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思維:從網際網路到區塊鏈

思維:從網際網路到區塊鏈

2011年百度某峰會,李彥巨集首次提出”網際網路思維“,從此這個詞在商業大地光芒閃耀。也是從那個時間開始,網際網路產業迎來了盛大的發展週期。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伴隨著一輪又一輪的週期,從前市場的寵兒例如能源、製造、基建、金融、通訊、甚至是軟體,在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以後,他們都被貼上了“傳統”的字首同時都在幾年的時間裡完成了深度的網際網路改造。“站在巨人的肩上”無疑是高效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歷了10年充分商業競爭的發展,肩負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網際網路產業也迎來了瓶頸期。誰能夠在未來站在網際網路的肩上呢?區塊鏈脫穎而出,不同於大資料、雲端計算以及人工智慧,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可以與網際網路同等級的商業思維。區塊鏈思維可以有效指導未來的商業走向,帶動新一輪發展週期,影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的方式。 ![](https://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Evsward/1661971/o_2003050916402019%E5%B9%B4%E4%BA%92%E8%81%94%E7%BD%91%E5%85%AC%E5%8F%B8%E6%8E%92%E8%A1%8C%E6%A6%9C.png) # 去中心思維 如果你現在翻看一下手機,會發現上面已經安裝了很多APP,這些APP在不同產業裡延伸著網際網路思維。例如:大眾點評、滴滴打車、摩拜單車、E代駕。我們會發現一些規律,他們都包括平臺提供者、服務提供者、服務消費者三個角色。平臺負責提供商業活動的場地,維護服務的可用性,交易擔保服務。 ![](https://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Evsward/1661971/o_200305091633%E4%B8%AD%E5%BF%83%E5%8C%96%E4%BA%A4%E6%98%93.png) 服務者提供服務並賺取佣金,消費者付費享受服務,平臺抽取消費者付出的服務費的一部分作為建設費用。這是網際網路思維下的新商業模式,要比傳統行業更加高效。然而,隨著平臺規模的增大,有兩個問題無法完美解決: 1. 大平臺都是股市明星,必然要承擔巨大的投資人壓力,所以要在提供平臺的同時擴大盈利能力。 2. 第二、大平臺使用者眾多,糾紛也很多,必然會承擔很大一部分的投訴和判決,在平臺範圍內,平臺具備“執法權”。 第一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平臺本身是不具備生產能力的,GDP來自於服務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平臺要想擴大盈利能力,第一個能想到的手段就是提高消費價格,同時壓低服務者的佣金,賺取鉅額差價。或者將服務者變成平臺的付費會員,讓服務者不得不付費“享受”某種平臺提供的增值服務,否則就剪掉與消費者建立交易的渠道。這些手段本質上都站在了健康經濟形態的背面。遭受影響的服務者和消費者都在受平臺壓迫,沒有話語權。這就是中心化的弊端。 第二個問題,大平臺環境中涉及到某些國家法律無法詳細覆蓋的領域,執法權就變向賦予了大平臺自身。相對於國家法律的公平公正程度,平臺的執法更多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懲罰在所難免,這就造成對於普通使用者的不公正對待問題,也就破壞了交易本身。 交易是經濟的根本,網際網路思維在發展階段有效地促進了市場交易的量價齊升,然而在瓶頸期的今天,大平臺的種種作為已經開始傷害到交易,也就傷害到了經濟的根本。說回這兩個問題本質,大平臺也是這種商業模式下的俘虜。大平臺內部只是想賺長治久安的建設費而已,並不想做出殺雞取卵的行為,更不想承擔投融資風險,以及負責執法權。 # 去信任思維 我們分析了經濟的根本是交易,一切促進交易進行的思維都是好思維,反過來一切傷害交易進行的思維都是壞思維或者過時的思維。資訊閉塞的年代,交易雙方建立可信交易渠道是漫長的,雙方必須是多年打交道的夥伴,甚至整個商業閉環可見的都是熟人。網際網路思維誕生的大平臺,解決了陌生人之間的交易信任問題,例如電商的支付寶,最早就是作為可信中心擔保賣家和買家的信用問題而存在的。 ![](https://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Evsward/1661971/o_200305091647%E6%94%AF%E4%BB%98%E5%AE%9D%E4%BA%A4%E6%98%93%E6%8B%85%E4%BF%9D.png) 熟人社會建立信任的方法是低效的,我可能要了解交易方的一切:家庭住址、家庭成員、性格脾氣、發生過什麼故事,由此單方面判斷交易物件的人品和能力。這種方式建立的信任看上去很結實但其實是非常不可靠的,而且建立過程的成本是巨大的。在網際網路中心的今天,本質上並沒有解決傳統的信任建立方式。作為中心,它的系統複雜度很高,同時,還衍生了很多中心化的弊端。區塊鏈的去信任思維就是一種新型的理念,在大資料的支援下,所有的參與者都可以將資產數字化,通過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的資料,建立信任模型。通過這個信任模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建立是高效的。由於區塊鏈的分散式特性,所有的參與者同時又是見證者,因此交易行為並不需要任何擔保的角色。隨著資料的增加,分析演算法的能力提升,陌生人的支付能力是可靠的。因此在未來,社會上的壞賬、三角債、騙貸等經濟問題都會成為上個時代的產物。交易雙方只要集中處理交易本身而不用分配精力去處理信任的問題,這就是去信任思維。這種思維會極大提高交易的健康度,改變經濟體的面貌,煥發出新的活力。 # 博弈論思維 沒有任何第三方參與,當甲乙雙方發生交易的時候,如何才能儘可能的保障交易的健康呢?答案就是讓甲乙雙方都真切地希望交易健康,它就可以健康,因為沒有其他人能夠影響這筆交易。舉個例子,甲乙雙方簽訂一個智慧合約,合約內容為甲乙建立買賣交易,如果一段時間內甲未履約,乙也未履約,則兩人的交易失敗;如果一段時間內甲未履約,乙履約,則交易失敗,且甲支付雙倍交易額給乙方;如果一段時間內甲履約,乙未履約,則交易失敗,且乙支付雙倍交易額給甲方;如果甲乙均履約,則交易成功。通過表格來展現一下判定矩陣。 | | 甲履約 | 甲不履約 | | -------- | -------------------------------- | -------------------------------- | | 乙履約 | 交易達成 | 交易失敗,甲支付雙倍交易額給乙方 | | 乙不履約 | 交易失敗,乙支付雙倍交易額給甲方 | 交易失敗 | 甲乙簽訂這個合約以後,從博弈論角度來看,甲乙雙方的最佳策略都是自己履約。因為如果甲方不想履行合約,他只有讓乙方也不履行才可以免責,但是這是在去信任環境下,兩方只有這份合約是公開的,甲方不能確認乙方是否真的不履行,哪怕乙方口頭答應了,但乙方仍可能為了得到2倍的收益而偷偷履行合約。反之甲方也是如此,這就是博弈論,這份合約是不需要第三方擔保的,且簽訂的甲乙雙方的最佳策略都是自己履約。 區塊鏈能夠實現博弈論思維,是基於他對於參與者的資產上鍊的可信度,也就是說任何區塊鏈的參與者的賬戶中的資產都是真實有效的,智慧合約的簽訂需要檢查雙方的賠付能力。一旦合約簽訂成功,賠付能力會被合約凍結直到有效期結束。 ![](https://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Evsward/1661971/o_200305091604%E5%8D%9A%E5%BC%88%E8%AE%BA.png) 從博弈論思維角度來思考,區塊鏈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解決,因為基於共識演算法的分散式系統,黑客如果想入侵基礎設施,必須黑掉2/3以上的出塊節點,這是不可思議的,因此他只能掌握同等算力,而達到這個算力所花費的成本早已超過了他修改賬本的收益。 # 建設費思維 公網的區塊鏈產品都會給記賬者激勵。從全民記賬到超級節點記賬,彷彿區塊鏈又回到了中心化。前面提到了拋開商業模式的俘虜,大平臺也想賺長治久安的建設費。超級節點有著更好的硬體能力,所以從記賬能力方面,它更加適合去做這方面的工作,擁有了記賬能力並不代表是中心,因為擁有記賬能力的超級節點可能有100個。我們熟悉共識演算法,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如果一個超級節點想像現在網際網路中心那樣隨意偷偷篡改某個引數、某個活動等等,它需要聯合至少2/3以上的超級節點的認同,這無疑是非常難的。要修改只能是光明正大的,全網通知的去做正規流程的修改,可以聯合前面的博弈論思維,每個超級節點的最佳策略就是好好記賬,賺記賬費。從這個角度來看,超級節點的工作領域應該完全與業務解耦,它做的工作是一種基礎設施的維護性工作,並不會參與業務內容。因此它賺到的建設費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只要保持硬體運維能力,該超級節點的建設費也是可以長治久安的。 ![](https://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Evsward/1661971/o_200305091626%E5%88%86%E5%B8%83%E5%BC%8F%E7%B3%BB%E7%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