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再論網際網路公司蓋樓那些事-尾聲 誰是中神通

再論網際網路公司蓋樓那些事-尾聲 誰是中神通

前面我絮絮叨叨扯了四篇說 幾大網際網路公司做智慧樓宇的情況,那有朋友可能要問了,你說了一通阿里、騰訊、微軟 這些公司做智慧樓宇有哪些特色,但又總挑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你心目中相對理想靠譜的公司做法又該是咋樣的?就像我們知道,金庸先生筆下的 東西南北“四絕“各有千秋,堪為一時武林翹首,但還有一個出場很少 但又無處不與之相關的存在---“中神通“,那才是真正會當凌絕頂的武林第一高手。所以今天這一篇,我就套用這個中神通的名義,來說說我理想中的智慧建築網際網路大Boss該有哪些風範。


關鍵字:一陽指、九陰真經、天罡北斗陣、左右互搏

  • 一陽指 西學東用

中神通王重陽用“一陽指”破了西毒歐陽鋒的絕技“蛤蟆功”,使其多少年不敢惦記中原,但一陽指並不是王重陽自身所長,而是向南帝段智興交換才習得的。網際網路企業做智慧建築也是一樣,自身的IT基因並不足以支撐吃透樓宇建築這個行業上百年的沉澱,所以需要向外學。

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在前面章節“智慧建築的幾個常見誤區”反覆說的,智慧建築是個大工程,做法有很多,簡單做表面的數字化也有套路,要做到細顆粒涉足很深的也有,所以這就造成這個行業的解決方案很多樣化,如果客戶是對運營數字很感性,對下面子系統並不瞭解,那網際網路公司其實是很擅長的,用DataV、金蟬這樣的Dashboard大屏視覺化工具都可以快速完成這樣方案的建設。但客戶如果對能源管理、節能提效很重視,而基礎設施條件也具備,那你的做法就需要懂得暖通空調(HVAC)和樓宇自控(BA)的經驗知識,否則難以做出好的方案。就像下面這張圖所反映的

樓宇智慧化和智慧工業製造類似,會按照五層架構來建設,下面三層(現場裝置層、控制層、監控操作層)屬於傳統OT的範疇,資料的實時性從現場亞秒級 到 操作層分鐘、小時級,目標是管理現場資產有效順暢運營,管理的最終彙報物件也是COO。

而上兩層(管理層、企業層)則是當前IT的範疇,反映在資料時效性上往往要求按日管理、按周/月排程企業資源,目標是在管理業務資料上做到支撐流程的高效、有序,彙報物件如果有也常常劃歸為CIO。大家做為IT人員較熟悉的ERP、MIS、MES都屬於這一層。

現在的建築智慧化已經越來越IT化了, IT-OT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IT人與OT人的合作與融合也將前所未有。但作為IT人員來說,OT行業的經驗積累並不簡單,都說跨界,但真實的跨界有那麼容易嗎?作為沒有學過自動化、沒有學過暖通、沒有學過工程模擬的你,可能在IT行業做得很牛,ToC軟體設計得很在行,但這些工藝行業的東西你未必瞭解。阿里一直提倡“學習和敬畏行業”,這點我很贊同,隔行如隔山,先尊重他人的經驗,才能做好合作共贏,才能將雙方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所以我這裡指的 中神通的“一陽指”就是 指向傳統樓宇控制行業龍頭(霍尼、江森、施耐德、西門子)學得BA/BMS的經驗。


  • 左右互搏 資料+平臺

注:左右互搏雖非王重陽所擅長,但屬於其師弟、後來的中神通“老頑童”自創

雖然傳統工藝,網際網路大廠不在行,但資料你在行,平臺化你擅長啊。根據諮詢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調查,未來5年,智慧樓宇自動化的市場規模將保持複合年增長率7.0%的良好態勢,2025年全球樓宇智慧化會達到1052億美元。而這裡亞太市場尤其顯著(增長率超過9.4%),這裡IoT、AI、大資料帶來的機會是很大的因素。這些新技術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都是自己的主戰場。雖然我之前在“再論網際網路公司蓋樓那些事-北丐 華為們”一文 diss了一把AI四小龍,不過通過多年的行業摸爬滾打,人臉AI無感通行確實是一個機會,雖然有各種侷限,但傳統通行的方式必將會被改變,如何做的更合規更安全我們另討論。基於大資料做決策分析,引導管理者更好地做出商業判斷,在這一塊 網際網路公司利用BI視覺化工具也有很大的優勢。玩轉資料,通過駕馭資料,做Data Insight,滿足各類應用場景,釋放資料力量,我覺得IT公司,尤其是豐富DT經驗的網際網路大廠是志在必得的。

網際網路大廠的另一個優勢 就是平臺服務化的建設。傳統企業上雲是大勢所趨,區別僅在於(3W-what、how、when)上雲。雲端計算賦予企業更強大的資料算力,同時IaaS-PaaS-SaaS的三層架構,也讓更多的使用者可以不用花精力在這些基礎服務而聚焦自己的業務,快速開發更具特色和優勢的產品。利用樓宇智慧化的平臺,不管是IoT物聯平臺(PaaS)還是智慧業務平臺(Building-PaaS),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專案。通過平臺微服務的設計模式,網際網路公司可以逐步設計開發出更多的專業服務,就像搭積木,雲服務商服務商微軟 在IaaS基礎上釋放出Azure SQL, Media,IoT Platform、Digital-Twins這些PaaS服務。網際網路大廠在PaaS平臺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抽象孵化出更能服務業務的微服務,比如室內空間服務、定位服務、能耗管理服務、業務場景編輯…… 藉由這一系列的成型服務,生態應用方可以更便利地完成部署、運營、運維等。這也是平臺化帶來的一大便利。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霍尼、江森 這些傳統樓宇企業也正在往這條路上走,霍尼HBS的Forge、江森的Digital Valve 都是以平臺產品的方式來打破傳統的樓宇管理模式,試圖給這個傳統的市場帶來新的數字化活力。那有意圖參與這塊的網際網路企業還有什麼理由不繼續擴大這塊優勢呢?


