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書:魯迅的《吶喊》和《彷徨》

讀書:魯迅的《吶喊》和《彷徨》

讀完魯迅的《吶喊》和《彷徨》,真替他老人家捏了一把冷汗。他是真正的鬥士,終身與封建體制作鬥爭,致力於揭露封建體制吃人的本質。
魯迅是不幸的,生活在那個封建體制剛破裂而革命運動遇到重大問題的年代。被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大眾急需開啟心智,但是民族的劣根性豈肯輕易放手。
我們是幸運的,生活在物質繁榮的封建體制中。當然可能是“當局者迷”,但是我們確實沒有發現我們當前所謂的封建體制有什麼不妥,我們有的都是“偉光正”。人民是幸福的,社會是和諧的。真是難以置信,好好的封建體制怎麼會變成魯迅筆下“吃人”的體制。
魯迅是幸運的,因為他老人家死得恰是時候,才得以留下“鬥士”的美名。如果他老人家“福與天齊,壽比南山”,一不小心多活了五六七八十年,那麼他老人家可能真的要“生命不息,鬥爭不止”啦。如此以來,估計他的《吶喊》和《彷徨》都能出到至少10-plus版本吧。其實這些都是多慮了,因為他老人家在怎麼“壽比南山”也只能多活三十來年吧。
魯迅是幸運的,他的作品被後世民眾所熟悉,他也成為了後世所推崇的作家。我們知道開啟民智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他的作品在某段時間被推崇,可能是在這段時間裡統治階級認為用他的作品來傳遞一個吃人本質的舊中國形象是恰到好處的,從而反襯處新中國的偉光正。他的作品之所以被宣傳,可能是因為正好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尤其是在一個文化、思想、言論都必須和主旋律保持一致的時空裡。

一不小心向前穿越了幾百年,惶恐。剩下的時間不多了,馬上要回到去了。回去之前,簡單記錄一下魯迅先生的文字。

《吶喊》

《狂人日記》
吃人。
封建社會雖然是一個代代相傳的吃人的社會,然而教科書上卻寫滿了“仁義道德”。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難見真的人!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藥》
(背景:秋瑾被害)
華老栓買“人血饅頭”給小栓治病。
一個啟蒙者(夏瑜)被啟蒙物件(華老栓一家)活活吃掉的慘烈事實。
先驅者“要救群眾,反而被群眾所迫害”的悲劇。

《明天》
單四嫂子和寶兒相依為命。
她辛勤勞動,活下去的唯一指望和全部意義就是寶兒。
然而寶兒病了,他想盡了各種辦法,沒能救寶兒。

《一件小事》
車伕扶老女人“過馬路”。
無私、溫情

《頭髮的故事》
清人入關,留辮子;
辛亥革命,剪辮子。
“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因為在日本剪了清朝官員的辮子而亡命天涯。

《風波》
(背景:張勳復辟)
七斤,七斤嫂,九斤老太。
“一代不如一代”
七斤是個船伕,剪了辮子。張勳復辟。趙七爺在鄉里冒充“學問家”,恫嚇七斤“該當何罪”。

《故鄉》
閏土:少年時,天真、熱情、善良、純樸、活潑;中年時,老實、善良、懦弱、規矩、少言寡語、神情麻木,木偶人,“老爺,……”。
“豆腐西施”楊二嫂:小市民,自私、狹隘、尖刻、可笑、可氣、可憐。
三個故鄉:回憶中的故鄉、現實中的故鄉、理想中的故鄉

《阿Q正傳》
精神勝利法:“媽媽的,兒子打老子”,並且莫名其妙地高興起來;捱了趙太爺的打卻“得意了許多年”;錢被搶了,他就打自己的嘴巴以假想是打了“另一個”而自我滿足;在衙門畫押時畫不圓那個圈,於是“孫子才畫得很圓很冤的圈呢”;上法場的路上,“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
阿Q說他本來姓趙,一下子惹惱了趙太爺,惡狠狠地打了他的嘴巴,並且罵道“你怎麼會姓趙,你那裡配姓趙!”

