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簽了工作才後悔的職業指導
有一次一個大連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好像是學電子的,來應聘我 們的公關企劃部部長。那小夥長得不錯,將近一米八的身高,很陽光,個人素質也很好。他研究生畢業後去了一家稍微有點規模的IT企業,因為他對於軟體的瞭解 很不夠,就沒有做技術,而是從事管理,後來做到了總經理助理,主管行政和企劃。工作5年後的薪水也就是5000多點,他在公司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 我在面試的過程中瞭解到,他之所以應聘我們的公關企劃部部長,只是因為我們這個職位給的薪水還可以,而不是因為他喜歡這樣的工作。後來我幫助他分析,依照 他的素質和職業興趣,如果選擇得當,幾年後應該有著很好的發展。但是我們公關企劃部部長的職位並不適合他,如果我們聘用了他,不但耽誤企業的發展,而且也 會耽誤他本人的發展。我幫助他分析以後他恍然大悟,對我十分的感謝。後來他經過認真的思考及時修正了自己的職業道路,目前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所以有時候沒 有應聘上反而是面試的成功。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大多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領域開始自己的職 業生涯,幾年過去了,稀裡糊塗的換了幾家公司,回過頭來才發現,只是積累了不同行業、不同職能方向不成功地豐富經驗。而且據我觀察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產生 這樣的問題。因為似乎什麼工作都難不倒聰明人,他們就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工作,結果卻都是“蜻蜓點水”。一段時間以後突然發現,多種多樣的工作經驗並沒有給 自己帶來沉甸甸的收穫,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專長、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局面。最最關鍵的就是他們永遠都難以結束低薪長跑,白白浪費了上天賦予他們的才智。
當然,和此相對應的是另外的例子。有的人起點並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麼好得不得了的專業,甚至這裡邊還有大專和中專畢業的人,但是因為他們的正確的職 業發展之路,幾年之後他們在職場上的價值超過了很多當初起點比他們高的人。我們公司現在的財務總監就是專科畢業的。但在十多年的財務生涯中,從出納、會 計、主管會計到財務經理,他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踏實。不少和他同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還沒有取得這樣的成績。我也認識不少拿著高薪的人士,他們中不乏低學 歷的人才,只是因為在一個領域裡辛勤耕耘而成為這個領域的專精之士,從而能夠獲得和他們價值相匹配的薪酬。
各種有趣的職場現象還有很多。
有的人進了國有企業,進了政府機關,沒有得到太大發展,一直非常矛盾,想離開又不願失去既得利益,轉換成本越來越大,勉強得來一官半職,也很是沒意思。始終處在矛盾當中,年輕人的激情在無聊的事務中慢慢消磨。
也有的人盲目的相信考證和考研,希望藉助證書增加自己在職場的砝碼;有人成功了,為數不少的人卻越讀越窮,所獲得的薪酬遠遠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如果把考 證和考研比作投資的話,至少是投資收益率不高。我就親自面試過不少MBA,至少我是覺得他們沒有獲得和他們的投資相匹配的回報。
我們身邊總有這種從一工作就抱怨不斷卻委曲求全的人存在,他們或者從一開始就沒有為自己的職業做過規劃,要麼只進行過短期的職業指導,等有了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之後就“適可而止”,任由無聊和無奈一天天侵蝕自己日漸衰老的心。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和觀察。有太多的人不瞭解如何去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包括不少讀過職業生涯方面的書的人。接觸到不少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對這樣的問 題更是全然沒有概念,甚至我看到有的人30歲了還在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感到迷茫,而且看趨勢還要繼續迷茫下去。究其原因關鍵是功力太淺,僅僅囿於職業來考慮 職業,沒有能夠從更高的高度上來考慮這樣的問題;而目前所謂的職業生涯之南的書也大都為學者所作,理論性有餘,實踐性不足,用以促進思考或許還有點幫助, 用來指導實踐則全無所獲。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近來我一直考慮怎麼樣將自己對於職業生涯的經驗和觀點能夠系統的表達出來,以期能夠對這方面的問題感到困惑 的朋友有所幫助。
事實上,只要我們擁有了一定的理念和技巧,我們完全可以使我們的職業生涯不斷增值,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境界。今天我就就和大家探討一下職業規劃相關的理念。
第一章 職業生涯揚帆於選擇
首先想表達的第一個觀點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其實一生來講失敗的人和成功的人努力差不多,我甚至發現很多在職業發展上並不順利的人非常努力,反而一些 人順風順水,彷彿很輕易的就得到了別人眼中的成功。成功的人努力幾年就很輕鬆了,頂多智力上開發的多一些;而失敗的人也很努力,因為一旦他不努力就沒有飯 吃。
一個人一生當中最大的幸福在於選擇對兩件事, 一是找對單位、找對老闆、找對上司;第二件事就是找對妻子或丈夫。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太陽升起時我們與上司共 事,當日落西下時我們與自己的愛人相擁。
正確的選擇是如此重要,然而你會發現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的人面臨選擇的時候竟然會非常草率。一個人花在影響自己未來命運的工作選擇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購買 衣服上的心思要少的多,這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情,尤其是當他的未來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賴於這份工作時。 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錯誤的——沒有人會故意做出一個不利於自己的決定。他們之所以選錯,往往是由於不懂得如何選擇。很多人認為自己無法瞭解自己到底適 合做什麼工作,只好換來換去,希望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但許多年過去了,仍然很迷惑。所以我們要認真選擇,否則你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那片土地 適合你生長,什麼樣的環境適合你發展。和企業發展是一個道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沒有選擇對明確地方向以前,單純的談速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甚至有時等 待優於行動。沒有明確選擇的行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瞎折騰,瞎折騰的結果就是無序導致無效.
