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個碩士是怎麼樣發5篇SCI的

一個碩士是怎麼樣發5篇SCI的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四) 
1.實驗課學不會實驗
 
實驗課之前老師把前面的步驟做完了,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上課的時候讓大家見到完美無缺的最後一步的表演。這是真正的實驗嗎?那時候我們還天真地問老師:我們可以走了嗎?什麼時候交實驗報告?對多數人來說,實驗技能只能是在實驗室裡“泡”出來的。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師
 
做實驗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反覆嘗試?放棄?看書?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交流。對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請教體現你對他的尊重;對同年資的人,公開的討論可以使大家暢所欲言,而且出言謹慎。千萬不能閉門造車。一個實驗折騰半年,後來別人告訴你那是死路,豈不冤大頭?
 
3.最高層次的能力是表達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終都要靠別人認可。表達能力,體現為寫和說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的素質。比如發現一個罕見病例,寫好了發一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病例報道。比如做一個課題,寫好了發一篇或數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論著摘要或被槍斃。一張圖,一張
表,無不是表達能力的體現。寥寥幾百上千字的標書,可以贏得大筆基金;雖然關係很重要,但寫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說,我不學PCR,不學spss,只要學會ppt(power point)就可以了。此話有一點道理,實驗室的boss 們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經常有研究生因思維敏捷條例清楚而令人肅然起敬。也經常有研究生不理解“為什麼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闆卻讓另一個沒怎麼幹活的人寫了文章?讓他去大會發言?”你沒有看到人家有張口就來的本事嗎?
 
4.學好英語,不學二外。
 
如今不論去日本還是歐洲,學術交流早已是英語的天下。你不必為看不懂一篇法語的文章而遺憾,寫那篇文章的人正在為沒學好英語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暫且不要去學二外。
 
5.SCI 是個陷阱。
 
運氣!有人沒費力氣發了一篇SCI 文章。你不要羨慕他。因為據我所知課題是別人設計的,實驗是別人手把手帶他做的,文章是導師幫他找了國外的人改寫的,而他並不擅長做科研。但是他因為一篇SCI 文章已經自認為可以在科研的天地裡一展身手了。於是要出國
,要做實驗,要繼續發SCI, 要掙美元。從此走上了一條不屬於他的道路。(也許有酸葡萄心理的成分)。但是看看周圍的人,看看自己,真的適合搞科研嗎?真的不適合搞科研嗎?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五)
 
我不知道科研對造假能夠容忍到什麼程度,科研和造假是不是一對雙胞胎。但臺上的人都在說-決不造假。
 
1.適當造假:無關痛癢,偏差不大。
 
論文中做了年齡、性別匹配的正常成人DNA 對照,實際用臍血DNA 做對照;論文中正常對照做了200 例,實際做了150 例;論文中有顯著性差異,實際也有顯著性差異,但均值的差別沒有論文中那麼大;論文中隨機分組,實際上隨意分組;論文中給動物行無菌手術操作,實際是隻把部分器械在消毒劑裡泡了泡。
 
2.被動造假:忍辱負重,有苦難言。
 
師兄的論文發表了,導師讓伊接著做,伊沒有重複出來,但伊不能說師兄的論文有問題,伊在隱瞞事實的基礎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導師想要什麼結果,伊就能做出什麼結果;畢業前的幾個月很多人的實驗變得異常順利,該出來的都出來了。
 
3.客觀造假:無意而為,缺乏常識!!

論文中報道一個新的缺失突變,據說伊只挑了一個克隆測序;一個本該重複數次的實驗沒有重複就拿去發文章了。
 
4.主動造假:急功近利,風雨無阻。
 
論文中的一張電泳照片來不及重做,借別人的一張差不多的照片頂替;酶切的時候,有一條帶應當完全切掉,但總切不乾淨,伊用PHOTOSHOP 把它塗掉了;論文中的PCR 工作量很大,但PCR 儀使用登記本上只有一次記錄;論文中p=0.041,實際p=0.055,把對照組中的一例陽性觀察去掉就得到0.041 了。
 
5.積極造假:追逐名利,幾近瘋狂
 
伊在一年中發表第一署名的論文50 篇;先有論文後有實驗記錄。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六)
 
英文文章寫作
 
1.閱讀10 篇文獻,總結100 個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語。經常複習。
 
注意,文獻作者必須是以英文為母語者,文獻內容要與你的專業有關。這屬於平時看文獻的副產品。   
 
2.找3-5 篇技術路線和統計方法與你的課題接近的文章,精讀。
 
寫出論文的草稿。要按照標題、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結果、討論、致謝、參考文獻、圖例、圖、表、照片和說明的統一格式來寫。這樣做的好處是從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雜誌的格式。
 
3.針對論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種具體方法、要討論的某一具體方面,各找5-8 篇文獻閱讀,充實完善。
 
這裡討論的只涉及英文表達,也只推薦給缺乏英文寫作經驗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雜誌的稿約,再找2-3 篇該雜誌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寫。
 
注意,每次改寫都要先另存為不同的檔名,以免出了問題不能恢復。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適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語論文編輯服務(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錢沒時間的人強烈推薦。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七)
 
