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阿新 • • 發佈:2019-03-29
以太網 經典 interface ima 時間片 flood 風暴 生成樹協議 mda
思維導圖
數據鏈路層
- 邏輯鏈路控制(LLC Sublayer)
- 介質訪問控制(MAC Sublayer)
- 解決某一時刻由哪個工作站共享信道的問題
數據通信方式
- 單播
- 廣播(以太網采用)
- 組播
廣播網絡面臨的問題
- 廣播信道/多路訪問信道上確定下一個訪問者
- 介質的多路訪問控制/介質的訪問控制MAC
- 靜態分配——預先分配給各用戶
- 用戶數量少且用戶數目固定
- 通信量大且流量穩定
- 不適合突發性業務
- 動態分配——信道時開放的,無預分配
- 多路訪問協議(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 隨機訪問協議
- ALOHA協議
- CSMA協議
- CSMA/CD協議(以太網采用此協議)
- 受控訪問協議
- 隨機訪問協議
- 多路訪問協議(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 靜態分配——預先分配給各用戶
二、 ALOHA協議
兩個版本
- 純ALOHA協議
- 任性,想發就發
- 沖突危險期:2t,信道利用率:18.4%
- 分隙ALOHA協議(隙——時槽)
- 把時間分成時隙(時間片)
- 時隙 = 幀時T
- 發送幀必須在時隙的起點,所以沖突只發生在時隙的起點
- 沖突危險期縮短為T
- 一旦某個站占用某個時隙並發送成功,則在該時隙內不會發生沖突
- 沖突危險期:t,信道利用率:36.8%
吞吐率(Throughout)S
- 在發送時間T(一個幀時)內發送成功的平均幀數
- 0<S<1
運載負載(Carried load)G
- 也叫網絡負載
- 一個幀時內T內所有通信站總共發送的幀平均值(包括原發和重發的幀)
- 顯然,G大於等於S
三、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
非持續式——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
- 監聽介質正在被使用,會等待一個隨機分布的時間
持續式——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
- 幀聽介質正在被使用,會持續幀聽
- 發生碰撞,等待一個隨機時間
CSMA/CD(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
- 其實是:1-持續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
- 先聽後發、邊聽邊發
沖突檢測的要求
- 時隙寬度 = 最大沖突檢測時間(沖突窗口)
- 保證在一個時隙內能夠檢測到最遠距離的沖突
- 發送有效幀的時間 >= 最大沖突檢測時間(沖突窗口)
- 防止因為在發生沖突時,已完成短幀發送而無法知道實際上已經發送失敗
沖突窗口
- 沖突危險期
- 數值上等同於:信號在最遠兩個工作站的傳輸延遲的2倍
四、以太網
- 事實上的以太網標準:IEEE802.3以太網
-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下兩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兩種以太網
- 經典以太網(3M——10Mbps)
- 交換式以太網(10M、100M、1G,廣泛使用)
三種以太網線纜參數對比
以太網介質訪問控制技術(CSMA/CD)
計算沖突等待的時間——二進制指數後退算法
優點
- 簡單性和靈活性
- 易於維護
- 支持TCP/IP,互聯容易
- 善於借鑒:4B/5B...
- 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
幀結構(802.3幀結構——1.5層)
DIX以太網的幀結構——2層
區分字段時類型還是長度
幀的長度必須大於64byte
小結
- IEEE802.3以太網跟DIX以太網幀的主要差別時前導碼和類型/長度字段
- 通過查看類型/長度的值是否大於0x600(1536)來判定時類型字段還是長度字段
- 物理地址(MAC地址)由48位構成,其中前24位OUI,需要向IEEE申請
- MAC地址不可更改,全球唯一
- 幀最長1518字節,最短64字節(包括幀頭幀尾,不含前導碼)
六、 二層交換的基本格式
- 連接LAN
- 二層交換不關心三層協議
- 交換機是網橋的現代名稱
不同網絡的連接
- 不同的幀格式——重新封裝
- 不同的數據傳輸速率——緩存
- 不同的最大幀長度——切割
- 不同的安全策略
- 不同的服務質量要求
透明的網橋
- 通過透明網橋(transparent bridges)將多個LAN連接起來,硬件和軟件不需做任何變化
- 透明網橋工作在混雜模式(promiscuous mode),它接收所有的幀
- 當一個幀到達網橋時,它必須做出丟棄(discard)還是轉發(forward)的決策
- 決策時通過在網橋內部的地址表(hash table)中查找目的MAC地址而作出的
當一個幀到達網橋/交換機的時候
- 廣播(泛洪,flooding)
- MAC地址表為空的時候,大量采用廣播
- 當網橋未知目的地址時(表示查不到),它廣播這個幀
- 逆向學習(backward learning)
- 信息對:源地址及其到達的端口
網橋如何適應拓撲的變化
- 往表中加入記錄的同時,也必須打上時戳
- 如果到達幀的源地址在表中已有記錄,更新時戳
- 周期性地掃描表,刪除超時的記錄
工作原理
- 目的端口與源端口相同,丟棄;不同,轉發;未知,廣播
二層交換的基本原理
- 泛洪/擴散
- 轉發
- 過濾
網橋/交換機隔離了沖突,是沖突域的邊界
七、 生成樹協議(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邏輯無回路的樹
冗余拓撲產生問題:
- 多幀傳送
- 廣播風暴
- MAC地址庫的不穩定
Radia Perlman(生成樹算法)
IEEE802.1D將該算法標準化為: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 STP可能產生非最優路徑,付出了代價
- 當邏輯STP樹上的某點出故障了,非指定端口將會被重新啟動
算法:
- 每個網絡有一個根網橋
- 每個網橋有一個根端口
- 每個網段有一個制定的端口
- 剩下的非指定端口不被使用
八、 二層設備
NIC網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
網橋
交換機——多端口的網橋
- 無分片交換
- 直接交換
- 存儲轉發
第四章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