在這個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 萬條,但你要記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你有什麼樣的選擇,也就有了什麼樣的人生。你有什麼樣的職業選擇,你就擁有什麼樣的 職業生涯。你今天的現狀是你幾年前選擇的結果,你今天的選擇決定你幾年後的職業狀況.成功與失敗者的區別在於,成功者選擇了正確的方向,而失敗者選擇了錯 誤,因此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基礎相差無幾的人由於選擇了不同的方向,職業生涯迥然不同。問題是人們在做出選擇時,幾乎沒有人認為自己是錯誤的,因為沒有 人會故意作出一個錯誤的不利於自己將來發展的職業選擇,他們之所以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是因為沒有能力作出正確的答案,就如同我們在考場上遇到自己不會做的 選擇題,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去選擇,就如同我們的父母,他們就認為我們做某一份工作會對我們有利,全然不知道那會把我們推向職業的陷阱。
晉惠帝司馬衷當皇帝的時候,有一年鬧大饑荒,官員向他彙報百姓無糧可吃,餓死了很多人。這個歷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很驚訝的問道:“他們為什麼不吃肉 呢。” 我們或者所謂得職業生涯規劃專家很容易對於別人的職業選擇開出藥方,如果不喜歡自己當前所作的工作,那就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話很容易,但對於職業發 展感到迷茫的人來說,就如同上面的笑話一樣,這種美好的願望在現實中很難輕易實現。
職場生涯是很現實的,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生涯規劃理論對我們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我個人的意見是一定要立足於現實積極思考,並且充分利用機會,一步一步的 改善自己的職業狀況。正如我開始所言,職業生涯揚帆與選擇。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選擇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你很難一下子就作出完全正確的選擇,但要學會 選擇正確的方向。在生涯之初或者遭遇職業困境的時候,你的個人選擇餘地非常的狹小,並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決定,但是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 難,無論如何,你總是會有一定的選擇餘地,如何把握有效的選擇權,使你的職業路徑逐漸導向一個正確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在職業發展的長征路上, 你的路才會越走越寬,你在職場的選在餘地也才會越來越大並最終達到真正的職業自由。
那麼究竟如何來做職業選擇?職業選擇的依據是什麼?選擇要考慮的要點又有哪些呢?
第二章 價值觀之於職業規劃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選擇的最深層次的依據是你的價值觀,選擇的表面依據是你的職業目標,當然對於沒有目標的人選擇的依據就是他個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動選 擇要考慮的要點主要包括地域、行業、企業和職業。或者說一個非常清晰的職業目標應該描述為多少年後我希望在某地(北京/上海/紐約/老家的縣城)某個行業 (房地產/物流/教育培訓等等)某個企業(500強/民企/國企/政府等等)的一個從事某職業(人力資源/財務/金融/管理等等高/中/低層)的人士。這 幾個要點我會在後面做詳細地論述,我個人覺得也是最有實際參考作用的部分。
從實際的例子來看,我們的人生價值觀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態度,從而決定了我們的職業取向並導致了我們做出各種的職業選擇,這種職業選擇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狀況從而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又最後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幸福感。
價值觀的這個環節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容易忽略的,雖然它在事實上左右著我們的決定並進而決定我們的人生包括職業。一個人之要想成為職場的頂尖人物,他就必 須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同時確實按照這個價值觀過其人生。我所見到的在職業上有著良好發展的人士都是因為他們秉持他們的價值觀念,而一些不太順利的人士 大多思想混亂,要麼是秉持錯誤的價值觀念,要麼是根本沒有,隨著社會大眾的輿論搖擺不定。
從企業選人的角度也能夠很好地揭示價值 觀的重要性。為什麼麥肯錫的諮詢顧問很多並不是出身於管理專業?為什麼一些學業上並不突出的同學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應聘中勝過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人?為什麼 外企在招聘trainee的面試中總是會有“你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你最大的優缺點是什麼”等等看似非常普通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都和價值觀有非常密切的 關係。因為一個人在職業上的價值觀念和他能取得的成就是息息相關的,與此相比,一時的學習成績反倒成了末節。
從價值觀的角度來 說,職業發展成功還是失敗的判別標準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你的職業所帶來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如果符合,你就會感覺很快樂,哪怕收入 會相對低一些;如果不符合,你會感覺很疼苦,哪怕你拿著看起來很高的年薪。我剛剛工作的時候,遇到哪些拿高薪的人,總是很羨慕;到了今天心態就比較平和, 遇到比自己薪水高的人能夠理解甚至有時候有些高薪的朋友還讓人覺得同情,因為為了高薪他們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天倫之樂和某種程度的身體健康,但他們得到了 成就感。所以,我一向主張在職業發展上我們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因為當你得到的時候你就失去了,反之亦然。你可能得到的是高薪,但失去的是時間;你可能不 能成為一個好領導,但會成為一個好兒子。關鍵是你得到的正好是你想要的,而你失去的你並不介意,真正的職業追求是圓滿和平衡。
職 業發展不能用掙錢的多少來判斷,那不應該成為我們職業上的目標。我看到的真正成功的職業人士,即使在他們職業生涯的早期,也沒有單純的考慮金錢而是更多的 追求自己的夢想,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發展,應該說,這樣的人反而會成功,金錢是職業發展所帶來的副產品。當你按照自己的夢想去追求而後成功,所有美好的東 西都會朝你擁來,包括金錢。
