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斯須改變如蒼狗——一張圖的隨想

斯須改變如蒼狗——一張圖的隨想

從變化到改變,從組織到個人,哪些因素可能會成功地改變自我?它們的缺失又會表現成什麼樣子呢?

人們常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為什麼會有變化呢?或許都是因為時間,我們沒法回到從前,沒有力量控制時間,甚至不知道時間是什麼。我們只能體會時間在流逝,在自己的空間裡跟隨時間的腳步。

變化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環境伴隨時間的變化,一種是我們自身伴隨時間的變化。除了時間之外,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同樣是變化的原因。環境的變化會對人產生影響, “坐來改變如蒼狗,試欲揮毫意自迷”,描寫的是世事變化對詩人心境的影響。為了適應環境,或者主動影響環境,如果把我們主動產生變化的行為稱為“改變”,對於組織而言可能就是“變革”。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我們不能改變時間本身,但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通過改變自己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當然,自身的改變可能離不開對環境的認知,通過“五力模型”或者“PEST”可以瞭解自己與環境的關係,通過“SMART”可以獲知自己的競爭力, 但是,哪些因素會對變革產生哪些影響呢?

“一圖勝千言”,關於改變與變革的思考來自於這樣一張圖——

這是一個思考複雜變革的分析框架,這一思考框架認為成功變革主要包括五個核心要素:

  • 視野

  • 技藝

  • 激勵

  • 資源

  • 行動計劃

不論是個人還是組織,深遠的視野,精湛的技藝,充分的激勵,有效的資源伴隨合理的行動計劃,這五個因素組成一個整體,能夠產生成功的變革,使組織變得不同凡響,使個人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關於視野

視野,對個人而言,原意是視力所及的範圍,引申為思想或認知的遠見卓識。正如比爾蓋茨曾經對喬布斯的評價,說喬布斯會施魔法,總有人為他叫好,包括產品演示出了問題。他會挑選人才,激勵人才,並且擅長設計,工作強度也高,然而,一切的背後是對這個人的視野和遠見。

對組織而言,視野是組織的概括性未來藍圖及成就,可以理解成戰略目標和遠景。通常用短小精悍的一句話表明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例如阿里巴巴創立初期的遠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組織要在自身視野的基礎上,具體的指出企業在哪些業務領域,採取怎樣的商業模式,滿足哪些顧客的何種需求,進而實現戰略目標。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一個人缺乏視野,沒有了遠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困惑(confusion)。當一個人困惑的時候,說明他看不清未來,不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去做。對於一個組織而言,除了組織成員的困惑,還體現出的就是混亂。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關於技能

對個人而言,運用知識和經驗執行一定活動的能力叫技能,通過反覆練習運用自如的技能也叫技巧。技能包括通過學習和反省而習得的體能、心智慧力和社會能力,個人對這種能力的提高也許是無止境的。簡單地,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間是邏輯和工具。

對組織而言,企業自身的技能既包括企業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也包括企業的組織能力,即公司在與競爭對手投入相同的情況下,具有以更高的生產效率或更高質量,將其各種要素投入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能力。資訊創造價值是務實,記錄美好生活是浪漫,如果企業關注產品的細節,進而服務最廣大的使用者就是務實的浪漫。

“蟬蛻塵埃外,蝶夢水雲鄉。” 一個人缺乏技能,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焦慮。焦慮體可以理解為一種情緒,一種對未來的擔憂,一種對現狀不滿但又不知道怎麼辦的狀態。可能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著焦慮的成分,但仍然要遠離那些販賣焦慮的人。一個組織的焦慮,不僅僅是核心競爭力不足,還缺少核心價值的創造。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關於激勵

激勵,是組織或個人通過設計適當的獎懲形式,來激發、引導、保持和規範組織或個人的行為,進而有效地實現組織或個人的目標。對於激勵的方式有很多種理論和方法,例如有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其中,物質激勵是基礎,精神激勵是根本。激勵理論的基本思路,是針對人的需要來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以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

