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Birkhoff-von Neumann Crossbar 光交換網路的排程方案

Birkhoff-von Neumann Crossbar 光交換網路的排程方案

# **Birkhoff-von Neumann Crossbar 光交換網路的排程方案** > ​ This is a summary aimed at look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novel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fast optical switch in data center network" > > ​ 主要基於 [**[1~6]**](#jump1),也包含一些對 optical data center network 相關技術的理解,並且拿了一個自以為蠻漂亮的排程演算法做為了例子( •̀ ω •́ )✧,ゲームをする! ##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Optical Switching Technology** ​ 這裡首先對 optical data center network 的目標優勢與挑戰進行一些概述 [**[1]**](#jump1),而後介紹這一技術中佔據較重要地位的光交換機 (我有時也很隨意地直接叫它光開關) 技術 ### **Demands of Optical Data Center Networks** ​ 光資料中心網路 (optical data center networks, optical DCNs) 是被用以符合高容量,低延遲,細粒度的 DCN 需求的一種架構,它有望彌補下面列舉的幾條傳統電子方案的缺陷 [**[1.1]**](#jump1.1) > - In hierarchical tree-like topology based on electronic switch, the scaling issues of ball grid array (BGA) package causing bandwidth limited by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ASICs) input/output (I/O) bandwidth > - Electronic switch achieves higher bandwidth by stacking ASICs in multitier structure, which leads to larger latency and higher cost; > - Electronic circuit-based solution is facing a difficulties when large interconnectivity and fast reconfiguration are required; > - Storing and transmitting properties of electronic switch have significant power dissipation, and the optical/electronic/optical (O/E/O) conversions and format-dependent interfaces will perform lower power/cost efficiency. ​ 這就成為了故事的開端,可以發現這些困境大體是電子器件的一些內稟性質 (fermion... ... 好麻煩... ...) 所導致的,有一些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 另一方面,從下面的表格就可以看出光子學解決方案的“顯著”優勢,它幾乎覆蓋了人們對於未來 DCN 的所有幻想,這樣,各種光交換機與一些排程演算法或許能在這裡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 | ***Requirements*** | ***Optical Solution*** | | :----------------------------------------------------------: | :----------------------------------------------------------: | | ***Capacity***
**** | ** | | ***Latency***
**** | ** | | ***Interconnectivity***
**** | *<(high-capacity)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 | ***Scalability***
**** | ** | | ***Flexibility***
**** | ** | | ***Power/Cost Efficiency***
**** | ** | ​ 順帶一提,裡面涉及到的 OPS/OBS,光分組交換/光突發交換技術能借由突發流的統計複用實現亞波長的頻寬粒度,其中,OPS 網路在相同通道中同時/先後傳輸包頭 (package header) 與資料包 (package, $\it10^2\rm\ ns\sim\it10^2\rm\ ms$),不需要提前預留連線,也有很好的 bandwidth efficiency,適合於 DC 較小資料量的傳輸,OBS 則藉助於大量的突發 (burst, $\it10\sim10^3\rm\ ms$) 與先於其在 (物理上的) 分離通道中傳送的塊控制資料頭 (block control header, BCH) 實現資源預留,保留 OPS 的 flexibility 以及 efficiency 的同時降低了對光交換機和光快取的要求,因為一般光交換機的 reconfiguration time 需要遠小於包/突發的時長 ​ 作為 optical DCNs 架構的例項,可以參考 Opsquare: A flat DCN architecture based on flow-controlled optical packet switches [**[4]**](#jump4) 以及 Torus-topology Data Center Network based on Optical Packet/Agile Circuit Switching with Intelligent Flow Management [**[5]**](#jump5) 這兩種基於 OPS 的架構,它們在當前 ($\it2020\pm$) 各種架構中擁有相對較優的效能,都有將 electronic buffer (EB) 設定在網路連線部分,從而起到在衝突中重傳資料包或等待排程指令的作用。