接下來想談一下選擇的要點。來點實際的。
第三章 職業規劃的選擇有四—地域首當其衝
第一個選擇是要考慮地域。這也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我的高中同學的案例最能說明地域對一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我們高中同學大都來自於農村,也有部分是 縣城的,我們當地的教育不是很發達。同班的50個同學,包括後來復讀的在內,後來考上大學包括本科、專科和中專的在內,也就是在30人左右。從我大學畢業 到現在10年的時間,應該說大家的職業發展基本上定型。大學畢業後,大部分同學選擇了比較發達的城市,但也有部分同學回到了並不發達的老家。尤其是家在縣 城的同學,因為當時大都專科或中專,基本上都回去了。但其中有兩個本科畢業的農村同學也選擇了回去。去年春節回家同學聚會,這兩個同學都很後悔,因為他們 所謂的學歷和能力在落後的縣城並沒有用武之地,失去了競爭優勢,稍微好點的企業加起來不超過5家,想跳槽都沒有地方去,想再去一線城市吧,早已失去了當初 的鋒芒,更何況已經娶妻生子;反倒是家在縣城的同學,因為家庭有良好的人際網路大都發展得不錯。我說這話的意思並不是反對大家回去建設家鄉,而是說一定要 考慮長遠發展,因為你改變不了落後的思維,更何況工作之初你本身就不成熟。如果你卻由此意,我到建議你可以先在比較發達的地方學習,將來成為真正的職業人 士在返回家鄉或者到家鄉去投資,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地域甚至會成為限制一個人發展的瓶頸。如果你分到縣城,如果從政的話,基本 上你就當到縣委書記,至多當到地區專員,還要運氣非常的好;如果你分到各大部委,運氣不算太差的話也能混個處長,稍微好點就能幹個司長,不小心就當了部 長。當然,我這裡有說笑的味道,但從概率上來講,大致如此。
企業設立時選擇和自己配套的區域。諮詢公司基本上分佈在北京、上海、 廣州和深圳,這四個地方恐怕佔了全國諮詢公司的80%,其他地方也有,但大都規模不大。濟南和大連、青島等地也有諮詢公司,但日子整體上就不如上述四個地 方的滋潤。工廠選擇時也要考慮配套,所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廠就星羅棋佈。人才要發展也要考慮配套。你去比較適合自己的區域,就能夠得到好的配套,比如比 較好的平臺、比較好的培訓、更寬廣的視野等等;否則缺了某個環節,比如得不到培訓、事業狹窄等等你就很難得到發展。
單純的說要去 大地方發展或應該固守一隅都是不對的。因為更換地域而獲得發展或發展受阻的例子都很常見,我只是告訴你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因素。在職業流動越來越普遍的今 天,一生中在幾個城市工作也很正常。我個人的建議是在職業發展的初期要儘可能在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等你已經在職業發展上達到相當的程度再考慮生活上更能 接受的城市;我也不建議職業發展過程中頻繁的更換城市,因為你在某個城市積累的資源隨著地域的變動而大大貶值,會無形中使你的很多成本上升。
有的人認為大城市競爭過於激烈,生活成本太高而沒有勇氣去面對挑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從另一方面來說,大城市的機會更多,而且激烈的競爭更能夠激 發個人潛能,更容易達到更高的職業高度。在二三線城市有個二三十萬的年薪就很難再有上升的空間,但在北京、上海這樣的薪水算不上什麼。我原來公司的行政祕 書素質很好,是學建築的,身高178,很有氣質,鋼琴九級,因為工作的原因從大連調到上海,後來跳槽到斯坦威,是一家銷售奢侈鋼琴的公司,有了更為光明的 職業前景,但在大連她永遠沒有這樣的機會。
大多數人畢業時理所當然的留在自己讀書的城市,或者回老家等等,其實有必要深思哪些地方更適合自己發展。即使在職業中期的朋友也可以考慮通過地域的轉換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躍上一個新的平臺。
第四章 職業規劃選擇之二—行業選擇要有內在連續性
第二個選擇是要考慮行業。也有不少的朋友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有的人工作了7,8年都難說自己停留在哪個行業,其實行業和個人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你選擇 了金融,那就意味著幾個人操縱上億的資金;二三十個人操縱上千萬上億的資金,那是房地產行業;幾百人拼死拼活的再幹,只有百萬數量級的利潤,那是生產行 業。選擇什麼樣的行業,就有了什麼樣的發展空間。
在行業選擇上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行業。這是職業發展的大忌,也是最讓人感到 惋惜的,但是這點確實是比較容易避免的,關鍵是是要有行業的意識。有的人聊起來我幹過多少多少行業,以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其實對自己的職業發 展並沒有多少好處。我面試中遇到不少的人,在不同的行業作過,但是對哪個行業都沒有深入地瞭解。我們前段時間招聘一個地產的副總裁收到了不少的簡 歷,30-35歲這個年齡段,只有很少的人在這個行業擁有超過6年以上的行業經驗,僅從這一點就能夠淘汰很多的人。我在後面會講到職業的選擇,職業的選擇 也一定要結合行業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即使就財務而言,房地產的財務和物流行業、貿易行業的財務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剛剛工作的人 有時也很難馬上發現最適合自己的行業,但你可以去嘗試,但我建議你的目標是要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無論你是從事技術還是管理。沒有相當年的行業經驗,你很 難說了解了一個行業,比如對於行業的慣例、發展趨勢得了解、行業的價值鏈條、各個層面的細節、人脈關係的積累等等都需要相當時間的積累。失去了行業背景, 你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要儘可能的在一個行業深入的做下去,儘可能的不要輕易改行,因為這會讓你損失掉很多的積累,但行業不是不 可以改,如果一定要改行的話我的一個建議就是行業發展要有一定的內在的連續性。所謂內在連續性就是你以前積累的資源如經驗、技能、人脈等等能夠不斷地得到 延續和強化,有一條清晰的連續的軌跡,而不是天馬行空的跳躍式發展。比如一直在一個行業作,或者沿著行業的價值鏈條在不同的企業工作,原來作建築施工的到 房地產公司做了工程管理,原來在國際物流企業去做貿易,原來做教師的改做培訓師,原來做建築的改到房地產,等等基本上都是比較可行的轉換。
內在連續性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你的職業資源的不斷升值增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費在不同的行業,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我在後面談的職業的選擇。其實職業 發展的很多道理和作企業管理是相通的,比如管理中的SWOT分析、銷售中的4P、戰略制定的步驟等等很多的管理工具都可以拿過來指導我們的職業發展。我一 向反對企業作不相關多元化,企業應該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同樣我們個人也是如此。有的聰明人擁有的能量是10,分散在多個領域,每個領域都不超過5, 而我們大家認為得並不聰明的朋友,或許能量只有8,但聚焦在一個領域反而會有好的發展。我有一位大學同學六年幹過十個行業,基本一無所