  • 九陰真經 以柔克剛

網際網路公司,尤其是那些C端企業,對使用者心理及需求把握方面是有很多成熟經驗的。雖然樓宇智慧化在很大一塊是服務運營方、管理者的,但新的市場機會正在開拓,空間環境的舒適度管理、客戶體驗反饋這些室內柔性服務正越來越成為傳統剛性智慧服務的有效補充。就像數字政務、一網通辦,你說是更好地服務管理者,還是普通城市居民的,不言而喻。建設服務型社會是未來智慧城市的主基調。作為樓宇服務者,如何更好地服務樓宇的使用者,也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IT公司在這方面,會更有優勢。另一方面,運營管理者、物業公司也是我們的服務物件,根據我們前期所做的市場調研,這些運營人員其實也很在意你給他提供的工具、平臺是否能用,是否好用。即使是用慣了幾十年傳統模式建設的IBMS系統,他們也是希望能有更好的方案,在不過多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更高效、順暢地提供物業運營服務。會議室管理、共享空間管理、訪客管理、智慧停車管理 這些都屬於管理+使用者體驗並重的智慧應用產品,市場上做的比較不錯的,我們也發現基本上都是網際網路公司出來的。


  • 天罡北斗陣 生態建設

生態這個詞 現在可能被很多人用爛了,造成印象不佳。不過東西還是好東西。中神通王重陽建立的護教陣法“天罡北斗陣”就是一種可以發揮提升群體戰鬥力的技能,網際網路公司所倡導的生態合建也是為了協同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取長補短,以圖最好地服務客戶。

比如網際網路大廠對室內地圖並不在行,但樓宇可以尋找這塊的合作伙伴 一起建設數字空間的能力。騰訊和超圖今年9月的戰略合作我理解就有這方面的意圖。而阿里則是另一套風格,通過旗下的高德地圖進入室內空間來補齊這塊能力。微軟也是如此,通過Azure Map來完成室內空間的基礎能力建設。

建築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這塊如何數字化,也是網際網路公司關注的一個市場機會。但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受制於不擅長工程,如何做好數字化服務,尋找相應的合作伙伴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做法。阿里 和 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手,拿下雄安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一期)專案就是一個強強聯合的例子。騰訊聯合大象雲,在今年疫情期間推出雲上BIM協同平臺,也是如此。CAD、BIM、GIS……這些建築行業軟體的網際網路化也是未來的一個合作方向。裝配式建築、智慧工地管理,這些都離不了網際網路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彼此手拉手協同共進。

網際網路公司提供了平臺,基於這些平臺開發豐富多樣的樓宇應用一樣離不了生態夥伴。樓宇智慧化這一行業不是現在才出現的,而是已存在幾十年,這個市場已有很多很多垂直應用廠商,比如FM設施裝置管理、EMS能源管理、空間舒適度管理Comfy…… 他們有各自自己的產品和市場圈層,網際網路大廠不可能自己都推倒重做,理想的做法是希望各自分工協作,我提供(平臺服務)土壤,你建設更好的應用產品,大家彼此雙贏。所以這更是離不了協作。這方面,阿里、騰訊、微軟更不用說,在樓宇這塊均是尋找了大量的合作伙伴。

還有一點,現場樓宇子系統/裝置的接入控制,這塊我前面幾章文也說過很多次,不同於IoT智慧家居,需要更多的行業積累,這塊選擇和傳統整合廠商共建也是一個好的方式。


尾聲 中神通是誰?

“每個觀眾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漢姆雷特”

同樣,每個智慧建築從業人員也有各自心目中的“高富帥”。結合上面所說的幾個特點,我這裡就試圖勾畫一下我希望的智慧建築“中神通”:

他需要明瞭自己的短板,同時對自己的優勢也有清晰的認識。現場、邊緣自動化控制這塊尋找可靠的生態合作伙伴,雲端則可以利用自己的IoT平臺優勢完成基礎的裝置、資料管理,再往上業務服務這塊,需要提供便捷的三方協同渠道 支援和生態SI的對接(比如Map Service、GiS Service…),同時業務服務也可以適當沉澱一些自己的行業能力,拉開和傳統IBMS、普通IoT平臺、智慧家居平臺的行業競爭優勢,比如空間管理、KPI管理、能效管理…… 最後業務服務還需要對上提供一套開放服務入口,方便賦能生態夥伴開發出多種多樣的樓宇智慧化應用,繁榮這個市場。

既然數字化產業是大勢,那作為網際網路從業者的我們就要順勢而為,但也要提防被浪打翻,如果做智慧化專案你連基本的BA知識都不具備,又如何做SA(解決方案架構),如何和整合商、裝置商溝通對齊,將最終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所以前面所提到的各種技能我也希望有志這塊的網際網路大廠能夠真正去體會和理解。

後續 我會從非網際網路企業的角度來介紹這些大廠是如何做樓宇智慧化的,這也是我們可學習、可改進的對境,希望對我們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