兩個網路分別是基於 OPS 與 OCS 的 Torus (同時使用了 Deflection, ODL 和 EB) 以及基於 OPS 的 OPSquare,順帶一提,它們在 scalability, flexibility 以及 power/cost 方面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 **Optical Switches** ​ 由上所述,optical DCNs 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光交換機的效能。下面是一些比較常用,且有可能 (有些已經具備了商業化的能力甚至已經進入市場) 被用於整合的光交換機,它們的 switching time 基本都控制在 $\it1\rm\ ns\sim\it10\rm\ \mu s$ 的範圍內 [**[1.1]**](#jump1.1) | ***Switch Type*** | ***Switching Time*** | ***Scale*** | ***Loss*** | | :----------------------------------------------------------: | :-------------------: | :-----------------: | :--------: | |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MZI, thermo-optic)** | $\sim\it10\rm\ \mu s$ | $\it32\times32$ | High | | **micro-ring resonator (MRR, thermo-optic)** | $\sim\it10\rm\ \mu s$ | $\it8\times8$ | Fair | | **PLZT MZI** | $\sim\it10\rm\ ns$ | $\it8\times8$ | High | | **InP MZI** | $\sim\it2.5\rm\ ns$ | $\it8\times8$ | High | | **LiNbO~3~ MZI** | $\sim\it1\rm\ ns$ | $\it32\times32$ | High | | **MZI + 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or (EAM)** | $<\it10\rm\ ns$ | $\it8\times8$ | Fair | | **tunable wavelength converters (TWCs) +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 router (AWGR)** | $\sim\it10s\rm\ ns$ | $\it10s\times10s$ | Fair | | **tunable lasers (TLs) + AWGR** | $\sim\it10s\rm\ ns$ | $\it100s\times100s$ | Low | |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SOA) multistage** | $<\it10\rm\ ns$ | $\it16\times16$ | Fair | ​ 稍慢一些的光交換機如基於微機電系統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的光交換機沒有列在上面,這些光交換機大體可以 (依據其構造原理) 分為如下幾類 [**[1.2]**](#jump1.2) > -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ptical switch** (基於控制微鏡的運動控制,大體分為利用反射機制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以及利用干涉衍射機制改變光的相位兩類,前者易於進行批量製造) > > 特徵數值 $T=50\rm\ ms,IL=3.5\ dB$
; > > - **Beam-steering-based optical switch** (通過 2D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將束流引導至對應的 $\varphi,\theta$ 位置,並由 integrated position sensor 探測光束指導反饋對束流的優化,具備軟體定義網路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的特性) > > - **Liquid crystal optical switch** (利用電壓控制液晶 (liquid crystal, LC) 中分子取向實現極化或折射率的變更,有些設計涉及到了雙折射及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LCoS) 的技術,受限於 polarization-dependent loss (PDL) 以及較高的串擾) >
> - **Electro-optic optical switch** (基於電光效應 (electro-optic effect, EO effect,外加電場改變材料折射率,具備 $\rm ns$ 級的超快響應),結合相位調製和干涉機制設計,採用 LiNbO~3~,PLZT 等材料,較高的插損限制了 scalability) > > -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based switch** (這個原理類似於一種開關器件,有外加電流的情況下,入射光就成功引發受激輻射光放大,沒有的話也就沒有了出射光,之後通過 broadcast-and-select 架構將其排列為光交換機的陣列,但是批量生產時這種設計需要 $N^2$ 個 SOA) > > - **Thermo-optic optical switch** (電流控制電極溫度,進而影響材料的折射率,這樣就能製造一些耦合器件作為開關使用,但是需要一些熱光係數高且熱導率低的材料,其優勢在於不依賴於波長與偏振) > > 下面表格對這幾類光交換機的效能給出了更加詳細的評價 [**[1.2]**](#jump1.2) | ***Characteristics*** | ***MEMS based*** | ***Beam-Steering*** | ***Liquid crystal*** | ***Electro-optic*** | ***SOA based*** | ***Thermo-optic*** | | :---------------------: | :------------------------------------: | :------------------------------------: | :--------------------------: | :---------------------------: | :---------------------------: | :------------------------: | | **Switching speed** | $\it10\sim20\rm\ ms$ | $\it25\rm\ ms$ | $\it100\rm\ ms$ | ==$\mathbf{\sim\ ns}$== | ==$\mathbf{\sim\ ns}$== | $\it5\sim10\rm\ ms$ | | **Insertion loss** | Medium | ==**Low**== | High | High | ==**Low**== | ==**Low**== | | **Power efficiency** | Medium | Low | ==**High**== | ==**High**== | Low | Low | | **Scalability** | ==**Large**==
