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大資料-醫療行業

大資料-醫療行業

基於醫療大資料的未來醫療,不管稱其智慧醫療也好,稱其個性化醫療也好,都是醫療的主流發展趨勢。

雖然面臨異質性的挑戰,但並妨礙醫療大資料企業設定的目標:就是把醫療轉變為可量化之地。

剛剛出版的《未來醫療》(埃裡克•託普Eric Topol 鄭傑譯)一書中,作者提出人體GIS(地理資訊系統)的概念,由人口統計學、生理學、解培學、生物學、環境學方面的資料等多層資訊構成的、多維度的資訊嵌合體,可以用來解讀個人的健康狀況。

麥肯錫曾在其報告中表示, 醫療大資料逼近引爆點的推力包括四個方面:對大資料應用的需求、電子病歷等醫療資料的膨脹和非醫療公眾資料的融合、分析技術和工具的進步、政府對醫療大資料的推動。

眼下在國內,有關網際網路+醫療的政策頻頻釋出,政府一端對扮演推動者角色的興趣,幾乎趕上創業者。

對於醫療資訊化、網際網路醫療等涉及醫療資料領域的企業而言,6月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放送利好。這次會議提出,發展和應用好健康醫療大資料,是以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民生工程,有利於提高健康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增加有效供給。

火龍哥今天就來對國內醫療資料公司進行一個梳理,主要遵循以下的層次和邏輯:

首先就是 基於醫療IT解決方案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 與相當可觀的醫院建立了非常好的信任度,對醫院管理、醫生行業也建立了比較好的瞭解深度,也具有了一定的醫療資料的處理經驗,他們自然是醫療大資料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其次,在醫療IT解決方案的基礎上, 部分醫療資訊化公司開始嘗試對資料的二次開發,有的是基於醫院管理需求,有的是基於臨床診斷治療或科研需求,使用者主要還是醫院和醫生。

第三,以近年新創辦的公司為代表, 其一開始就是瞄準醫療大資料的二次開發,並且更多是聚焦於某一個公司本身擁有特殊優勢的細分領域,比如醫療影像、口腔診所;又或者是單病種,比如腫瘤、腎臟病、心腦血管等,主要使用者除了醫院醫生,還擴大到了重要的買單方新葯研發企業的深度參與等。

最後的一類企業, 更多是直接處理“錢”的問題。醫療支出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壓力山大。如何合理地降低醫療支出,醫療大資料被寄予厚望。麥肯錫的報告預測, 大資料將節省12-17%的醫療成本,以目前美國2.6萬億美元醫療開支計算,相當於節省3000-4500億美元。

醫療資料膨脹,但挖掘不易

大資料已經成為新的自然資源,被認為將像蒸汽機、電力、石油一樣對人類社會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尤其在醫療保健行業,資料資源的數量、多樣性和複雜性都在快速增長。

在陳遵秋和陳漪伊(兩人均為美國俄勒岡州健康科技大學 醫療大資料和生物樣本大資料學者)合寫的文章曾提到, 2011年美國醫療健康系統資料量就達到150EB(1ZB=1024EB=10242PB=10243TB=10244GB)。而到2013年,根據一份針對美國和加拿大333家醫療機構及10家其他機構的調查(IHTT,2013),醫療機構累積的資料量比2011年增長了85%。

與此同時, 該調查也顯示醫務人員對資料的利用卻相當有限:77%的醫療健康行政人員對所在機構資料管理方面的能力評價為 “C”。僅有34%報告他們能從電子健康記錄(EHR)中獲取資料用來幫助病人,而有 43%報告他們不能收集到足夠多的資料來幫助病人。

而據業內人士表示,國內一家大型三甲醫院一年產生的資料量也已經達到上百TB,且同樣增長迅速。但是,即使在三甲醫院,基於院內各個分散的資訊系統整合整合的臨床資料中心(CDR)也是近幾年才開始啟動建設,而且標準缺失,院內資訊孤島的狀態在整個醫療行業仍帶有普遍性,以致定位於打通、整合院內不同廠商的資訊系統介面的初創企業,都大受歡迎。

面對醫療大資料的快速膨脹,如何開發其背後隱藏的價值,真正像蒸汽機、電力那樣在各個領域激發生產效率的爆炸式上升,成為全球醫療界、資本界、科技界最令人激動的技術挑戰和財富征途。

國內哪些醫療大資料公司值得關注

醫療大資料企業是美國數字醫療領域獲得融資最多的版塊之一,也有數量甚至、分佈很廣的美國醫療大資料公司被國內媒體報道。

本文則將嘗試梳理國內醫療大資料的細分領域和各個領域的代表創業公司,雖然這些已上市的HIT廠商無疑是醫療大資料領域極具競爭力的一個群體,但由於報道和公開資料較多,本文將更聚焦於初創公司和處於發展階段的非上市公司。

