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的20年:沒有什麼不能修改
一款影象軟體如何用20年的時間締造商業的成功和一個“沒有什麼不能修改”的世界?
風光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在《底片》一書中預言:“未來通過電子方式,人們會得到更多的方法,讓影象質量不再是一臺機器的產品,而是操作機器的人的作品,而且想象和表現都不會受到任何限制。”
在亞當斯去世的第四年—1988年,一名整天蜷縮在地下室暗房裡的攝影愛好者托馬斯·諾爾(Thomas Knoll)成了這一預言的實踐者。1990年2月,當第一款被諾爾稱作“Photoshop”的影象編輯軟體被裝在當時頗為新潮的3.5英寸硬盤裡、捆綁著掃描器向攝影師和平面設計者出售的時候,沒人想到它在未來的20年究竟能顛覆什麼。
一切都遠非“把攝影后期控制權交還拍攝者本人”那麼簡單—Photoshop使人們主觀地建立美妙的影象成為可能,在高質量再現真實世界的同時,精美地演繹人們想象中的合成影象和效果。它讓裁切(corp)、橡皮擦(eraser)、模糊(blur)、加亮(dodge)和加深(burn)等工具成為全球創意產業人士的共通語言。在一些充滿想象力和娛樂精神的大腦編排下,Photoshop成了人們重新創造、惡搞、修飾或諧謔現實生活的超級工具,它不斷挑戰人們的感官世界和肉眼對真實性的判斷,直至成就了Photoshop“有圖無真相”的終極價值。
這是一款橫跨資訊科技和視覺影像兩大領域,經歷了Windows的普及與衰落,以及傳統影像被數碼影像全面取代的諸多歷史時刻,卻一直與技術革命保持同步更新趨勢的軟體產品。在數字影象領域,它甚至從未被替代過。
直到現在,當你每次開啟Photoshop介面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仍然是那個羅列著一連串設計者和貢獻者名 單的Photoshop歡迎視窗。迄今為止,托馬斯·諾爾仍是排在第一位的設計者—這並非僅僅因為他是創造Photoshop的那個傢伙。事實上,直至本世紀,他一直都是Photoshop的靈魂和關鍵時刻的拯救者。
托馬斯·諾爾的父親是一個忠實的攝影愛好者,老諾爾把家裡的地下室建成了一個專供沖印的暗房,這裡也成了托馬斯·諾爾和他的兄弟約翰·諾爾(John Knoll)與眾不同的童年樂園。彼時,個人電腦在蘋果和IBM掀動的巨大浪潮下剛剛興起,托馬斯和約翰兩人很快把興趣從單純的影像技術轉向了個人計算機,在1987年,托馬斯購買了一臺蘋果電腦(Mac Plus)用來幫助完成他的博士論文。
可很快,托馬斯發現當時的蘋果電腦根本無法顯示帶灰度的黑白影象,這導致他自己動手編寫了一個名為“Display”的程式,目的在於能在蘋果黑白點陣圖監視器上顯示灰階影象。這完全是極為樸素的追求視覺美學的個人興趣使然,而並沒有思考它的下一步能變成什麼樣子。但他的兄長約翰很快發現了這款程式的價值。作為影像效果的篤信者和從小就掌握了照相本質的人,約翰開始鼓勵托馬斯不斷地增強Display的程式,直至將它徹底地商業化。
他們讓Display從支援灰階影象的簡易程式“升級”為支援彩色功能,他們還在Display的基礎上開發了影象處理例程(即濾鏡外掛),包括增加了讀寫不同檔案格式的功能。另一項至今仍被稱道的Photoshop功能—“軟化邊緣選區”也是在那時發明的。這款“升級版”的Display還包括了色階、色彩平衡、色相及飽和度等一系列功能—如果它的程式開發者不是攝影出身的話,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它只是世界上第一款獨立影象處理軟體的雛形,但已足夠放手去實現商業價值。兄弟倆為Display更換了一個足夠“商業化”的名字—Photoshop。約翰開始到處為Photoshop尋找投資者。1980年代末期的矽谷是個頗不寂寞的地方,但包括SuperMac、Alcus甚至日後的“東家”Adobe在內都未曾給予它特殊的眷顧。直到一家掃描器公司採用了這個軟體。1988年初,大約200份0.87版本的Photoshop拷貝隨著掃描器捆綁出售。
當時掃描器幾乎被看作是唯一適合Photoshop搭配的物件—只有影象被掃描才能被以數碼形式儲存到電腦裡,這是那個時代的常識。但如果無法與更領先的軟體公司合作,它便無法堂而皇之地進入更廣泛的計算機市場。在1988年的一次演示中,Adobe的藝術總監Russell Brown終於被它打動了。緊接著,Adobe購買了Photoshop的發行權,並在1989年4月簽署了正式合同—根據協議,兄弟倆在第一年可以得到25萬美元的授權費。
1990年2月,第一款被稱作Adobe Photoshop的影象軟體的1.0版本正式誕生,這便是Photoshop的生命起源。但是,對影象質量和美學擁有偏執愛好的托馬斯和約翰與Adobe公司傳統而嚴肅的軟體開發者之間出現了牴牾:兄弟二人偏好一些花哨的外掛程式設計,以期增加Photoshop的使用美感,但這些東西在當時被那些傳統思路的軟體設計者認為是一些並不需要的炫技和潤飾,而並非特殊的功能。但這些外掛還是被約翰偷偷地儲存和隱藏在了Photoshop的程式中,併成為日後它日漸釋放魅力的基礎。
很快,Photoshop有了第一個競爭對手ColorStudio。無論掃描器公司Banrey Scan還是Adobe都曾在Photoshop和ColorStudio之間猶豫很久,但最終Photoshop勝出了。
