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Noip2007]Core樹網的核

[Noip2007]Core樹網的核

using text ons node .org pad namespace 兩個 eas

Time Limit: 10 Sec Memory Limit: 64 MB
Submit: 2465 Solved: 830
[Submit][Status][Discuss]

Description

設T=(V, E, W) 是一個無圈且連通的無向圖(也稱為無根樹),每條邊帶有正整數的權,我們稱T為樹網(treenetwork),其中V, E分別表示結點與邊的集合,W表示各邊長度的集合,並設T有n個結點。 路徑:樹網中任何兩結點a,b都存在唯一的一條簡單路徑,用d(a,b)表示以a,b為端點的路徑的長度,它是該路徑上各邊長度之和。我們稱d(a,b)為a,b兩結點間的距離。 一點v到一條路徑P的距離為該點與P上的最近的結點的距離: d(v,P)=min{d(v,u),u為路徑P上的結點}。 樹網的直徑:樹網中最長的路徑稱為樹網的直徑。對於給定的樹網T,直徑不一定是唯一的,但可以證明:各直徑的中點(不一定恰好是某個結點,可能在某條邊的內部)是唯一的,我們稱該點為樹網的中心。 偏心距ECC(F):樹網T中距路徑F最遠的結點到路徑F的距離,即 。 任務:對於給定的樹網T=(V, E,W)和非負整數s,求一個路徑F,它是某直徑上的一段路徑(該路徑兩端均為樹網中的結點),其長度不超過s(可以等於s),使偏心距ECC(F)最小。我們稱這個路徑為樹網T=(V,E,W)的核(Core)。必要時,F可以退化為某個結點。一般來說,在上述定義下,核不一定只有一個,但最小偏心距是唯一的。 下面的圖給出了樹網的一個實例。圖中,A-B與A-C是兩條直徑,長度均為20。點W是樹網的中心,EF邊的長度為5。如果指定s=11,則樹網的核為路徑DEFG(也可以取為路徑DEF),偏心距為8。如果指定s=0(或s=1、s=2),則樹網的核為結點F,偏心距為12。

下面的圖給出了樹網的一個實例。圖中,A-BABA-CAC是兩條直徑,長度均為2020。點WW是樹網的中心,EFEF邊的長度為55。如果指定s=11s=11,則樹網的核為路徑DEFG(也可以取為路徑DEF),偏心距為88。如果指定s=0s=0(或s=1s=1s=2s=2),則樹網的核為結點FF,偏心距為1212

技術分享圖片

Input

包含n行: 第1行,兩個正整數n和s,中間用一個空格隔開。其中n為樹網結點的個數,s為樹網的核的長度的上界。設結點編號依次為1, 2, ..., n。 從第2行到第n行,每行給出3個用空格隔開的正整數,依次表示每一條邊的兩個端點編號和長度。例如,“2 4 7”表示連接結點2與4的邊的長度為7。 所給的數據都是正確的,不必檢驗。

Output

只有一個非負整數,為指定意義下的最小偏心距。

Sample Input

5 2
1 2 5
2 3 2
2 4 4
2 5 3

Sample Output

5

HINT

對於70%的數據,n<=200000
對於100%的數據:n<=500000, s<2^31, 所有權值<500

==============================================
似乎SPOJ上加強版的數據...

簡單來說就是在最長直徑上,維護一段小於s的路徑F,使得偏心距最小

首先明確幾個性質:

1、維護路徑F的長度s越長越好

2、最小偏心距的端點,要麽存在於直徑的端點,要麽存在於最大深度的點

性質1顯然成立

現在證明性質2:

以上圖為例,假設樹網的核為結點C,如果最小偏心距為B的話,那麽C-B就會成為直徑,而從圖上看顯然不成立

先寫一遍bfs,莫名WA了,後改成了dfs

 1 #include<iostream>
 2 #include<cstdio>
 3 #include<cstring>
 4 using namespace std;
 5 
 6 const int MAXN=1000000;
 7 const int INF=0x7f7f7f7f;
 8 
 9 struct Edge
10 {
11     int to,w,next;
12 }E[MAXN];
13 int node,head[MAXN];
14 int n,s,ans=INF;
15 int f[MAXN],dis[MAXN];
16 bool mk[MAXN];
17 
18 void insert(int u,int v,int w)
19 {
20     E[++node]=(Edge){v,w,head[u]};head[u]=node;
21     E[++node]=(Edge){u,w,head[v]};head[v]=node;
22 }
23 
24 void dfs(int u,int fa)
25 {
26     f[u]=fa;
27     for(int i=head[u];i;i=E[i].next)
28     {
29         if(E[i].to==fa||mk[E[i].to]) continue;
30         dis[E[i].to]=dis[u]+E[i].w;
31         dfs(E[i].to,u);
32     }
33 }
34 
35 int main()
36 {
37     scanf("%d%d",&n,&s);
38     for(int i=1;i<n;i++)
39     {
40         int u,v,w;
41         scanf("%d%d%d",&u,&v,&w);
42         insert(u,v,w);
43     }
44     int l=1,r=1;
45     dfs(1,0);
46     for(int i=1;i<=n;i++)
47         if(dis[i]>dis[l]) l=i;
48     dis[l]=0;
49     dfs(l,0);
50     for(int i=1;i<=n;i++)
51         if(dis[i]>dis[r]) r=i;
52     for(int i=r,j=r;i;i=f[i])
53     {
54         while(f[j]&&dis[i]-dis[f[j]]<=s) j=f[j];
55         ans=min(ans,max(dis[j],dis[r]-dis[i]));
56     }
57     for(int i=r;i;i=f[i]) mk[i]=1;
58     for(int i=r;i;i=f[i])
59     {
60         dis[i]=0;
61         dfs(i,f[i]);
62     }
63     for(int i=1;i<=n;i++)
64         ans=max(ans,dis[i]);
65     printf("%d",ans);
66     return 0;
67 }

[Noip2007]Core樹網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