文獻管理
 
1.下載電子版文獻時(caj,pdf,html),把文章題目貼上為檔名。
 
注意,檔名不能有特殊符號,要把 \ / : * ? < > | 以及換行符刪掉。每次按照同樣的習慣設定檔名,可以防止重複下載。
 
2.不同主題存入不同資料夾。資料夾的題目要簡短,如:PD,LTP,PKC,NO。
 
3.看過的文獻歸入子資料夾,最起碼要把有用的和沒用的分開。
 
4.重要文獻根據重要程度在檔名前加001,002,003 編號,然後按名稱排列圖示,最重要的文獻就排在最前了。
 
5.影印或列印的文獻,用打孔器(¥10-15)打孔,裝入硬質資料夾(¥10-20/個)。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八)
 
我們經常會在參考文獻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聰明,殊不知這些都會降低論文質量。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鑑了同行的類似工作,卻故意不引用同行的類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穎”“領先”。實際上審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斷章取義
 
故意擷取作者試圖否定的部分來烘托自己的觀點。
 
3.引而不確
 
沒有認真看原文,引文錯漏。
 
4.來源不實
 
某些字句來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學術的出版物),且不註明來源。常見於一些統計數字。
 
5.盲目自引
 
不是為了說明自己的工作與前期工作之間的關係,而是單純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數而自引。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九) 
國內文章水平不高的幾個原因:
 
1.審稿人知識陳舊
 
年紀大的審稿人查文獻和和上網的能力相當有限,無法核實該研究是否有意義,創新點在那裡,方法是否可靠,結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們經常提的審稿意見是“參考文獻不夠新”。
 
2.選錯審稿人
 
雖然一般指定兩名審稿人,但編輯部經常讓不懂分子生物學的人審分子生物學的文章,讓不懂統計的人審統計處理比較複雜的文章。出於愛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適合審這篇文章”。
 
3.關係文章
 
有了關係,什麼都簡單了。
 
4.不承認陰性結果
 
誠實的陰性結果被認為無意義。怪不得有人大聲疾呼“我要辦一本陰性雜誌”。
 
5.造假
 
任何人都不願意成為制度的犧牲品。出不來預期結果就沒法交差。為生存計,為按期畢業計,造吧。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十)
 
動態的科研
 
1.科研靠積累。
 
象倫琴發現X 射線那樣憑藉一次簡單觀察就得諾貝爾獎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來自於實驗室長期積累。最終實至名歸。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設計課題不要好高騖遠。基金評審也是這樣。沒有前期積累,獲得資助的可能性小。選導師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還是要為人作嫁?
 
2.文獻要追蹤
 
開題時通過查文獻了解的情況,到結題的時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追蹤。運氣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線索;運氣不好,發現別人搶先了。據此修正你的實驗。寫論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獻。
 
3.記錄要複習
 
前面的實驗記錄要經常複習。隨著經驗的增加和認識的提高,你會發現最初的判斷未必正確。
 
4.材料要變質。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試劑會降解,有些裝置會老化,這導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後得不到以前的結果。PCR 是個魔鬼!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某種試劑只是有效量的減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變質以後產生了有害的物質,恐怕該換試劑了。如果裝置讀數有漂移,就得校正。總之,出了問題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確切”!否則就是刻舟求劍。
 
5.老闆要看清。
 
老闆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他的想法隨時在變。覺得事情不好,他會轉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頭,否則會被轉暈。可以適當地引導一下。互動嘛。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十一)
 
我曾經向一些比我有經驗的人請教“什麼是科研”,他們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給我打了五個比方。
 
1.科研是流行歌曲
 
什麼流行用什麼,什麼流行做什麼。張口生物晶片,閉口納米技術。老闆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2.科研是移花接木
 
設計課題?課題怎麼是設計出來的呢?是拼出來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標,
 
D 的意義。
 
3.科研是傻瓜相機
 
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沒時間看原理了。我能折騰,多折騰幾次就出來了。為什麼要做這一步?老闆心裡明白就行了!他每週安排的活兒我還幹不完呢。
 
4.科研是照葫蘆畫瓢
 
綜述不會寫?抄啊。論文不會寫?套啊。反正不會有人追究。無知者無畏!
 
5.科研是垃圾
 
實驗完成了,論文發表了,答辯通過了。老闆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走後,這些都是垃圾”。
 
暈!倒!掙扎!再倒!
 
他們沒有騙我,實用主義自有它的道理。但我從此不再隨便批判國內的科研水平了,因為在某些時候我也重複著同樣的故事。
 

我做科研的幾點體會(十二)
 
寫畢業論文
 

1.先列提綱
 
不列提綱,上來就寫,是壞習慣。幾百字沒問題,幾千字勉強,幾萬字就難了。必須列出寫作提綱,再充實完善,以保證思路的連貫和字數的均衡。
 
2.平時多寫
 
及時總結階段性的工作,多寫文章多投稿。到最後階段,把這些文字有機地組合起來,就是一篇很好的畢業論文。
 
3.不要羅列所有資料
 
為了保證畢業論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會觀測較多的指標。但畢業論文並非資料越多越好。一定要捨棄那些與主旨關係不大的資料。否則,要麼顯得累贅鬆散,要麼成為破綻。
 
4.列印修改
 
在電腦上直接修改,會遺漏很多錯誤。要儘可能地減少任何錯誤,一定要打印出來修改。
 
5.讓別人指出錯誤
 
自己修改,仍然受個人習慣的侷限。錯誤擺在那裡,卻熟視無睹。讓別人給你指出錯誤吧,不管他與你是不是同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