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運維人,你要成為IT風口上的那隻豬

運維人,你要成為IT風口上的那隻豬

運維迎來了真正的風口-從IT到“I”T,在這個風口中,我們運維人可以成為會飛的豬!

不得不承認,當前IT領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代表,正在朝著連線一切的速度進行轉變,因此企業也在進行網際網路的轉型,彷彿這次跟不上,就要成為徹底的落伍者。前面IT代表的是傳統的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後面的“I”T代表的是網際網路技術(Internet Technology)。我還是想從自己的一點粗淺的認識談談兩者的不同,以及在網際網路化的情況下將會有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個變化給運維人帶來的機會是什麼?更近一步思考,機會的背後還需要當前的運維做如何的提升和變化,方能成為那個真正的豬。

傳統IT的特點:

1.強調以企業為中心的資訊管理能力

管理資訊系統MIS曾經是多麼的火熱,很多學校很自豪的說這個專業很貼近企業實際需要。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的概念很寬泛,的確是什麼系統都包含在 內,比如說ERP/OA/流程/決策支援系統等等。但後來逐漸就淡化這一MIS說法,太寬泛的東西,恰恰沒法總結起內涵。企業資訊化管理開始走精細化方向 去發展,不拘泥於他的形態了,最終呈現出它的千姿百態,比如說crm/營銷管理/平衡計分卡等等。但所有這些資訊系統都是以企業為中心,基於該企業的內部 使用者構造的系統平臺。注意這個地方說的是企業,沒有延伸到個人。

2.從硬體到軟體構建IT能力

對於小企業來說,需要從硬體到軟體的構建it技術棧,甚至到資料中心。記得在讀研實習期間,給一家房地產管理局做系統,從底自上的提供 packag服務。這一建設思路,對於很多企業來說,TCO成本非常的高。但帶來的就是能力沒法專業化,對於整個社會來說,資源更是存在巨大的浪費。

3.資訊科技能力的本地化部署

所有IT服務的執行態都是本地化執行的,本地化執行企業的內部IT環境之中,從軟體或者硬體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層面上來說,也是統一的。這種本地化執行創造了很多個性化的服務能力。此時必須藉助專業的服務公司來幫助做業務流程再造,做IT價值流的梳理,最後才能確保it能力的落地實施。

4.資訊流/資金流/物流的企業級重構

這是資訊科技的核心職責。但囿於IT能力是在企業級的應用,它帶來的影響也是企業級。通過MIS/財務/供應鏈管理的能力,實現了三流的企業級 別重構。簡單的MIS形態,如進銷存管理/財務管理等等。更復雜的形態是ERP,如果你瞭解ERP(企業資源計劃)的知識和體系,它就把其封裝成標準化的 功能模組,比如說物料管理/生產計劃/財務模組等等,這裡面做得最好當屬SAP。針對本地化部署的過程中產生的個性化需求,還提供自有語言進行二次開發。

5.IT能力的碎片和封閉

從IT能力的消費者即企業的角度來說,構建一個完整的應用IT服務,此時需要面對眾多的服務提供者,每塊的能力是碎片的。從技術架構上來說,更多的是C/S架構,客戶端和服務端的能力更是個封閉體系,在企業內的封閉。

可以說上一波資訊科技浪潮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企業而非個人。在面向企業提供專業化IT服務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軟體或者硬體的代理(類似系統整合公司),這些公司可以提供一些IT整合的服務,避免碎片化的交付。他們實現了IT能力的轉移/整合/交付。

新IT,是以網際網路為驅動力的,新IT表現出以下典型特徵:

1.強調企業和外部的連線管理

網際網路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這個渠道大大縮短了使用者和企業的距離,所以說沒有企業忽視這個能力,帶來的必然就是企業的能力和網際網路渠道的對接。特別是在中國,目前幾大核心平臺——微信/淘寶,企業更是要求主動連線。微信公眾號想連線企業,但阿里何嘗不是如此。

2.客戶管理是核心目標

瞄準客戶-》歡迎客戶-》認知客戶-》客戶開發-》贏得客戶,這是客戶關係管理的完整能力環, 誰能更快更精細化的構造這個環,誰的優勢就更大,這也是國外SAAS CRM目前最火的原因之一。此時會自然的思考,雲化服務是否會讓IT能力同質?其實不會。因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如何實現業務能力(業務核心邏輯)的差 異化,最終該差異化邏輯還是要依賴IT技術實現。同類的電商平臺很多,業務的理解及運營策略決定了業務模式的不同,業務模式的不同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客戶管 理能力環的不同。