成,只積累了每個行業不成功的豐富經驗。在高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往往一個專業足夠一個人奮鬥一生,在這種分工很細的空間裡我們自己的特長在哪裡?我 們立志在哪個行業幹一輩子?你對行業的透徹見解和有所作為令人敬佩和追崇,那你的收入和你的生活才能跟一般人不一樣。
我剛開始工 作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往熱門的行業裡去,其實現在也存在這個情況。但是冷和熱要辯證地去看,每個行業都有其發展的週期。如果是特別熱,也就意味著到了波峰 了,說不定就要開始衰退了,而冷門意味著衰退到底了,徹底沒有希望了,或者處於低谷,開始積蓄力量,要上升了。任何行業本身也會經歷高潮與低潮。行業判斷 要看大的趨勢即可,如同投資股票,中間自然會有震盪調整,但真正投資成功的都是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在行業的選擇上我們也要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一個行業, 只要大的趨勢有前景而我們又喜歡,就應該堅定的在這個行業耕耘。網際網路出現的時間這麼短就已經經歷了2-3個來回,今天成功的絕大多數都是在低潮的時候依
然在堅持的企業和個人,那些因為低潮而震盪出局的人固然很難在這個新興的行業裡挖不到金恐怕也很難在其他的行業裡成功,原因無它,就是頻繁的轉換行業而影 響了積累。儘管中國的股市已經進入了牛市,但身邊那些頻繁操作的朋友掙到大錢的不多,反而是那些堅持投資原則不輕易跟風的人在獲得越來越大的收益。
第五章 職業規劃選擇之三—合適的企業
第三個選擇是要考慮企業。
企業是個人職業的承載平臺,是個人職業生涯不斷得以拓展、得以精彩展現的舞臺。一個好的平臺往往能夠讓人得到成長和鍛鍊,不斷獲得職業能力的提升,增強 個人對於職業的信心和興趣,不斷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而一個不好的平臺往往不能夠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甚至會讓一個人慢慢的喪失職業發展的競爭 力,讓個人的職業生涯出現停滯或者是倒退。從某種程度而言,進入一個好的企業甚至比考上一所名牌大學都要更重要,因為你所獲得的能力的提升和發展的機會比 大學所能提供給你得要多得多,所以選擇一個有助於自己發展的企業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的人並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有一個很出名的笑 話,說一個喝得醉熏熏的人在路燈下拼命地找著什麼東西。一個過路人恰巧經過,問他在找什麼。那個醉鬼說在找鑰匙。過路人就幫助他一起找。可是什麼都沒有找 到。過路人問道:“我什麼都找不到。您大概是在哪兒丟的鑰匙?”醉鬼指向了街道旁邊的黑暗處。過路人吃了一驚:“天哪,那您為什麼不到那邊去找?”醉鬼憤 怒得看著他說道:“為什麼?因為這裡比那邊亮。”其實很多的人在接受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往往就是這樣,比如企業就是位於他讀大學的地方或者是這家公司有父母 的朋友等等。這樣解決職業的問題很方便,卻往往將開啟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鑰匙給遺忘掉了。我最初工作的時候就沒有任何的考慮。大多數人在開始跳槽後會開始
重視企業和自己職業發展的問題。
美國人一輩子在不同的企業作相同的職業,日本人一輩子在相同的企業作不同的職業,唯有中國人不 同,沒有改革開放的時候,和日本人差不多,一輩子在相同的企業作不同的職業,改革開放了,人才流動了,不少人卻又有點矯枉過正,變成了在不同的企業作不同 的職業。當然隨著大家職業意識的提高,這種狀況會有所好轉。
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企業更是如此。粗略來說,國內的 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外企、國企和民企,政府部門可以歸到國企中去,我個人沒有到政府部門發展的想法,但從和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素質不錯的人, 只是要適應他們的工作習慣太難了,但我個人認為,如果把去政府也作為一個職業的話,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選當然是各大部委,比去什麼外企都要好,因為 佔有的資源多,其次是省、市,再下面的就沒有什麼意思了。企業裡面有很多的隱形冠軍,就是企業知名度不高,但是獲利能力很好,又很好的行業地位,各大部委 包括中央的一些企業有不少這樣的隱形冠軍,名氣雖然沒有500強大,但那待遇讓500強的所謂白領都要羨慕,但他們不屬於你我窮孩子做職業規劃要考慮的範
疇,基本可以排除,但是如果你萬一遇到這樣的機會,可別千萬錯過。
稍微有點跑題,接著剛才的話題來談,其實外企、國企和民企他 們各有各的風格,關鍵是什麼樣的企業適合不同階段的你。有的人在國企作的很不好,到了外企反而成了一條龍;別看你在外企很牛,給你個民營企業你卻不一定能 玩得轉。我在上海招聘我們下屬工廠的銷售總監的時候有比較深的體會。當時銷售總監有在500強外企的工作經歷,業績也還不錯,整體素質也很好,但到了民營 企業就不知道怎麼幹了。他在外企的時候,有大把的錢花,預算批准了就可以去幹,相對比較規範,下屬人員的素質也都比較高;但我們上海工廠剛開業的時候比較 節省,要用一分錢辦兩分錢的事,下屬人員的素質和知名外企比也要差一些,有的流程也不是很清晰,總之需要他自己去完善的東西比較多。我就發現他很長時間不
適應。外企的財務總監到了民營企業也會面臨很多新的課題,要想著怎麼去避稅甚至要逃稅,要想著如何運用非常的手段去融資,這些課題以前他們可能都沒有接觸 過。所以單純的說外企的能力強我是不認同的,大家的強項在不同的地方,要互相去學習。
我在這三種的企業都呆過,總的體會是外企講 能力,國企講本事,民營企業既要講能力,還要有本事。本事是中國人特有的詞彙,也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內涵。我們說政府部門或者國企某某人升遷 了,我們的評價往往是這個人很有本事,所以我們遇到的國企領導大多都是比較有本事的人,但是能力怎樣就不好說了。因此我的建議是有本事的朋友要去國企,有 能力的朋友要去外企,兩方面能兼顧的朋友要去民企呵呵。當然,這個事情不是絕對的,現在國企也講能力,應該是國企本事的比例要大一些,外企對能力的要求要 大一些,至於具體的比例,不同的企業不同。你要選擇適合你自己的企業。
就具體的福利待遇而言,也要看最終的結果。外企總體的福利 很好,但也很難讓你有意外的收入;民企總體福利不好,但一不小心公司蓬勃發展,你就成了小富翁。外企壓力大一些,培訓比較系統,進步比較快;國營企業壓力 小,可以兼顧很多家庭的事情。我覺得本身無所謂好壞,就像我前面談到的價值觀,關鍵看你想選擇什麼。
但是扒開企業一個個看,卻是 各有各的特點。很難就簡單得說外企就比國企或者民企好。要針對每個企業來做決定。同樣是國企/民企/外企,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外企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 其管理和福利等甚至還不如一般的民企,即使是500強的下屬公司,有時候待遇和發展空間也會有很大差異。我的一個同學就去了西門子的一家公司,待遇在外企 裡面也屬於一般。剛畢業的同學最容易被這個光環迷惑,也有不少的企業用這個幌子來騙人。一旗在前面的帖子提到“好,繼續期待,不過,在做選擇的時候,有個 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就是資訊不對稱,特別是對於某個企業的瞭解。”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來識別出來。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如果大家看後說這個帖子沒有耽誤我的時間,而且還會有一點啟發和幫助,那我就感到非常的欣慰了。也非常歡迎大家提出建議和批評意見。