德魯克(P.Druker)認為,每一個組織都需要三個方面的績效:直接的成果、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的人力發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績效,組織註定會垮掉,其中對“未來的人力發展”的貢獻就來自激勵工作。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沒有了激勵,最直接的現象就是牴觸。對個體而言,可能是自己身體上線的牴觸,對組織而言,可能是員工對變革的牴觸。無論是“無利不起早”,還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都是關於激勵的不同角度描述。

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裡,唯有江山不老——關於資源

所謂資源,特別是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時期、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資源不僅是自然資源,還包括人類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包括人力、人才、智力(資訊、知識)等等等。因此,資源是指一切可被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資訊的總稱。

有效的資源,從本質上講就是生產要素的代名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簡單的說,有效的資源就是滿足組織需要的人,錢和權。責任,權力和利益是統一的,協調一致才是有效的資源。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沒有資源,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挫敗感。對個人而言,充滿了無奈,缺乏資源就是缺乏生產力。然而,資源總是緊張而匱乏的,尤其對企業而言,對資金的飢渴和對人才的飢渴都是一貫如此,因此資源的有效性更為重要。

物是人非,山長水闊,觸處思量遍——行動計劃

行勝於言,一切的改變都會訴諸於行動。但是,行動需要計劃。個人計劃計劃像一座橋,連結我們所處的位置和想要去的地方。也是連結目標與目標之間的橋樑,還是連結目標和行動的橋樑。沒有計劃,實現我們的目標往往可能是一句空話。

對於組織而言, 可以把計劃的內容簡要地概括為八個方面,被稱為“5W2H1E ”,即:

  • What(什麼)——計劃的目的、內容;

  • Who(誰)——計劃的相關人員;

  • Where(何處)——計劃的實施場所;

  • When(何時)——計劃實施的時間範圍;

  • Why(為什麼)——計劃的緣由、前景;

  • How(如何)——計劃的方法和運轉實施;

  • How much(多少)——計劃的預算;

  • Effect(效果)——預測計劃實施的結果、效果。

“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行動計劃的缺失,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開始階段起步即失誤,意味著一個不成功的開端。而良好的開始才是成功的一半,開始階段的失敗會讓很多人失去信心或者耐心,最終導致變革的夭折。

大夢誰先覺 人生幾度秋

我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處於變化之中,也總在主動地或者被動地發生著改變。

當困惑的時候,說明缺乏遠見,需要提高視野;

當焦慮的時候,說明缺乏技能,需要提升技藝;

當牴觸的時候,說明缺乏激勵,需要提供動力;

當無奈的時候,說明缺乏資源,需要配置供給;

當失誤的時候,說明缺乏行動計劃,需要制定規劃,穩步前行。

當我們具備了深遠的視野,擁有了精湛的技藝,建立了充分的激勵,配置了有效的資源,制定了合理的行動計劃,那麼, 改變或者變革的成功可能就水到渠成了。

對我自己而言, 父母都已仙逝,孩子上了大學,自己有點像《父親的散文詩》中的那個父親,我的人生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要有新的改變,我問自己:

困惑什麼?

焦慮什麼?

牴觸的是什麼?

對什麼有挫敗感?

下一步的計劃又是什麼呢?

【關聯閱讀】

今天,一個新的開端

如何進入一個新領域

當技術成為一種情懷

效能,10點系統性思考

老曹眼中研發管理二三事

《哲學與人生》的讀書札記

有感,一些與自己同齡的文字

看一點邏輯學,試圖理解一點真相

coding之外的3個日常:開會,提問和讀書

沒有被瞭解的API?一個老碼農眼中的API世界

關於軟體開發,都應該知道的10個常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 ——成長的10條......

探索——嵌入式應用框架(EAF)

人工智慧倫理學的一知半解

“從數學到機器的故事”讀後

tataUFO 大資料應用實踐

老碼農看到的技術債務

憶碎成片, 隨夜逝去

我的CSDN部落格十年

三本書影響一個人

“格物致知”的反思

一個函式的自白

熟悉的陌生人

關於創業