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雜談】軟體測試工程師,你出現過職業倦怠嗎?

【雜談】軟體測試工程師,你出現過職業倦怠嗎?

Time will tell.

從事軟體測試已經很多年了。

從小白到通過軟體測試培訓後入崗工作,已經很多年了,而自己也貌似沒了剛參加完軟體測試培訓入職時候的激情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職業倦怠的成因很複雜,我認為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方面。


就外部因素而言,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拉琪(Maslach)和加拿大組織心理學家米歇爾·P·萊特(Michael P. Leiter)共同提出了“職業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論”,認為“職業倦怠”感的產生,與六個方面的“不匹配”有著密切關聯:

1、工作負荷大:

比如一些長期996的人群,特別是35歲之後,熬夜通宵出差加班的情況就越來越感到吃不消了。


2、控制:

控制中的不匹配與職業倦怠中的無力感有關,通常表明個體對工作中所需的資源沒有足夠的控制,或者指個體對使用他們認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上沒有足夠的權威。比如處處受制於人,無法按照自己的認為可行的方案去解決問題,而是迫於無奈按領導或者客戶的意願事倍功半地幹活,工作上沒有主動權也沒有成就感。


3、報酬:

這裡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兩方面,比如小李因為沒有成就感(精神獎勵)而職業倦怠,而老陳因為沒有充足的物質獎勵而職業倦怠。


4、社交:

比如複雜的人際關係,同事之間相互甩鍋,領導外行領導內行,客戶刁鑽難搞等等…CC就是這種情況,她覺得上班比上墳的心情還要沉重得多。


5、公平:

這裡特指由於工作量分配或者報酬分配上引起的不公平。比如每天混日子的關係戶升官發財,每天加班幹活的老黃牛一直得不到重用,那麼老黃牛們就很容易倦怠。


6、價值觀衝突:

這種不多見,但是也有。比如開發組和測試組,開發組覺得目前只要主流程是好的,能讓客戶湊合用就可以了,畢竟市場不等人;測試則認為重量重於泰山,BUG真要到客戶那裡去了,損失的還是公司的名譽…



“一切是考驗,看你如何著眼;萬事在說法,看你如何用心。”外部因素是導火索,內部因素才是根本。某些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具有一些性格特徵的人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比如:


1、外控者:

指那些遇到困難時習慣於把責任推向外部,而不是尋求問題的解決途徑的人。他們相信社會的安排,命運和運氣等因素決定了自己的狀況,而自己的努力無濟於事,傾向於放棄對自己生活後果負責。比如:CC覺得人際關係複雜,領導同事難相處都是別人的錯,和自己為人處世無關。


2、低自尊者:

低自尊者總是需要通過外界的肯定和鼓勵來確定自己的價值,他們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有及時的反饋,如果一旦外界沒有給到他們足夠多認可和鼓勵,他們很在逆境中前行和自我驅動,他們也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比如小李每天點點點,得不到領導同事的認可,自己也慢慢產生無價值感。


3、抑鬱型人格:

這類人比較敏感,覺得人生空虛毫無意義可言,他們更愛關注事務的消極影響。



軟體測試工程師入行門檻低,有些從事軟體測試多年後,沒有技能的提升造成後來職業倦怠,止步不前。找準自己出現職業倦怠的原因並及時的進行調整。

絮叨

如果你對python、面試題、軟體、介面、自動化測試、感興趣的可以加入我們175317069一起學習喔,群內會有不定期測試資料連結發放。

喜歡的話,歡迎【評論】、【點贊】、【關注】禮貌三連~

Time will tell.(時間會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