考慮到醫院在醫療大資料的核心地位及院外大資料的成熟度和可信度, 本文所討論的醫療大資料公司,均指其產品或服務是基於醫院醫療資料、醫院內外部資料融合、區域醫療資訊化平臺等醫療級資料而執行的,因而,諸多僅僅立足於醫院外部場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移動醫療公司、可穿戴裝置公司、基因檢測類公司也均未納入討論範圍。

火龍哥統計的原始清單包括數十家醫療大資料公司,其中獲得融資的企業佔了絕大多數,此外也有一些其他渠道獲悉的醫療資料類公司。在對清單中所有公司的業務概況進行梳理之後,從商業模式和投資視角, 初步劃分成綜合醫院醫療資訊化、專科診所資訊化、科研大資料平臺、單病種大資料、合理用藥、醫保監控等細分領域。

針對醫療資訊化企業,將進一步細分為“偏IT應用”和“偏資料二次開發”兩類。當然,這並非是說歸入IT應用的企業,就完全沒有資料二次開發的業務,主要是考慮到其業務偏重點和公司創辦時的初衷。接下來,將首先從偏IT應用類的醫療資訊化公司講起。

醫療資訊化公司(偏IT應用)

醫療資訊化的不斷髮展,臨床、醫院管理、科研等醫療資料的沉澱,是發展醫療大資料業務的基礎。

自80年代啟步、90年代真正在醫院萌芽,國內醫療資訊化行業已經超過30年的發展歷程,但是,由於國情、醫療機構層級設定等原因,不同區域、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之間的資訊化水平相差懸殊。

到今天,大多數國內醫療機構的資訊化,仍然主要是基於IT系統開發和應用層面的完善和提升。比方說大型三甲醫院,近幾年開始逐漸發力於打通HIS、LIS、PACS等多至數十個院內的資訊孤島,構建以電子病歷資料為核心的臨床資料中心(CDR),初步實現醫院全方位資料的整合化,以滿足臨床和科研的需求。而更多小醫院或基層醫療機構,則仍處於提升、有的甚至是佈署醫療資訊化系統的階段。

表1 值得關注的醫療資訊化企業(偏IT應用)

在上表所列的醫療資訊化公司中, 若以融資額來看,京頣股份、安泰創新、貝聯科技排名最為靠前。

京頣股份是一家典型的醫療資訊化企業,已經成立12年,號稱擁有1500家高階醫療行業客戶。其主要產品如醫療物聯網、HRP、HCRM都是典型的醫療資訊化功能模組產品。

自2012年以來完成三輪融資,京頣股份累計融資額已達3.7億。

此外,京頣股份旗下公司、亦是移動醫療平臺的 趣醫網,是國內最大的幾家掛號平臺之一,也在2015年9月完成4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中國、弘暉資本等。

安泰創新也是在醫療健康領域年輕而凶猛的弘暉資本所投資的企業,這同樣是一個歷史達到10年的公司,成立以來服務了 200 多家大型醫院,承建了無錫、佛山、玉溪等城市級大型智慧醫療、及區域醫療的核心資訊系統。

貝聯科技通過在婦幼醫院中提供wifi服務,為孕產婦提供掛號、排隊等待系統、線上諮詢等產品和服務,在獲得A輪融資時即聲稱,公司成立一年多的時間裡完成了國內1200多家婦幼醫院Hos-WiFi和100多家婦幼移動醫療的簽約。

在完成智慧Wi-Fi系統的推廣建設後,將以此為入口,通過移動醫療、孕期管理、遠端諮詢、診後隨訪與母嬰健康智慧硬體產品,構建婦幼健康移動平臺。

上表中的 人仁醫更是一家有特色的企業,2014年創立,它抓住了目前國內醫療機構院內供應商眾多、且各家系統介面標準不一的難題,推出了極簡便的介面打通服務,以此加速醫院和醫療資訊化廠商在整合院內資訊孤島時的速度。目前已經獲得千萬級天使投資。

醫療資訊化公司(偏資料二次開發)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資訊學系博士張少典在2015年5月考察國內醫院資訊化現狀時,曾對媒體表示, 中美在醫療資訊化理念上有較大差距,國內仍主要圍繞IT進行系統開發和應用,而美國則更多地從醫學角度考慮效率、安全、普適性問題,並且已經全面對資料進行二次應用。