($\it320\times320$) | ==**Large**==
($\it384\times384$) | Medium
($\it1\times20$) | Medium
($\it32\times32$) | Medium
($\it16\times16$) | Small
($\it8\times8$) | | **Reliability** | Low | Low | ==**High**== | ==**High**== | Medium | ==**High**== | | **Implementation cost** | Medium | Medium | ==**Low**== | High | High | ==**Low**== | ### **Challenges of Optical DCN Solution** ​ 由於當前**缺少有效的光記憶器件,DC 中重要的衝突解決 (contention resolution) 功能不易實現**,作為解決方案,fixed fiber delay line (FDL) 可以在時域暫存衝突包/突發,wavelength conversion 方法能夠在頻域將衝突轉發到其它通道,deflection routing 提供在空域將衝突轉發到其它埠的方案,但是它們都不可避免地引入了路由控制 (routing control) 以及包同步的問題。另一方面,未來 DCN 對於**光交換機的高速切換以及一些相應的系統控制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的 optical DCNs **在 scaling 方面也受制於光交換機的埠數目**,要想在這方面既避免使用層次結構,又保留不錯的緩衝控制機制,或許得期待 photonic integration 的後續發展了 ​ 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更多來自於硬體方面如光器件的效能,但也並非不能考慮從一些排程演算法 (scheduling algorithm) 的軟體方面入手尋找思路,關於這一方面,可以直接轉到後面的 scheduling algorithm,那裡會有一些介紹性的內容,如果想看一個比較完整的演算法,請移步 crossbar switches as example (●'◡'●) ## **Switching Architectures and Scheduling Algorithms** ​ 下面將重點放在了關於高速交換技術的一些基礎知識,當然也涉及到了一些相關的排程演算法 ### **Basic Knowledge on Packet Switching** ​ 設計一個交換網路 (基於轉發表 (forwarding table),注意交換和路由是不同的,前者是對於特定網路節點而言,而後者關注大規模網路中節點間的資訊傳遞),需要考慮“**輸出衝突** (output contention)”、“出入埠**連線的建立**速度 (最好能夠具備 self-routing 的能力)”的問題。在這裡,首先我們需要一些定義來描述衝突,關於這點,有**內部阻塞**以及**輸出衝突**兩種型別,分別稱作 blocking 和 output contention,與此同時,一些無阻塞的交換網路也是存在的,如 crossbar switch ​ 在以上基礎上,定義描述交換網路效能的兩個物理量 **throughput** $X\propto\mathbb{E}[C_{\rm input}]/\mathbb{E}[\tau_{\rm output}]$ 以及 **speedup** $S=T_{\rm input}/T_{\rm forwarding}$,更高的 speedup 說明網路具備更強的衝突化解能力,對應著更高的 throughput ​ **交換架構**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 ```css > Packet switches > ├── Time division switching (TDS) > │ ├── Shared medium > │ └── Shared memory > └── Space division switching (SDS) > ├── Single path > │ ├── Crossbar > │ ├── Fully interconnected > │ └── Banyan > └── Multipath > ├── Augmented banyan > ├── Clos > ├── Multiplane > └── Recirculation > ``` ​ 其中,TDS 需要內部的通訊頻寬大於所有輸入埠聚集的頻寬,但能夠輕鬆支援多播/廣播,shared memory type 相比於 shared medium type 有更高的記憶體利用率但需要雙倍記憶體速度;SDS 中,crossbar (更多資訊見後面的 Crossbar Switches as Example) 是 fully interconnected type 的拓撲學等價,二者具備差不多的特性 (如 $N^2$ 複雜度和非阻塞結構);而 banyan-based 交換機 (包含 Delta-Omega-Banyan 這三類同構的拓撲) 中,每條資訊需經 $\log N$ 的節點以到達終點;Multipath 相比於 single path 具備了更強的容錯能力,其中的 multiplane type,recirculation type 還能增大 throughput,但 recirculation 有時會導致資訊的順序錯亂 ​ **資料緩衝策略**有如下幾類: > ```css > Buffering strategy > ├── Shared-memory queuing > ├── Output queuing (OQ) > ├── Input queuing > ├── Virtual output queuing (VOQ) > └──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queuing (CIOQ) > .