整體上看,Photoshop是一款更適合普羅大眾簡單實用的影象處理軟體,而ColorStudio顯得更加適合專業使用者。兩個方向似乎都沒有錯,但計算機桌面化浪潮的迅速興起為Photoshop打擊ColorStudio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Photoshop起初的版本都是為蘋果電腦而開發的—蘋果是影象和設計工作者的優選。而從1991年Photoshop2.0釋出的時候開始,Adobe公司決定開發Photoshop的Windows版本。彼時英特爾和微軟的“Wintel”聯盟已開始主宰整個PC市場,而Photoshop轉投Windows陣營也成為其歷史上一次有名的“突變”行動。
那真是一次無比正確的決策。微軟蠶食周邊公司創新能力的本性正日益暴露—等到1995年Windows 95釋出的時候,已經幾乎沒有什麼能獨立存活的中小型軟體公司了。謝天謝地,在Windows 95的大限之前,Photoshop已成為基於Windows的一款重要的獨立圖形處理軟體,並通過Windows普及到眾多普通使用者當中並迅速開始蔓延,以至於微軟再無機會開發出一款自己的影象處理軟體來蠶食Photoshop業已形成的地位,且至今無法顛覆。
在1992年支援Windows操作環境的Photoshop 2.5釋出之後,幾乎無人可以否認Photoshop已成為業內一款真正標準化的影象處理軟體了。儘管Photoshop在Windows平臺上的版本花了更長時間才趕上另一個競爭對手PhotoStyler,但其行業地位幾乎已經無可爭議。它甚至引發了印刷業和出版業的革命—任何一部排版精美的圖書或雜誌封面,從那時起都揮不去Photoshop的影子。
這時Adobe顯然增大了對Photoshop的預期:先是將1994年釋出的Photoshop 3.0版本介面與Adobe的其它產品統一化,並對程式使用流程略作調整;1995年,Adobe終於以3450萬美元的價格完全買下Photoshop—只有到了這一天,Photoshop才能被真正地稱為Adobe Photoshop。
此後的Adobe Photoshop在商業上經歷了相當長一段平穩而持續的發展時期(技術上仍在大跨步進步),卻不期而遇了1990年代末工業影像向數碼影像過渡的浩蕩潮流。在人們紛紛將膠捲相機丟棄在一旁,抄起數碼相機將圖片傳送到電腦上的時候,為影像而生的Photoshop又要做出選擇了。
Adobe並未迅速地抓住這個潮流:當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數碼相機的時候,Photoshop處理的圖片絕大部分還是來自於掃描器,而與數碼相機沒有關係。可它很快感到了威脅—市場上已經有專供處理數碼相片的軟體公司出現,比如在當時曇花一現的Phase One(Capture One)。
直到2002年3月釋出的Photoshop 7.0才終於開始正視這一問題:它適時增加了Healing Brush等圖片修改工具,還有一些基本的數碼相機功能如EXIF資料和檔案瀏覽器等。Photoshop總算不太遲地與變幻莫測的數字時代保持了同步。但這樣的被動和區域性修改顯然不足以超越人們對數碼時代的圖片想象。它必須醞釀一次更重大的改變。
英雄並沒有讓人們失望。托馬斯·諾爾再度出山擔綱開發工作,驚喜再度出現。2003年9月,Adobe釋出Photoshop新版本—不再延續原來的稱謂被叫做Photoshop 8.0,而是改稱為Photoshop Creative Suite,即Photoshop CS。它與Adobe其他的系列產品組合成一個創作套裝軟體,使Adobe的Photoshop、Flash和網頁開發等產品結合成了一個整體。
必須得承認,Photo CS是一款“完全革命”的產品—它不僅為數碼時代而生,更為一個智慧和網際網路的影象時代而生。它增加了更多為攝影師服務的功能和特性,比如Camera Raw轉換濾鏡、16位色深以及調整圖層支援等等;更多新功能為數碼相機而開發,如智慧調節不同地區亮度、鏡頭崎變修正、鏡頭模糊濾鏡等。這一切都使建立美妙的影象成為可能,既可以高質量地再現真實,又能夠精美地演繹合成影象和效果。
Photoshop再次進入了一個“不可收拾”的階段。在完全擁抱了數碼潮流之後,它的下一步是智慧化—2008年釋出的Photoshop CS3正好詮釋了這一點:它支援20多個視窗停靠、比舊版佔用更少面積的工具欄、從多張照片自動生成全景圖、靈活的黑白轉換、更易調節的邊緣選擇工具、智慧濾鏡、改進的消失點特性、32位HDR影象自動生成工具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擁有了支援3D功能的擴充套件版。
2009年釋出的Photoshop CS4再次將智慧化提升到了一個讓人驚歎的程度。甚至,只要註冊了線上版的Photoshop Express,你就可以直接在網際網路上編輯修改你的圖片,使之成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存在。當你在網際網路上操作裁切(corp)、橡皮擦(eraser)、模糊(blur)、加亮(dodge)和加深(burn)等指令的時候,你所編輯的甚至並不是一張圖片,而是一個正在被改變的世界。
2009年底,當大明星Demi Moore(黛米·摩爾)出現在“W”雜誌封面上,甚至連最忠誠的粉絲們都很難認出她—她看起來太年輕性感了。雖然20年來我們已經熟知這一點:時尚雜誌上所有美麗的臉和大腿都是“修過圖”的,可是—一個連黛米·摩爾都需要靠PS來撐場面的世界,是個什麼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