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雲端計算已經刻不容緩 網際網路巨頭決戰金融雲

雲端計算已經刻不容緩 網際網路巨頭決戰金融雲

開發十年,就只剩下這套架構體系了! >>>   

在雲端計算領域中,金融雲可以說是雲服務市場中最為重要的一塊「高地」,預測資料顯示,2020 年金融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 億元,有望迎來爆發性增長。

如今,隨著 To C 領域紅利已盡,為了趕上 To B 的風口,BAT 紛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架構調整,將「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而在雲端計算領域中,金融雲可以說是雲服務市場中最為重要的一塊「高地」,預測資料顯示,2020 年金融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 億元,有望迎來爆發性增長。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 41.18% 的金融機構已應用雲端計算,46.80% 的金融機構計劃應用雲端計算,已經或計劃應用雲端計算的金融機構共佔 87.98%,接近九成。
雲端計算已經刻不容緩 網際網路巨頭決戰金融云云計算已經刻不容緩 網際網路巨頭決戰金融雲
銀行系統大比例上雲,意味著商機顯現,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和大型金融機構紛紛開始對外輸出金融雲技術方案,而銀監會還在去年年初牽頭 16 家金融機構成立了金融雲公司,加入對市場的爭搶瓜分中。可以說金融雲市場還處於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行業格局待定,但金融「上雲」已刻不容緩。

金融「上雲」空間巨大

早在 2016 年,銀監會牽頭制定的《中國銀行業資訊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就提出,「積極開展雲端計算架構規劃,制定雲端計算標準,聯合建立行業雲平臺」。根據一項第三方調研資料顯示,在金融機構的雲服務需求中,銀行佔比高達 80%。

銀行業旺盛的上雲的訴求背後,是近年來資產回報率走低與新興金融業態衝擊——金融網際網路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小額交易頻發,交易量不可預知,「秒殺」成為新常態,這使得銀行 IT 系統峰值處理能力需達到過去的 n 倍,如果單筆交易 IT 成本不變,總成本將大幅增長。

而云計算作為新的 IT 建設、採購、使用模式,通過對標準且相對廉價的伺服器、儲存和網路等硬體資源進行虛擬化,提供便捷、按需獲取、可配置和可度量的 IT 資源供應,在成本、靈活性上有大優勢。

從這個角度看,金融上雲既能夠大幅降低銀行成本,也能夠為銀行打造面向網際網路場景的金融產品提供更靈活的支撐。因此儘管傳統金融機構在歷史架構、系統成本、資料安全等方面存在顧慮,但加快上雲步伐已成為大勢所趨。

巨頭入場,逐鹿金融雲

眾所周知,金融雲是一項資源消耗很大的系統性工程,四大行或股份銀行等有錢、有人,還能靠自己「買買買」,囤裝置拉團隊,構建網際網路基礎,但這對於中小銀行,尤其城商行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另一方面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出身的金融科技巨頭擁有網際網路科技基因,同時又都在金融領域耕耘數年到十數年之久,既有技術優勢又有行業洞察能力,能夠通過金融雲平臺幫助這些中小金融機構接入雲端計算、大資料、AI 等智慧化發展軌道,並快速部署上線其網路金融業務,大大降低其 IT 成本。

阿里先行

作為市場的先行者,阿里雲早在 2013 年 11 月就宣佈整合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各方面資源推出阿里金融雲服務,當時該專案在阿里內部被稱作「聚寶盆」,旨在為銀行、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 IT 資源和網際網路運維專案。

經過多年持續耕耘,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阿里金融雲開枝散葉,業務覆蓋 P2P、小貸、典當、擔保、眾籌等小微金融,迄今已有 2500 多家金融機構客戶,非雙 11 期間每天支撐數億筆交易(不含支付寶),其客戶包括數十家銀行、半數以上的保險公司、七成以上的證券公司,千餘家網際網路金融企業。

在業務層面,為客戶打包了一整套前臺、中臺及三方平臺的工具,具體包括了反羊毛、防資料丟失、人臉識別等系統。可應對 DDOS 攻擊、預防敏感資料洩露及發現未知威脅。

追趕的騰訊

相較於阿里的先發制人,直到 2016 年 7 月,騰訊才宣佈開放金融雲,作為一家生態型公司,騰訊在金融雲上的打法仍舊堅持了該公司做連線、做生態的模式。

對此,騰訊金融雲總經理胡利明就曾表示,依託微信、QQ 等前端帶來的流量,以及第三方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騰訊金融雲的技術與產品策略都圍繞著要成為銀行、基金、證券、保險等領域金融機構建立生態化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首選的提供商而展開。

騰訊金融雲目前已經服務了超過 6000 家金融客戶,包括 150 多家銀行、40 多家保險公司、20 多家證券公司,以及上千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同樣以銀行為例,杭州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杭州銀行、招商銀行、武漢農商銀行、微眾銀行、金谷農商銀行、華夏銀行等都是騰訊金融雲的合作伙伴。

由於起步較晚,在金融雲上,騰訊距離阿里還有較大的差距,但騰訊金融雲也有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可以和其他騰訊系產品達成聯動效應,利用好 C 端的客戶優勢,為金融企業帶來更多流量上的協同效應,未來也將值得期待。

百度需要金融雲

對於百度,此前,有料君曾寫過一篇《百度需要金融雲》,在這篇文章中,有料君提到:

百度在金融雲上的發力要從 2017 年算起,而百度雲選擇加碼金融雲,源於這個市場特殊的環境,隨著對於雲端計算、雲遷移等服務的旺盛需求,全球雲業務市場正走向成熟,勢頭迅猛。金融領域是當前中國雲端計算應用需求最為迫切的領域之一,隨著國內大舉去 IOE 化的旗幟,銀監會要求,2020 年銀行業面向網際網路場景的重要資訊系統,必須全部遷移至雲端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於 60%。

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有更強烈的開拓市場、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運營效率、優化成本開銷的需要。」百度金融雲總經理楊俊在之前的採訪中這樣告訴記者。

在楊俊看來,百度雲金融雲的重要優勢之一是依託百度的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楊俊認為,在逐漸解決了基礎架構層面的問題之後,金融機構對於雲服務商支援他們實現業務創新的需求會更強,而百度雲金融雲解決方案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價值。

人工智慧的加持也確實讓百度在金融雲市場如魚得水,在金融領域,百度已經與廣發,銀聯,泰康人壽等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如今,百度雲金融雲結合金融行業的特點,寄希望於滿足金融行業佈局智慧金融產品的需求,從計算智慧、感知智慧、認知智慧三個層面出發,快速處理業務資料。

百度金融雲目前已經和數十家銀行以及數百家互金機構達成合作協議,包括天津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南京銀行、百信銀行、廣發證券、方正證券、意時保險、拉卡拉等都是百度金融雲的合作伙伴。

作為雲服務市場中最為重要的金融雲「高地」,波濤洶湧下,一場由逐鹿戰正在上演。儘管各家都有所長,但在面對其他金融科技企業競爭的同時,還要面對來自傳統金融機構和裝置及技術廠商的圍剿,隨著金融雲服務商中湧入越來越多的競爭者,無疑將給行業帶來更多的競爭,倒逼各方提升業務效率和服務品質,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而金融雲市場未來潛力足夠大,相信金融科技的好戲還在後頭。

原文來自:http://cloud.51cto.com/art/201903/593419.htm

本文地址:https://www.linuxprobe.com/computing-financialcloud.html編輯:王華超,稽核員: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