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BI構架及相關技術簡介(上)

BI構架及相關技術簡介(上)

  我是一名軟體開發人員,目前的主要經驗是商業資訊管理系統的架構設計和開發。最早了解到的BI例項,是2000年和惠普(HP)某家經銷商經理的一次聊天中。當時,該經理極力向我推薦HP美國總部銷售管理系統的一個功能,當然,中國本土的經銷商也可以通過網路來使用該系統。該系統要求經銷商在每銷售一臺HP的印表機後,必須把客戶的資訊、聯絡方式及購機日期錄入到系統中去。當然,一開始的勞動是有回報的。一段時間後,銷售系統會主動提醒該經銷商,您該聯絡一下之前購機的客戶某某,詢問其是否需要購買相應的列印耗材。經銷商按系統提示主動和客戶聯絡時,大部分客戶非常驚訝,因為他們之前購買列印耗材差不多正要用完,正準備再次購買。於是,第二筆交易很快就達成了,經銷商擴大了銷售額,客戶也對經銷商的適時服務非常滿意。

  我在大學期間參加過數學建模方面的專業培訓,知道該功能是運用了數理統計,資料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建立了一個預測模型,然後通過該模型來處理實際商業客戶資料,預測客戶的需求,從而發掘出潛在的商機。我對此非常感興趣,開始留意這方面的資料。當時這方面的新聞,報道都不多,不過,我在有限的幾篇報道中都發現一個共有的專業術語——BI。2002年之後,國外關於BI方面的報道陸續多了起來,也出現了這方面的專業BI軟體。2004年至今,國內也陸續引進了一些BI方面的技術資料,我也開始系統的瞭解、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本文將我所瞭解、學習到的BI知識做一個總結,目的是把相關的專業書籍和技術文件濃縮成一個整體拼圖,方便新人對BI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希望對有志於從事這方面發展的朋友有所助益。文中引用不少前輩專家的已達成共識的行業定義和結論,我會在最後的參考文獻中一一列出,強烈推薦有興趣深鑽的朋友閱讀原稿。

  BI是什麼?BI(Business Intelligence)的中文譯名是商務智慧,關於這個名詞的定義很多,比較嚴謹的定義如下:

  “商務智慧是企業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收集、管理和分析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商務資料和資訊,創造和累計商務知識和見解,改善商務決策水平,採取有效的商務行動,完善各種商務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務績效,增強綜合競爭力的智慧和能力。”(作者:王茁)

  也有比較簡潔的定義:商務智慧好比“資料煉油廠”,即把商業活動中累積的資料加工成可用於支援商業決策的資訊。

  BI是如何產生的?這需要從傳統的商務交易系統講起。

  最初在商務交易中引入計算機輔助管理時,開發人員是根據企業已規定好的業務規則來編寫交易系統。此時的商務系統,其主要目的是讓“商務流程自動化”,從而縮短業務週期,提高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最終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現今,絕大部分大、中型商業公司都已在內部或多或少的引入的計算機輔助商務管理系統。

  隨著計算機在商業管理中的普及,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有了更近一步的需求,即其企業的部門框架和業務規則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而不斷的發生變動。而且,其中蘊含了不少的新的商機,精明的經理們當然不希望錯過這些能讓企業更上層樓的機會了,而原有的商務管理系統面對日益變化的業務規則逐漸變得力不從心。

  因此,軟體廠商針對新出現的商業部門和業務規則,推出了一系列的自成體系的,專門針對某塊商業資料管理的管理軟體,如財務管理軟體,客戶關係管理軟體,產品資料管理軟體,人力資源管理軟體等。但是,這些自成體系的的管理軟體之間,資料很難共享,從而在企業各個部門之間形成了“資訊孤立”的局面。

  於是,軟體廠商又推出了更大塊整合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把之前推出的各塊獨立的管理系統整合起來。但是,單單把各個商務部門的管理軟體整合起來,是否真的就是企業真正需要的“能適應商務變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呢?

  我認為:如果僅僅針對目前的商務活動和業務規則打包,答案一定是NO! 這個答案也早就被相關方面的專家所確定。那麼,如何才能真正把各個商業部門之間的商務資料整合起來,從中預測商務變化,找到潛在商機,為商業決策提供資料支援呢?答案就是BI。

  不過,BI的範圍太廣太大,在實際商務中我們往往只需運用其中的某個部分就可以暫時滿足企業的需求,如資料倉庫,聯機事務分析(OLAP),資料探勘,決策支援系統(DDS)等。其實,整個BI的框架結構可以用下面的圖中間的三部分(資料預處理、資料倉庫、資料分析)來表示:


  ·BI構架及相關技術簡介(中)
  ·BI構架及相關技術簡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