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M3.0色度幀內預測跟進
VTM3.0相比VTM2.0,色度幀內預測主要變化:
1.加入了MDLM(詳見L0338)。
2.LM的最小二乘法改用兩點法計算模型(詳見L0191)。
3.DM模式中改用色度中心位置對應的亮度塊的預測模式(詳見L0053)。
在VTM3.0中,加入了MDLM,即LM增加了LM_L(只使用上方參考)、LM_T(只使用左方參考)兩個模型如下圖,色度幀內預測流程有所變化。先來回顧一下VTM2.0色度幀內預測。
在VTM2.0中,色度幀內預測會按Plannar、Ver、Hor、DC、LM、DM(共六種)順序進行預測,RD檢測最優。其中當DM借用的亮度角度模式與前四種模式相同時,會將DM換為角度66模式。DM模式中借用色度左上位置對應的亮度塊的幀內預測模式。
VTM3.0色度幀內預測分成兩個階段:
1.粗選:按DC、Ver、Hor、LM_L、LM_T進行預測,按SATD排序,去掉兩個SATD最大的模式。
2.細選:粗選剩下三個模式和Planar、LM、DM(共六種)進行RD檢測選最優。其中當DM借用的亮度角度模式與前四種模式相同時,會將DM換為角度66模式。
色度幀內預測程式碼入口函式estIntraPredChromaQT
。
相關推薦
VTM3.0色度幀內預測跟進
VTM3.0相比VTM2.0,色度幀內預測主要變化: 1.加入了MDLM(詳見L0338)。 2.LM的最小二乘法改用兩點法計算模型(詳見L0191)。 3.DM模式中改用色度中心位置對應的亮度塊的預測模式(詳見L0053)。 在VTM3.0中,加入了MDLM,
H.266/VVC幀內預測框架
本人是西電研一的一名普通學生,現在在通院信科所多媒體通訊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是視訊編碼標準H.266/VVC。 如很多剛上研同學一樣,入學以來經歷了迷茫、對科研方向無從下手等問題。兩個月來,在理清視訊編碼結構後,終於漸漸理解並敢於修改VVC的程式碼。準備在部落格這個平臺上記錄自己的
VVC程式碼 BMS 幀內預測學習之四:xFillReferenceSamples()
xFillReferenceSamples()函式是參考畫素的獲取過程。 主要步驟: 1、分析臨近的畫素是否可獲取 2、進行參考樣本的填充:若臨近的畫素全部可獲取,則賦值;全部不可獲取,則賦預設值;若部分可獲取,則對可獲取的賦對應的值,不可獲取的用預設值填充。
VVC程式碼 BMS 幀內預測學習之六:Planar、DC及角度模式下預測值的計算
1、Planar模式,函式xPredIntraPlanar(): 預測畫素是水平、垂直兩個方向上4個參考畫素的平均值。 left, top為預測畫素正左,正上方參考畫素值; right = leftColumn[height]- left, bottom =
HEVC 幀內預測
幀內預測使用TU塊。利用當前圖片已經編碼的畫素進行預測。 預測模式 幀內預測可用塊大小為幀內預測分成35種預測模式,其中33種角度預測(2-34),Planar預測(0)和DC預測(1)。支援塊大小從4x4到64x64。 MPM選擇 亮度預測 當進行亮度預測時
ffmpeg libx264視訊編碼過程中幀內預測模式a->i_predict4x4[idx]的獲取問題
analyse.c的函式static void x264_mb_analyse_intra(...)中有這麼一段程式碼: if( i_best > 0 ) //註釋來自leixiaohua大神 {
HEVC學習-幀內預測-initAdiPattern函式
#define MAX_CU_DEPTH 6 // log2(LCUSize) 最大CU深度為6 #define MAX_CU_SIZE (1&l
HEVC學習(三) —— 幀內預測系列之一
今天開始進入實質性內容的討論,主要是從程式碼實現的角度比較深入地研究幀內預測演算法。由於幀內預測涉及到的函式的數量相對於編解碼器複雜部分來說少,但事實上大大小小也牽涉到了十幾二十個函式(沒具體統計過,只是大概估算了下),想要一下子討論完比較困難,所以打算在接下來的若干篇文章
HEVC/H.265——幀內預測
轉載至:https://blog.csdn.net/NB_vol_1/article/details/53288626 感謝一下作者一、幀內預測,利用當前影象內已經編碼的畫素生成預測值二、生成預測值之後,和原始的值相減,得到殘差,後續的變換量化等操作就是基於殘差進行處理的三、
HEVC學習(五) —— 幀內預測系列之三
今天主要介紹幀內預測一個很重要的函式initAdiPattern,它的主要功能有三個,(1)檢測當前PU的相鄰樣點包括左上、上、右上、左、左下鄰域樣點值的可用性,或者說檢查這些點是否存在;(2)參考樣點的替換過程,主要實現的是JCTVC-J1003即draft 8.4.4.