由於工作本身比較忙,還要抽出時間來寫文章,有些朋友的留言回覆的不一定很及時,但我會爭取儘量回覆,不周之處,請大家體諒。
大工的那個例子是這樣的,企劃部部長很難成為將來的總經理,而且及時剛開始的薪酬是不錯的,但是後來薪酬提升的幅度很有限,就像我文章所言,我們企業的企 劃沒有在主戰場,如果將來換工作,這份工作很難為他加分。所以那個小夥後來回到了通訊行業去做銷售去了,目前做的很不錯,早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當初所給的 薪酬,更重要的是他的職業具有非常強的可持續性。)
就規模而言,企業還可以分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在大公司,你可以直接學習其思 維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公司的視野、經驗和人脈積累是小公司所不能比擬的;而在小企業你可以和公司一起成長,你甚至會成為左右公司發展的中堅力量,楊元慶和 聯想一起成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多成長起來的創業型公司的員工都獲得了很好的彙報,這甚至是大企業很難獲得的。在大公司,你可能學到很多管理規則和方 法,但是很多背後的東西要想領悟則很難,比如沃爾瑪的物流系統很先進,大家都知道很厲害,知道為什麼並能夠將其複製到另一個企業的人很少;大企業給的培訓
體系比較完善,會給你最基本的職業訓練,把你塑造成更職業化的人士;大企業的職責分工清晰,在團隊合作過程中能夠學到溝通與協調等組織運作能力。缺點是工 作相對狹隘,螺絲釘的工作居多。在中小企業你往往是身兼數職,實戰經驗強,而且中小企業是絕對的業務導向,創業機會多,缺點是培訓機會少,經營風險大,說 不定哪天公司就關門大吉了。
一般來說,大企業培養的人才大都是標準件,至少在大企業彼此之間是適配的,這是因為大企業的發展基本 上是戰略導向的,按照公司的戰略穩步推進,各種制度比較規範,流程比較清晰,工作的內容比較標準。在這家幹人力資源到了另一家同樣規模的也馬上就能上手, 所以基本上沒有失業的顧慮,只是如何發展的問題;中小的企業培養的人才以非標件居多,這是因為每家企業都有每家企業的特點,比如同樣是做人力資源工作,可 能有很大差異,人力資源工作本身的具體內容可能差別非常大,而且這家的人事還兼著行政,那家的人事還兼著法律。非標件再到其他企業契合的時候就稍微有一點
麻煩,有時候不一定合適,有時候要多磨合一段時間。
我個人的意見是剛開始不要進一些比較小的企業,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同學,除非遇 到特別好的老闆,當然這種機率非常小。因為你那時的社會經驗非常少,很難處理得好很多的關係,非常容易對社會和職業等等方面形成一些錯誤乃至極端的看法。 你從小企業獲得的東西太少了,看似學到了一些東西,實際上得不償失,再去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已經處於競爭的劣勢。我就遇到過幾個在小企業作副總經理的人, 個人能力還不錯,但是稍微大一點的企業都不願再給他們機會,因為他們已經長成了一顆歪脖子樹,公司寧願招一些完全沒有經驗的人來。當你在大公司完成基本的
職業訓練並且具有了某種專長,已經是學有所成,到了厚積薄發的階段,就可以到一些成長性很好、迫切需要規範的中小企業去。既可以讓自己的所學有一個發揮的 平臺,從實踐的角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分享到中小企業快速成長所帶來的收益。
談到這裡,又要說題外話。不少人誤把經驗 當作能力,誤把學歷、知識當作能力,都是不對的。有的人所謂的十年行業經驗也只是對行業有點粗淺瞭解,有的人幹了三年已經有了很深的見識。或者有的人讓你 感覺,雖然他的經驗很不夠,但他的那種思維方式很好,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肯定會有不錯的發展。小時候老家有句罵人的話“你一把年紀都活到狗身上去了”指 責某些人的見識沒有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長,話糙理不糙。所以我們人在企業,但不能侷限於企業,要有更高的視角。董事會關注產業,總裁關注行業,總經理關注 企業,員工關注職業,你要想成長為總裁或董事長,就要去關注他們應該關注的事情。
職業發展中最悲哀的兩個狀況一是 拼命的在貧瘠的土地上耕耘,二是總是在尋找機會卻不知道自己就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在企業裡工作這麼多年,我的體會是讓你100%滿意的企業是不存在的。我 遇到不少的人整天抱怨企業,福利不好,上司或老闆太苛刻等等,這都不是一種職業的素質。如果你覺得企業不滿意,我的建議是要麼離開他,要麼去適應或者改 進,抱怨不解決任何問題。我剛剛工作的時候,我們一幫一塊進公司的大學生聚會的必修課之一就是一起抱怨公司,每天晚上的臥談會就是對公司的聲討大會。我後 來發現這種狀態太危險,很容易把自己給搞成老大姐。去年我又到原來的公司去了一趟,發現抱怨的那些人還在抱怨,而沒有抱怨的那些人要麼已經在公司有了不錯
的發展,要麼已經重新開闢了自己的職業領域。我並不是說一點都不能抱怨,現在不公平的事情太多,還不讓我們說幾句發洩一下嘛,但我只主張有限度的抱怨。根 據我的觀察,其實抱怨很容易形成習慣,結果最後抱怨成了主旋律。尤其是幾個喜歡抱怨的人走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語,開完聲討大會,不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容 易消磨人的意志,所有的抱怨之詞都成了你安慰自己的藉口。這不是一個積極心態的人的做法。我和不少的私營企業老闆打交道,現在社會上太多不公平的現象,尤 其是政府部門,太多需要我們抱怨的東西,但我發現他們很少抱怨,他們只是想著如何來利用目前的這種體制。我不是說他們一定是對的,我只是請你相信,機會往
往來自於不合理。
第六章 職業規劃選擇之四—職業選定主戰場
第四個選擇是要考慮職業。
我在這裡先解釋一下,所謂的職業就是你所從事的具體職能比如營銷、財務、行政、管理或者業務。我遇到的大部分職業規劃不理想的人是在這部分,而在具體職業上的選擇出現誤差帶來的傷害也最為明顯、最為嚴重。
我先結合職業和企業來講。
我遇到過學管理的同學到很小的企業去做管理,我覺得這個選擇欠妥當。不是說小企業不需要管理,而是目前中小企業的現狀實際上不重視管理。中小企業是業務 和機會導向,還沒有發展到戰略、管理導向。如果你是做業務的,去中小企業也不一定有什麼不妥,因為所有的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走過來的,但是學管理的或者說 將來希望做管理的,你必須到能夠讓你理解管理、應用管理的地方去。千萬不要以為你是管理專業畢業的你就會管理,這裡面的學問太深了。你去了以後,一切全憑 自己摸索,真正規範的東西沒有學到,積累了一大堆錯誤的觀念和操作辦法,真的是把自己給害了。
