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點科技樹」的手機廠商,在後蓋上都研究出啥來了
1902 年,內森・斯塔布菲爾德製作了世界上最早的無線電話裝置,一直到 30 多年之後,美國貝爾實驗室才為軍方製作了世界上首款不那麼容易移動的行動電話,等到摩托羅拉面向民用市場推出「大哥大」時,時間已經來到了 80 年代。
可以說,2G 網路普及前,行業發展的核心矛盾是「能用」,之後才將重心轉移到了「易用」上。手機來到易用階段,廠商們終於不再被基礎能力所束縛,開始花更多精力在設計上,以此來吸引到更多使用者。而後蓋作為手機「佔地面積」最大的一部分,自然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回顧現代手機發展史,出現過很多有想法的品牌,有些如今依舊活躍在舞臺中央,也有些雖然已經離開了大眾視野,但也在行業的發展走廊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在研究手機後蓋這件事情上,有哪些堪稱行業「楷模」的廠商。
諾基亞,科技以換殼為本的「萬惡之源」
「科技以換殼為本」是一句流傳甚廣的名梗,經常被大家用來調侃廠商不在產品核心能力上做突破,反而花心思在花裡胡哨的機身配色上。這句話的出處已經無從考究了,不過所有查證結果都將「矛頭」指向了曾經的行業霸主 —— 諾基亞。
對於諾基亞 80、90 後再熟悉不過了,它是手機行業有史以來最具「統治力」的品牌之一。長達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諾基亞曾推出過眾多經典機型,也多次創造過銷量奇蹟。以諾基亞 1100 來說,早在 2003 年的時候,其全球累計銷量就超過了 2 億臺。
有關諾基亞為什麼之前能夠坐上全球銷量第一的寶座,很多人都做過討論。過硬的產品質量當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手機砸核桃」固然有營銷成分在裡邊,但換個角度來看,也的確能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家對於其手機質量的認可。
將產品質量做上來的同時,不得不承認,早期諾基亞做產品的思路的確很先進。眾所周知,諾基亞的手機產品線拉得非常長,從入門的 1 系列到高階 N 系列,各細分市場基本都能找到對應產品,而全面的產品佈局,也是諾基亞當年能夠在銷量上做到一騎絕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理論上,想要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要具備新鮮感,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換套模具來做開發。不過,盤子大了意味著投入研發時更得精打細算,誰也不敢說每款新品都能大賣。於是,諾基亞靈光一現,想出了一個對行業影響深遠的解決辦法:搞顏色!
▲諾基亞 5110
比較早用上多彩後蓋的產品其實是 1998年釋出的諾基亞 5110,不過我印象比較深的是 2000年釋出的 8210。如果單就功能體驗而言,8210 其實沒有太多領先同期產品的地方,甚至連中文電話本都沒有,但諾基亞在配色方面可謂下足了功夫,一下子推出了黑色、亮黃、嫩馮黃、辣椒紅、咖啡褐、薄荷綠、寶石藍、水晶白等多種版本。
可能當時諾基亞自己也沒有想到,多彩後蓋竟然能有這麼大的魔力,能夠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在 8210 大獲成功之後,諾基亞就像掌握了「財富密碼」一樣,開始將這套做法推廣到了更多產品系列上,比如當年搭載了 MeeGo 系統的諾基亞 N9。
▲諾基亞 N9
從最終結果來看,被寄予厚望的 N9 可以用失敗來下定義,並沒有能夠扭轉諾基亞手機的頹勢。不過其墨黑、品紅、湖藍、純白的多彩機身,確實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以後再聊起這款產品時,還是會很快想起它的樣子。或許,這就足夠了。
蘋果,重拾傳統藝能
很多人眼中的科技主義者蘋果,也是搞顏色的一把好手。
前不久舉辦的春季釋出會上,蘋果一口氣推出了包括 AirTag、Apple TV 4K、new iPad Pro 以及 iMac 等在內的眾多硬體新品。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硬體能力提升明顯的產品,熱度竟然還是被「iPhone新配色」遠遠甩在了身後,不禁讓人感嘆,iPhone 果然是 yyds。
▲iPhone 12
其實蘋果運用多彩配色的經驗,絲毫不弱於當年的諾基亞。1998 年 5 月份,蘋果正式釋出了第一代 iMac,也就是有著「果凍機」之稱的 iMac G3。上市之初,這款產品只做了海藍色配色,後來由於「帶色」設計大受歡迎,蘋果又特意為其新增了紅、橙、綠、藍、紫 5 種新配色。
▲iMac G3