《端午節》
方玄綽在高等學府任教。教員索薪。
方玄綽的口頭禪“差不多”。不滿現實,不敢反抗。

《白光》
陳士成是個破落的世家子弟,五十多歲了,在連考了十六次後第十六次又落榜了。
陳士成在童年的時候,祖母曾告訴他,他家曾是鉅富,祖上在宅子裡埋了許多金銀財寶,“有福氣的子孫一定會得到的罷”。
掘寶發財是他最後的希望。精神完全被白花花的銀子所控制,以至產生幻覺。而這時,月亮注下的寒光照透他全身。
“白光”誘惑著他走向深淵。最終,精神失常,落水而死。

《兔和貓》
後院三太太養兔一波三折的經歷。
小白兔的可愛和三太太對它們的溺愛。
當兩隻小白兔莫名其妙地喪失之後,作者聯想到了許多小生命的喪失。責備造物者將生命造得太濫也毀得太濫了。
黑貓是作為兔子的對立面出現的。作者對強暴者向來是憎恨的,因而動了殺機,“那黑貓是不能久在矮牆上高視闊步地了。

《鴨的喜劇》
俄國的盲詩人愛羅先珂幻想“迴歸自然”和“自食其力”。
養了蝌蚪,又養了鴨。然後,鴨將蝌蚪都吃了。

《彷徨》

《社戲》
作者的另一個“故鄉”,平橋村。
平橋村,山青水秀,風光旖旎。
平橋村人情醇厚,外祖母的慈祥,母親的關切,六一公公的善良,雙喜的善解人意。
晚上一起去看戲,回來的路上順便偷點羅漢豆。

《祝福》
魯四老爺是魯鎮的核心人物。
祥林嫂在魯四老爺家做工。
祥林嫂是一個質樸善良、安分守己、吃苦耐勞的農村婦女。
祥林嫂先是和一個小丈夫結了婚,小丈夫死得早;然後,祥林嫂來到魯四老爺家做工;然後,婆婆將她用繩索捆走並以80千的價碼賣到深山裡,強行嫁給了賀老六;然後,賀老六死於傷寒;祥林嫂和兒子相依為命;誰料兒子阿毛被餓狼叼走了;然後,祥林嫂又來到魯四老爺家做工;祥林嫂將她兒子的事情到處和人說;然後,大家對於祥林嫂的故事都聽厭煩了;然後,祥林嫂精神恍惚,神志不清;最後,在“祝福”那天死去。

《在酒樓上》
在S城的一家小酒樓裡獨飲,偶然與老友呂緯甫邂逅,於是一起飲酒、交談,之後分手各自東西。
呂緯甫曾是一個熱情而又敏捷精悍的革命青年,現在無路可走終於銷蝕了靈魂。
呂緯甫講了三件事情:其一,此次專程回鄉是給3歲時死去的弟弟遷葬;其二,為船家姑娘阿順去送剪絨花;其三,為了餬口,教孩子們去學那些充滿封建毒素的《女兒經》之類的東西。

《幸福的家庭》
那位撰寫《幸福的家庭》的作家的生活是毫無幸福可言的。
一家三口擠在一間逼窄的小屋裡,床下面堆滿了劈柴,缺吃少穿,整天為柴米油鹽這些生活瑣事而精打細算而焦頭爛額,太太在生活的壓力下變得性格急躁,舉止粗魯,天真的女兒也談不上幸福的童年而啼哭不止。
然而,這位作家既不看描寫下等人的小說,對反抗性的詩篇也毫無興趣,而是醉心於虛幻的空想的紳士生活。寬敞的住房,雪白的桌布,豐饒而精美的餐飲,溫文爾雅操英語對話的夫妻,簡直就是天堂。