(Crosspoint queuing? place incoming cells in crosspoing buffer (XB)) > ``` ​ 其中,shared-memory queuing structure 通過輸出端對於記憶體的共享實現了記憶體的最大利用率,但面臨尺寸的限制;而 OQ 在以上缺點的基礎上,又失去了記憶體利用率的優勢 ε=ε=ε=┏(゜ロ゜;)┛,在服務質量 (Quality of Service, QoS) 的控制上有了一些提高;相比於這兩個, input queuing 不受限於尺寸,但帶來了線段阻塞 (head-of-line blocking, HOL blocking,儘管輸出埠空閒,資料卻被堵在了輸入佇列) 的問題,這使得它的 throughput 稍低一些 ($\it58.6\%$);為解決 HOL blocking,VOQ 中的每個輸入緩衝被分成 $N$ 份,這個可能是當下的研究熱點 ($\it 2020\pm$),其排程演算法比前幾個要複雜;CIOQ 則是另一種用於解決 HOL 的策略,它通過交換結構的 speedup 換取更高的 throughput ​ **大規模** (多模組) 交換結構分為如下兩種型別 > ```css > Large-scale switch > ├── Single-stage switch > │ └── Parallel packet switch (PPS) > └── Multistage switch > ├── Partially connected multistage network > │ └── Banyan-based switch > └── Fully connected multistage network > └── Clos-network switch > ``` ​ 其中,PPS 有最大的 throughput,其效能隨 speedup 的大小而變化,但是 single-stage 難免無法支援龐大的埠數目;banyan-based network 和 Clos network 作為 multistage 則避免了上述缺陷,banyan network ($N\times N$ network, $\log_bN$ stages, $b\times b$ switching elements) 也支援 self-routing,但會帶來內部阻塞,交換機數目的增大將導致其效能驟減;Clos network ($N\times N$ network, $\it3$ stages, $n$ input lines, $\it m\geq2n-1$ middle-stage switch modules, maximum number of crosspoints $N_x=O(N^{\it3/2})$) 儘管內部全連通,但需要相應 (複雜) 的調整才可使網路具備非阻塞性質,但即便如此也無法避免內部阻塞的發生,解決方案一般只能是粗暴地增加內部連線數目和帶寬了... ... ### **Performance Analysis** ​ 瞭解了一些基本交換結構後,下面利用一點基礎的排隊論知識給出 input-buffered switches, output-buffered switches 以及 completely shared-buffer switches 這三種交換策略的效能分析 [**[2]**](#jump2) > > Source Mode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意,這裡採用的交通源模型是上圖所示的幾何分佈流,於是負載 $\rho$ 就是每個時間間隔內信源處於啟用狀態的佔比 $$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rho=\frac{\beta=E[X]}{\beta=E[X]+\alpha=E[Y]}=\frac{\sum_{i=1}^\infty i{\rm Pr}\{X=i\}}{\sum_{i=1}^\infty i{\rm Pr}\{X=i\}+\sum_{j=1}^\infty j{\rm Pr}\{Y=j\}}=\frac{q}{q+p-pq}, \end{split} \end{equation} $$ #### **Input-Buffered Switches** ​ 在有 HOL blocking 存在的情形下,總是會有資訊傳輸延遲,因而這種方案無法獲得 $\it100\%$ throughput,假若將信源定為無記憶型 (Markov),每個埠就相當於一個 $\it M/D/1$ 排隊模型,穩態下應有每段時間內傳輸的資訊單元數 $\bar{F}$ 與目標為 $i$ 埠的,每段時間後仍滯留的資訊單元數 $\bar{B}^i$ 滿足如下關係 $$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bar{F}=\sum_{i=1}^N\bar{B}^i, \end{split} \end{equation} $$ ​ 又注意到 $\bar{B}^i=\rho_0^2/[2(1-\rho_0)]$,$\rho_0$ 是歸一化 throughput,可以由上式得到 $\bar{B}^i$ 的另一種表示方式 $$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bar{B}^i=\frac1N\sum_{i=1}^N\bar{B}^i=1-\frac{\bar{F}}{N}=1-\rho_0=\frac{\rho_0^2}{2(1-\rho_0)}, \end{split} \end{equation} $$ ​ 由此可得 $\rho_0=(2-\sqrt2)\approx0.586$,這也就是 input-buffered switches 在這種信源下的漸進吞吐量了,換句話說,一旦輸入速率大於這個值,系統就會飽和 ​ 下面藉由基於上述幾何分佈的 $\it Geom/G/1$ 模型考察這種排程方式的等待時間,但是需要首先接受“到達每個埠的資訊單元遵循獨同分布以及擁有相同概率 $p$”以及“每個單位有相同機率選取任意輸出埠為目標”這兩個假設,再借助 $\it Geom/G/1$ 模型的結論,就可以知道平均等待時間為 (用到了服務時間 $S$,對於每段時間而言是一個隨機變數) $$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overline{W}=\frac{p\overline{S(S-1)}}{2(1-p\bar{S})}+\bar{S}-1, \end{split} \end{equation} $$ ​ 顯然,它的漸進形式還是蠻可憐的,隨著 $N\to\infty$,它也以一個很快的速率趨近於 $\infty$ [**[2]**](#jump2) #### **Output-Buffered Switches** ​ 這裡 $N\to\infty$ 將導致資訊單元到達輸出埠的數目遵循指數分佈 $p^ke^{-p}/k!