人事行政部就是不少中小企業的產 物。不否認有大的公司會設行政總裁,主管人事和行政,也不否認有的人事行政部經理髮展得很好,但就我個人的職業經驗而言,這個職位的發展空間小。尤其是行 政。前段時間一個重點大學畢業的小女孩很高興的告訴我她剛工作半年就被提升為辦公室主任,後來我給她分析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為什麼呢?行政這個職位的發 展空間太小,剛開始好像工資不低,但我很少見到在這個職位上拿高薪的,能突破20萬年薪算是不錯了。因為就絕大多數公司而言,它的進入門檻很低,經常遇到 不知道幹什麼好地說,我來幹行政吧,這個崗位提供的價值是基本上一定的,無論誰來做,也不可能做出花來,薪水上升到一定空間就後繼乏力。很多有才情的小姑
娘稀裡糊塗在這個崗位呆了好幾年,結果就成了軟翅膀的蝴蝶,很難再飛起來了。這樣的工作倒是很好找,但是哪怕你做了很多年的行政,薪酬也是在某個位置打 晃,很難有突破。所以這個職位可以作為跳板,但不宜久留,那些能力強的,要迅速利用這個職位,成長為副總等等。
其實,不光是行政,不少崗位都存在這樣的情況。關於職業這裡我的建議就是要儘可能的到企業的主戰場耕耘。
什麼是主戰場?舉例來說,實際上就是那些最能夠直接提供價值的部門,主要是業務部門,當然,對於一些大的企業而言,我認為財務、人力資源、戰略規劃部門 等等也可以劃入主戰場的範疇。如果是在軍隊裡面,那就是直接打仗的那一部分,當然也會包括資訊和情報等支援部門,但是你如果進了炊事班,那你的職業空間就 不是很大。有個笑話說炮兵連炊事班的戰士“背黑鍋、戴綠帽子”還要看別人打炮,簡直是悲慘之極。也很少聽說那個將軍有多少年的炊事員生涯。所以,你要想當 將軍,不要去當炊事兵;你要想在職業上有上升空間,最好不要去企業的不是主戰場的部門。但是大家可能會說,這些部門的存在對企業是確實必要的,我們都不
去,那誰去?我的意見是讓沒有看到這個帖子的人去看呵呵。不過請大家放心,因為總歸有些人喜歡平平淡淡,樂意去那樣的部門。
主戰 場的部門彙集了公司最多的資源,也會擁有公司最多的升遷機會。一般來說,公司的高層大都出身於主戰場的部門,偶爾有那麼一個負責次要部門的高管,在公司的 實際地位都還不如一個主戰場部門的負責人。關於這一點,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人最有體會,主戰場部門的處長比那些邊緣部門的局長要牛的多,其實無他,就是因為 擁有更多的資源,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而已。當經濟不景氣或者公司裁員時,往往是從邊緣部門開始比如行政、公關等等,而那些公司的核心部門反而是需要加強或者 影響不大的部門。
主戰場的部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樣的部門員工的回報往往是隨著公司業務的成長而成長,而且是非常的正相關;再者往往是同類型的公司都肯定要設的部門,往往決定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不愁工作不好找。
我們也許選擇了一個非常有發展前途的行業,也加入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公司,但如果不能進入主戰場,在一些無關緊要的輔助性部門工作,即使付出了很多地努力,都很難取得職業上的長足發展。
企業中還有另外一個主戰場,那就是權力的主戰場,尤其是在大的公司,這點尤為重要。這也意味著要儘可能的在公司的總部工作。在規模較小的公司而言,老闆 可能就會認識每一個員工,每一個員工的能力和成績都能夠被老闆觀察到;事實上,也只有你的業績被人認可你才有發展的機會,否則即使你打破了世界紀錄,沒有 權威的人作證明也是沒人相信。在分支機構遍佈全國乃至全球的大公司裡,在總部以外的地方工作的人,往往會遇到這個問題。他們離那個權威的能夠證明他們業績 的人太遠了,總部的決策層很難會注意到他們。這個和我在前面講到地域的時候是一樣的,那些縣、鄉鎮就相當於分支機構,拼了老命才能熬個縣長,就是因為遠離
權力的主戰場;而在中央部委工作的那些人,稍微有點成績往下一放就是個地區專員。因此,要想獲得外在職業生涯的發展,一開始要儘可能的爭取機會在公司總部 工作。在公司總部,潛在的升遷機會更多,視野更寬廣。接觸到不同層面的人,從基層員工,中層經理直到董事會成員。還有不少的領導職位是分公司所不可能有 的,尤其是公司總部不僅要安排總部自己的職位,而且當下屬機構要為空缺的崗位安排人的時候總部的人員也是進水樓臺。從這麼多的職位中得到機會的機率,顯然 要比在分公司大很多倍。當然,如果當下屬企業的規模本身足夠大,幾乎就能夠給你的職業生涯很大的發展空間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前兩 天遇到一個著名大學學計算機的研究生,他去了一家比較大的公司作業務軟體的開發和硬體維護,雖然目前待遇也還可以,但我認為他的發展空間很有限,原因就是 他沒有在企業的主戰場,他們公司將來的總經理只能是業務出身,不太可能是他的這種經歷。如果將來他們公司計算機方面的業務外包,這非常有可能,他的發展就 要受損,因為他和那些在軟體公司工作的同學的差距已經在逐步拉大。我遇到好幾個學計算機的,都在房地產、生產等等方面的企業,他們的發展空間可想而知。類 似這種情況,要去也只能去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否則一點意思都沒有。
這裡想再說點題外話,我們去企業工作的時候,首先應該問一下我 們能夠替企業創造多大的價值,因為我們的收益實際上來自於我們創造的價值,如果我們的專業技能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話,即使我們能夠拿到一時的高薪,也很 難有大的發展,關鍵是有職業素養的人會覺得很難受。我來目前公司的時候,有另外一家企業的老闆也希望我過去做管理,給我的薪水是目前企業的1.5倍,但是 那家企業只有50、60人的規模,遠遠不如我目前企業的規模,所以我思慮再三,還是到了目前的這家公司。原因就是我去了那家公司,從管理的角度來說,一是 我很難再有提高,二是那樣一個規模的公司我很難創造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價值,時間一長,在公司的地位就要下降,再找工作的話這段經歷就不能夠為我的職業發
展增值,而目前的公司空間就比較大,光集團職能部門就有8個,還有下面的產業,在這種體制下,我的管理思想能夠創造價值。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但毫無疑 問,主戰場原則是最主要的因素。從目前的實際工作情況來看,我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有個朋友問到為什麼講財務也可以劃入主戰場 呢?這是因為在大的企業財務能夠創造非常大的價值。一個一定規模的企業財務總監能夠拿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年薪,那時因為在那樣的公司通過財務管理比如稅 務籌劃、資金運營、內部控制等等能夠創造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價值,某種程度上比業務部門的價值並不小。比如房地產公司而言,財務能力甚至會成為公司的核心 競爭力之一。而且隨著管理的發展,財務會逐步的介入業務,大家對財務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將來的高層管理者,誰在說自己不懂財務那就不應該了。公司裡的 三駕馬車,無論如何是應該有財務的一席之地的。但是小的公司就不同,皮包公司老闆或者老闆娘就相當於財務經理,頂多設個出納,規模再大一點的公司,如果要
設副總,一般也是業務出身,財務就是中層,因為業務有限,財務能夠創造的價值本身就有限。
這裡我要恭喜學財務的家人,我個人認為 財務是非常有前途的一個職業,也是一個很容易規劃自己發展路徑的職業。我遇到一些學財務的朋友,提起財務來大吐口水,認為財務沒有什麼意思,其實我覺得是 沒有從更高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走向以財務控制為核心的企業管理,而且財務和投資、資本運作、金融等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可謂是前途 無限。