3.強調企業的技術雲化

在雲化的情況下,硬體或者軟體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分離的。 硬體及軟體的所有權是對應的硬體和軟體雲服務提供商,而對於企業來說,擁有他們的使用權,及其軟硬體使用權產生的資料擁有權。這個資料的擁有權很重要,未 來還需要法律層面去解決。在使用雲服務的情況下,必須提供給客戶獲取資料/轉移資料/販賣資料的權利。而現在雲端能力還有一定的封閉,在以上服務提供上, 還存在很大障礙。

4.資訊流/資金流/物流社會級重構

如果說傳統IT帶來的是三流的企業級重構,那麼基於網際網路模式,帶來的是資訊流/資金流/物流在社會級實現重構。 特別是社會出現核心平臺的情況下,通過核心能力去進行企業間的整合驅動,顯得更是簡單。比如說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帶來的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的重構。在 自己早期的研究生課題中,也在講供應流的企業間整合,當時提的一個叫虛擬企業的概念。理念雖好,就是缺少驅動力,真正的企業間的價值鏈和供應鏈整合更是難 上加難。

5.IT能力的整合與開放

網際網路技術影響最大的是人/企業/社會,是全面的,這一IT能力使得企業間的IT能力整合成為可能。從業務的驅動力來說,誰能把提供的服務更好更快的放到離使用者最近的地方,便是王者。從 使用者的角度來說,移動端的能力,讓其隨時隨地獲取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成為可能;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上下游供應已經在緊密整合,同時還必須考慮離使用者最近,如 電商平臺;從社會的角度來說,基礎設施的能力全面開發,也讓人人創業成為了可能,業務百花齊放,這是網際網路的催化劑作用。

我把以上的IT特徵理解成“浪費再造”,其實工業文明的進步,就是人類一直與浪費作鬥爭。從福特T型車下線的那一刻起,人類就開始進入了批量時代,批量時代帶來的是成本節省,讓人人擁有成為了可能。之後,人類在拒絕浪費的道路上,從未停止腳步,從早期的製造行業,不斷掀起的質量革命和精益再造,這讓重視該思想革命的日本走在了前面。 當前這股精益之風也吹到了軟體行業,雲的模式是一種批量模式,是拒絕浪費的一次徹底變革。與此同時,軟體研發思想也在不斷迭代,銀彈也許並不存在,尋找銀 彈也會帶來持續的進步,研發模式在不斷變化,比如說瀑布到敏捷再到DevOps,它何嘗不是在向浪費說不。基於雲化的趨勢,因此我認為運維能力的集中雲化和按使用者租約的模式,也是未來的一種方向,因為它就是一種“拒絕浪費”模式。

早期的傳統IT模式,產生了大量的代理模式的公司——系統整合服務提供商。而隨著雲+技術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雲服務代理可以成為一種新的方向,Gartner稱之為雲服務經紀CSB(Cloud Service Broker)。其職能的技術化理解,就是如何幫助雲平臺服務商和企業做個能力銜接,這個代理就是要幫助使用者走向雲端,無論是公有云還是私 有云。在內部服務公共化的完成之後,我說我們要建立運維標準產品和服務目錄,向研發宣導,讓其對技術架構達成一致理解,我感覺運維此時就是內部服務代理。 恰好,最近我們有個業務的機房要下線,業務就需要遷移,我說,不要再做物理機房搬遷無意義的事情,為什麼不讓業務直接走向雲端?集團恰好也有這樣的策略。 其實無論是在內部服務公共化還是服務雲化,這個技術理解和思維是完全一致的,我覺得運維就是一個天生的雲服務代理人。

接下來談談我們的機會吧,早期講過基於“網際網路+”的業務轉變帶來的是雲+技術的轉變,我把這一轉變做了細化闡釋,我認為機會也就在這兒:

  • 危機驅動下的運維機會,一則是我們的危機,另外是別人的危機。我們的危機是讓我們不斷做得比別人更好,別人的危機更多是目前網際網路倒逼傳統企業,給他們帶來的危機,難道這不是我們的機會麼?

