌生。畢竟國人很熟悉的EOS,讓TPS這個指標萬眾矚目。但我看了下面這段後,非常意外的是:這不是MIXIN基於aBFT共識的DAG系統所具備的TPS無限的特性嗎,怎麼POS機制也有這個效果??

Cardano 的團隊研究了一種被命名為 Ouroboros 的演算法,這是一種可證明安全的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簡稱 PoS)協議。這個演算法解決了交易量有上限的問題,當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到這個區塊鏈當中,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源可以使用,所以說當 Ouroboros 演算法完成後,TPS 將會是無限的。

第二個因素,網路頻寬,特別強調一下它不是你家的頻寬,而是指Cardano 網路的頻寬。不過再看技術實現,單從下面幾句話,我完全雲裡霧中。或許直接去看一遍油管的白板展示,能幫助理解。

網路頻寬指的是進行交易時所攜帶的資料在進行網路通訊時所需要的網路資源。當這個區塊鏈的規模越來越大時,我們所需要的網路頻寬也將會越來越多,實際上我們不可能做到每個區塊鏈的節點都做到支撐所有節點之間進行的所有通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ardano 採用了 RINA。RINA,遞迴網路架構(Recursive InterNetwork Architecture)。我對這個架構並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只能粗略地說說。它應該是一種類似於 TCP/IP 的架構,它可以非常自然地讓節點之間的通訊就像程序間通訊(IPC)一樣,使得我們能夠很自然地進行規模化的通訊。

第三個因素,資料量特指鏈上資料的儲存總量。要記得,區塊鏈技術號稱不可篡改的資料庫技術,所以理論上鍊上資料量是隻增不減的。我在初步瞭解上個專案時,看到資料修建的做法還觸發了“鄙視鏈”……

我們會需要一些像修剪(Pruning)、訂閱(Subscription)和壓縮(Compression)等的這些技術,使得每個使用者大體上都只需要儲存他們必須儲存的資料。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分割槽(Partitioning)的概念,意思就是使用者實際上不具有所有節點的資料,而是儲存區塊鏈其中一個塊(chunk)的資料。

在壓縮技術上,Cardano 還會涉及到側鏈(SideChain)技術。通過側鏈,我們可以使得那些非常小的資料塊以雙向繫結的形式連線到一起,使得它們具有高級別的安全性和正確性。

5、

初步瞭解Cardano 後,我產生的印象是:這個專案想要解決所有的問題,且解決的辦法打個比方接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雖說Charles Hoskinson 確實挺強,但專案定位這個事情……

當然,我並非基於投資目的研究ADA,而是基於研究區塊鏈專案解決了什麼問題。

不妨問一句:Cardano 在智慧合約這塊的進展如何?具體實現與思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