$,其中的 $p$ 即為輸入負載,由此可以立刻得到所謂資訊單元丟失率 (若服務率/吞吐量無法滿足輸入負載的需求,則在輸出埠的資訊累積會導致溢位 output buffer 而丟失) 為 $1-\rho_0/p$,舉個例子,對於 $\it80\%$ 的負載,需要 buffer 大小大於 $\it28$ 才能保證幾乎無丟失 ​ 我們可以運用 little's law 來求得平均等待時間,也即,平均到達數 $\bar{Q}$ 等於平均等待時間 $\overline{W}$ 乘以服務率 $\rho_0$,對於 $N\to\infty,b\to\infty$,有 $$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overline{W}=\frac{p}{2(1-p)}, \end{split} \end{equation} $$ #### **Completely Shared-Buffered Switches** ​ 這裡的所有資訊單元都儲存在同一個 buffer 中,也就是說輸入與輸出共享 buffer,它的效能顯然會稍高於前兩種方案,但是似乎只能靠一些數值模擬的方式獲知它的具體的表現,與 output-buffered switches 不同的是,其丟失率隨 buffer 大小變化呈現非線性 (buffer 越大,丟失率以越大的斜率迅速減小),而前者是呈 (近似) 線性的恆定速率減小的,也就是說這裡可以使用較小的 buffer 達到 $\it100\%$ throughput ### **Scheduling Algorithms** ​ 剛剛已經多次提到排程演算法的由來了,簡單概括一下,也就是說 > 1. 首先由於日益增加的,對於高線速,高階口數的大規模交換機的需求,人們不再滿足於 output buffer 的記憶體高利用率,因為其不具備這種 scalability ; > 2. 但是一旦開始使用 input buffer 或 combined-input-output-buffered 策略,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增大 throughput 的方法 (提高交換機速度或增大路徑數以解決 HOL blocking + 仲裁機制以解決衝突問題); > 3. 應運而生的就是這些排程演算法和路由技術了... ... ​ 一個有不錯效能的排程演算法應具備如下特性 > 1. Efficiency​,有高 throughput 同時也能有較低的 delay,對每個時段選取最多邊的二部圖匹配; > 2. Fairness,能夠避免單個 VOQ 的過度呼叫; > 3. Stability,每個 VOQ 的佔有數目都為有限值; > 4.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易於在硬體以較高速度實現 ​ 當然這裡有很多演算法都能符合要求,於是這裡就直截了當地介紹一些適用於 input-buffered switches 的排程演算法,也就是下面這些,它們不是全部,而且我也不會把每個都解釋清楚,總之先對這幾種演算法有個大致印象叭... > - 二部圖最大權匹配 (maximum weight matching,MWM, $O(N^3)$),是我覺得最直接的一種方法,也即 > $$ > \begin{equation} > \begin{split} > \max_{w_{ij}}\sum_{e_{(i,j)\in M}}w_{ij}, > \end{split} > \end{equation} > $$ > 包含如 LQF (longest queue first, $w_{ij}(t)\leftarrow L_{ij}(t)$),OCF (oldest cell first, $w_{ij}(t)\leftarrow \tau_{ij_{\rm HOL}}(t)$) 和 LPF (longest port first, $w_{ij}(t)\leftarrow\delta[L_{ij}(t)]\times[R_{i}(t)+C_{j}(t)]$) 的一系列演算法 > > - 由它產生的有近似最大權 (1-APRX,犧牲了一些穩定性以換取低一些的複雜度) 和最大尺寸匹配 (maximum size matching, MSM, $O(N^{2.5})$),是當邊權為 $\it1$ 時的 MWM > > - 極大匹配 (maximal matching),對於 speedup $N$,總是可以由最多 $N$ 次迭代求出匹配結果,複雜度一般比較大 > > - 在其中已經有了如 parallel iterative matching (PIM), iterative round-robin matching (iRRM), iterative round-robin with SLIP (iSLIP), FIRM, dual round-robin matching (DRRM), pipelined maximal matching 和 exhaustive service dual round-robin matching (EDRRM) 等演算法 > > - 隨機匹配 (randomized matching),儘管不一定一直選到最好的,但卻有很高的穩定性和線性/對數複雜度 > > - 包含如 De-randomized, SERENA, HE-$i$SLIP 等演算法 > > - 幀匹配 (frame-based matching),為適應光交換的環境,採用多個 cells 合成單幀進行排程以提高效率,效能高開銷低 > > - 包含如 reducing the reconfiguration frequency (exact covering, minimum switching, double), fixed-size frame-based matching (frame-based MWM, frame-based maximal weight matching, frame-based multiple iteration weight matching) 和 asynchronous variable-size frame-based matching (EDRRM) 等匹配演算法 > > - Speedup 下的穩定匹配,能夠保證已匹配的埠具有足夠高的優先順序 > > - 包含如 most-urgent-cell-first algorithm (MUCFA), critical cell first (CCF), last-in-highest-priority (LIHP) 和 lowest-output-occupancy-cell-first (LOOFA) 等匹配演算法 ​ 上面涉及到的符號都是網路科學中的慣常了,應該沒啥理解偏差了,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形下,上述的各種排程演算法都可以達到 $\it100\%$ 的 throughput ## **Crossbar Switches as Example** ## ​ 下面首先介紹一下 input buffered crossbar switches [**[3]**](#jump3) 的基本結構,然後以一種適用於其的排程演算法 (這種演算法基於雙隨機矩陣的 Birkhoff-von Neumann 定理,且不需要 framing 以及 internal speedup) 作為例子來熟悉這類交換結構的功能 Crossbar-Structure