基於火龍哥與一些大型三甲醫院資訊處負責人的訪談,認為這一觀點是符合現狀的,這也是火龍哥對醫療資訊化公司中偏資料二次開發的企業單獨闢出來討論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2 值得關注的醫療資訊化企業(偏資料二次開發)

上表中所列企業僅有5家,數量很少,與為數眾多的企業聚集醫療大資料的行業聲音很不相符。主要是由於上文將諸多企業歸入偏IT應用方向,而另有諸多專科、單病種的醫療資料公司在下文單獨介紹。所以,表2中僅為一些面向醫院綜合業務的資料二次開發類公司。

表2中 有公開融資記錄的企業只有金豆醫療,此前宣佈從達晨創投獲得A輪投資,不過也有訊息稱該其獲得了聯想系的投資。

金豆醫療和 邁德高的創始人均為火立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孵化,其中金豆醫療歷史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同濟醫科大學金豆統計工作室的成立,目前其資料服務領域包括醫療質量管理、醫保控費等。

邁德高則成立於2013年,旗下主要有兩款產品: 立足於醫學圖片社交的醫酷Medu和立足於資料探勘的科研資料自動分析平臺Medstats,自稱擁有10餘家世界500強藥企。

深圳循證醫學創辦辦於2011年,創始人李成繼教授為十二五國家863重大計劃“醫學知識庫與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研發”課題主要研發專家。其主要產品包括醫保監管及支付標準系統、基層醫生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等,後者服務物件主要為縣以下鄉鎮衛生院、社群健康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

創辦於2013年的 醫渡雲,並沒有查到公開融資記錄,但卻領投了微糖的B輪融資,該輪融資金額達數千萬美元。微糖CEO馮燕飛在獲得融資時,曾表示“醫渡雲依靠強大的技術團隊,完成了中國最頂尖的系列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料的結構化和搜尋引擎化,為醫療資料探勘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平臺。”

北京顥雲科技是一家跨行業的大資料解決方案提供商,董事長卜曉軍(兩位聯合創始人之一)此前為IBM軟體集團大中華區業務分析與優化及智慧地球解決方案總經理。目前官網介紹的醫療資料產品有兩個,分別是定位為醫院管理的顥雲 “醫院羅盤”,以及疾病大資料分析(BriteDiseaseAnalytics)解決方案。

專科類醫療資訊系統

醫療是一個極為廣博的行來,也在諸多垂直的細分領域,比如醫學影像就是現代醫學診斷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分級診療、遠端會診等得以開展的基礎之一。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副會長、華西醫院放射科主任宋彬就曾表示, 制約遠端醫療規模化普及的首要原因就是影像引數規範不統一。

再比如連鎖口腔診所、連鎖中醫診所(中醫館)等投資熱點,均需專業化的醫療資訊化軟體去支援其醫療流程化管理和專業化電子病歷等資料的蒐集、處理。

表3 值得關注的專科類醫療資訊化公司

萬里雲成立於2009年,為上市公司華潤萬東旗下子公司, 於今年3月以出讓25%股權獲阿里健康2.25億元融資。萬里雲主要從事建立醫學影像大資料雲平臺及提供相關影像雲端儲存服務,以及開展遠端醫療影像服務和建設運營線下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並提供與該等服務和運營相關的技術開發、推廣、諮詢服務。

其與阿里健康的合作,主要是將對方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優勢與自身在醫學影像方面的數十年積累進行結合,開展2B、2C遠端醫學影像診斷及相關服務。目前,萬里雲已經在北京和鄭州建立了遠端影像中心,還在全國其他地區籌建影像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8月,IBM以10億美元收購醫學影像公司Merge Healthcare,是其圍繞Watson Health部門業務而進行的最大一筆收購。

領健資訊和 雲中醫為分別針對口腔診所和中醫診所的醫療資訊化公司。

這裡要多講一點的是 蘇州華墨資訊,這是一家基於腎臟病單病種提供流程化管理和資料分析軟體的公司。據公司相關人員向火龍哥表示,其技術在國內屬領先水平,由於腎透析裝置多為歐美國家所壟斷,其核心資料系統相對封閉,而華墨則能幫助醫院、醫生實現從治療方案、醫囑執行、資料提取並與醫院資料系統對接、患者病情趨勢管理等流程化管理。其創始人呂瑩擁有醫學和應用資訊學(德國留學)複合背景。

這類基於單病種高度垂直、並擁有一定技術壁壘的醫療大資料公司,也是資本非常關注的領域。華墨資訊現已獲得國海證券投資。

科研類大資料公司

不管是新葯研發,還是醫療大資料初創公司,腫瘤領域都是熱點中的熱點。國內的聚焦腫瘤垂直領域的移動醫療公司也非常多,但業務重點多偏向於隨診、醫患溝通、病友互助、醫藥電商等方向。