33、編碼一個CU(幀內部分)2、幀內預測各種模式的實現
HEVC中一共定義了35中幀內編碼預測模式,編號分別以0-34定義。其中模式0定義為平面模式(INTRA_PLANAR),模式1定義為均值模式(INTRA_DC),模式2~34定義為角度預測模式(INTRA_ANGULAR2~INTRA_ANGULAR34),分別代表了不同
HEVC亮度分量幀內預測模式程式碼詳解
作者:66 (轉載請註明出處) 從我自身的學習歷程來看,建議大家先把理論紮實了再去理解程式碼,程式碼裡也有註釋,與理論的地方一對應加上一點C程式設計基礎很容易就能理解。 按從內到外的順序,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程式碼實現。 1. HEVC幀內Planar模式預測-預測畫素計算
H.264預測編碼之幀內預測
預測編碼是視訊壓縮中最基本的編碼工具,常見的預測編碼為幀間預測和幀內預測。 視訊編碼中,主要的冗餘資訊是時間冗餘,其次是空間冗餘,視訊編碼通過幀間預測消除時間冗餘,通過幀內預測消除空間冗餘。接下來說說
(HEVC)幀內預測:fillReferenceSamples函式講解
將自己看到的對我幫助很大的文章轉載於此,方便下次查閱。 今天開始進入實質性內容的討論,主要是從程式碼實現的角度比較深入地研究幀內預測演算法。由於幀內預測涉及到的函式的數量相對於編解碼器複雜部分來說少,但事實上大大小小也牽涉到了十幾二十個函式(沒具體統計過,只是大概估
HEVC的幀內預測(1)
HEVC的幀內預測(intra prediction),即intra塊的預測過程,為intra塊解碼提供預測值(predSamples[ x ][ y ])。 首先要確定當前塊和鄰塊的關係。
幀內預測模式RDO
在對候選模式進行選擇的時候,我們會用RDO方法選擇最佳預測模式。幀內預測模式的RDO過程如下所述: 1,計算當前預測模式下的SSE,即殘差平方和,作為RDO計算中的失真量。 2,計算當前預測模式下,編碼TU所需要的位元數,這個是預測模式RDO的主要工
HEVC中的幀內預測模式選擇(Intra prediction mode selection in HEVC)
HEVC標準提供35個幀內預測模式,包括一個DC模式, 一個Planar模式,以及33個Angular模式。 在HEVC的test model HM10.0中,對於幀內預測的模式選擇可以總結為:35個預測模式首先根據STAD的方式,利用Hadamard變換,選擇RD-c
H.266:幀內角度預測
本文譯自提案JVET-D1001的2.2.1節內容,對應的軟體版本為最新的JEM4.0。 為了更好地捕獲展現在自然視訊中的邊緣方向,方向性的幀內角度模式從HEVC的33種拓展到65種。新的角度模式如下圖中的紅色虛線箭頭所示,Planar和DC模式保持不變。這些更加密集的角度
HEVC幀內/幀間預測:Cross-Component Prediction (CCP)
Cross-Component Prediction (CCP)跨元件預測是通過消除顏色元件的相關性,在保證顏色高保真度的同時,實現對視訊內容的高效壓縮,被HEVC RExt採納。其核心思想是使用亮度
幀內/幀間預測要點
問題1:幀內/幀間預測的目的是什麼? 幀內/幀間預測是利用畫素之間的相關性來去除空間冗餘和時間冗餘。手段是為當前編碼塊構造儘可能準確的預測塊,從而得到能量較小的殘差塊。目的是能量較小的殘差塊可以減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