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恐怖”展望AI未來,未來人類會好嗎?
斯坦福大學最近有一個研究,基於神經網路的AI演算法,通過面部圖片便可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訊息一出便引起很多程式設計師的熱議,但是這次程式設計師的關注點不在演算法上,而是在這種AI演算法的“政治正確”上,雖然兩位研究人員表示,開展這項研究不是為了分辨同性戀人群,而是警告大家和政府,每個人的隱私究竟面臨著多大的威脅,但是這並不能阻止程式設計師對這一演算法可能會被,“將同性戀視為犯罪行為”的國家利用而隱憂,畢竟即使這個程式碼不被公佈也無濟於事,畢竟只要證明這個方法是有效的,那麼類似的演算法被研發出來也只是時間問題。
人工智慧出現以來伴隨的質疑不僅僅體現在可能會被利用侵犯某些人群隱私上,還有更多細思極恐的事情。美國問答網站Quora上有一位答主Mike Sellers便講述了一個這樣前的故事。
十幾年前,Mike Sellers為DARPA做一些AI方面的研究。當時他和他的小夥伴在探索如何讓一個名叫Agent智慧體學會社互動動。在其中一個模擬中,他們建立了兩個智慧體,很自然的命名為:亞當和夏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國外出生的Agent也沒逃脫它學習的第一步,那就是學習吃!雖然它們知道怎麼進食,但不知道該吃什麼。
然後Mike Sellers和他的小夥伴給了兩個智慧體一顆蘋果樹,發現它們吃蘋果吃的很開心。亞當和夏娃還嘗試過吃樹、吃房子等等,不過吃這些都沒用,並不能填飽它們的肚子。
故事進展到這裡當然就是轉折了!
其實這個模擬系統裡除了亞當和夏娃還有一個智慧體,叫斯坦,但是它不是很擅長社交,所以經常獨處。
有一次,亞當和夏娃正在吃蘋果,一個bug出現了:它倆沒吃飽,但是蘋果沒了!這時斯坦正在附近閒逛,所以亞當和夏娃就把飢餓感與斯坦聯絡在一起。
不久之後,當蘋果再次吃完的時候,斯坦被當成了食物。亞當和夏娃都咬了斯坦一口。
預設情況下,每個智慧體的質量是1.0,每咬一口就減少0.5,所以兩口下去,斯坦就變成了0.0,然後它就消失了。
作為虛擬智慧體,斯坦成為同類相殘的第一個受害者。Mike Sellers稱這是虛擬食人族,讓我們這些與AI每天都親密接觸程式設計師真是細思極恐。
雖然伴隨這倫理道德,以及人類威脅論的質疑,但是現階段看來,人工智慧已經越來越深遠的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數量眾多的弱人工智慧應用案例,讓我們每天一睜眼都在享受著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便利。未來到底如何,我們還真沒個準兒,但是未來怎麼讓人工智慧更好的為人類服務還是可以展望一下的。
雲棲大會:展望人工智慧的未來
10月11日,2017年雲棲大會將在云溪小鎮舉辦,這次的主題定位“飛天·智慧”。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展會之一,此次大會的議題不僅包括了人工智慧,還包括了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資料庫、智慧硬體、VR、AR、晶片技術、生物識別、天文科研、量子計算、金融科技等!總有一個可能是你最關注的領域。
最近阿里除了要舉辦雲棲大會外,最讓程式設計師關注的還有量子計算機的研發程序,據悉量子計算大牛施堯耘加入了阿里雲,擔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組建和負責阿里雲量子計算機實驗室,作為量子計算界的大牛,如果是研究這一塊兒技術的程式設計師小哥哥一定都看過他2005年至今發表過的35篇論文。
此次雲棲大會,阿里會詳細披露其“NASA”計劃,作為該計劃重要一環的量子計算,你們不想現場聽聽施堯耘大牛的現身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