而真正在腫瘤臨床底層資料方面有所佈局、並以臨床決策支援、藥企新葯研發支援為業務導向的企業,更是獲得了資本的極力追捧。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 美國的一個兒科醫院通過使用臨床決策支援系統,兩個月內減少了40%的藥品不良反應。並稱僅僅醫療臨床決策系統,一年就能為美國減少1650億美元醫療支出。

表4 科研類大資料公司

上表中多家聚焦於腫瘤大資料的公司,A輪融資規模多在大幾千萬元。

新嶼科技創立於2013年,其開發的腫瘤系列臨床科研資料管理平臺crabyter,分別針對腫瘤臨床科研資料管理和患者管理的兩大需求,包含兩個獨立的底層資料庫。據稱到2016年上半年,Crabyter共計服務4151位臨床醫生、486個腫瘤科室/醫院,管理399個臨床課題和20萬例入組病例。公司目前已與包括醫科院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301醫院在內的20所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

零氪科技和 思派網路則是今年上半年最為活躍的兩家腫瘤大資料公司,均在上半年完成數千萬美元的融資。

其中,零氪科技創辦於2014年底。目前已與全國超過200家最頂尖的腫瘤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其收集、整理和分析的病例超過40萬例, 覆蓋了全部腫瘤病種和學科。此外,公司也不僅限於腫瘤資料庫,已經開發了近百種專科患者資料庫,其系統可以和95%以上的現有HIS系統無縫對接,融合LIS、PACS等資料,方便醫生檢視患者多方面資料。其投資機構匯橋資本創始人於凡表示,以網際網路醫療大資料為基礎的精準醫療已是全球醫療界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此次投資零氪科技是匯橋資本在全球精準資料化醫療大布局中的重要一部分。

思派網路同樣創辦於2014年,是專注腫瘤領域的資料平臺,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智慧診療系統的研發,以及提供提高腫瘤診斷治療水平和醫生臨床工作效率的綜合解決方案。

醫諾智慧也是一家有著10年以上歷史的企業,曾開發過放療所需的小部件,當時號稱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把該產品國產化的公司。

2009年,公司轉型做放療資訊平臺,之後與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合作,在大約3年的時間裡,把最底層的治療裝置的資料全部打通,成功解決放療裡最底層的資料整合。到2015年上半年,其合作醫院包括中科院腫瘤醫院、301醫院、306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60餘家重點醫院。

不過,對於國內定位科研的醫療大資料公司而言,一個大的障礙就是公共醫療大資料的缺失。中國醫院多、患者多,樣本雖大,但多處於分離狀態,單個公司所能整合到的資料相當有限。

而在美國,2014年6月FDA的公共資料開放專案OpenFDA(open.fda.gov)正式上線,開放了“300萬份藥物不良反應報告”的資料,還提供了開放的應用程式介面、原始資料下載、技術文件和應用例項。以新葯開發為例,據此開發的預測資料模型,可以令新葯提前3-5年上市。

藥品福利及醫保控費類大資料

最後一類介紹的,就是 醫療支付方最為關注的合理用藥及醫保控費類大資料。這兩個功能其實是存在於大多數醫療資訊化公司產品版塊中的。之所以單獨列出來,是有些初創企業極度聚焦於此,並以此為突破口,迅速取得可觀的市場份額。

表5 藥品福利及醫保控費類醫療大資料公司

快馬醫療(快杏方)成立還不到兩年時間,今年5月底其CEO朱培向火龍哥透露, 其合理用藥系統和醫保控費系統目前已經進入800餘家醫療機構,其中特別是低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對此需求很大,它們也在快馬醫療的客戶中佔據更大比例。其核心團隊主要來自阿里巴巴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朱培向火龍哥表示了對公司技術方面的自信,曾在4個月時間打造了一款處方智慧稽核平臺。

杭州逸曜成立於2011年,其主導產品也是臨床合理用藥解決方案運,通過自主開發的開放式合理用藥知識庫和系統管理平臺,進行臨床用藥資訊收集分析、干預管理和統計評價,主要客戶也是基層醫療機構。 據每套系統售價20萬元左右,已擁有客戶數量300多家。

近日動脈網曾報道過 華數康,這是一家以醫保智慧稽核監控系統起家的專業醫保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提供醫療大資料整體解決方案,可對接全國各地醫保、商保、醫院。華數康資料首席財務官(CFO)郭黎峰曾表示, 在醫保稽核控費效果方面,準確率比市場平均水平高約15%,執行速度為市場同類產品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