《肥皂》
四銘是封建復古的代表人物。
在家中,他實行的是封建家長制,他要求妻子糊紙錠,兒子打八卦拳,女兒學孝女。他治家甚言。
在社會上,他反對新學,把外語稱為“鬼子話”,反對學生的自由解放,說學生的反封建愛國行為是“攪亂了天下”,“應該很嚴的辦一辦”。
另外,他思想道德骯髒而卑汙。四銘以小市民的手段討價還價地買了一塊便宜的肥皂,在妻子面前故作正人君子大罵街上的“光棍”“流裡流氣”,實則是光棍的淫念正中他的下懷,因而才津津有味地向妻子講述自己的見聞。
肥皂和女討飯。
“你是特誠買給孝女的,你咯吱咯吱的去洗去,我不配,我不要,我也不要沾孝女的光”,“你們男人不是罵十八九歲的女學生,就是稱讚十八九歲的女討飯,都不是什麼好心思,‘咯吱咯吱’,簡直是不要臉!”

《長明燈》
點燃長明之燈是吉光屯的地主階級鞏固他們統治和愚弄人民的方式。
“瘋子”要熄滅長明燈。
人民大眾想方設法不讓“瘋子”去熄滅長明燈。打他,罵他,欺騙他,把他關起來,……

《示眾》
在一個酷熱的夏天,在“首善之區”一條馬路上,由來來往往的路人組成了一個觀看“示眾”的場面。
看戲(看別人)和演戲(被別人看)是中國人基本的生存方式。

《高老夫子》
高幹亭原本是個賭徒、下三濫。然而他又是個投機者,當復古派盛極一時時,他就胡編亂湊了一篇所謂的論文,於是被同是復古派的賢良女校校長聘為該校的歷史教員。他又附庸風雅地要沾新文化界的邊兒,把自己的名字仿高爾基改為高爾礎。
高幹亭一天的活動:在家備課,重點是照鏡子,因為他去女校是去欣賞女學生的;在女校,在課堂十分害怕,便落荒而逃;在黃三家,賭場得意。

《孤獨者》
魏連殳是一個“學新學,走異路”的知識分子。但是,黑暗的時代給他留下的生存空間非常逼窄。黑暗的現實粉碎了他的夢想。校長把他解聘了。他到處乞求工作。殘忍的社會把他一步一步推向絕境。走投無路時,他決定做杜大帥的顧問,以極端的方式復仇,向黑暗的社會進行最後的抗爭,以毒攻毒。
魏連殳和“我”有過三次對話。第一次對話是從孩子談起,爭論的焦點是“人的生存希望”在哪裡;第二次對話是圍繞“孤獨”展開的。第三次對話是通過魏連殳的一封長信來實現的。“為敵人而活著,……,自我放逐,自我毀滅”

《傷逝》
子君和涓生從自由戀愛、結合,到矛盾產生、婚姻破裂。最後,涓生因子君的死而悔恨。
子君和涓生是真情相愛、兩情相悅的,但是脫離了社會的解放,個人的愛情幸福是沒有保障的。
人是會變的,慢慢地變成了那個我們自己討厭的人。

《弟兄》
(背景:魯迅和周作人絕交)
張沛君為了兄弟患病,四處尋醫,種種憂慮奔走。
對比的是,秦益堂家庭內兄弟的不和。

《離婚》
莊愛姑是“沿海三六十八村”無人不知的莊家家主莊木三的女兒,她上有六個身強體壯的各個,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從小被寵愛。她大膽潑辣,天不怕,地不怕。
因為丈夫“姘上了小寡婦”,要休掉莊愛姑。她罵丈夫是“小畜生”,罵公公是“老畜生”。
“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總要鬧得他們家敗人亡!”
莊愛姑表面上是反抗“夫權”,實際上她遵循的仍然是“夫權”。“我是三茶六禮定來的,龍轎擡來的,那容易嗎?”“自我嫁到這裡,真是低頭進低頭出,一禮不缺,……”
故事中人物很多。在船上有八三、蟹殼臉、汪得貴和兩個哼佛號的老女人;在蔚老爺家的客廳裡有莊木三、愛姑、七大人、蔚老爺、少爺、跟班的、“小畜生”和“老畜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