相關推薦

Birkhoff-von Neumann Crossbar 交換網路排程方案

# **Birkhoff-von Neumann Crossbar 光交換網路的排程方案** > ​ This is a summary aimed at look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novel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fast optical sw

跨國實時網路排程系統設計

跨國應用場景下網路的複雜性、不穩定和高丟包率對網路的實時性和流暢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本文是即構科技技術副總裁冼牛在LiveVideoStackCon 2018大會上的分享,深入探討了實時網路排程系統的部署、架構設計、挑戰和應對策略。由LiveVdeoStack整理而成

7、公共電話交換網路(物理層)

1、公共電話交換網路 1.1電話系統結構 貝爾發明電話後,最初的市場是電話銷售,當時電話是成對出售的,顧客必須自己在一對電話之間拉上一條線,如果電話主人想跟其他n個電話主人通話,則他必須拉n根單獨的電話線到n個朋友家,雜亂無章如圖a。貝爾預見了這個問題,組建了貝爾電話公司。該

企業網三層架構的搭建--Cisco多層交換網路

網路拓撲圖:   配置要求: 1、R1為ISP 2、紅圈標記介面為3層介面 3、內網地址為172.16.0.0/16 4、HSRP或VRRP、STP、VLAN、 DTP、TRUNK、VTP均使用 5、控制路由表條目數量 6、全網可達 PC DHCP

BCMSN---組建CISCO多層交換網路

組建CISCO多層交換網路: 拓撲要求: R2為ISP,只可以配置IP地址; 使用VTP使得PC0/PC1/PC2/PC3均屬於不同vlan(vlan 2/3),其他介面均為vlan999; 匯聚層使用快速生成樹或者多生成樹; SW1-SW2-SW3-SW4

三種交換網路: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

(1)電路交換: 由於電路交換在通訊之前要在通訊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被雙方獨佔的物理通路(由通訊雙方之間的交換裝置和鏈路逐段連線而成),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由於通訊線路為通訊雙方使用者專用,資料直達,所以傳輸資料的時延非常小。   ②通訊雙方之間的物理通路一旦

華為S5700/S5720系列交換機的模塊解決方案和常見問題解答

交換機 解決方案 華為s5700/s5720 在使用交換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很多困惑,例如華為不同型號的交換機需要匹配什麽類型的光模塊、交換機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本文中飛速(FS)總結了幾種使用交換機的光模塊解決方案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的常見問題,並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一、華為S57

