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論文整理Perception-aware Receding Horizon Navigation for MAVs

論文整理Perception-aware Receding Horizon Navigation for MAVs

論文整理Perception-aware Receding Horizon Navigation for MAVs


uzh實驗室在2018年ICRA發的,是比較新穎的在規劃的時候考慮感知的,想盡可能地降低感知的不確定性,利用滾動優化的框架,在無人機上實現的導航系統

問題背景:在未知或者部分未知的環境中進行導航,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定位會有很大偏移,所以會導致規劃失敗(比如認為已經到終點了,但實際距離終點還有很遠)

常用方法:之前的論文常用的方法是有一個全域性的規劃器,然後一個區域性規劃器利用區域性資訊滾動優化,比如Online generation of collision-free trajectories for quadrotor flight in unknown cluttered environments

還有 Aggressive quadrotor flight through cluttered environments using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這兩篇我看過的都是這麼做的,但是他們沒有考慮與感知結合,只考慮規劃的質量沒有考慮感知的質量

active slam:選擇能最大化狀態估計的準確度也叫activeSLAM,但是通常是全域性地圖,計算量很大,這篇論文是與滾動優化結合,在區域性地圖中可以減少計算量 we limit the scope of the problem to a local map and a short horizon and continuously recompute a suitable local trajectory for state estimation

方法框架

  • 定位和建圖: 定位是用的視覺里程計,建圖用的(REMODE + OctoMap),REMODE生成active map,octomap生成dense map稠密地圖;
  • 軌跡生成:沒有直接優化運動引數,而是先用minimum jerk生成幾條參考軌跡,然後根據這篇論文提到的幾個指標對軌跡進行衡量,選擇最優的來execute
  • 軌跡指標:這裡考慮了三個指標:
    • perception quality 感知質量
    • the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碰撞概率
    • its distance to the goal到目標的距離

active map
從SVO(基於單目和多相機的視覺測距法)裡提取active map

點雲被分為兩類:

  • landmarks:是已經多次重複被觀測到的點,所以位置的估計比較準確
  • seeds:位置沒有被準確估計
    所以landmarks對於位姿估計的準確度貢獻更高
    從與當前幀重疊的關鍵幀中提取可見的landmark,提取出的landmarks組成了active map
    根據active map計算感知質量

Perception Quality
構建一個最小二乘法,對於每一個pose,都可以在active map上找到可見的landmarks
其位姿可能通過最小二乘法來估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Tcb是transform從相機frame到機器人的body frame
proj()是相機的投影方程
Ik是landmarks
ujk是第k個landmark的噪聲
上述方程攜程一般形式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Hj是資訊矩陣
不僅是最小化一個pose 的估計誤差,而是一條軌跡上所有被取樣的poses
不同的位姿是相互獨立的,所以就能寫出資訊矩陣: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collision probability
碰撞概率的話是針對每個被取樣的pose,在稠密地圖上找到最近的點,計算距離
再對不同的pose分別計算再累計求和,寫成 多元高斯分佈 的形式: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這裡還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沿著軌跡碰撞概率是不會減小的,總會比前一個位置大的,所以當計算出的概率比前一個位姿小的話,取前一個位姿的值

goal progress
一般計算軌跡向前運動了多少,都計算一段堆積開始到目標的距離和末尾到目標距離的差值
但是2m減少到1m 和100m減少到99m的貢獻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考慮到當前位置到終點的距離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所以設計的公式是使得距離終點越近獎勵越大

實驗
實驗的話,只做了與reactive的對比,其實挺不充分的,應該eth實驗室相關論文也對比
表明即使定位有偏差,甚至比較大,但是不會撞到障礙物,這是只使用區域性資訊的作用
當偏差超過5m認為fail
這個方法的特點就是避免走進紋理特別稀疏的場景,因為定位會不準
但有個問題就是會離障礙物比較近
因為障礙物的紋理比較豐富
所以障礙物既吸引又排斥軌跡
比reactive 的成功率會高很多
但是感覺實驗有點取巧,設計性太強,找的都是起點和終點有一段完全沒紋理的區域

emmm
紋理多的區域的確對於定位有效,其實只要角度偏向就可以了,沒必要軌跡靠近
但是他一直預設有一個前向的相機,相機的方向就是mav的方向
如果用全向小車,車的轉向可以再單獨優化的
否則 所以障礙物既吸引又排斥軌跡 的確是個問題
但是整篇論文的想法是新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