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舒適區域,擁抱新的責任 (一)
阿新 • • 發佈:2020-07-30
一晃我加入新的公司已經快兩年了,在一開始的一年半中我一直在公司的產品部門做一名全棧工程師,當然作為的“全棧”也並非真的是“全”棧,主要的工作在於實現新的產品需求,定義微服務介面——實現微服務——實現前段邏輯從微服務存取資料——渲染前段介面,主要就是做了這些工作。使用到的技術棧有Apache Thrift,GraphQL,Express, React。這一年半對我來說,主要學習了Node JS和React,從前段小白變成了前段不那麼小白。雖然我仍然不能實現非常炫酷的介面,但是至少我知道如何去模組化的構建前段介面,一個現代化的前段,它的HTML,Javascript,CSS是怎樣編譯,打包,傳輸到瀏覽器工作的, 伺服器端的渲染邏輯是怎麼和瀏覽器端的渲染邏輯共用一套程式碼的,等等。
今天3月開始,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公司裡的工程師都進入在家辦公的狀態,而我則在這個時間點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換組。
其實換組的想法早已有之,前段固然博大精深,但是我也並沒有成為前段高手的想法,不是覺得前段高手不厲害,而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更加廣泛。同時,在日常工作中,**重複的勞動也越來越多**,每次實現新的需求,並沒有在其中學習到新的內容,久之對工作內容的熱情也會降低。
對於我個人來說,Infra組是有吸引力的, 作為一名自認為要成為“真正的”全棧程式設計師的程式設計師,我一直有一個非常根本的疑問——那些Infra組的成員一天到晚在忙什麼?在我的認知裡,並沒有**Infra程式設計師就比寫業務邏輯的程式設計師高人一等**的看法。由於東京只有一個產品組,並沒有Infra的成員,導致很多時候在亞太時間我們的生產環境出了問題,我們也只能乾著急,等待美國同事醒來處理。我在很久之前便和當時的老闆說,要是東京有一個Infra的成員就好了,沒準我可以兼職,也算是埋下了小小的伏筆。
正在此時,公司微信群裡我現在的老闆正好發信息,說Infra組正在招人,我便迅速的回覆了“想去”。
原本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一個問題是我在東京,而Infra組在加州總部,如何跨時區協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另一個問題是我現在的組裡只有我一個全棧程式設計師,組裡幾乎所有後端的活兒都是我來包攬的, 如果我換組了會出現後繼無人的問題。
後續的發展卻順利的超出想象,Infra組的老大很快私信了我,聊了一會兒,我表現出了對加入Infra的強烈興趣,然後我又和當時的老闆談了換組的事情。當時的老闆給與了我很大的支援,表示歡迎我去嘗試新的職位,也對於東京辦公室能有一位Infra成員感到欣慰——貌似這樣的兩次對話就定下了我要換組的基調。
很快我的換組就正式的確定了,因為在原來的組還有一些負責的專案,所以我暫時還需要有一個轉型的時期,在這期間需要兩邊花50% + 50%的時間(但其實有時候會50% + 70%)。
沒過幾天,新的老闆在遠端給我來了一次onboard,基本上介紹了組裡在做的一些專案,以及on call的一些手冊連結,然後問了我想做的專案。作為加入infra組的第一個大任務,老闆給了兩個選擇,一個是我之前完全沒碰過的一個cron系統的改進,一個是做前段訪問資料層的中介軟體。
我在短時間內做出來後來覺的**非常正確的決定**——我選擇了做前段訪問資料層的中介軟體。
我選擇的理由是這個專案是一個新的專案,沒有歷史包袱,並且我正好有一年多做前段的經驗,對於前段程式碼還非常的熟悉。
其實我加入Infra組的初衷是為了接觸新的東西,為什麼我要先接這樣一個活兒呢?
其實換組、換公司都要經歷過這麼一個過程,就是脫離自己舒適區域 —— 做同樣的專案很長時間後,熟練度不斷的提升,完成相似任務的速度越來越快,但相反的自己的提升速度就會下降。但反過來看,對於自己所在的組和公司,你處於舒適區域的輸出能力反而是最強的。在新人入職的時候,不管新人在之前崗位經驗是多麼豐富,工作的速度是多麼快,往往領導都會先派給新人一些簡單的活兒,讓新人可以快速的有產出。這樣也可以讓新人在新老闆/組員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再循序漸進的去接觸複雜的工作。
而我在之前的經歷中就見到/聽到不少反例,一些有經驗的“老手”在加入新組後就迫不及待的要“搞大新聞”,結果一頭扎進去很長時間都沒有結果,結果造成新老闆對“老手”不信任,“老手”自己的信心也受到打擊。
我作為在產品組工作了一年多的全棧工程師,自認為在公司的程式設計師中有一定的口碑,換組後,首先要做的是證明自己可以勝任新組的工作,一開始用一個自己較熟悉的領域,同時又是新組業務相關的任務作為過渡,是非常好的。新老闆也肯定了,說我是**“最適合做此任務的人選”**。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