華三S5820V2系列交換機的模塊解決方案

size space attach clas edit bottom vertica lin top 華三S5820V2系列交換機定位於下一代數據中心及雲計算網絡中的高密接入,也可用於企業網或城域網。本文中將為您重點介紹華三(H3C)S5120-SI系列交換機及其的解決方案

基於OpenStack和Kubernetes構建組合雲平臺——網路整合方案綜述

轉自: http://geek.csdn.net/news/detail/104150 一談到雲端計算,大家都會自然想到三種雲服務的模型: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OpenStack已經成為私有云IaaS的標準,而PaaS層雖然有很多可選技術,但已

Docker網路解決方案-Flannel部署記錄

Docker跨主機容器間網路通訊實現的工具有Pipework、Flannel、Weave、Open vSwitch(虛擬交換機)、Calico實現跨主機容器間的通訊。其中Pipework、Weave、Flannel,三者的區別是: Weave的思路 1 2

Docker網路解決方案-Calico部署記錄

Calico簡單簡介 1 2 Calico是一個純三層的協議,為OpenStack虛機和Docker容器提供多主機間通訊。Calico不使用重疊網路比如flannel和libnetwork重疊網路驅動, 它是一個純三層的方法,使

大型園區網路解決方案-IBN

根據Gartner對全球來自15個行業的3160名CIO的最新調研顯示,數字化為各企業創造的收入比例已平均達到20%左右,企業也平均有35%的業務流程已經數字化。而企業數字化轉型將越來越依賴於物聯網的發展,並受到AI、大資料和雲三個關鍵技術的影響,使用者體驗實時感知、自適應優

Docker跨主機網路解決方案

前言:前面的部分一直都是單機跑docker,但實際生產環境不可能只用一臺來跑。肯定會用到多臺,因為他們都是內部私有ip,那麼多臺主機之間的容器如何通訊?這個是個很頭疼的問題!目前主流幾種方法如下:1、使用路由機制打通網路2、使用Open vSwitch(OVS)打通網路3、使用flannel來打通網路4、使用

百度自動內網流量排程方案解析

從事服務管理、監控、平臺可用性建設相關工作。在分散式系統、大規模資料處理、可用性工程方向有廣泛的實踐經驗。 乾貨概覽 我們在百度自動內網流量排程實踐一文中提到,百度的內網流量由服務和模組間的通訊構成。百度內網流量排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通過控制流量,保障系統的可用性和效能。 我們的服務部署在多個地域

Rancher技術特性全解及容器網路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劉力 Rancher 資深架構師 主負責容器雲平臺產品架構及設計,10年以上的企業級 IT 解決方案和服務經驗,在多個行業如運營商、政府、金融、大中型企業網路及應用交付解決方案上有著豐富經驗。管理過國內對容器技術在實際生產環境中的大型專案。 1、前言 本文目的在於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容器

Mesos容器網路解決方案

CNUTCon2016已經落下帷幕,但是其精彩內容我們還在久久回味。今天小數為大家帶來的是數人云CTO肖德時在容器大會上的演講實錄,從理論說起,將實踐進行到底,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容器網路的問題以及解決 Mesos是數人云的主要的技術棧之一,並且我們很早就開始在實踐Me

kubernetes neutron網路架構方案實踐

1.kubernetes使用neutron網路邏輯架構 2.kubernetes neutron網路物理架構 3.neutron cni 4. 操作流程 1.建立network並建立與該netw

一種自動反射訊息型別的 Google Protobuf 網路傳輸方案

陳碩 (giantchen_AT_gmail)這篇文章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接收到 protobuf 資料之後,如何自動建立具體的 Protobuf Message 物件,再做的反序列化。“自動”的意思是:當程式中新增一個 protobuf Message 型別時,這部分程式碼不

ArtJoy釋出基於純P2P技術網路電話方案

  查詢行為如圖5所示:1—n 號裝置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智慧P2P群;第n號裝置只要和第1-5號裝置中的任意一個裝置撥打過網路電話,則第n號裝置就加入了這個VoiceBT群。如果5號裝置需要尋找1號裝置,當他發現1號裝置的撥號序列和IP地址定位資訊丟失以後,它可以向VoiceBT P2P群查詢,VoiceBT

Docker網路解決方案

原文地址:http://f.dataguru.cn/thread-576199-1-2.html 前言:前面的部分一直都是單機跑docker,但實際生產環境不可能只用一臺來跑。肯定會用到多臺,因為他們都是內部私有ip,那麼多臺主機之間的容器如何通訊?這個是個很頭疼的問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