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即時通訊
2014年阿里巴巴美國上市,雙11天貓成交達在570億,微信月活躍使用者量高達4.38億。又一個網際網路爆發年,當前,網際網路思維是個火爆的概念,傳統的IT、通訊甚至是各行各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這是一場商業重新組合,以網際網路更開放的架構、功能模組,來重新拼接各行各業的革命。過去已經建立競爭優勢的產品、業務和營收方式,都要在新規則下被推翻,轉而變成不同的“能力源”,對個人和企業輸出能力。
籠統地談這場“革命”,那麼在即時通訊行業,通過虛擬運營,各界大佬們都爭奪運營商的牌照,但這算是未來的通訊能力開放的形態嗎?實際上不是,因為他們只是將已有的通訊的話音、流量等資源做了捆綁和整合。那什麼才是呢?玩法就是對外提供通訊能力的音視訊通訊解決方案,為企業和個人開發者輸出各種通訊能力,目前AnyChat產品就包括語音、視訊、會議、呼叫中心、IM等,企業需要通訊能力的話,就可以像用水用電一樣,輕鬆呼叫API介面就能實現。
其實,這就是按照使用者的應用場景輸出通訊能力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其中最重要的特徵是剔除掉了過去複雜的底層通訊功能,打包成不同類別的API,讓桌面、手機及移動應用方便的嵌進去。這顛覆的是誰的生意?以往這是思科、華為等企業的地盤,但走的是傳統模式,比如說做一些傳統通訊服務,呼叫中心、音視訊會議,都需要採購解決方案,還要一次性投資購買軟硬體裝置,幾十萬、上百萬,去本地化部署。現在只需要一個SDK包,呼叫其API介面,便可實現各種應用場景的即時通訊。
這個應用範圍也會很廣。可以想象一下,AnyChat音視訊方案產品針對網際網路場景的應用,遠端的醫療、教育、服務,以及物聯網的智慧家居、電器等,都可“即嵌即用”。未來這樣的“子領域”還有很多,比如:Face++是做人臉識別APS介面,科大訊飛是做語音識別,高德做地圖導航,這是偏技術範疇的。商業上,京可提供電商、零售能力,百度提供搜尋,騰訊提供社交能力。這是同樣的道理。都是通過呼叫不同的通訊能力到達不同的商業領域進行著不同的商業活動.
不出意外,未來存在於專業領域的各種“封閉式”的技術或產品,都會發生轉變,向開放式的能力模組過渡。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再是“各自為政”的狀態,而是符合網際網路開放架構的標準,以自由選擇和組合的方式,來幫助企業隨時隨地適配各種終端和場景,便捷獲取“能力源”。其總體也將呈現雲化、按需收費、生態化、碎片化四個明顯的特徵。
先來看生態化。實際上,過去的世界也是有一個產業鏈分工明確的生態,比如高通在手機領域,微軟、Intel在電腦領域,只不過傳統的體系是封閉的,門檻高。拿容聯雲通訊為例,也強調一個生態圈的概念。像近日發起的“碼農”變“碼商”的活動,讓開發者推薦企業或個人,只要被推薦方在雲通訊平臺上產生了消費額,就可以提取20%的現金。為什麼這麼玩?目的恰恰是為了啟用生態,讓開發者、合作伙伴的驅動角色發揮作用,讓通訊能力形成應用的穿透力,與相關的鏈條節點形成聯動效應。而對應的傳統方式則是招一堆代理商、系統整合商,去銷售成品的一體化通訊解決方案。
另外,雲化也是一個基本特徵,只有放在雲端,才能形成開放供給的“能力資源池”,使終端、應用等自由匹配和組合;所以說,未來的企業或個人的場景世界裡,絕對是一個開放、透明、連通的架構。通訊、協作、連線、服務等內外部會是一個全面互聯的體系,沒有私密的協議,沒有孤島,技術不再是專屬物,而是共享的元件,隨處可見、可用,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能平等地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