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貼 銀行業的系統整合商

轉貼 銀行業的系統整合商

老兵團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銀行用電腦代替手工勞動起,IT廠商就同銀行結下了不解之緣。

  今年9月,就連一貫被外界冠為“PC製造商”的聯想集團,也拿下了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大集中綜合業務系統開發專案,擺足了架勢,要在金融軟體業分一杯羹。但熟知聯想分拆歷史的人卻對此難免有些意外:在當年拆分後,銀行領域的業務完全劃給了神州數碼,聯想怎麼這麼快就“殺”了回來?說起來,這兩家本是一脈相承,只不過聯想的團隊來得更加曲折。

  實際上,分拆前的聯想是同銀行最先“親密接觸”的一批IT廠商之一。1992年,聯想成立了小型機部,後來發展成為聯想整合系統公司,並從1993年正式開始介入銀行應用軟體的設計與開發領域。也正是從那個時代開始,系統整合商才逐漸出現,並在後來形成了以“兩聯兩天”(兩聯:聯想和中聯;兩天:長天和南天)為代表的IT生存勢力。

  據神州數碼金融事業部總經理陳江介紹,1999年,聯想整合不但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整合商,而且也是金融IT廠商中最大的一家,金融業務量佔整個聯想整合業務量的40%,僅銀行客戶就包括了國內很多大銀行,其技術力量可以為銀行提供核心會計、儲蓄、借記卡等一系列解決方案。

  1999年,當聯想的分拆行動被正式提上日程以後,部分聯想整合的力量選擇離開,共同創立了凌智公司。原聯想系統整合公司總裁王磊回憶道:“聯想整合當時有600多人,一起出來的有100多人。”不過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凌智存在的時間並不長。

  2000年6月,凌智與其他兩家公司合併為長天集團。2000年,新長天同民生銀行簽下了大集中專案,主要實施者就是來自原聯想整合的力量。可惜好景不長,凌智與長天的“婚姻”很快出現了裂痕。恰逢此時,聯想開始大規模向服務轉型,這支“分隊”今年初又重新被聯想收編。

  有訊息說,因凌智與長天婚變給長天帶來的損失,甚至超過了長天一年的利潤。但長天首席技術官楊淮表示:“我們對客戶必須負責任。”至今,長天仍然為民生銀行提供系統維護等服務。

  相比較而言,神州數碼則更為穩定,除保留下當年聯想整合大部分的開發力量外,它還繼承了聯想整合的整個產品線。“我們的產品更適合國情。”陳江說。他認為,“國內廠商可以用於同國外強敵競爭的武器,並不完全是價格低廉。”

  以銀行櫃面終端為例,由於我國銀行長期以來實行總分行制,裝置的採購非常分散,不同地區的分、支行很難使用同一廠家的產品。因此,要想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版本,就需要相容性更高的軟體。而國外的軟體則往往對銀行的硬體裝置要求很高。在陳江看來,如果銀行把所有的終端全部換掉,勢必將大幅增加成本,這在國內現有的條件下並不現實。“國外廠商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的部分產品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他說。

  新生代

  與在業內打拼了10年的老整合商相比,高陽科技在銀行業的成功,有些近乎傳奇。

  今年10月初,深圳發展銀行的新一代綜合業務系統順利上線,高陽則是該專案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相關服務提供商。同樣是10月,高陽的另一個客戶:交通銀行香港分行新一代綜合業務系統順利完成。可事實上,高陽僅是一家剛剛成立2年的公司。

  “我一直比較看好服務。”在採訪中,高陽科技總裁袁波不斷地向記者強調,高陽從一成立就打算做服務,而非做產品。“做整合是蠻艱苦的。其實,大家在走兩條路。”在IBM做了多年渠道總經理的袁波,對傳統整合商十分熟悉。“一條路是想做軟體,另一條則是走到服務上去。”袁波說。

  也許是接觸了太多的整合商,在袁波看來,中國企業在軟體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首先是開發水平沒有國外高。據說,他當年到高陽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一家定位於軟體的公司轉型為做服務。其次,隨著時間推移,本土企業的經驗優勢也會逐漸淡化。“那個時候,到底中國有幾家公司能夠撐得住?”這樣看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做服務。

  現在回頭看去,高陽成立之初就趕上了好機會。當時,工商銀行大集中專案已經進入到後期,正準備將49個數據中心上收為2個。為保證系統上收時的可靠性,必須首先將系統“清理乾淨”。工行的主機應用多是基於IBMVSE作業系統,而高陽的看家技術就是在VSE和OS/390上做開發服務。結果,僅在那一次,高陽就拿到10多個行的單子,並由此迅速發展起來。

  與整合軍團裡的老將不同,無論是做核心業務,還是碰應用系統,高陽始終堅持不做產品。袁波認為,解決方案本身就是服務。他喜歡將高陽的職能比做是裁縫。“裁縫其實是提供一種服務。我們有一些東西,你要的時候,我給你訂製。”

  不過,最讓袁波頭疼的是,國內市場不成熟。儘管目前國內對IT服務的認可已經提高了很多,但“大家是不是願意為真正的服務所帶來的價值付費,那就不一定了。”

  可是在銀行看來,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服務質量,國內IT廠商都不能讓它們滿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廠商現在還只停留在概念層面上,其產品的核心仍然是賬務。要想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體系架構,並不只是有了客戶號系統那麼簡單。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建立客戶的關聯關係、收集豐富的客戶資訊,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建立客戶與產品的關聯關係。然而國內的系統,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具備將客戶“串”起來的功能。

  此外,IT業內分分合合的速度實在太快,而銀行最需要的是一家能夠為其長期、穩定服務的公司。好在目前國內廠商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普遍加強了對外合作。但問題在於,究竟有多少國內IT企業可以趕在強敵大舉進攻之前把自己武裝到牙齒?


補充:當年兩聯兩天(中聯、聯想、長天、南天)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中國的IT整合公司做不大,做不久,原因大概和軟體開發的問題一樣,沒有團體精神吧。幾個人有點能耐就想自己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