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RESTful架構的理解

RESTful架構的理解

最近開始做Java的webservice開發工作,之前接觸的少,對一些感念性的東西理解的不是太深入;這幾天總是聽一些人說restful了架構,那些所謂的高階工程師架構師的說起理論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但是一遇到問題讓他們去解決,就是各種理由;今天就好好查查restful這個東西是什麼,找了一遍文章:點選開啟連結

自己從裡面總結了一下:

REST,即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如果一個架構符合REST原則,就稱它為RESTful架構。

什麼是RESTful架構:

  (1)每一個URI代表一種資源;

  (2)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傳遞這種資源的某種表現層;

  (3)客戶端通過四個HTTP動詞,對伺服器端資源進行操作,實現"表現層狀態轉化"。

資源(Resources)

REST的名稱"表現層狀態轉化"中,省略了主語。"表現層"其實指的是"資源"(Resources)的"表現層"。

所謂"資源",就是網路上的一個實體,或者說是網路上的一個具體資訊。它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張圖片、一首歌曲、一種服務,總之就是一個具體的實在。你可以用一個URI(統一資源定位符)指向它,每種資源對應一個特定的URI。要獲取這個資源,訪問它的URI就可以,因此URI就成了每一個資源的地址或獨一無二的識別符。

所謂"上網",就是與網際網路上一系列的"資源"互動,呼叫它的URI。

表現層(Representation)

"資源"是一種資訊實體,它可以有多種外在表現形式。我們把"資源"具體呈現出來的形式,叫做它的"表現層"(Representation)。

比如,文字可以用txt格式表現,也可以用HTML格式、XML格式、JSON格式表現,甚至可以採用二進位制格式;圖片可以用JPG格式表現,也可以用PNG格式表現。

URI只代表資源的實體,不代表它的形式。嚴格地說,有些網址最後的".html"字尾名是不必要的,因為這個字尾名錶示格式,屬於"表現層"範疇,而URI應該只代表"資源"的位置。它的具體表現形式,應該在HTTP請求的頭資訊中用Accept和Content-Type欄位指定,這兩個欄位才是對"表現層"的描述。

狀態轉化(State Transfer)

訪問一個網站,就代表了客戶端和伺服器的一個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勢必涉及到資料和狀態的變化。

網際網路通訊協議HTTP協議,是一個無狀態協議。這意味著,所有的狀態都儲存在伺服器端。因此,如果客戶端想要操作伺服器,必須通過某種手段,讓伺服器端發生"狀態轉化"(State Transfer)。而這種轉化是建立在表現層之上的,所以就是"表現層狀態轉化"。

客戶端用到的手段,只能是HTTP協議。具體來說,就是HTTP協議裡面,四個表示操作方式的動詞:GET、POST、PUT、DELETE。它們分別對應四種基本操作:GET用來獲取資源,POST用來新建資源(也可以用於更新資源),PUT用來更新資源,DELETE用來刪除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