  • 成本驅動下的運維機會。企業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此時更需要運維的產品化,更需要技術全棧的運維解決方案等等。

  • 轉型驅動下的運維機會。網際網路+驅動下的企業升級,雲+技術的需求會越來越明顯。運維可以帶著對技術的全棧理解而來,優勢很大。

  • 細分驅動下的運維機會。在不同的技術價值鏈條上,未來垂直化的服務分工會越來越明顯,這有點和語言的發展階段相似,早期的編譯,後面的過程,再到後面的面向物件,越來越接近人的理解,而非機器。而我認為,未來的垂直服務提供越來越接近業務的理解。

這些轉變帶來的機會可以轉成一些明顯的運維商業機會,我把它們歸類成如下三個方向:

1.運維諮詢

這種商業機會的形態不一定是基於雲平臺模式的,甚至是可以 進入到客戶的IT私有環境中,可以幫助其完成技術的轉型升級。但這個地方有個核心的問題,當前還缺少一個整體的理論和方法論體系來指導,所以聲音是混亂 的,客戶也只能聽聽爽爽。為什麼早期能誕生erp和itil諮詢行業?因為它們都已經有了成熟的理論框架,甚至是產品體系。那麼接下來在落地的過程中,如 何和企業做好銜接,則誕生一個諮詢行業更是必然了。

2.運維實施

這是一個技術化能力轉移過程,如何幫助企業的IT架構雲化升級再造。這需要對網際網路背後的技術架構有深入的瞭解,對雲技術也有深入瞭解,方能提供這樣的服務能力。

3.運維產品

運維終極蛻變的能力,個人一直的觀點就是,運維最終的能力交付,必須體現在產品化上,其他的任何方式都是自嗨和他嗨模式。運維也必須產品化,才能把它變成一種標準的能力,這個路很長,但我想優勢是在我們這些網際網路運維人身上。

在以上幾個商業機會中,當前我們運維的內在還有很多欠缺,急需我們一起努力。首要的就是運維標準化體系的建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框架體系,聲 音太多,如同雜草叢生,標準規範回答了運維是什麼?如何準確的衡量運維能力?其次要基於運維標準化規範,建立起標準化的方法論。無論是蕭田國講的高效運維,還是智錦提的白盒運維,或者我在思考的精益運維,都是為了讓我們找到方法論如何到達那個標準化?完成運維能力的階梯式提升;基於以上的標準化和方法論體系再完整的打造運維產品,則讓這一過程大大的加速,去書面化和口頭化運維表述;尊重傳統/融合網際網路,過分強調網際網路的能力優越性是孤芳自賞,過分強調傳統,是一種自我封閉,兩者需要尊重和融合,方能進步。我把四個維度簡要總結如下:

  • 運維規範標準的建立

  • 運維方法論體系的構建

  • 運維產品體系的構建

  • 傳統和網際網路體系的融合

我真心希望我們運維人可以走出來,這個時候內心迴盪的一句話“誰會記得那個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運維人的等待必然會讓自己成為那個第二個登上 月球的人。第一個走出來的人,需要對行業有著清晰的判斷,還需要有勇氣和智慧,還需要那股野蠻之勁。關於野蠻,我在和電信/移動做運維內部交流的時候,反 復提到,你們太文明,帶著紳士般的約束,而網際網路人是沒有那種約束,我把它理解成野蠻。網際網路人總是在尋找達到目標的方法和手段,不受制度拘束,不受層級約束,不受思維約束,或許這也就是網際網路精神吧!這種野蠻非常重要,帶來的是巨大沖擊,讓文明人有種無所適從,但最終迭代出的是更高階文明。

讓我們向“拒絕浪費,創造價值”發出我們的誓言。轉變迎來機會,機會之下尋找方向,方向之中,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們運維人一起努力,這更是你我的責任,此時我們在哪兒?其實我們已經是站在風口上的豬。

================關於我==============

王津銀,自稱老王(非隔壁那位)。07年進入騰訊公司接觸運維,經歷伺服器從百到萬的運維歷程,先後在YY和UC參與不同業務形態的運維,期間帶過前端運 維、資料儲存運維、YY語音、遊戲運維、運維研發等多種運維團隊,對運維有著全面的理解。極力倡導網際網路價值運維理念,即面向使用者的價值是由自動化平臺交 付傳遞,同時由資料化來提煉和衡量。


轉載於:https://blog.51cto.com/lucifer119/168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