之後蘋果在筆記本、音樂播放器等很多產品上,也都用過多彩設計,不過手機一直到 iPhone 5s 才不再「非黑即白」。在這代 iPhone 上,除了常規的銀色和灰色,蘋果新增了「土豪金」版本,或許現在聽起來有些土,當年的確非常流行,甚至出現了一機難求的情況,同期很多安卓廠商都跟進推出了類似顏色的手機產品。
但蘋果的多彩策略在 iPhone 5c 上失效了。釋出前,大家普遍預期是蘋果會推一款「廉價版」iPhone 出來,但事實並非如此,iPhone 5c 並不便宜,加之硬體規格和 iPhone 5 基本一致,導致其並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市場表現。
▲iPhone 5c
吃一塹長一智,儘管之後的 iPhone 6、iPhone 7、iPhone 8 系列都有新配色釋出,但都沒有再嘗試多彩設計,直到 iPhone XR 到來。相對較低的價格,加之有了 A12 仿生晶片,擁有黑、白、珊瑚、黃、藍、紅等多種顏色的 iPhone XR 變成了那一年 iPhone 出貨量的有力貢獻者。
有了 iPhone XR 的成功經驗,接下來的路就比較好走了,無論是 iPhone 11 還是 iPhone 12,基本都採用了相同的產品路徑,以全新 A 系列晶片作為支撐,然後通過多樣化的後蓋顏色來儘可能吸引到更多使用者,從而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
玩法更多的安卓廠商
相比蘋果,近兩年安卓陣營在手機形態以及 CMF 設計方面,要來得更加有活力。在顏色的選取和運用邏輯上,各家廠商多多少少也存在一定差異。
在華為手機上,多彩配色的背後,既有科技感也有人文精神的體現。以 Mate40 Pro 為例,其提供了包括亮黑、釉白、祕銀、夏日胡楊和秋日胡楊一共五種配色,前三種代表著華為過去這些年在科技層面上的一些探索,而後兩種配色則多了一些精神層面的象徵。
▲華為 Mate40 Pro
受制裁影響,華為手機業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更糟糕的是,這種危機已經不再是公司層面能夠左右的事情,並且也沒有人知道將會持續多久。據 IDC 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 年第一季度華為已經跌出了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五行列,要知道,此前華為還是榜單頭名的有力競爭者。
雖然顏色效果上夏日胡楊和秋日胡楊有著很大區別,但它們的設計靈感來源是一致的,分別取自夏季和秋季兩個不同季節下的胡楊。大家知道,胡楊大多生長於極旱荒漠地區,具備極強的生命力,和華為當前所處環境非常相似。藉此,華為對外傳達了頑強的意志。
▲OPPO Reno5 Pro+ 藝術家限定版
此前一直走「悶聲發大財」路線的 OPPO,則玩起了「變色」藝術。去年年底的時候,OPPO 正式推出了 Reno5 Pro+ 藝術家限定版,在保留「超大杯」核心硬體配置的基礎上,OPPO 率先將電致變色技術在手機上實現了量產。
電致變色的原理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就是通過外加電場讓電致變色材料發生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從而產生穩定、可逆的顏色變化,使得手機後蓋可以在鈦銀和湛藍兩種顏色之間來回切換,成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款產品,多種配色」這一效果。
▲OPPO Reno5 Pro星河入夢版
除了非常特別的電致變色技術,OPPO 也是目前為數不多將顏色和工藝處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狀態的手機品牌。利用星鑽工藝,Reno5 系列的後蓋顏色「動」了起來,隨著機身轉動,能夠呈現出類似於繁星一般 blingbling 的效果,還是挺有意思的。
除了以上我們提到的這些,其它幾家國產手機大廠也都在產品後蓋設計方面帶來了一些新嘗試。比如 iQOO 聯合 BMWM Motorsport 共同打造後蓋紋理,而小米則邀請「品牌代言人」雷軍推出了工藝難度很高的小米 11 雷軍簽名版。
研究手機後蓋,得把心態擺正
如文章開頭所說,手機發展之初就是為了解決跨區域的通訊難題,時至今日,通訊依舊是這類產品最基礎的一項能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手機所扮演的角色更多,它既是工具也是生活助手,所以人們對於手機的要求也更高,要用著順手,也得看著舒心。
我一直認為,無論從廠商還是普通消費者的出發,研究手機後蓋都並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但「科技以換殼為本」不可取。在保證產品核心能力足夠出色的基礎上,提升 CMF 水準才是加分項,否則很容易給人一種徒有其表的感覺,不僅不能加分,反而變成了減分操作。
期待手機廠商能帶來更多有意思的嘗試,也希望在研究手機後蓋這件事情上,大家能夠把心態擺正,不要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