其他和財務是差不多的職業包括人力資源、內審、管理、戰略規劃等等,如果不小心沒做好職業和企業的結合,只能是埋怨領導不 重視你這一部分,其實不是領導不重視,而是你那裡創造的價值很有限,如果你是領導,你也這樣幹。當然我不否認這裡面有管理理念的因素,但是這是目前國內企 業的現狀。
還有一個很好的職業就是銷售。銷售是最能考驗和鍛鍊一個人能力的職業,而且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對於起點比較低的朋友非 常好的一個職業。我就遇到過幾個學歷並不高但薪水很不錯的做銷售的朋友,但我還遇到一個東財畢業的哥們,他大學畢業後在國內做了2年,後來竟然跑到紐西蘭 讀了個營銷的研究生,結果他的同學在國內都做到十幾萬年薪了,他回到國內找工作都還成問題。為什麼?研究生學歷去大學教書有點低,人家的門檻現在都提到了 博士,用來做銷售又有點高,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所以我一向不建議身邊的朋友去讀營銷方面的研究生,除非你想做研究或者工作深造。銷售是一個實踐性非常
強的職業,大家全憑業績說話,而且業績也比較容易衡量。當然,從最基層的銷售做起,在此過程中你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從而到銷售經理、銷售總監乃至成長為一 個公司的總經理。
我前面講到在行業和職業的選擇方面要有內在的連續性,最好的連續性當然是兩者都要保持,因為現在的專業化分工 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有些職業和業務的結合比較緊密,比如你會做洗髮水的銷售但不一定能做好化肥的銷售,你能擔任生產性企業的財務總監但是做地產公司的財務 總監你就很吃力。但是如果做不到兩者都連續,我建議你最好能保持其中的一個是連續的。比如你一直在地產作但是作不同的職業,這樣你將來的發展方向應該就是 某個地產公司的總經理或者高管;或者你一直從事某個職業,比如你一直做銷售、財務或者人力資源,這樣即使在不同的行業作,但你會成為某個職業領域的專家。
第七章 確立職業目標
以上所論述的內容應該對大家有所啟發,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而言,這些內容是遠遠不夠的,職業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後面我所述的很多內容。比如有聰 明的朋友可能會問:“那我進行選擇的依據是什麼?”當然,你在實際決策的過程中會找到很多的因素,包括你的價值觀、喜好、愛情等等,他們綜合後會形成你的 職業目標,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你最主要的依據就是你的職業目標。
前兩天一個曾經在公司實習過的研究生小姑娘給我打電話向我請教,說自己面臨2 個機會,“是去華為作sales還是到華潤地產去做marketing。”這個小姑娘還是蠻優秀的,我在後面的文章中可能還會引用她的例子。我告訴她其實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這2個機會的起點都是可以接受的,最關鍵的是她期望得到什麼?她更期望怎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果她喜歡和人打交道,希望最直接的 解決很有挑戰性的問題,那就去華為作sales;如果喜歡創意,願意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那就去華潤。我告訴她,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叩問自己的內心。當
然,我和她一起分析,最終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工作這麼多年,我有個比較深的體會,大多數人的職業困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職場中 很多這樣的朋友,覺得工作很乏味,甚至質疑自己入錯了行,如果不是迫於生計的壓力,他們說早就不幹了,總之他們覺得工作不開心,甚至是一種疼苦,至少他們 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我們中太多的人跟著生活的慣性去安排職業,包括不少很優秀的人。社會大眾輿論說外企好就去外企,媒體講MBA不錯就去讀MBA,大學 畢業就要求按照自己所學的專業選擇工作,茫茫碌碌恰恰忘了問自己一句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往往什麼也得不到,或者得到了才發現那
並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你只給我5分鐘,讓我出個注意幫助你獲得職業上更大的成功,我會告訴你:“確認你的職業目標,制定實施計劃,然後每天依此行事。”職業目標可以是成為行業的專家或者高管,也可以通過自己職業的發展為將來的創業奠定基礎。
如果你採納這條建議,那麼它對你的益處將勝過你能學到的其他任何東西。根據我個人的體會,這個簡單的行動甚至比四年的學業都更有價值。很多職業成功的人士都是因為有意無意的遵循了這個原則從而獲得他們職業上的成功。
翻開眾多成功學的書籍,無一例外的都要告訴你明確的目標對於獲得成功是多麼的重要,我這裡不是在談成功學,但我也不能免俗,這是因為它確實很重要。
以下的這個故事被很多人講過很多遍,用來說明擁有清晰的目標的重要性。
有一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了,他們即將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他們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前,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他們的目標,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很多的人都看到過上面的這個故事,我也在不同的地方看到過這個故事的多個版本,其目的都是告訴大家目標的重要性。相信不少人在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都 會有所觸動,也會嘗試著來確立自己的目標,但事實是為數不少得人越想越糊塗,到最後也沒能整明白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我就親身經歷過好幾個目標模糊的人 大談目標的重要性。這說明大家大都知道目標對於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來確立自己的目標,無論是人生還是職業方面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你就永遠到不了那裡;如果你沒有自己的目標,別人就會為你做主;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計劃,你就會成為別人計劃裡的一枚棋子。這個世界上永遠是有希望的人帶著沒有希望的人飛奔,沒目標的人為有目標的任務。
就我個人的觀察和體會,能夠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清晰目標並貫徹執行,事情本身就是個人綜合素質的一個反映。
確立職業目標對我們的幫助顯而易見,我個人的經驗,至少有以下的幾個好處:
其一,會讓你覺得充實,有幹勁,俗話說就是有奔頭。看看那些高考的學子,那個不在忙忙碌碌,因為他們有一個非常現實的目標,那就是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大 學。但是這個目標畢竟是自然而然樹立的,是家長或者說社會為他們樹立的目標。很多的人考上大學之後,沒有意識到要樹立新的目標,竟然不知道大學應該怎麼 過。不信你去問一下,所有說讀大學沒意思的人肯定沒有什麼目標和追求。同理,那些說工作沒意思的人也是因為沒有自己的職業目標,而那些有自己職業目標的人 正圍繞著自己的目標一點點的添磚加瓦,每向自己的目標靠近一步就有一種內在的喜悅,怎麼會覺得工作沒有沒勁呢。大家可以按照我所說的話作一個簡單的測試,
你可以很隨意地問一下身邊的朋友“你將來有什麼打算?”,能夠立即把這個問題給回答上來的一般都會做的不錯,有的人可能會很詫異的看你半天,然後告訴你 “這個問題,還真的從來沒有想過。”比較正規的企業在面試一些比較重要崗位的員工的時候,這也幾乎是必問的一個問題。說句題外話,一般有責任感的姑娘在選 擇物件的時候肯定會問一句“你將來有什麼打算?”,而那些能夠描繪美好前景的青年自然更容易獲得芳心。
如果沒有相對明確的職業目標,那你告訴我,已經工作的你,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想對自己做一些必要的提升,從什麼方面著手呢。是加強英語還是學習財務, 是考個證書還是要去讀研,是參加管理培訓還是強化自己的行業經驗。現狀是不少的人看兩天英語又學兩天財務,想考研又下定不了決心,想考某個證卻因為沒有動 力準備不充分雖然交了報名費都沒有參加考試,讓時光慢慢地從身邊溜走,最後逐漸地習慣於慣常的工作,偶爾搬家的時候翻出以前努力學習的材料,呆呆的想上半 天,知道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努力過,僅此而已。
逢證必考是某些缺少職業目標的人的典型症狀之一。這種人典型的解釋是藝多不壓身,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考個證,以備不時之需,說不定什麼時候能用上。這種邏 輯害人不淺,說是謀財害命也不誇張。首先“證”能不能代表“藝”實在不好說,很多的證都是某些機構謀利的手段,就連國家的學歷證書都隨著高校的擴招而變得 水分越來越大,更何況那些短期培訓而獲得的所謂證書呢。你的這些證書真正的擺到僱主面前得時候往往不能給你加到期望得分數,和工作無關的證書寫到簡歷上還 會讓你丟分;其次,畢竟每獲得一個證書都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一定數量的金錢,如果所獲得的證書本身無助於你職業目標的實現豈不是一種時間和精力得浪費,把
這些時間和金錢投入到最有助於你職業發展的領域豈不是會產生更高的收益。我遇到的比較誇張的是一個應聘市場經理的人的簡歷,在證書一欄竟然赫然寫著什麼廚 師證,看了讓我哭笑不得,立即放進人才庫(廢紙簍)了事。
有一次一個人來公司面試人力資源的職位,談完後感覺不是太合適,他竟然說看看公司有沒有其他方面的職位,也是職業目標不清晰的原因。想想看,你喜歡一個女 孩,女孩說我們可能不是太合適,不過我有個朋友挺不錯的,給你介紹一下吧,你說好呵,我試一下吧,那後果是可想而知了。
當 然要想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它不是靠冥思苦想就能獲得。就我個人的經驗和觀察而言,它是在我們的工作中一步步浮現出 來的,它就如同我們找物件,我們很難一下子描述出來我們到底希望找到一個什麼樣的終生伴侶,到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接觸到不同的異性,隨著瞭解的增多,內心 裡就會發出一個聲音,對,就是她(他)了,我就是希望擁有這樣的一個伴侶。在我們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大都要經歷一個“為謀求生存而就業—為終生髮展而職業 —為人生價值而事業”的一個過程。我們不太可能在職業發展之初就擁有一個我們希望為之奮鬥一生的職業,如果是那樣的話你就太幸運了,就如同我們絕大多數人
沒有青梅竹馬的愛情一樣,而是在為謀求生存而就業的過程中,一步步發現了我們願意為了終生髮展而從事的職業,並隨著我們條件的改善和追求的提高,我們找到 了為實現人生價值而從事的事業。剛剛工作的時候,我們對很多的東西瞭解的太朦朧,難免在認識上有偏差,也很有可能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前兩天有個將要 畢業的研究生女孩問我,是不是不要進入房地產行業,因為她覺得房地產行業是夕陽行業,我聽了啞然失笑。還有一個男孩雄心勃勃的要進入諮詢行業,只是因為諮 詢的收入高,他並不瞭解諮詢行業的工作狀態。其實這都很正常,這是我們人生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我們很難超越也沒有必要超越,正如有句廣告詞說的“年
輕,沒有什麼不可以。”當然,大多數的人停留在第二個階段,只有極少數的傑出人士能夠達到第三個階段,但每一個階段的遞進都是自然而然的,你連自己的生存 都沒有解決,奢談人生價值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很難達到第三個境界,甚至有的人一直在第一個階段徘徊。如同李開復博士所說,什麼是事業? 事業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持之以恆的追求;事業不是可有可無的應酬,而是矢志不移的奮鬥。當心甘情願為一件事獻出自己的畢生精力時,當能夠從這件事中 獲得最大的滿足和愉悅時,你已經在從事一項真正的事業了。可以說,不對你所從事的工作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是很難達到事業這樣境界的,在職業的發展上自然
也難有大的發展。
記不清是在那個網站上看到了下面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觸很深,你可以發現這個女孩真得很可愛,儘管還透露者女孩的稚嫩,但我幾乎可以斷定,這個女孩將來的職 業或者創業的成功,因為她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得是什麼,而且正在一步步的積累自己所需要的資源。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我覺得這個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會 給很多的朋友有所啟發,它回答了很多朋友對於職業目標的疑問,所以當時我就儲存了下來,全文索引如下:
本人浙江某小城鎮普通女生。家境一般。中學讀書時成績尚可,高考報廈門大學金融系,6分之差調劑到廣東某末尾重點大學金融系,家人要求復讀,因想去那個據稱比浙江富裕的地方去待待,於是去讀書,一晃四年,七月畢業。
原想去找銀行對口工作,但英語沒過六級,屢被拒之門外。遂收起銀行工作念頭,與深圳、廣州四處找工。因外貌、身材還過得去,今年四月在深圳某廣告公司覓得 業務員一職,一去就安排下規定業務量,雖然底薪有2.8千,但對於一個剛出校門沒任何社會經驗的女生來說,這份工作實在艱辛,以致最後半途而廢。
此時湊巧因為廣交會原因,同學推薦去了一個臺灣老闆的紡織品外貿小公司。也是在這裡定下了我的從業方向。
老闆臺灣人,典型家長式性格。起初說不包吃住,月薪2千。雖然在廣州,這樣的月薪並不高,但是也不會餓死了,自己學校雖然是第一批的重點本科,但是在廣州 這樣的城市,這樣的學歷什麼也算不上。於是小心翼翼的開始上班。老闆脾氣非常暴躁,而作為新人,每天早上一去要擦乾淨所有桌子,下班的時候要打掃完三個辦 公室,倒乾淨垃圾。本來自己雖然不是什麼嬌生慣養,但是家務活還是比較少做,突然要幹這些,手忙腳亂,被呵斥過幾次。不得不更小心,每天提起120分精 神。起初並不要我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